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章初等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改革.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53616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20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章初等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改革.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六章初等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改革.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六章初等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改革.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六章初等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改革.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六章初等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改革.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章初等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改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章初等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改革.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初等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学习指导:1、掌握初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特征及教学方法改革的新体系;2、理解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要求及发展趋势;教学方法、手段现代化的涵义和内容;理解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方法改革的作用;3、了解复式教学的改革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基本思路。,课程与教学改革是初等教育改革的核心,一、初等教育的课程改革,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教材编写是否妥善,直接关系到初等教育质量的高低和教育目标的实现(一)课程改革与人的素质发展1、人的素质发展是初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价值选择。课程改革实际上是对人类科学知识的选择,它涉及到什么样的知识是最有用的知识,什么样的课程结构是

2、最佳的组合。选择认为是最为有用的知识,教给学生,满足社会发展、个人发展需要。,2、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呼唤着初等教育的课程改革,课程是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蓝图课程定义:课程是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根据某种文化和社会取向,为培养下一代所制定的一套有目的、可执行的计划。它应当规定培养目标、内容和方法,应当有一套具体的实施策略。素质教育实施与否,很大程度反映在课程设置上。现行初等教育的主要弊端:一是以文化知识的灌输为核心,只重考试科目,忽视德、体、音、美等课程的教学;二是以追求升学率为目标,升学率的高低被误认为是评价一所学校办得好坏的唯一标准;三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相当突出,学生实在不堪忍受

3、;四是很少考虑学生兴趣需要,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些弊端集中反映在课程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1、课程结构的要素不全,重知轻德,忽体美。2、以不完善的学科课程作为唯一组织形式。3、课程模式单一,缺乏灵活性。,(二)课程改革的目标,1、初等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与教育目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实施普及义务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发展学生基本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他们具有国民应有的基本素质。初等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实质: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初等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力图促进这一阶段学生的基本素质在其主动发展中最终达到国家所期望的水准,以实现我国的教育目的。它包括四个要点其一是时限,

4、即初等教育阶段从其起点到终点的期限以及在此期间内学生参加各类学习的时间限度。其二是学生在这一学段最终的发展状态与发展水平。其三是国家的期望。其四是学生的主动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2、构成初等教育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1)体现社会要求与学生个体需要的统一。(2)体现初等教育阶段学校性质与任务的统一。初等教育阶段的学校性质集中体现在学校教育的基础性,即为学生成人、成才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素质是此类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初等教育阶段学校课程改革目标

5、的设计上,应把提高国民素质作为基本出发点,应着眼于全体儿童、少年的全面发展。(3)体现学生原有的发展水平与其新的发展水平的统一。在确定教学难度与速度时,应依据“最近发展区”的原则,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三)初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1、课程观念理性化(1)增强课程意识课程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规范学校教育行为的根本依据。学校要把课程计划、教学计划的落实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并作出具体部署。(2)明确课程概念课程不仅是所有学科的总和,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不仅包括显性课程,还包括隐性课程,校报、墙报、雕塑、学校建筑及学风校风。,(3)深化对课程功能的认识。,我们的

6、老师往往将课程功能偏狭化了,仅仅理解为知识灌输,理解为考试操练,这是不正确的。课程的功能根本在观念上将课程作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工具,作为教师设计具体教育活动的依据,作为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要信息来源。,2、课程结构的最优化,使小学课程体系的建立达到最佳结合状态,以实现社会和人的双向发展。表现:1)调整、优化学科课程。从相关学科的联系出发安排课程和课时比例;学科之间:音乐、美术与语文也要加强联系;各学科内部也要强化教学过程的设计,使教学各环节协调一致。2)强化活动课程 3)开发隐性课程,3、课程内容综合化、基础化,课程内容综合化是当代科学和社会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力求知

7、识的完整,将现行的许多学科进行有机的合并。4、课程形式多样化1)各类课程组合的不同形式,分科课程与活动活动课程如何组合。2)各课程内部组合的不同形式。3)某些必修科目的层次安排。4)选修科目内容及其课时安排的多样性。,5、课程建设现实化,1)要处理好继承、改革和发展关系。初等教育课程改革要根据我国教育之间的任务和长期教学实践经验,吸收和借鉴各国课程理论合理部分。2)处理好可能性和可行性的关系。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某些思想、方法在理化上是可行的、科学的,但实践中可能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要从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量力而行,积极探索,严谨推进课程改革。3)要逐步提高实践的科学化水平。要在踏实细致的

8、调查分析基础上,科学论证,科学规划,力戒简单化。4)把握课程改革建设的重点。我们既要提高教育质量,又要避免负担过重,出路是调整课程结构。,二、初等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改革,(一)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课题1、教学组织形式的现代含义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解决的是:对教师、学生、教材、物质条件,教学时间及教学空间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使教学的各种因素有效地得以利用,从而充分发挥教学的效能。教学组织形式的基本特点:第一从表现于外部的特点来看,教师和学生都要服从一定的教学程序,要么集体上课要么小组或个人完成教师为他

9、们设计、规定的任务。第二师生的活动必须服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并结成一定的搭配关系。第三教师和学生以这种程序和搭配关系共同活动,直接和间接地相互作用。第四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包括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程序步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集结和综合。,2、教学组织形式的作用1)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提高教学改革的效率,有利于保证课堂教学密度合理,教学组织形式同教学方式及整个教学活动模式的关系,决定了教学组织形式的合理与否,对教学活动效果有直接意义。要使课堂教学密度合理,就必须合理地对各个教学环节和要素进行分配。2)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班级授课形式小组教学形式3)科学的教

10、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发挥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积极性。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中能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活动,不仅在时间上给予保证,而且在空间上也能给予保证。,(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几个观点:1、坚持以班级授课为基本形式,以新的组织形式弥补班级授课之不足。2、主张彻底打破班级,年级界限,寻求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3、主张以班级为基本形成,但分班依据不应是年龄,而应是能力、兴趣、学习成绩。4、应从教师组织结构方面考虑,发掘运用师资潜力组成“优化”的教师集体。,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目标:,第一,进一步完善班级授课制,实现以班级为基础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特点的教学活动形式和学习环境,以

11、全面提高少年儿童综合素质;第二,探索能最大限度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的教学组织形式,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以实现教学组织形式的现代化;第三,寻求既有集体影响又有个人独立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扩大学生的教育影响源或信息来源及渠道,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初等教育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改革的要求1、改革课堂教学结构。2、加强课外活动。3、加强与社会相联系的教学实践环节。,(三)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发展趋势,1、教学组织形式向改革和完善班级授课制方向发展。2、教学组织形式向多样化方向发展。3、教学组织形式向综合化方向发展。4、教学组织形式向个别化方向发展。5、教学组织形式向社会化方向发展。,三、初等教育的教学方

12、法、手段的改革,(一)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与教育现代化1、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涵义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使教学目的具体化的方式和方法;对学生来说,则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法和方式。教学手段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它是一般教学方法运用过程的载体或物质承担者,是教具功能和教师作用的凝合。比如挂图、幻灯机、投影机、电视机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共同任务;如何使学生认识教材,激发学生积极性;如何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发展学生的智能;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并把知识转化为信念;在班级教学中如何因材施教,既面向对学习有兴趣

13、的学生,也面向对学生无兴趣的学生。,2、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教学方法的现代化,主要指教学方式的现代化。包括启发式精神,以学论教,力求传播知识与发展智能的最佳结合,力求认识和情感的和谐发展,力求教学方法的最优化,重视发展早慧少年教育,重视发展个性和因材施教。教学手段现代化,是指现化教育技术和手段,如电化教学的运用。要实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必须:(一)突出“启发式”。1、引起学生注意和兴趣,即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引起学生探索、发现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热情等2、自动:在教师主导作用下,使学生养成学习的自动性。3、适度:教学的深度、广度和进度适应于学生的接受

14、程度。,斯霞教低年级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学目的是学生读后能概括大意并分段,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师:你们知道这课主要讲了什么?生:小公鸡捉虫给小鸭子吃。生:先是小公鸡捉虫给小鸭子吃。后来小鸭子下河去捉鱼,小公鸡也要去。小公鸡不会游泳,喊救命,小鸭子,小鸭子把它救起来。师:对!大意是这样。你们能不能说得再简单些呢?生:小公鸡帮助小鸭子,小鸭子又帮助小公鸡。师:讲得好,这就概括些了,谁能说得再简单些?生:小公鸡和小鸭子互相帮助。师:好极了。是互相帮助。但是从哪里到哪里是小公鸡帮助小鸭子,从哪里到哪里是小鸭子帮助小公鸡?,教学目的:理解“祖国”这一词师:你们知道什么是祖国吗?生:祖国就是南京。师:是

15、吗?(引起学生思考)生:祖国就是国家。师:美国日本都是国家,能说它们也是我们的祖国吗?生: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坚持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按照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要求来选用和设计教学方法,正是当今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点。,启发式的特点:一是强调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把握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二是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的统一;三是承认学生是教育的客观对象,同时承认学生也是教学的主体。,(二)、突出研究学法教是为了学,科学的学法是科学的教法的基础学校教学由重教转向重学,由重知识传授转向重引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培养可教育性,传统的师生关系模式受到冲击,教师将不再是现成知识的灌输者,而将

16、发挥教学指导者的作用,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咨询者。,(三)、强调教会学生学习改革教学方法,无论是强调启发式,还是研究学生的学法,其根本目标是为了教会学生学习。从单纯的教师的教转移到引导学生学,让学生从“学会”尽快过渡到“会学”才算达到改革教学方法的目的。,(四)、促使学生知情和谐发展教学方法改革的动力点要放在注意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态度,强调教学方法的情趣性上。学习必须同情意、情感相结合,心智发展必须同情绪发展相结合。(五)、力求实现最优化,(二)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特征,1、体现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是要充分体现教师如何根据教学的目的、内容和教学的对

17、象,分析其内在的联系,从选择科学的、有效的方法去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要体现艺术性,对各种教学方法、技能、技巧的运用达到艺术化的程度。2、体现教学方法的整体性和制约性所有教学方法都是由教师、学生、知识及知识的载体这四个基本要素组成的。教学指导思想、方法、方式和组织形式等构成完整的教学方法体系。,3、体现教学方法的发展性和创造性,教学有识,教无定法,举 例 讨 论,五四七教学法,“五四七教学法”的基本内容“五四七教学法”即五方四段七步骤教学法。五方,即影响课堂教学的五个主要方面教学目标、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四段,指课堂教学的四个阶段自学、讲课、辅导、评价;七步骤,指分析教学内容的七步骤审

18、题;按从属关系分析课题,找出概念之间的关系;划分知识结构;根据归属层次,揭示概念的关键特征;从各关键特征的关系和联结上,进入原理层次;从整体上分析课题的内在联系;根据教材内容、年级水平和班级特点,确定课题的重点和讲解深度。,(三)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方法改革的作用,所谓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人类在现代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的总和。1、现化教育技术对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作用。现代教育技术给教学过程带来深刻的变革,主要表现在:1)“学”的变化2)“教”的变化3)传统教学时空的变化,2、现代教育技术对实现教学方法改革目标的促进作用,1)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2)促进学生认识与情意的和谐发展。3)

19、促进学生技能技巧的养成,从知识的传授为重心教学扩大到发展技能的教学。3、现化教育技术对教学方法改革的制约作用4、多媒体技术对教学方法改革的推动作用。,(四)、教学方法的新体系,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这类教学方法,是指通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以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谈活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等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指教师通过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和组织教学性参观等,使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而获得知识的方法。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这类教学方法是通过练习、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巩固和完善知识

20、、技能、技巧的方法。主要为:练习法、实验法和实习作业法。4)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这类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或利用一定教材内容和艺术形式,使学生通过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陶冶他们的性情,培养他们正确的态度、兴趣和欣赏能力。主要包括:欣赏法、陶冶法、情境法,5)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这类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而获得知识的方法。,四、初等教育的复式教学及其改革,(一)复式教学的现状及其重要性1、复式教学的现状2、复式教学的重要性(二)复式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1、在复式教学改革中树立现代观念2、在复式教学改革中优化教学结构3、在复式教学改革中创新教学方

21、法4、在复式教学的改革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第七章 初等教育的课外教育改革,学习指导:1、了解课外教育的意义;2、掌握课外教育的新特点新发展及课外教育的管理策略。,初等学校的课外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人才不可缺少的一条重要途径。一、课外教育的涵义所谓课外教育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各种有教育意义活动的总称。它包括校内校外的课外教育活动,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的组织形式。,二、课外教育的意义,(一)课外教育改革是对社会发展要求的应答。1、课外教育改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2、课外教育改革是培养符合“三个面向”要求一代新

22、人的需要。3、课外教育改革是迎接社会发展挑战的需要,(二)课外教育改革是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1、有利于促进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发展。2、有利于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3、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和发展。,(三)课外教育改革是对教育活动空间的完善,1、为学生完整的学习和掌握知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2、为学生全面素质教育拓宽了活动空间。,二、课外教育的新特点和新发展,(一)课外教育的新特点1、现实性2、创新性它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新事物,形成新概念,掌握新工具去解决前人尚未解决的问题。3、成功性在小学的课外教育中,必须创造条件,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也就是保证他们的多种需要得到满足,个

23、性得到较为充分自由的发展,并能达到一定的素质水平。,4、实践性课外教育活动则以亲身实践为主的体验性学习为主,所关注的是学习如何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强调理论与实际、知识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之间的联系。5、开放性由于不受教学计划和学校围墙的限制,在课外教育活动的内容上,及时获得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信息,活动领域或范畴相对扩大。,(二)课外教育的新发展,1、课外教育社会化课外教育社会化的新发展趋势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与社会文化教育单位联合组织教育。2)正确运用信息渠道和大众媒体。3)协调各种社会文化机构和场所的工作。4)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2、课外教育网络化课外

24、教育网络化就是指学校、家庭、社会各种课外教育力量,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目标一致的教育合力,充分发挥课外教育的整体效益,加速实现初等教育的培养目标。,1)具有课外教育网络化的目标体系。初等学校课外教育网络化的总目标是: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形成学校内外沟通,内部和外部目标、方向一致的三位一体的大课外教育体系,建立起多元化渠道的课外教育动力机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课外教育网络化中校外与校内因素趋于一致。3)在课外教育网格中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在课外教育网络中,学校教育是课外教育网络化的主导力量。第一,领导作用。第二、协调作用第三、培训作用,3、课外教育个

25、性化,课外教育个性化是指在初等学校课外教育活动中,活动的速度、数量和质量、总是根据学生个人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智能水平而定,通过创设自由的、生动活泼的课外教育心理气氛和学习环境,开发儿童的各自潜能,最大限度地提供条件让他们的潜能获得发展,从而形成个性和特长。1)课外教育个性化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2)课外教育个性化注重因材施教发展特长。3)课外教育个性化突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4、课外教育协同化,课外教育协同化除了指学校、家庭、社会三个课外教育要素协同一致,做到互相补充。而且指学校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诸要素之间的协调一致,充分发挥其整体功能。1)追求课外教育系统的协同效应。2)有效地协同课内

26、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关系。3)协同课外教育活动对各育的作用。,三、课外教育的管理与指导,(一)课外教育的管理策略1)重视提高对课外教育活动认识的管理。2)建立健全课外教育活动的管理系统。课外教育活动的领导和管理工作,通常由校长全面负责。在校长的领导下,成立由主管教导主任、团队负责人、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教师代表、社会教育机关负责人和部分家长参加的课外教育活动工作小组。,3)、加强课外教育活动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由教师为主体组成的辅导员队伍是搞好课外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4)、强化课外教育活动小组的管理一是小组的建立健全。二是安排好小组的活动内容。三是建立小组工作制度。,5)、有效地协调课外教育

27、工作6)、重视对课外教育活动管理质量的评价(二)、课外教育的指导方式1、系统性与非系统性相结合的指导方式2、统一性与非统一性相结合的指导方式3、约束性和非约束性相结合的指导方式,素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石家庄中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本报讯(记者 杨占苍)从今年秋季开始,石家庄市在中小学普遍开设了一门新课:综合实践活动课,从而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了“课程体系”中。石家庄市决定,从小学3年级开始,为学生们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小学36年级每学年为7485节,初中每学年8595节,高中每学年96节。综合实践活动课采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相结合的方法。为了适应中小学生校外的综合实践活动,石家庄市政府专

28、门筹集数千万元建立了“石家庄市中小学生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并把此项建设列为市政府2001年为全市人民必办的20件实事之一。如今,总占地面积140余亩、4万多平方米建筑的基地已落成,并已开始接纳学生参加各种综合实践活动。,石家庄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及劳动技术教育等内容。还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同创建“特色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开发各具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形式和内容,形成符合当地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体系。为了适应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深入实施,石家庄市教委决定选拔一批优秀教师,建设一支知识型、创造型、研究型、复合型的专职教师队伍,对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进行专门的培养和培训;制定了培训的专门制度、计划、内容、方法等。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职称职位和工资待遇与其他学科教师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