实验研究类实验.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344470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93.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研究类实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实验研究类实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实验研究类实验.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实验研究类实验.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实验研究类实验.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研究类实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研究类实验.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节 实验性研究,教学目标,掌握实验性研究的特点熟悉常用的实验性研究设计熟悉实验性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了解常用实验性研究的设计方法,主要内容,定义特点常用的实验性研究设计优点和局限性,实验性研究(experimental study)是研究者采用随机分组、设立对照及控制或干预某些因素,并将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观察或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的一种研究方法。,定义,实验性研究的特点,指研究者对有目的地对研究对象施加某些护理措施,即处理因素。这些处理因素是研究的自变量,其引起的结果是研究的因变量。干预是实验性研究和非实验性研究的根本区别,干预,设立对照,是指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接受某种与对照组不

2、一样的试验措施,最后将两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目的是控制干扰变量的影响,突出两组(或多组间)结果的差异和程度。,设立对照组的要求 均衡性 各比较组之间除实验因素不同外,其他重要的、可控制的干扰因素的分布尽量保持一致。,常见的对照类型,1.组间对照,指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施加干预措施,而对照组未施加干预措施,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或测量两组结果并进行比较。组间对照中,相比较的两组数据来自不同的受试者。,A组(试验组)干预措施 结果A 结果B B组(对照组)无干预措施,组间对照示意图,比较,组间对照的类型,随机同期对照 随机分组 同时间 同地点,非随机同期对照 非随机分组 同时间 同地点,

3、2.自身对照,对研究对象自身在干预前后两个阶段的效果进行观察或测量,以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如何。自身对照中,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数据来自同一组样本。,研究对象 结果1 干预措施 比较 结果2,自身对照示意图,干预前,干预后,3.历史性对照,将目前干预措施所引起的结果与过去的同类研究作比较,是一种非随机、非同期的对照研究。,B组(对照组)A组(试验组)干预措施 已有结果B 比较 研究结果A,历史性对照示意图,现在,以往,4.交叉设计对照,将整个设计分为两个阶段,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第一阶段试验组接受干预措施,对照组只有常规措施,观察两组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洗脱期后进入

4、第二阶段,将两组接受的治疗措施对调。,第一阶段 洗 第二阶段 A组 B组 脱 A组 B组 期干预 常规 常规 干预结果A 结果B 结果A 结果B 比较1 比较2 比较,交叉设计对照示意图,时间方向,随机化,随机抽样:总体中的每一个体有同等机会被抽取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每个研究对象有同等机会被分配分到试验组和对照组,常用的实验性研究设计,实验前后对照设计单纯实验后对照设随机临床实验研究设计索罗门四组设计,实验前后对照设计,设计要点: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干预措施,对照组不给予干预措施,得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实验前后对照设计模式,研究对象,试验组,对照组,前测量,随

5、机分组,干预,后测量,例:糖尿病病人观看卫生宣教录像带后的效果研究。,单纯实验后对照设计,设计要点: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只有试验组给予干预或处理因素,然后观察或测量所研究的因变量,比较两组结果的不同。,单纯实验后对照设计模式,研究对象,试验组,对照组,随机分组,干预,测量,例:分娩第一产程自由体位的临床研究。,适用:避免霍桑效应,有些研究无法进行前后比较,随机临床实验研究设计,设计要点: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观察或测量所研究的因变量,然后向各组施加不同的干预或处理因素,再次观测或测量所研究的应变量,比较两组结果的变化。,临床随机实验研究设计模式,适用:探讨和比较某一种

6、护理措施对疾病的康复和预防。,例:护士电话随访对改善心肌梗死后患者结局的临床实验研究。,索罗门四组设计,设计要点 为避免霍桑效应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将实验前后对照设计和单纯实验后设计结合起来的一种研究方法。适用于情感、态度方面的研究。例:AIDS病研讨会对能否影响护士对AIDS的态度,实验组1,对照组1,干预,前测量,干预,后测量,索罗门四组设计模式,研究对象,实验组2,对照组2,随机分组,例:研究心理辅导对早期乳腺癌患者与丈夫关系的影响,设计1:对180名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心理辅导,对照组不给心理辅导,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患者与其丈夫的关系,并比较之

7、。,单纯实验后对照设计,该研究设计属于何种设计类型?,为了减少偏倚,使研究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应该如何优化研究设计?,例:研究心理辅导对早期乳腺癌患者与丈夫关系的影响,设计2:对180名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观察或测量两组患者与丈夫的关系。然后试验组给予心理辅导,对照组不给心理辅导,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观察两组患者与其丈夫的关系,并比较之。,实验前后对照研究,该研究设计属于何种设计类型?,实验干预以前对夫妻关系的观察和测量可能影响患者有意识重新思考或调整夫妻关系,为了避免这种霍桑效应,应该如何优化研究设计?,例:研究心理辅导对早期乳腺癌患者与丈夫关系的影响,设计3:对1

8、80名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试验组1、2和对照组1、2,观察试验组1和对照组1两组患者与丈夫的关系。然后试验组1、2给予心理辅导,对照组不给心理辅导,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观察四组患者与其丈夫的关系,并比较之。,索罗门四组设计,该研究设计属于何种设计类型?,实验性研究的优点,最大限度地控制了干扰因素对所施加的处理因素的可能结果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比较客观和可靠。是检验因果假设最有说服力的一种研究设计,临床研究中,干扰变量的控制比较困难。伦理的原因,有时很难做到完全随机分组。难以找到完全对等的对照组。,实验性研究的局限性,教学目标回顾,掌握实验性研究的特点熟悉常用的实验性研究设计熟悉实验性

9、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第三节 类实验性研究,教学目标,掌握类实验性研究的特点熟悉常用的类实验性研究设计熟悉类实验性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了解常用类实验性研究的设计方法,主要内容,特点常用的实验性研究设计优点和局限性,具备干预与实验性研究不同的是类实验性研究缺少实验性研究中的随机分组或没有设对照组,或两个条件都不具备。,类实验性研究的特点,不对等对照组设计自身实验前后对照设计时间连续性设计,常用的类实验性设计,O1 X O2O1 O2,不对等对照组设计,例:研究责任制护理对护士工作士气的影响,自身实验前后对照设计,研究对象,第一种措施,结果1,结果2,第二种措施,洗脱期,O1 O2 O3 X O4 O5 O6,时间连续性设计,应用于依变量稳定性无法确定时,例:继续教育学分与晋升挂钩的方法对出勤率、参加业务学习的人数、工作的差错、病人满意度的影响,类实验性研究的优点及缺点,优点:在实际人群中进行人为干预因素研究的可行性高。同实验性研究相比更为实用。缺点:类实验研究不能很好地控制附加变量,因此在回答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时,不如实验性研究的可信度高。,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