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对家庭教育的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对家庭教育的意义.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对家庭教育的意义摘要: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对个人的社会行为有独到的研究,强调人类的学习方式不仅有直接学习方式,而且还有间接学习方式;强调个人的认知因素的作用,把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强调示范榜样和自我效能在个人行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等等,这为我们的家庭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理论依据,对父母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关键词:班杜拉;观察学习;示范榜样;强化;自我效能;家庭教育班杜拉(ABandura)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他创建的观察学习理论已成为最令人注目的心理学理论之一。观察学习理论的核心是谈如何通过观察而模仿他人进行学习,因此该理论既可叫观察学习理论,也可叫模型
2、模仿论。又由于该理论主要是通过社会性因素一一人与人之间的彼此影响过程来解释人的个性形成,因此也叫社会学习理论或观察学习的个性观。1986年,班杜拉在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一一社会认知理论中,为了突出其理论强调认知因素在社会学习中的作用的特点,将其更名为社会认知理论。鉴于国内已有较多的文章对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进行了全面的介绍,本文主要是结合我国当前实际,着重对班杜拉有关理论对家庭教育的意义进行探讨。一、替代性学习与家庭教育在学习心理的研究中,无论是认知派还是行为派,研究的焦点都集中在获得直接的经验及直接的强化上。班杜拉针对已有研究的重要缺乏,提出了另一重要的学习形式一一观察学习。他认为靠直接经验
3、获得的任何行为都可以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来形成,在榜样的作用下,人们可以形成某种行为,也可以消除或抑制已形成的行为。学习者只要在一定条件下观察到他人行为,不必直接进行反应,也可以不亲自体验直接的强化,即通过榜样替代反应和替代强化(榜样替代学习者进行反应和接受强化)就能学会这种行为,即替代性学习,替化强化、替代性学习是班杜拉观察理论的重要概念,它不同于直接强化、直接学习的重要之处就在于,学习者不必事事亲身经历强化学习过程,而只要观察到榜样受强化就会产生强化的体验,并作出相应的行为(学会观察到的行为)。如在一个攻击性实验中,班杜拉仅让儿童观察榜样的进攻性行为(如摔打玩具),儿童就会学会攻击性行为并在
4、适当的条件下表现出来。替代强化、替代性学习说明: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应特别重视观察学习的作用。无论是奖励或惩罚,受其影响的不仅限于直接接受奖惩之人,而是所有能观察到这一强化的人。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或其他成人往往对此比较忽略,对自己为人、处事等言语、行为常常仅考虑的是言、行对象本人的影响,而较少或根本未考虑对其他人所产生的后果,由此我们认为:班杜拉所提出的替代强化、替代性学习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重要作用;由于完全可以通过榜样或模式来影响人们的言语行为,因而不必再专门安排各种直接强化物来控制儿童的每一种言语、行为;为避免儿童对不良言语、行为的观察模仿,我们的报刊、电影、电视等宣传
5、媒介应控制出现那些带有攻击性、暴力性、黄色性的场面,更应杜绝淫秽录像带、书刊、杂志。特别是父母应注意筛选与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相适应的读物及电视录像等,避免不良影像对儿童言行的不良影响。同时,父母应注意自己的言语行为,为儿童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二、示范榜样与家庭教育观察学习是一个连续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包括四个下位过程,即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再现过程和动机作用过程。在四个环节中,首要的是注意过程,它决定着观察学习的方向及信息的筛选和吸收。在注意过程中,班杜拉认为示范榜样的性质极大地影响着注意过程。榜样的性质包括榜样的复杂性、榜样的可辨别性和榜样的个人特征等。榜样的复杂性指榜样的可学性有多大,即太
6、复杂的行为不易被模仿。榜样的可辨别性指榜样所作行为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能够被突出出来以使其容易成为注意的对象,也使观察者易于把握。榜样的个人特征指榜样的权威性、可信任性及吸引人的程度。此外,观察者和榜样之间的关系和相似程度也甚为重要,即榜样与被试的年龄、性别等越接近,越易被模仿。班杜拉还指出,示范榜样不仅指活生生的人,还包括文字符号、图像、信息、语言描述、艺术形象等,他们都可能成为影响人们的示范榜样。保持过程对注意过程榜样示范的模式以表象化的贮存模式进行储存,运动再现过程是指将表象化的贮存模式转化为行为动作,这是观察学习的中心环节。动机作用过程贯穿于观察学习的始终,它激发和维持着人的观察学
7、习活动,对人的行为具有强化的功能。我们认为班杜拉对观察学习过程,特别是示范榜样的研究与论述,为我们家庭教育中的榜样教育提供了参考和依据。首先是家长的示范作用。孩子出生以后,就开始与父母朝夕相处,所以,家庭中的耳湍目染是儿童观察学习的主要场所、父母的行为也是儿童学习的主要来源,家庭对问题的看法、思想作风、兴趣爱好等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儿童。父母的无意行为往往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如:当孩子调皮时,一些父母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无意间给孩子提供了如何打骂的示范,其结果反而使孩子更加调皮。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儿童发挥好的示范作用,尤其是无意的、不自觉的示范作用,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
8、习环境。其次,家长应注意传播媒介对儿童的示范作用。大众传播媒介,尤其是电视、电影、录像提供了大量形象、生动的示范榜样,对儿童有极大的影响。我们不能低估伴随着娱乐时无意中模仿的事实,它不会引起儿童的抗拒。儿童花在电影、电视等媒介上的时间比花在学习和睡眠之外的任何活动都多,因此,家长应注意引导儿童有选择地收看电视,选择优秀的影片。第三,家长应重视儿童交往中同伴的作用。由于同伴在年龄、经历、性格特点等各方面都与学习者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同伴的行为常常更容易为他们所理解和接受,也容易激发起他们模仿和学习的兴趣。儿童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模仿他们佩服的同学,模仿受到教师、家长赞扬的同伴。因此,家长要注意选
9、择儿童生活、学习中比较接近的、影响较大的同伴作为榜样;同时,也要引导儿童善于分析各种示范榜样,分清是非、对照自己找出差距,见诸行动三、自我强化与家庭教育在观察学习理论中,班杜拉指出强化是促进学习的因素之一,强化对于学习行为的表现是必要的因素。班杜拉注意到三种强化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即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在人类的观察学习中,班杜拉尤其强调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的重要作用。所谓自我强化指的是人能够自发地预测自己行为的结果,并依靠信息反馈进行自我评价和调节。这无疑强调了学习的认知性和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我们认为班杜拉的强化理论,特别是自我强化概念对家庭教育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在家庭教
10、育中,父母可以通过表扬、实物鼓励等形式来强化儿童的好的言、行,促进儿童形成良好的言行习惯。同时,常在儿童面前赞许、奖励其他儿童或人物的好行为表现,促使儿童模仿这种行为。为避免儿童单纯为了追求奖励而学习,父母应通过运用外在奖励的方式,让儿童逐步过渡到内在强化,把对外在奖励的外在要求逐步转化为儿童的内在需要,从而促进几童更积极有效地学习。对儿童的各方面的教育总不能老是牵着他的手走路、应该让他独立行走,使他对自己负责,在生活道路上锻炼自己,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和独立的人格。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庭应重视儿童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利用多种强化方式提高儿童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管理的水平,使之能够自觉地进
11、行自我教育,成为人格上独立、成熟的个体。四、自我效能与家庭教育自我效能是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中的又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个人对自己在特定背景中是否有能力去操作行为的期望。八十年代以后,班杜拉把自我效能看作对行为操作能力的知觉(包括判断与评价)以及有关恪守自我生成能力的信念;提出被感知的自我效能是人们对形成和实施要达到指定操作目的的行动过程的能力判断,即是一种对自我生成能力的知觉;被感知的自我效能的结果是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深化到价值系统就成为自我效能信念,即有关自己能力判断的认知取向。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信念有近似于认知、动机及情感的功能,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高尚的还是卑下的信念,都是人类行为操
12、作中的一种强大力量,它在控制与调节行为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个人自我效能的强度决定了他对面临困难情境的态度。如果他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完成这项学习任务,就会产生焦虑和逃避行为;如果他判断自己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那么就会毫不犹豫地去学习。如果人人具有较强的自我效能感,不仅会降低对完成任务的恐惧感和自我仰制,而且还会由于成功的预期影响自己应付问题的努力程度,甚至可以提高个人在面对有难度或有障碍的任务时的耐力。个人对自我效能或成功的预期愈高,就愈能付出巨大的努力,而且这种努力也更持久。班杜拉认为,个人自我效能的预期来自于四种信息源。一是行为的成败经验。这是建立在个人的亲身经验基础上的,成功的经验可以增
13、强个人对自身能力的预期,而不断失败则会降低这种预期。人们在评价自我效能时,往往要同时斟酌能力因素与非能力因素对行为成败的影响,一些非能力因素如任务的难度、个人努力的程度以及外援的大小都会或多或少制约自我效能的形成。班杜拉认为:”一种强劲的自我效能感凭借不懈的努力得到发展后,偶尔的失败也不会对个人的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二是替代性经验,通过观察与自己相近的示范榜样克服困难的学习经验或行为也可以提高学习者自我效能的预期(感知)。他难免从观察示范榜样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获得信心加倍努力。班杜拉研究发现;学习者观察不同示范者的行为表现,要比观察一个示范者的行为有效得多。三是言语劝说。人们通过建议、劝告、
14、解释以及自我教育等方法,能够使自己相信可以成功地吸取过去的失败教训,达到提高自我效能的预期。四是情感的激发。情绪或生理激动也能影响自我效能的判断。一个人高兴、悲伤、欢乐、恐惧等各种情绪有改变行为的表现以及效能的预期。过去成功的情绪体验或失败的痛楚体验都可能影响他们对效能的判断。在儿童的自我效能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同伴、学校的影响对儿童有着关键的作用。家庭是儿童自我效能发展的第一个根源,因此,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应注意促进儿童自我效能的形成和发展.那些对儿童的试探性交流有所反应的父母、给儿童提供丰富的活动环境的父母、以及那些允许儿童自由探索的父母,都会使儿童对自身能力
15、的判断得到迅速的发展。过分溺爱孩子的父母不会合理地评价儿童,这会延误或损害他们能力的发展。同时,父母还应注意儿童与兄弟姐妹、与同伴的互动交往所发展起来的能力判断与能力评估习惯对儿童的自我效能强弱模式与发展模式的影响。因而,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注意对儿童言行的正确引导、评价,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活动环境,为儿童确定良好的与其年龄相近的自我效能评价模式,帮助儿童建立稳定的自我效能感,以提高他们正确地看待自己、自我评价和自我判断的能力。综上所述,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对人的行为获得、发展、调节、改变确有独到的研究,认为人类的学习方式不仅有直接学习方式,而且还有间接学习方式;学习动机方面,不仅有直接强化,还有替代强化、自我强化;强调示范榜样及自我效能的价值作用等。这对家庭教育都有重要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