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急性阑尾炎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350274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外科急性阑尾炎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医外科急性阑尾炎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医外科急性阑尾炎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外科急性阑尾炎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外科急性阑尾炎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意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中医称为“肠痈”。系由寒温不适,饮食不节,饱食后暴急奔走等原因引起。其病机是大肠运化痞塞,气血瘀滞,以致湿热内生,积于肠中而发病,肉腐则成脓。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轻症的蜂窝织炎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等,均为中药治疗的适应证。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阑尾穿孔性局限性腹膜炎,亦可采取中药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阑尾炎,幼儿、儿童、老年、孕妇的急性阑尾炎,多次复发的阑尾炎,以及因阑尾穿孔而引起的弥漫性腹膜炎等,以手术治疗为佳。阑尾周围脓肿超过右下腹部,且有明显的高热、出汗、脉数等全身中毒症状者,应考虑手术引流。【诊断】1.典型的阑尾炎症状,开始于上腹部或脐周隐痛,伴有胃腕部不舒,恶心

2、呕吐,在数小时至一二天后疼痛转向右下腹。2 .疼痛性质常是持续性钝胀痛。阵发性绞痛往往是阑尾腔梗阻所致。阵发性剧痛或跳痛往往是蜂窝织炎性或坏疽性阑尾炎的特点。老年人反应性差,症状和体征常不典型。3 .阑尾炎初起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随着病情发展或阑尾穿孔、炎症扩散、腹膜炎加重等而全身症状加重。小儿阑尾炎则常早期出现全身症状。4 .右下腹麦氏点压痛,为诊断阑尾炎的主要体征。腹肌紧张表示腹膜有炎症刺激,随着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等范围的扩大而显示炎症扩展。腰大肌有刺激症状提示阑尾后位。孕妇阑尾炎的压痛点随妊娠子宫增大而向右上腹推移。有明显全身症状,而右下腹有肌紧张,麦氏点压痛的幼儿患者,首先应考虑到

3、急性阑尾炎的可能。5 .有阑尾炎的典型病史,而在右下腹触及疼痛包块者为阑尾包块或阑尾周围脓肿;有全腹饱满、肌紧张、压痛、反跳痛,但仍以右下腹部为最明显者,常为阑尾穿孔性弥漫性腹膜炎。【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1.辨证分型(I)瘀滞型:身热不高,右下腹有压痛或轻度反跳痛,肌紧张不明显,或可触及局限性包块。如气滞重则疼痛绕脐,恶心呕吐;血瘀重则痛点固定,压痛或有包块。大便正常或便秘。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在1010o/L上下,舌质正常或现紫色,可有瘀点。本型多见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或发炎阑尾已被大网膜包裹而成阑尾包块者,或局限性腹膜炎、阑尾周围脓肿炎症已趋消退后期。(2)湿热型:身热、厌食、右下腹部压痛明

4、显,有肌紧张及反跳痛,体温在38C以上。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在(1015)X107L之间。热重则体温高,腹痛剧,口干渴,便秘,尿黄赤,舌干、苔微黄,脉数。湿重则身热不扬,头昏重,呕恶胸闷,腹胀痛,便澹不爽,尿黄浊,苔黄腻,脉滑数。本型多见于炎症较重的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的早期或伴有轻症腹膜炎者。(3)热毒型:高热,面红目赤,唇干舌燥,口干渴,右下腹压痛明显,反跳痛,肌紧张强阳性,大便秘结,尿赤,舌质红、舌苔燥黄或黄腻。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在15109L以上。本型多见于坏疽性阑尾炎、早期阑尾穿孔性腹膜炎等。2 .治法清热通腑,活血散瘀为主。按各型分别辅以行气、利湿等法。主方:大黄牡丹皮汤加减。生大黄10

5、15g,牡丹皮10g,红藤30g,厚朴10-15g,败酱草30go症状加减:呕恶:加陈皮、半夏各IOgo大便燥结:加芒硝(冲服)IOgo分型加减:瘀滞型:气滞重,加川楝子、延胡索各10g;血瘀重,加当归、桃仁各10g。湿热型:热重,加紫花地丁、蒲公英、金银花各30g,连翘15g;湿重,加生意安仁、冬瓜仁各30go热毒型:加黄连5g,黄苓、黄柏、桅子各IOg0阑尾周围脓肿后期或腹膜炎后遗残余脓肿,常会出现正虚或虚寒现象。患者消瘦呈脱水貌,面色觥白,气短懒言,皮肤粗糙,腹凹陷如舟状,而肿块隆起,脉细弱,苔薄白者,可加党参10g,黄黄15g,熟附子10g,肉桂(后下)35g等,常能加速肿块消散以及体

6、力的恢复。如患者正气未虚,一般情况尚好,而阑尾包块较硬者,可加三棱、莪术各10g,或加服大黄魔虫丸10g,每日2次。慢性阑尾炎的病机主要是气滞血瘀,治法以疏肝理气、活血止痛为主,四逆散加减。柴胡5g,白芍、当归、枳实各10g,青皮、陈皮各5g,桃仁10g,红藤30g。慢性阑尾炎常反复发作者,宜手术治疗为佳。加减:痛剧,加川楝子、延胡索各10g。如病程日久,现虚象者,可加党参1015g。有寒象者加制附子10g便秘,加制大黄10g。3 .根据天津南开医院治疗经验,录方如下:(1)阑尾化瘀汤:适用于瘀滞型。川楝子15g,延胡索、牡丹皮、桃仁、木香各10g,金银花15g,大黄(后下)IOgo加减:血聚成块者,加红藤3060g。(2)阑尾清化汤:适用于湿热型。金银花、蒲公英各30g,牡丹皮、大黄(后下)各15g,川楝子、桃仁、生甘草各10g,赤芍12g。加减:湿热重者,可加黄连、黄苓苦寒燥湿药物。湿重者,可加佩兰、蔻仁、蕾梗、川木通等芳香化湿药物。(3)阑尾清解汤:适用于热毒型。金银花60g,蒲公英、冬瓜仁各30g,大黄(后下)20g,牡丹皮10g,木香、川楝子、生甘草各10g加减:大热大渴者,加生石膏(先煎)30g,天花粉15g。二、针灸疗法体针阑尾穴、上巨虚、合谷。留针1小时,每15分钟捻转1次,强刺激,每日23次。恶心呕吐加中皖;发热加曲池;腹痛加天枢、气海。耳针阑尾、交感、大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