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指南.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354983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PPT 页数:115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支气管哮喘指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支气管哮喘指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支气管哮喘指南.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支气管哮喘指南.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支气管哮喘指南.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支气管哮喘指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支气管哮喘指南.ppt(1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6年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运城中心医院呼吸内科杨先锋,1993年版第一版哮喘防治指南1997年、2003年、2008年修订2013年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2016年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GINA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全球性哮喘防治创议已成为目前防治哮喘的指南,19952016年版,2006年成立山西省医学会结核和呼吸分会 哮喘防治协作组,2005年成立,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是在我国既往修订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基础上,参考2015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报告,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循证医学研究结果,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由我国哮喘学组数十位专家集体讨论和重新修订而成。该指南主要包

2、括十部分内容。,一、哮喘的定义,由多种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通常伴有可逆性气流受限和气道高反应性,随着病程延长可导致一系列气道结构改变,即气道重塑。,二、流行病学,1、哮喘患病率:全球哮喘患者3亿人、中国哮喘患者约3000万,近年来哮喘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长趋势 我国哮喘患病率也逐年上升,我国14岁以上人群患病率1.24%,2、哮喘的控制现状近年来哮喘规范化治疗在全国范围内广泛

3、推广,使我国哮喘患者的控制率明显提高,但仍低于发达国家。,三、诊断,(一)诊断标准:1、典型哮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诊断,2可变气流受限的客观检查:(1)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增加12且FEV2绝对值增加200ml);(2)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3)呼气流量峰值(PEE)平均每日昼夜变异率10%,或PEF周变异率20%。符合上述症状和体征,同时具

4、备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并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及咳嗽,可以诊断为哮喘。,(二):不典型哮喘的诊断临床上还存在着无喘息症状、也无哮鸣音的不典型哮喘,患者仅表现为反复咳嗽、胸闷或其他呼吸道症状。1、咳嗽变异性哮喘:咳嗽作为惟一或主要症状,无喘息、气急等典型哮喘的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可变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咳嗽。,2、胸闷变异性哮喘:胸闷作为惟或主要症状,无喘息、气急等典型哮喘的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可变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胸闷。3、隐匿性哮喘:指无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的表现,但长期存在气道反应性增高者。随访发现有1

5、458的无症状气道反应性增高者可发展为有症状的哮喘。,(三)分期分期根据临床表现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哮喘急性发作是指喘息气急、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加重,并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刺激物或呼吸道感染诱发。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临床缓解期是指患者无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并维持1年以上。,(四)分级1.严重程度的分级:(1)初始治疗时严重程度的判断,在临床研究中更有其应用价值。可根据白天、夜间哮喘症状出现的频率和肺功能检查结果,将慢性持续期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间歇性、轻度持续、中

6、度持续和重度持续4级(表1)。,哮喘严重程度的分级,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Updated 2008.,(2)根据达到哮喘控制所采用的治疗级别来进行分级,在临床实践中更实用。轻度哮喘:经过第1级、第2级治疗能达到完全控制者;中度哮喘:经过第3级治疗能达到完全控制者;重度哮喘:需要第4级或第5级治疗才能达到完全控制,或者即使经过第4级或第5级治疗仍不能达到控制者。,哮喘控制水平的分级,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lobal s

7、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Updated 2009.,2急性发作时的分级(表2):哮喘急性发作时程度轻重不一,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偶尔可在数分钟内即危及生命,故应对病情作出正确评估,以便给予及时有效的紧急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时严重程度的分级,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Updated 2009.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8;31(3):177-185.,四 哮喘评估,(一)

8、评估的内容1.评估患者是否有合并症:如变应性鼻炎、鼻窦炎、胃食管反流、肥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抑郁和焦虑等。2评估哮喘的触发因素:如职业、环境气候变化、药物和运动等。,3评估患者药物使用的情况:哮喘患者往往需要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来缓解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症状,支气管舒张剂的用量可以作为反映哮喘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过量使用这类药物不仅提示哮喘未控制,也和哮喘频繁急性发作以及死亡高风险有关。此外,还要评估患者药物吸入技术、长期用药的依从性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4评估患者的临床控制水平:正确评估哮喘控制水平是制订治疗方案和调整治疗药物以维持哮喘控制水平的基础,根据患者的症状、用药情况、肺功能

9、检查结果等复合指标可以将患者分为哮喘症状良好控制(或临床完全控制)、部分控制和未控制(表3)。,评估还应该包括患者有无未来哮喘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开始治疗时测定FEV1,使用控制药物后36个月记录患者最佳肺功能值,并定期进行危险因素的评估哮喘评估未控制、接触变应原、有上述合并症、用药不规范、依从性差以及过去1年曾有哮喘急性发作急诊或住院等都是未来哮喘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二)评估的主要方法,1.症状:哮喘患者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昼夜均可以出现当患者因上述症状出现夜间憋醒往往提示哮喘加重。2肺功能:临床上用于哮喘诊断和评估的通气功能指标主要为FEV1和PEF。FEV1和PEF能反映气

10、道阻塞的严重程度是客观判断哮喘病情最常用的评估指标峰流速仪携带方便,操作简单,患者可以在家自我监测PEF,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药物。,3哮喘控制测试(ACT)问卷:ACT是一种评估哮喘患者控制水平的问卷(表4)。ACT得分与专家评估的患者哮喘控制水平具有较好的相关性ACT不要求测试患者的肺功能,简便、易操作适合在缺乏肺功能设备的基层医院推广应用。,ACT(ASTHMA CONTROL TEST)评分量表掌握哮喘控制程度,4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一氧化氮是一种气体分子,可由气道表面多种固有细胞和炎症细胞在一氧化氮合成酶氧化作用下产生。哮喘未控制时一氧化氮升高,糖皮质激素治疗后降低。FeNO

11、测定可以作为评估气道炎症和哮喘控制水平的指标,FeNO也可以用于判断吸入激素治疗的反应。美国胸科学会推荐FeNO的正常参考值:健康儿童520ppb,成人425ppb。FeNO50ppb提示激素治疗效果好,25ppb提示激素治疗反应性差。但是FeNO测定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差别较大,连续测定、动态观察FeNO的变化其临床价值更大。,5痰嗜酸粒细胞计数:大多数哮喘患者诱导痰液中嗜酸粒细胞计数增高(2.5%),且与哮喘症状相关。抗炎治疗后可使痰嗜酸粒细胞计数降低,诱导痰嗜酸粒细胞计数可作为评价哮喘气道炎性指标之一,也是评估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性的敏感指标。6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

12、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增高3%,提示嗜酸粒细胞增高为主的哮喘炎症表型,也可以作为判断抗炎治疗是否有效的哮喘炎症指标之一。,五 哮喘慢性持续期的治疗,(一)哮喘治疗目标与一般原则哮喘治疗目标:哮喘症状的良好控制,维持正常的活动水平,同时尽可能减少急性发作、肺功能不可逆损害、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哮喘慢性持续期的治疗原则是以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控制水平为基础选择相应治疗方案。,基于控制水平哮喘治疗和管理策略,调整治疗,哮喘治疗药物非药物管理策略治疗可变风险因素,评估,诊断症状控制&风险因素(包括肺功能)吸入技术&依从性患者喜好,监测,症状急性发作副作用患者满意度肺功能,GINA 2015 updat

13、ed.,治疗哮喘的药物分为控制类药物和缓解类药物,控制药物 长期维持治疗 控制症状改善肺功能预防急性发作,缓解药物急性发作时快速 缓解呼吸困难症状,(二)药物,哮喘缓解药物,速效吸入性2受体激动剂(SABA)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抗胆碱药氨茶碱短效口服2受体激动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白三烯调节剂长效吸入性2受体激动剂(LABA)全身性糖皮质激素缓释茶碱色甘酸类长效口服2受体激动剂2受体激动剂皮肤贴剂(妥洛特罗-阿米迪)抗IgE单克隆抗体(免疫治疗)口服抗变态反应药物,哮喘控制药物,(二)药物,1.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控制哮喘气道炎症的药物。慢性持续期哮喘激素吸入为首选途径。吸入给

14、药:ICS局部抗炎作用强,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所需剂量较小,全身性不良反应较少。口服给药:对于大剂量ICS联合LABA仍不能控制的持续性哮喘和激素依赖型哮喘,可以叠加小剂量口服激素维持治疗。,1、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抑制炎症,减少渗漏,降低气道反应,2.2-受体激动剂:短效2-受体激动剂(SABA):常用药物如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等。该类药物吸入治疗是缓解轻至中度哮喘急性症状的首选药物,也可用于预防运动性哮喘。长效2-受体激动剂(LABA):LABA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可维持12h以上。目前在我国临床使用的吸入型LABA有沙美特罗、福莫特罗和茚达特罗等。长期单独使用LABA有增

15、加哮喘死亡的风险,不推荐长期单独使用LABA(证据等级A)。,2、药物治疗-2受体激动剂,2受体激动剂:舒张气道平滑肌,减少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脱颗粒,降低血管通透性,增加气道上皮纤毛摆动。不常规单用。,3.ICS/LABA复合制剂:ICS和LABA具有协同的抗炎和平喘作用,可获得相当于或优于加倍剂量ICS的疗效,并可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减少大剂量ICS的不良反应,尤其适用于中至重度持续哮喘患者的长期治疗(证据等级A)。目前在我国临床应用的复合制剂有不同规格的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剂、氟替卡松/沙美特罗干粉剂和倍氯米松/福莫特罗气雾剂。,4.白三烯调节剂(LTRA):是ICS之外惟一可单独应用

16、的长期控制性药物,可作为轻度哮喘的替代治疗药物和中重度哮喘的联合用药。目前在国内主要使用半胱氨酸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可减轻哮喘症状,改善肺功能,减少哮喘的恶化,但其抗炎作用不如ICS。LTRA服用方便,尤其适用于伴有过敏性鼻炎、阿司匹林哮喘、运动性哮喘患者的治疗。,5.抗胆碱药物:吸入性抗胆碱药物,如短效抗胆碱药物(SAMA)异丙托溴铵和长效抗胆碱药物(LAMA)噻托溴铵,具有一定的支气管舒张作用,但较2-受体激动剂弱,起效也较慢。本品于2-受体激动剂联合应用具有互补作用。,6、药物治疗-茶碱,氨茶:舒张支气管、强心、利尿等作用,治疗窗窄,西咪替丁、喹诺酮、大环内脂增加其血药浓度,7.抗

17、IgE治疗:抗IgE单克隆抗体适用于需要第5级治疗且血清IgE水平增高的过敏性哮喘患者。抗IgE单克隆抗体的远期疗效与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观察。8.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疗法(AIT):通过皮下注射常见吸入变应原提取液,可减轻哮喘症状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适用于变应原明确,且在严格的环境控制和药物治疗后仍控制不良的哮喘患者。,9.其他治疗哮喘药物:第二代抗组织胺药物(H1受体拮抗剂)如氯雷他定等、其他口服抗变态反应药物如曲尼司特等,在哮喘治疗中作用较弱,主要用于伴有变应性鼻炎的哮喘患者。,(三)制订治疗方案,一旦哮喘诊断确立,应尽早开始规律的控制治疗,这对于取得最佳疗效至关重要。整个哮喘治疗过程需要对患者

18、连续进行评估、调整并观察治疗反应。控制性药物的升降级应按照阶梯式方案选择。哮喘控制维持3个月以上可以考虑降级治疗以找到维持哮喘控制的最低有效治疗级别。,1.第一级治疗:按需吸入缓解药物。,推荐治疗方案:按需吸入SABA能够迅速有效地缓解哮喘症状,但单独使用SABA存在安全性隐患,因此仅限用于偶有短暂的白天症状,没有夜间症状,肺功能正常的患者。症状超出上述程度,或存在任何急性发作危险因素或过去1年有急性发作病史,均需要规律使用控制性药物。其他治疗方案: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除按需使用SABA外,还应考虑规律使用低剂量ICS(证据等级A)。不推荐:不推荐吸入抗胆碱能药物,也不推荐单独使用快速起效的

19、LABA(如福莫特罗)。,2.第二级治疗:低剂量控制药物加按需使用缓解药物,推荐治疗方案:低剂量ICS加按需使用缓解药物。其他治疗方案:LTRA可用于不能够或不愿意接受ICS治疗、对ICS不良反应不能耐受,或合并过敏性鼻炎、咳嗽变异性哮喘、运动性哮喘、阿司匹林以及药物诱发哮喘的初始治疗(证据等级B)但其作用比ICS弱(证据等级A)。对于从未使用过控制性药物的患者,低剂量ICS/LABA作为初始治疗能够更快控制症状,改善肺功能,但没有证据表明能够进一步减少急性发作的风险(证据等级A),费用也较高。不推荐:一般不推荐单独使用缓释茶碱(证据等级B)。也不推荐使用色甘酸制剂。,3.第三级治疗:1种或2

20、种控制性药物加按需使用缓解药物。推荐治疗方案:选择低剂量ICS/LABA复合制剂作为维持治疗,加SABA作为缓解治疗。在相同剂量的ICS基础上联合LABA能够有效地控制症状、改善肺功能、减少急性发作的风险(证据等级A)。其他治疗方案:其他的选择包括增加ICS至中等剂量,但疗效不如联合LABA(证据等级A)。其他选择还有低剂量ICS联合LTRA(证据等级A)或缓释茶碱(证据等级B)。,4.第四级治疗:2种以上控制性药物加按需使用缓解药物。推荐治疗方案:低剂量ICS/福莫特罗维持加缓解治疗,或中等剂量ICS/LABA复合制剂加按需使用SABA。对于使用低剂量ICS/LABA加按需使用SABA哮喘控

21、制不佳的患者,应升级到中等剂量ICS/LABA(证据等级B)。其他治疗方案:如果采用中等剂量ICS/LABA控制不佳,可以考虑再增加一种控制性药物,如LTRA、缓释茶碱(证据等级B)。亦可使用高剂量ICS/LABA,但增加ICS剂量获益有限而不良反应显著增加(证据等级A)。,5.第五级治疗:较高水平的治疗和/或叠加治疗。推荐治疗方案:转诊给哮喘专科医师,考虑叠加治疗。第五级治疗考虑采用的选择包括:抗胆碱能药物:部分重症哮喘可以考虑在ICS/LABA基础上加用LAMA,能进一步提高肺功能,改善哮喘控制(证据等级B)。抗IgE治疗:抗IgE单克隆抗体推荐用于第四级治疗仍不能控制的中重度过敏性哮喘(

22、证据等级A)。生物标志物指导的治疗:对使用大剂量ICS或ICS/LABA仍症状持续、急性发作频繁的患者,可根据诱导痰嗜酸粒细胞调整治疗。对重症哮喘,这种策略有助于减少急性发作和/或减少ICS剂量(证据等级A)。,支气管热成形术:是经支气管镜射频消融气道平滑肌治疗哮喘的技术,可以减少哮喘患者的支气管平滑肌数量,降低支气管收缩能力和降低气道高反应。对于4级或以上治疗仍未控制的哮喘,该方法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方法(证据等级B)。叠加低剂量口服激素:对部分难治性哮喘有效,但不良反应常见,仅限于第四级治疗不能控制,且吸入技术正确、依从性良好的成年患者(证据等级D)。,非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方案,降低,增加,五步

23、治疗方案,(四)调整治疗方案哮喘治疗方案的调整主要是根据症状控制水平和风险因素水平等,按照哮喘阶梯式治疗方案进行升级或降级调整,以获得良好的症状控制并减少急性发作的风险。治疗方案的实施是由患者哮喘控制水平所驱动的一个循环,必须进行持续性的监测和评估来调整治疗方案以维持哮喘控制,并逐步确定维持哮喘控制所需的最低治疗级别,保证治疗的安全性,降低医疗成本。通常起始治疗后每24周需复诊,以后没13个月随访1次。如发生急性发作则1周内需要复诊(证据等级C)。,1.升级治疗:当目前级别的治疗方案不能控制哮喘(症状持续和/或发生急性发作),应给予升级治疗,选择更高级别的治疗方案直至哮喘达到控制为止。升级治疗

24、前需排除和纠正下列影响哮喘控制的因素:药物吸入方法不正确;依从性差;持续暴露于触发因素;存在合并症;哮喘诊断错误哮喘升级分为以下3种方式:持久升级治疗:短程加强治疗:日常调整治疗:,2.降级治疗:当哮喘症状得到控制并维持至少3个月,且肺功能恢复并维持平稳状态,可考虑降级治疗。降级治疗原则:哮喘症状控制且肺功能稳定3个月以上,可考虑降级治疗。降级治疗应选择适当时机,需避开患者呼吸道感染、妊娠、旅行期等;通常每3个月减少ICS剂量25%50%是安全可行的(证据等级A);每一次降级治疗都应视为一次试验,需密切观察,按期随访评估,并告知患者一旦症状恶化,则需恢复原来的治疗方案。推荐的药物减量方案通常选

25、择是首先减少激素用量,再减少使用次数,然后再减去与激素合用的控制药物,以最低剂量ICS维持治疗到最终停止治疗。,升级和降级的时机,六 哮喘急性发作处理,哮喘急性发作是指患者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在短时间内迅速加重,肺功能恶化,需要给予额外的缓解药物进行治疗的情况(证据等级D级)。哮喘发作的常见诱因有接触变应原各种理化刺激物或上呼吸道感染等,部分哮喘发作也可以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发生。哮喘发作多见于治疗依从性差、控制不佳的患者,但也可见于控制良好的患者(证据等级C)。哮喘发作时肺功能恶化以呼气流量降低为特征,通过比较PEF或FEV1与发作前的变化可以量化哮喘加重的严重程度(证据等级C)。哮

26、喘发作前症状加重能敏感地提示急性发作的发生(证据等级C),哮喘发作的程度轻重不一,病情发展的速度也有不同,可以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偶尔可在数分钟内危及生命。值得注意的是,重度哮喘发作亦可见于轻度或控制良好的哮喘患者。因此,识别具有哮喘相关死亡高危因素的患者非常重要,这些患者出现急性发作时应当尽早至医院就诊。高危患者包括:(1)曾经有过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濒于致死性哮喘的病史;(2)在过去1年中因为哮喘而住院或急诊;(3)正在使用或最近刚刚停用口服激4)目前未使用吸入激素;(5)过分依赖SABA,特别是每月使用沙丁胺醇(或等效药物)超过1支的患者;(6)有心理疾病或社会心理问题,包括使用镇静剂。

27、(7)有对哮喘治疗计划不依从的历史;(8)有食物过敏史。,哮喘发作的治疗取决于哮喘加重的严重程度以及对治疗的反应。治疗的目的在于尽快缓解症状、解除气流受限和改善低氧血症。同时还需要制定长期治疗方案以预防再次急性发作。,(一)轻中度哮喘发作的处理,1、轻中度哮喘发作的自我处理:轻度和部分中度急性发作的哮喘患者可以在家庭中进行自我处理。SABA是缓解哮喘症状最有效的药物,患者可以根据病情轻重每次使用24喷,直到症状缓解,但同时应该增加控制药物(如ICS)的剂量。增加的ICS剂量至少是基础剂量的两倍,最高剂量可达2000g/d二丙酸倍氯米松或等效剂量的其他ICS治疗。714d高剂量ICS治疗与短疗程

28、的口服激素对哮喘急性发作疗效相当。如果控制药物是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制剂,则可以直接增加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12吸,每天不超过8吸。,口服激素的使用:若初始治疗和增加控制治疗23d后患者反应仍不完全;或者症状迅速加重,PEF或FEV占预计值60;或者患者既往有突发重症哮喘急性发作史,应口服激素治疗,建议给予泼尼松龙0.51mg/kg或等效剂量的其他口服激素治疗57d。,后续处理:初始治疗12d自我评估治疗反应不佳,如哮喘症状使日常活动受限或PEF下降20%达2d以上,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师指导下调整治疗经过自我处理后,即使症状缓解的患者也建议到医院就诊,评估哮喘控制状况和查寻发作原因

29、,调整控制药物的使用,预防以后的哮喘发作。,2、轻中度急性发作的医院(急诊室)处理:,若患者在家中自我处理后症状无明显缓解,或者症状持续加重,应立即至医院就诊。反复使用吸入性SABA是治疗急性发作最有效的方法(证据等级A),在第1小时可每20分钟吸入410喷,随后根据治疗反应,轻度急性发作可调整为每34小时吸入24喷,中度急性发作每12小时重复吸入610喷。对初始吸入SABA反应良好,呼吸困难显著缓解,PEF占预计值6080,且疗效维持34h,通常不需要使用其他药物。,口服激素治疗:,对SABA初始治疗反应不佳或在控制药物治疗基础上发生急性发作的患者,推荐使用泼尼松龙0.51mg/kg或等效剂

30、量的其他全身激素口服57d。症状减轻后迅速减量或完全停药。,雾化吸入激素:,哮喘儿童急性发作使用支气管舒张剂联合大剂量布地奈德雾化,其疗效优于单用支气管舒张剂,能减少需要住院治疗率和口服激素的使用(证据等级C)。有研究结果显示,成人雾化激素改善PEF较全身激素快,耐受性和安全性好,可作为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选择。对全身使用激素有禁忌的患者,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糖尿病等,应给予激素雾化溶液治疗。但雾化吸入激素与口服激素相比费用更贵。,经以上处理后,需要严密观察和评估病情,当病情持续恶化可收入院治疗。病情好转、稳定者可以回家继续治疗。急性发作缓解后,应该积极地寻找导致急性发作的原因,检查患者用药

31、的依从性,重新评估和调整控制治疗方案。,(二)中重度急性发作的处理,中重度急性发作的患者应该按照以上介绍的哮喘发作的自我处理方法进行自我处理,同时尽快到医院就诊。1、急诊室或医院内的处理:(1)支气管舒张剂的应用:首选吸入SABA治疗。给药方式可用压力定量气雾剂经储雾器给药,或使用SABA的雾化溶液经喷射雾化装置给药两种给药方法改善症状和肺功能的作用相似。初始治疗阶段,推荐间断(每20分钟)或连续雾化给药,随后根据需要间断给药(每4小时1次)。吸入型SABA(如沙丁胺醇或特布他林)较口服和静脉给药起效更快、不良反应更少。短效抗胆碱能药物仅推荐用于急性重度哮喘或经SABA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重

32、度患者还可以联合静脉滴注茶碱类药物治疗。一般氨茶碱每日剂量不超过0.8g。不推荐静脉推注氨茶碱。伴有过敏性休克和血管性水肿的哮喘患者可以肌肉注射肾上腺素治疗,但不推荐常规使用。,(2)全身激素的应用: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应尽早使用全身激素,特别是对SABA初始治疗反应不佳或疗效不能维持,以及在使用口服激素基础上仍然出现急性发作的患者。口服激素吸收好,起效时间与静脉给药相近。所以,推荐中重度急性加重首选口服给药。推荐用法:泼尼松龙0.51.0mkg或等效的其他激素。严重的急性发作患者或不宜口服激素的患者,可以静脉给药推荐用法:甲泼尼龙80160mg/d,或氢化可的松4001000mg/kg分次给药

33、。地塞米松因半衰期较长,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作用较强,一般不推荐使用。,静脉和口服给药的序贯疗法可减少激素用量和不良反应,如静脉使用激素23d,继之以口服激素35d。雾化吸入激素的使用见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处理。(3)氧疗:对有低氧血症(氧饱和度90)和呼吸困难的患者可给予控制性氧疗,使患者的氧饱和度维持在9395。(4)其他:大多数哮喘急性发作并非由细菌感染引起,应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指征,除非有明确的细菌感染的证据,如发热、脓性痰及肺炎的影像学依据等。,2、急性重度和危重哮喘的处理,急性重度和危重哮喘患者经过上述药物治疗,若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无改善甚至继续恶化,应及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其指征主

34、要包括:意识改变、呼吸肌疲劳、PaC0245mmHg等。对部分较轻的患者可试用经鼻(面)罩无创机械通气。若无创通气无改善则及早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药物处理同前所述。,3、治疗评估和后续处理,经初始足量的支气管舒张剂和激素治疗后,如果病情继续恶化需要进行再评估,考虑是否需要转入ICU治疗。初始治疗症状显著改善,PEF或FEV1占预计值恢复到个人最佳值60%以上者可回家继续治疗,PEF或FEV1占预计值为4060者应在监护下回到家庭或社区医院继续治疗。严重的哮喘急性发作意味着过去的控制治疗方案不能有效地预防哮喘加重,或者是患者没有采用规范的控制治疗。,患者缓解后出院时,应当检查患者治疗依从性是否良

35、好、是否能正确使用吸入药物装置,找出急性发作的诱因并去除或避免接触过敏原,同时升级过去治疗方案。对没有采用规范控制治疗的患者,应当给患者制定详细的长期治疗计划,适当的指导和示范,并给予密切监护、长期随访。,七、重症哮喘,(一)定义:重症哮喘是指在过去的1年中50%时间需要给予高剂量ICS联合LABA或白三烯调节剂/缓释茶碱或全身激素治疗,才能维持哮喘控制,或即使在上述治疗下仍不能控制哮喘。,(二)评估:对重症哮喘的评估,至少包括三方面内容(1):明确哮喘诊断,即确定所谓的“难治性”哮喘确实是哮喘。(2):对混杂因素和合并症进行评估。(3):对哮喘表型进行初步评估,指导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1、

36、明确哮喘诊断:,某些疾病常表现类似哮喘样的症状,如:功能失调性呼吸困难/声带功能障碍、细支气管炎、异物吸入、过度通气综合征、肿瘤所致的中心气道阻塞/压迫、支气管病变/异物(如支气管结核、淀粉样变、类癌、气管狭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症、复发性多软骨炎、过敏性肺炎、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hurg-Strauss综合征)、肺血栓栓塞症、慢性心功能不全等。因此对考虑重症哮喘的患者,首先应该对患者的病史进行仔细评估以除外其他疾病,包括进一步行肺功能检查、胸部高分辨率CT、气管镜等。,2、对混杂因素和合并症进行评估:,治疗不充分、治疗依从性差、吸入技术

37、掌握不佳以及存在未去除的诱发哮喘加重的危险因素等,是哮喘难以控制的常见原因因此加强对哮喘患者及家属的教育,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药物,制定个体化管理措施对于哮喘的控制至为重要(证据等级B)。此外,对重度哮喘患者建议进行相关检查,判断是否存在与哮喘相关或使哮喘加重的合并疾病和危险因素(表11)。,3、对哮喘表型进行初步评估:,哮喘(特别是重症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并非具有相同的临床病程和治疗反应。虽然目前还没有被广泛接受的特定哮喘表型的定义,但识别特定表型的特征将有助于哮喘的预后评估,且可能有助于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确定嗜酸粒细胞或Th2细胞参与的过敏反应炎症水平有助于预测患者对激素治疗和靶向治

38、疗(如抗lgE、抗IL-5)的反应性(证据等级B),其生物标记物包括目前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血清lgE、FeNO、血清骨膜蛋白等(证据等级B)。检测生物标志物以指导重度哮喘的个体化治疗尚需更多的临床研究以进一步证实。,治疗,1、教育和管理:依从性差、吸入药物使用不正确是哮喘难以控制的重要因素,教育的目的是提高患者依从性,使患者遵照哮喘行动计划规范用药掌握正确的吸药技术,并自我监测病情。2去除诱发因素和治疗合并症:过敏原持续暴露、社会心理因素及合并症的存在是哮喘难以控制的重要因素。治疗重症哮喘,首先要识别诱发因素,并避免接触各种过敏原及各种触发因素。对于存在心理因素、严重鼻窦炎胃食管反流、阻塞

39、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合并症者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3、药物治疗:可用于重症哮喘治疗的药物包括ICS及口服激素、LABA、LTRA、缓释茶碱、长效抗胆碱药物(LAMA)等。,重症哮喘常常需要同时用大剂量ICS和口服激素。如每日二丙酸倍氯米松1000g(CFC)或500g(HFA)、布地奈德800g、氟替卡松500g。对于大剂量ICS维持治疗再联合其他控制药物仍未控制者,或反复急性加重需要口服激素的患者,建议加用口服激素作为维持用药,推荐初始剂量:泼尼松(龙)片每日300mg,当哮喘症状控制并维持一段时间后,逐渐减少口服激素剂量,并确定最低维持剂量(一般10mg/d)长期口服治疗。LABA、LTR

40、A、茶碱以及LAMA都需要与ICS联合使用。,抗IgE单克隆抗体目前已在全球92个国家应用于6岁以上儿童及成人中重度过敏性哮喘治疗。从2006年起被GINA推荐为治疗重症哮喘的方法之一,作为5级治疗的附加药物,可以减少全身激素的使用。使用方法:皮下注射,使用时根据患者治疗前lgE水平和体重确定注射剂量,每2周或4周给药1次,疗程般不少于6个月。,多项研究结果证明,支气管热成形术对重症哮喘有效,但其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最大获益人群等仍需进步临床研究选用该方法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注意围手术期安全性,分析获益风险比,并要在有资质的中心进行。总之,重症哮喘的治疗仍然依靠最佳剂量的口服激素以及大剂量ICS联

41、合LABA、LTRA、缓释茶碱等控制药物。抗lgE单克隆抗体作为首个分子靶向药物,对重症过敏性哮喘的治疗显示了很好的疗效。,八、特殊类型哮喘及哮喘的某些特殊问题,(一)咳嗽变异性哮喘(CVA)CVA是指以慢性咳嗽为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但有气道高反应性的一种不典型哮喘。国内外多项研究发现,CVA是成人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国内多中心调查显示其占慢性咳嗽病因的三分之一。CVA的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通常咳嗽较剧烈,夜间咳嗽为其重要特征。部分患者有季节性。在剧烈咳嗽时可伴有呼吸不畅、胸闷、呼吸困难等表现。常伴发过敏性鼻炎。感冒、异味、油烟和冷空气容易诱发或加重咳嗽,但此临床特点不

42、具诊断价值。,支气管激发试验是诊断CVA最重要的条件,但需结合治疗反应,抗哮喘治疗有效才能确诊,临床上亦要注意假阴性的可能。绝大部分患者诱导痰嗜酸粒细胞增加,少部分显著增加,但总体增高比例不如典型哮喘。诱导痰嗜酸粒细胞较高者发展为典型哮喘的概率更高(证据等级C)。FeNO水平与诱导痰嗜酸粒细胞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FeNO增高提示诱导痰嗜酸粒细胞增高,但检测正常不能排除诱导痰嗜酸粒细胞增高。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有着与CVA类似的临床表现和激素治疗反应,临床上须注意鉴别(证据等级C)。支气管结核有时亦可能会误诊为CVA。,CVA的治疗原则与哮喘治疗相同,大多数患者ICS加2-受体激动剂有效,很少需

43、要口服激素治疗,治疗时间在8周以上(证据等级D)。部分患者停药后复发,需要长期治疗。LTRA治疗有效(证据等级D)。对于气道炎症严重的CVA或吸入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短期使用中小剂量口服激素治疗。,(二)胸闷变异性哮喘(CTVA),近年来我国专家发现存在以胸闷为惟一症状的不典型哮喘,命名为“胸闷变异性哮喘(CTVA),这类患者以中青年多见,起病隐匿,胸闷可在活动后诱发,部分患者夜间发作较为频繁,没有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等典型的哮喘表现,肺部听诊没有哮鸣音,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可逆性气流受限以及典型哮喘的病理特征,并对ICS或ICS/LABA治疗有效。,(三)围手术期哮喘管理,围手术期是从患者决定

44、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手术治疗直至基本康复,约在术前57d至术后712d。围手术期哮喘管理目标:降低围手术期哮喘急性发作风险,降低麻醉、手术操作气道不良事件的风险。1.术前准备:完整的术前评估与准备及哮喘的良好控制是保证围手术期安全的关键。评估应包括症状评估及围手术期急性发作风险评估。对于择期手术,哮喘评估应至少在术前1周进行(证据等级D);哮喘症状未控制及近期发生过急性发作的哮喘患者,其围手术期发生支气管痉挛的风险增高(证据等级D);,围手术期哮喘患者推荐常规行肺功能检查,尤其对于症状未控制的哮喘患者2014版GINA指南推荐,所有哮喘患者择期手术应在达到良好哮喘控制后进行(证据等级D);对于

45、急诊手术,则应充分权衡患者可能存在的气道风险与手术必要性。所有哮喘患者,围手术期应规律应用维持药物(证据等级D);静脉激素治疗可能更适合于急诊手术患者(证据等级D)。,2术中管理:,神经肌肉阻滞剂是最常见诱发过敏反应的药物(证据等级D),如阿曲库铵、米库溴铵等,均可诱导组胺释放效应,而罗库溴铵适用于哮喘患者快速气管插管(证据等级D)。七氟醚作为吸入性麻醉诱导剂,其耐受性良好且具有支气管舒张作用(证据等级A)。3术后管理:术后良好的镇痛、加强呼吸训练、控制胃食管反流等可能有助于减少哮喘急性发作风险。(证据等级A)。无创正压通气对于气管拔管后持续气道痉挛的哮喘患者可能获益。,(四)阿司匹林及药物诱

46、发性哮喘,应用某药物而引起的哮喘发作,称为药物诱发哮喘(DIA)。常见的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其他药物还有降压药、受体阻滞剂、抗胆碱药、抗生素和某生物制剂。哮喘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数分钟或数小时后可诱发哮喘急性发作,这是对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NSAIDs不耐受现象,称为阿司匹林性哮喘(AIA)。AIA的典型临床表现:在服用阿司匹林等NSAIDs药物10120min后出现严重的哮喘发作,常伴有发绀、结膜充血、大汗淋漓、端坐呼吸、烦躁不安或伴咳嗽。,大多根据服用阿司匹林等环氧酶抑制剂后引起哮喘急性发作的病史而诊断,阿司匹林激发试验被用于诱导支气管痉挛,以诊断AIA,包括口服阿司匹林

47、和吸入赖氨酸-阿司匹林激发试验,但因能诱发严重的支气管痉挛,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和具备一定抢救条件下进行。预防DIA最有效的方法是避免再次应用该类药物,对于那些需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来控制哮喘症状,或常规治疗难以改善鼻部炎症和息肉病变,或因其他疾病而需服用阿司匹林的阿司匹林性哮喘患者,可进行脱敏治疗(证据等级B)。控制鼻部疾病、LTRA治疗均有助于阿司匹林性哮喘症状的改善。,(五)妊娠期和月经期哮喘,妊娠期哮喘是指女性怀孕期间出现的哮喘。大约4%8%孕妇患哮喘,1/3哮喘患者因妊娠而加重,多发生在妊娠第2436周;妊娠哮喘不仅影响孕妇,还影响胎儿;未控制的妊娠哮喘会导致孕妇发生子痫或妊高症,还

48、可增加围产期病死率、早产率和低体重儿的发生率。妊娠期哮喘治疗原则与典型哮喘相同,基于妊娠安全性考虑,药物选择要慎重;在妊娠过程中停用ICS可导致哮喘急性发作。LTRA可减少症状,且不增加早产的风险,有文献将其归为B类药。,妊娠期哮喘的全程化管理可以减少哮喘症状波动或急性发作给孕妇和胎儿带来的负面影响。包括:评估和监测哮喘病情:监测PEF变异率;控制哮喘加重的因素,避免接触诱发因素;妊娠哮喘急性发作时,咳嗽胸闷气急、喘息或PEF下降20%,胎动减少以及SaO290%时,应立即每20min吸入24吸沙丁胺醇,观察1h、无改善需立即就诊;分娩期和哺乳期如有哮喘急性发作并哮喘症状不稳定且胎儿已成熟,可

49、考虑终止妊娠。哮喘的控制是减少母体和胎儿风险的保证。,月经性哮喘是指妇女哮喘发作与其月经周期有关,目前把月经前哮喘和月经期哮喘统称为“月经性哮喘”,与重症哮喘或难治性哮喘相关。凡在月经前后出现规律性哮喘而且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喘息即可诊断。月经性哮喘治疗处理原则与典型的哮喘类似。月经前易发作的,可在周期性哮喘发作前数天口服预防药物,如酮替芬(2次/d,每次1mg)或孟鲁司特(10mg,1次/d);月经来潮前适时使用黄体酮肌内注射,可防止黄体酮水平的突然下降;酌情使用炔羟雄烯唑,对经前期紧张者有效。,(六)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2014年GINA和GOLD指南同时提出哮喘-慢阻肺重叠综

50、合征(ACOS)这个概念,ACOS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同时伴有许多与哮喘和慢阻肺相关的临床特点。ACOS较单独哮喘和慢阻肺病情更重,预后更差。目前ACOS诊断标准尚不确切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如存在可逆的气流受限(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改善率12%且绝对值升高200ml)、FeNO增高、诱导痰嗜酸粒细胞增高既往有哮喘病史,则需考虑ACOS诊断;哮喘患者经过36个月规范治疗仍然存在持续气流受限,再结合有害气体或物质暴露史、高分辨率CT(HRCT)判断肺气肿存在及弥散功能下降,则有助于ACOS的诊断。ACOS的治疗推荐联合应用ICS与LABA和(或)LAMA,同时,ACOS治疗应包括戒烟、肺康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