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351111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6.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呕吐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呕吐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呕吐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呕吐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呕吐呕吐是一个临床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中医学认为本症由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凡因感受外邪,食滞或痰饮内停,或情志失调,肝气犯胃发生呕吐的,属于实证;如因胃热偏盛或热病之后,胃阴受伤,或脾胃虚弱,中阳不振而发生呕吐的,则属虚证。西医学认为呕吐的发生可因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性脑血管病变及脑肿瘤等引起,或由消化系统病变所致。本节所介绍的着重于消化系统病变而以呕吐为主症者。【诊断】1.呕吐突然发生,呈喷射状,不伴恶心,并有神经系统症状者,应考虑中枢性呕吐。如伴有发热、脑膜刺激征或肺部等其他炎症病灶者,多属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或为急性传染病并发脑膜炎。如有头痛、血

2、压增高、偏瘫、外伤或其他神经系统症状体征者,应进一步鉴别高血压脑病、急性脑血管病变、脑外伤或脑肿瘤等。2 .呕吐伴恶心、脱腹痛者,多属肠胃道疾病。须注意与饮食、药物的关系,以区别消化不良或食物中毒或药物中毒。注意呕吐发生的时间以及呕吐物的质和量来鉴别食道、胃或肠道病变。食物咽下未到胃即呕吐的多属食管疾病;呕吐发生于食后或食后23小时,伴上腹部疼痛者,多属胃或胆道疾病;发生于食后46小时的,多见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发生于食后612小时,吐出大量酸臭味的食物,甚至吐出隔天食物的,多见于幽门梗阻。如呕吐量少,无特殊原因可找到的,多属神经性呕吐。3 .注意其他兼症。如呕吐伴严重腹痛者,应考虑急腹症疾病

3、;伴腹泻者,应考虑胃肠道炎症疾病;伴昏迷者,应询问过去病史,考虑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肝昏迷等疾病。已婚妇女伴停经40天以上应考虑妊娠反应。4 .对剧烈呕吐者,应注意观察其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情况。【治疗】一、辨证论治本病的治疗以和胃降逆为主,分别寒热虚实,加减施治。方药举例:小半夏加茯苓汤。制半夏10g,生姜10g,茯苓10g,陈皮6g。加减:因外感风寒,而兼见恶寒、发热、胸闷、腹胀,苔薄白,脉浮者,加蕾香10g,紫苏10g,制厚朴5go因外感暑湿,而兼见胸闷脱痞、心烦、口渴、苔薄黄腻者,加蕾香10g,佩兰10g,黄连3g,竹茹10g。因食滞停积,而兼见吐出酸腐食物,脱腹胀满,暧气厌食,大便

4、或清或结,苔厚腻,脉滑实者,加焦神曲12g,焦山楂12g,莱腋子IOgo如腹胀较甚或伴腹痛,大便秘结者,再加枳实10g,生大黄10g。因痰饮内停,而见呕吐清水痰涎,胸闷不食,头眩心悸,苔白腻,脉弦者,加桂枝5g,白术10g,厚朴5g。因肝气犯胃,而兼见吞酸暧气,脱胁胀痛,烦闷不舒,口干苦,舌边红,苔薄腻,脉弦者,加苏梗10g,黄连1.53g,吴茱萸1.5g。因脾胃虚寒,而兼见面色晓白,倦怠无力,四肢不温,脱腹冷胀,呕吐清水及少量食物,时作时止,大便清薄,舌质淡,苔薄滑,脉细者,去生姜,加党参10g,白术IOg,干姜5g,制附片5g,炙甘草3g。因胃阴不足,而兼见口燥咽干,干呕,饥不欲食,便秘,

5、舌红少津,脉细数者,去生姜,加北沙参10g,麦冬IOg,石斛10g,竹茹10g,炙甘草3g。二、中成药蕾香正气丸(水)每次6g(1支),每日23次。有和胃止呕、化湿解表作用。蕾香正气水用于病势急骤者。玉枢丹每次06g,每日2次。有解毒辟秽、化浊止呕作用。左金丸每次L53g,有清肝和胃、降逆止吐作用。治肝气犯胃,呕吐酸苦水者。保和丸每次5g,每日23次。用于伤食停滞所致呕吐。三、简易方药生姜少许,捣汁涂舌尖或内服,有和胃止呕作用。芦根IOog,煎汤频饮,有生津止呕作用。竹茹、白茅根、枇杷叶各10g,煎汤频饮,有清热和胃止呕作用。蕾香、佩兰各10g,煎汤频饮,有清暑化湿、和胃止呕功效。四、针灸疗法体针内关、中院、足三里。属热者,加合谷、内庭;属寒者,中院针后配合灸法;肝胃气逆,加阳陵泉、太冲;牌虚,加灸章门、脾俞。耳针胃、脾、交感、神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