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地理第十一讲.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355502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9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地理第十一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文化地理第十一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文化地理第十一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文化地理第十一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文化地理第十一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地理第十一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地理第十一讲.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6/29,文化地理第十一讲,第十一章 东北和内蒙古文化区,2023/6/29,2023/6/29,第十一章 东北和内蒙古文化区,一、关东文化,二、延边朝鲜族文化,三、内蒙古草原文化,2023/6/29,一、关东文化,关东文化的背景虎、实、乐的东北人东北十大怪的背景,2023/6/29,关东文化区粗豪豁达、宽厚包容,关东文化区范围包括黑、吉、辽三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林海莽莽,林土特产丰饶。冰雪文化、黑土文化很有魅力。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满族、蒙古族善长骑射,朝鲜族能歌善舞。“二人转”活泼风趣,大秧歌遍地开花。东北民俗奇趣,素有“十大怪”之说。,2023/6/29,民风朴实淳厚。人群性

2、格直率、豪放、豁达、剽悍(东北人在个性上有“东北虎”之称)。生活习俗上多嗜酒,人多海量(关东大汉个个能狂喝豪饮)。地域文化具有豪放旷达、质朴厚道、宽厚包容、边缘弱化的特点。前清古迹较多(如沈阳故宫、关外三陵等)。历史上受日、俄文化和满族文化影响较大(如城市建筑等)。,2023/6/29,东北二人转简介,东北二人转亦称“蹦蹦”,是在东北地区喜闻乐见,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长期以来深受东北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喜爱。它的唱本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充满生活气息。表演形式与唱腔非常丰富。在民间中流传着“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传”的说法,可见“二人转”在群众中的影响之深。

3、可以说,二人转最能体现东北劳动人民对艺术美的追求。,2023/6/29,1.1 关东文化的背景,有两个因素对关东文化有深刻的烙印。一是寒冷漫长的冬季,富饶辽阔的大地。关东冬季漫长寒冷,衣食住行、民风民俗、文艺戏曲都要与其适应。关东平原广布,养成人们喜大求大的习性,不拘小节。耕地的单位叫垧,1垧=15亩。二是大规模的民族交融和人口流动。历史上在东北地区活跃的民族有朝鲜、东胡、契丹、女真、蒙古等。清朝鸦片战争后,山东,河北贫苦人民“闯关东”。,2023/6/29,1.2 虎实乐的东北人,虎虎头虎脑,剽悍勇武。原居民以渔猎为主,需要勇敢,闯关东的人民更需要敢闯敢拼。实实实在在,直来直去。一村众姓杂居

4、,宗法观念淡薄,邻里关系比较亲近。乐快乐、达观、积极向上。开荒,战胜天寒地冻,性格里养成快乐的意识。,2023/6/29,东北十大怪,民 俗 地域环境原因分析与解释1烟囱安在山墙边 延长烟道,充分利用炕热2窗户纸糊窗外 寒气使窗纸永冻,往外推窗不易破损 3 四块瓦片头上盖 毡帽四边有长舌,翻下可防风取暖4反穿皮袄毛朝外 山羊皮毛粗直,反穿更舒服5十七八岁姑娘叼个大烟袋 冬季长,妇女不下田,吸烟休闲6大缸小缸腌酸菜 冬季寒冷漫长。酸菜易保存,是冬半年当家菜7草坯房子篱笆寨 就地取材,修篱笆防野兽8下晚睡觉头朝外 能听到门外动静,有安全感9养个孩子吊起来 源自狩猎生活,将孩子吊在树上安全10宁舍一

5、顿饭、不舍“二人转”东北人“虎、实、乐”的性格,东北民俗奇趣,素有“十大怪”之说,而这些奇风异俗大多与寒冷气候等地理环境有一定关系。,2023/6/29,二、延边朝鲜族文化,勇于献身在解放战争时期东北三省有6万多朝鲜族青年参军,仅延边一地,就有朝鲜族烈士1.3万人;重教尚学“宁肯卖掉黄牛也要供子女上学”;据2000年人口普查,朝鲜族6岁以上人口受大专程度教育的比重是全国34个10万以上民族中最高的。尊老爱幼隆重庆祝老人节(8月15日)和儿童节;能歌善舞;酷爱体育摔跤,跆拳道;秋千,跳板。饮食四味特色烤肉、泡菜、冷面和拌饭。,2023/6/29,三、内蒙古草原文化,草原背景草原文化特征,2023

6、/6/29,草原文化区粗犷豪放,草原文化区范围包括内蒙古与宁夏一部分,属高原地貌、草原景观。游牧生活方式历史悠久。人群性格粗犷、豪爽、剽悍、顽强、勇敢。人们体魄强壮,能歌善舞,蒙古族舞蹈活泼欢快,步伐轻捷,刚柔相济;民歌舒展嘹亮,热情奔放,并略带忧郁的韵味。马头琴声辽阔低沉,悠扬动听。人们热情好客,真诚直率,并喜欢团体行动。民族风情浓郁,酒文化颇有特色,那达慕大会的赛马、射箭、摔跤等体育竞赛活动十分诱人。所有这些无不体现出深沉粗犷、豪放开朗的草原文化特色。,2023/6/29,蒙古包、蒙古袍、蒙古民歌、马头琴等是草原文化区独特的文化景观。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草原以鄂尔多斯羊毛衫、伊利纯

7、牛奶等质高品优的名牌产品演绎着草原文化区的新概念。,那达慕大会摔跤,2023/6/29,那达慕大会,那达慕是中国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锡林郭勒盟的那达慕最具代表性。“那达慕”是蒙古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多在草绿花红、羊肥马壮的阳历七、八月)开始的那达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2023/6/29,那达慕的意义,今天,那达慕除了进行男子三项竞技外,还增加了马球、马术、田径、球类比赛、乌兰牧骑演出等新的内容,同时举行物资交流会和表彰先进。举行那达慕时,牧区方圆数百里的牧民穿起节日的盛装,

8、骑着骏马或乘坐汽车、勒勒车络绎不绝地前来参观。那达慕期间帐篷林立,组织广泛的物资交流会,以促进生产。晚上还举行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锡林郭勒盟地区举办的那达慕已成为全民健身和群众娱乐的重要活动。,2023/6/29,那达慕已有近八百年的历史,一直在锡林郭勒草原上流传和发展,深受各族群众的喜爱,成为了蒙古族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那达慕上的各项活动是力与美的显现、体能和智慧的较量、速度和耐力的比拼,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在草原上生活的群众的综合素质。那达慕是具有广泛群众性和娱乐性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具有广泛、深刻的文化内涵,反映了蒙古民族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发掘、抢救和保护那达慕,对中国体育史,乃至世界体育史

9、的丰富和完善都有着者重要价值。因为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6/29,1、摔跤 摔跤是蒙古族特别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也是那达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赛项目。蒙古族的摔跤有其独特的服装、规则和方法,因此也叫蒙古式摔跤。,2023/6/29,2、赛马,蒙古高原盛产著名的蒙古马,能跑善战,耐力极强。自古以来,蒙古人对马就有特殊的感情,蒙古人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都以自己有一匹善跑的快马感到自豪!驯练烈马,精骑善射是蒙古族牧民的绝技,通常把是否善于驯马、赛马、射箭、摔跤作为鉴别一个优秀牧民的标准。赛马为蒙古族男儿三

10、技之一。参加者有时全是少年,有时不分年龄,具有广泛的群众性。,2023/6/29,3、射箭,射箭是蒙古族传统的男儿三项的又一项目,也是那达慕最早的 活动内容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为许多不同的部落,他们的经济生活大体可分为游牧经济和狩猎经济两种。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后,虽然狩猎经济的部落逐渐转向了游牧经济,但狩猎时期长年积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领却保留了下来,以防外敌侵略和野兽袭击畜群。没有牲畜的贫苦牧民则仍依赖弓箭捕杀动物维持生活。,2023/6/29,蒙古包,草原蒙古族牧民的传统住房是毡房,蒙古语称“格日”。蒙古包这个草原的特有建筑,伴随着世世代代的牧民走过了漫长的岁月,它是一个伟

11、大的民族浓缩的历史。之所以沿用千年直到今天,是蒙古人游牧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地域的自然条件决定的。草原辽阔,风雪大,圆形蒙古包阻风力小,包顶不积雪。具有游牧文化的特征和土木建筑的房屋不能比拟的特点。,2023/6/29,蒙古刀,蒙古刀是牧民群众常用的工具,随身携带,既是实用品,又是装饰品,必要时防身还可以当武器用。蒙古族还把蒙古刀当作最珍贵的礼品赠给远方的朋友、尊贵的客人和来访的外宾。,2023/6/29,马头琴,马头琴是蒙古族人民特有的一种弓弦乐器。当一首悠扬的马头琴曲在您的耳畔奏响时,闭目冥思,眼前仿佛出现了坦荡辽远的大草原。这种弓弦乐器,相传成吉思汗时期(公元11621227年)就已在蒙古草

12、原流传,因琴头以马头为饰而得名,琴箱用松木制成,蒙马皮或羊皮;弦两根,琴弦和弓弦均用马尾;音量较小。马头琴表现力丰富,善于演奏抒情乐曲,据说有的不给小羔吃奶的母骆驼,听到了感情深沉的马头琴声,竟然感动得掉下了眼泪去哺育小驼羔。马头琴嘹亮的旋律,体现了蒙古族长调民歌的特色,展现出阳光灿烂五畜兴旺的草原景象。坚实有力的指法,引出了纯净柔美绵延不断的音流,像小河的潺潺流水,赞美着草原牧民的幸福生活。,2023/6/29,马头琴演奏,2023/6/29,特色饮食 烤全羊,内蒙古传统名菜。一般选用草原上膘肥、体重在40斤左右的绵羊宰杀后去毛带皮,腹内加葱、姜、椒、盐等佐料整体烤制而成。此菜羊形完整,羊跪

13、在方木盘内,羊皮酥脆,羊肉嫩香。,2023/6/29,手扒肉,是蒙古、鄂温克、鄂伦春等游牧、狩猎民族千百年来最喜欢的传统食品。因用手把着肉吃,故名手把肉。,2023/6/29,蒙古奶茶,奶茶也叫蒙古茶,是蒙古族牧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内蒙奶茶的一般做法 先将茶捣碎,放入白水锅中煮。茶水烧开之后,煮到茶水较浓时,用漏勺捞去茶叶之后,再继续烧片刻,并边煮边用勺扬茶水,待其有所浓缩之后,再加入适量鲜牛奶或奶粉,用勺扬至茶乳交融,再次开锅即成为馥郁芬芳的奶茶了。,2023/6/29,蒙语称做“艾日戈”。是用马奶酿制的一种酒精含量颇小的饮料,制法是将鲜马奶装入生皮囊中,挂在向阳处,用一根特制的木棍

14、每日搅拌数次,使马奶逐渐发酵变酸。当马奶变成清淡透明,味道酸辣时,即成为马奶酒。,每逢盛夏,辽阔的草原上,到处都飘溢着马奶酒的清香。这时,便是人们饮用马奶酒的最佳时刻。邻里欢聚,节日喜庆,接待宾朋,餐桌上总少不了独具特色的马奶酒。饮过马奶酒的人,无不赞美它的醇香可口。牧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草原,年年月月都离不开马奶酒。这样,马奶酒的礼俗,马奶酒的文化应运而生。,马奶酒,2023/6/29,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小常识,蒙古族日常生活中有不少禁忌,主要有:火忌、水忌、做客忌等。蒙古族崇拜火神、灶神。所以,进入蒙古包后,忌在火炉上烤脚,不许在火炉旁烤湿靴子和鞋;不得跨越火炉和用脚蹬火炉;不得用刀子挑火或插入火中等。蒙古族认为水是圣洁的神灵。忌在河水中洗手和沐浴,在河水中洗脏物等。客人进蒙古包时,切忌卷袖子,或把衣襟掖在腰带上;不可提着马鞭进去,要将鞭子立放在门右。进包后,切忌坐佛龛前。此外,还忌蹬门槛,忌摸头,忌打狗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