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的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536689 上传时间:2021-02-2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7.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歌声》的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歌声》的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歌声》的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歌声》的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歌声》的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歌声》的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歌声》的教学设计.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歌声的教学设计 歌声的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正确书写9个生字,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分析能力。2、通过学文,体会小姑娘在困境中所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勇气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英雄观念。教学重点1、正确书写易错字,培养识字能力。2、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启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教学准备1、生字、词卡2、多媒体课件或有关课文插图的挂图。一、导入播放课件。(画外音)1920年的一个夜晚,马金纳乘坐的轮船不幸在海上触礁了船沉了,落水的人拼命挣扎,等待救生船。过了很长时间,马金纳已经筋疲力尽,救生船却还没有来。此时的马金纳绝

2、望了,他再也没有力气继续游了,马金纳最终脱离危险了吗?其他遇难的人获救了吗?歌声这个故事会告诉我们答案。二、新课(一)自学1、自读课文,圈出不懂的词语,可以通过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再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向小组的其他的同学请教。2、同桌互读,相互纠正字音。3、小组分段练读。注意纠正生字读音的错误,把句子读流利。4、指名分段读,全班正音。(二)识字、写字1、小老师领读词语。2、抢答读字。3、交流识字方法。4、书写。(三)交流(学习第一小节)1、读第一小节,想象:夜时在,海上,落难在茫茫大海中的情景。2、理解“挣扎”“筋疲力尽”的意思,感受到在这样的环境中,连马金纳这样的大男人也“绝望”了,而这种困境,

3、对于10岁的小姑娘更加困难。3、朗读。学习第四小节。齐读。读出人们遇难被救的欣喜及对小姑娘深深的谢意。小结:航船遇险不是偶发事件,不是人人能遇到的,对于一个成人都做不到的事情,一个仅10岁的小姑娘用自己的歌声鼓舞着人们,她的乐观、镇定、不向命运屈服的勇气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第二课时一、导入小姑娘的歌声人人们以勇气和力量,是歌声救了大家。让我们再读课文,看看在困境中小姑娘是怎么样做的。(一)交流(学习课文二、三小节。)1、读文。2、小组学习。加入自己的体会,复述或朗读有关的句子。3、相机引导。从马金纳的亲身体体验中想象:人们在听到歌后的感受,从而理解词语“激昂”“聚拢”的含义。(二)诵读从表示小姑

4、娘动作的词语中,体会到她的乐观、镇定和勇气。她一次又一次从浪花是冒出头来,用手抹抹脸上的海水,又唱起来。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三)交流如果你就是马金纳,你从这次历险中感受到什么呢?(四)讲故事记住这个故事吧,在困境中乐观的态度、镇定的行为,不屈不挠的勇气也是令我们受益终生的精神财富,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再交流你们的体会。(五)练习1、画出课文中带有下面词语的句子,再抄下来。挣扎筋疲力尽隐隐约约激昂聚拢增添2、照样子写词语。断断续续抹一抹3、填空。()歌声()海面4、用“激昂”造句。(六)实践班级举行歌咏比赛,在歌声中感受到生活的快乐与美好。歌声的教学设计2教材依据:歌声是北师大版教材

5、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设计思想:歌声记叙了1920年的一个夜晚,一艘轮船不幸触礁沉没,落水的人在海里拼命挣扎。一个不满10岁的小姑娘在海里一边挣扎一边唱歌,她的歌声给了大家勇气和力量,也引来了救生船,最终救人又救己的感人故事。这篇课文含义深刻,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考虑到孩子心理感悟能力不足的特点,我设计本节课教学时,是在上节课读文识字的基础上,从关键句子入手,从关键字词入手,利用多媒体,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品读,并于读中悟情、悟中表情,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b、理解小姑娘的优秀品质

6、。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课文,联系实际、合作探究等方法,感受小女孩的英雄品质。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诵读体会,感受小姑娘用歌声给大家带来的勇气和力量以及获救者们对小姑娘的感激之情。教学重点:1、用多种形式理解词语,积累句子。2、通过朗读,感悟小姑娘遇险时的坚强和用歌声传递力量的巧妙办法。教学难点: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感受歌声给人们带来的求生力量,坚持到底的意志,对求生的勇气。教学准备:1、学生熟读课文。2、教学课件视频片段:诺曼底号遇难记ppt幻灯片配乐:海浪声 钢琴曲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歌声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师:为什么呢?2、学生谈听歌的感受。(教师运用激励性评价,给

7、学生表达的信心。)过渡:歌声的作用可真大!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歌声这个感人的故事,一起感受歌声的魅力。3、板书课题:歌声(学生齐读课题两遍)二、创设情景,走进课文过渡:同学们,那是1920年的一个夜晚,黑暗中,海风呼啸,一艘巨大的游轮在大海中行驶着,船舱里人们在尽情欢笑。突然,船身剧烈摇晃起来,船渐渐下沉,落水的人在冰冷刺骨的海面上拼命挣扎。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危急的时刻,仔细看,认真听,用心想,假如你也坐在这艘轮船上,你会怎样呢?(视屏播放海难)2、学生说观看后的真切感受。(无论是一个词、一句话、一段话,只要表达得准确都可以,都要给予学生鼓励,增强学生自信心。)三、深入理解、用心体会过渡:同学们

8、说得真好!那么,船上的马金纳叔叔当时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ppt课件展示)1、自由朗读,用心体会。2、教师引领学生说马金纳叔叔的表现。马金纳叔叔当时 (教师做使劲游泳的动作提示学生),他已经 (教师手指ppt课件上马金纳叔叔双眼紧闭的神情提示学生)。3、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拼命挣扎 筋疲力尽 绝望a、同学们,你们什么时候拼命挣扎过呢?(勾起学生对生活实际的回忆,理解“拼命挣扎”。)b、你们有过筋疲力尽的感受吗?(对说得好的同学掌声鼓励。表达不够准确的地方加以引导。)c、教师引领学生理解“绝望”师:正因为这样,马金纳叔叔绝望了,他认为没有活下来的 了。(引领学生说出希望,从而理解绝望。

9、)4、指导朗读过渡: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读出马金纳叔叔的绝望,好吗?(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激励性评价。)5、体会小姑娘的表现过渡:此时此刻,所有的遇难者都面临着这些困难,大多数人都像马金纳一样开始绝望了。然而有一位不满十岁的小姑娘却没有绝望,她乐观地面对茫茫大海、面对黑暗、面对寒冷、面对一切困难,她在干什么呢?(唱歌)a、她是怎样地唱歌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同桌互相读一读。b、读中感悟(ppt课件展示)同学们和老师找的一样吗?谁能伴着这海浪声把这句话读得抑扬顿挫?(播放配乐海浪声)(先请一位积极举手的同学读,其他同学当评委评一评。对既指出优点又能指出缺点的同学郑重地提出表扬,提高学生

10、的评价能力,并让该同学克服掉第一个同学的缺点来读这句话,再让学生评价,指导学生提高朗读水平。)c、现在老师要做个采访活动,谁有精神,老师就采访他。(适时组织教学)你游泳时被水呛了是什么感觉?(为理解小姑娘要做到“一次又一次、冒、抹一抹、又唱”是需要足够的勇气的做好铺垫。)d、那么,小姑娘一次又一次地被海水呛着,她却坚持唱歌,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谈感受)6、马金纳叔叔听到这断断续续的歌声后,有什么变化呢?(ppt课件展示)a、齐读重点句。b、你觉得还有哪个词可以代替“顿时”呢?(用近义词替换的方式理解“顿时”。)四、想象说话,感悟歌声过渡:同学们,当时很多落难的人像马金纳叔叔一样,听到歌声

11、后朝着小姑娘聚拢过来了。想一想,落难的人们听到歌声会想些什么?四人一个小组讨论,记住,认真听别人的意见对你会有很大的帮助。开始吧!1、学生分组讨论。2、学生代表发言。(对说得好的组给予掌声鼓励。)3、由此可见,小姑娘的歌声带给落难的人们是什么呢?(板书勇气、力量)4、小姑娘顽强地唱着,后来她的歌声也给人们带来了 ,人们因此得救了。大家从内心感谢小姑娘,是她,是她的歌声救了大家。五、升华主题、拓展延伸过渡:如果没有歌声,这些落难的人就会被大海无情地吞没,他们将失去宝贵的生命。也就是说,是小姑娘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此时此刻,你想对小姑娘说些什么呢?1、学生慷慨陈词。(教师板书小英雄)过渡:同学们的

12、嘴巴真巧,说得真好!那就让我们怀着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伴着这优美的歌声,把课文美美地读一遍。好吗?(播放配乐钢琴曲)2、配乐朗诵,整体感知。3、你还知道哪些小英雄呢?4、同学们,其实英雄就在我们身边。瞧,这些小英雄!(ppt课件展示小英雄图片及简介)5、全课总结看着同学们惊讶、羡慕、钦佩的神情,老师想说:聪明、勇敢、热情的你们也会成为受人崇拜的小英雄的,老师相信你们!六、作业(ppt课件展示)希望同学们在故事中学英雄,在学习生活中做英雄。好了,今天我们就学到这,乐到这。歌声的教学设计3有一位教育家说过:给学生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

13、体验成功的舞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的舞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新课程改革的灵魂,所以课堂教学应充分利用互动交往的形式,促进教学相长,促进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我在教学歌声这一课时,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从许多方面进行了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四个方面:一、创设了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兴趣,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课前谈话时我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又一次来到多媒体教室和大家分享学习的快乐,高兴吗?给学生一种良好的心理暗示学习是一件快乐

14、的事。为整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宽松愉悦的基调。二、巧妙地引导点拨,激活了学生思维,使学生想说、有话可说、说得得体。比如,当看完海难,学生说出了:害怕、恐怖、可怕、紧张、惊恐等感受;还说出了我会抓住漂浮的物体,我会拼命游等办法。我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拼命挣扎”、“筋疲力尽”时,我问:“你们什么时候拼命挣扎过?”学生举手很积极,有个学生说:“有一次,叔叔抓住我不放,我拼命挣扎,最后终于挣脱了。”有个学生说:“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坏蛋被警察叔叔抓住时,他拼命挣扎想逃跑。”我问: “你们有过筋疲力尽的感受吗?”学生发言踊跃,有的说:“我跑了很长的路时感到筋疲力尽。”有的说:“我干了很多事后会筋疲力尽

15、。”还有一个写字慢的学生说:“我写完作业时感觉筋疲力尽。”等等。学生语言生动,表达准确。还有,我为了让学生理解小姑娘在海浪的冲击中,坚强的忍受痛苦而唱歌,设计了问题:你游泳时,被水呛了是什么感觉?学生说出了:会咳嗽、鼻子很酸、很难受等。在感受了小姑娘的英雄形象,体会了小姑娘的优秀品质后,我提问:你想对小姑娘说些什么?学生情绪激昂,用丰富的语言赞美了小姑娘,并表示要向小姑娘学习,都认为她是当之无愧的小英雄。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在其中已经不知不觉地提高了。三、重视激励性评价,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展示自我的信心。我认为肯定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能给学生以充足的自信与鼓舞。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

16、更需要老师的肯定和赞赏。对于每一位学生的出采发言,我会用不同的语言称赞他们。比如说:你很聪明、你的知识真丰富、你很会想问题、你看的书真多、老师和你的想法一样、呀,你还知道孤立无援这个词,真了不起等等。尤其对于不常发言或者学习有进步的学生,我会郑重其事地表扬,并让全班同学给予他掌声鼓励。四、恰当地运用了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海难对于咱们北方的孩子来说相当陌生,学生很难想像落难人的危险处境。课上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亲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海难,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突破了教学难点。在理解重点句时,课件展示句子,并配以相应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加深了记忆。在拓展延伸时,我利用课件展示小英雄图片,让学

17、生和小英雄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给学生印象深刻,很好的深化了主题。当然,课堂中可能还有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虚心向同事们请教,在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把语文融入到孩子们当中,变成孩子们的笑脸,变成学生愉快的学习,变成学生更真实的发展。歌声的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综合运用各种识字方法,自主探究认识13个生字,正确书写9个生字。激发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写字的能力。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探究阅读,了解课文大意,感悟小姑娘在困难面前表现出的乐观、镇定、不向命运屈服的勇气,懂得遇到困难要有

18、积极乐观的态度,要勇敢的面对。学情分析1.学生已具有独立识字能力,能够自己将课文读流利、读正确,并能初步读懂课文大意。2.本课是“小英雄”单元的第二篇课文,通过首篇课文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学习,连同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学生对小英雄、小英雄的事迹、小英雄的品质已有一定的认识和情感基础。3.学生从出生以来,不一定遇到过这样严重的危险事件,对其中的情境未曾感受和体验过,因此教师可引导他们课前搜集一些类似的资料(如抗洪抢险),这种资源*可以是父母讲的故事,也可以是在电影、电视中曾见过的事例,应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去搜集。如学生能找到发生在现阶段的周围的鲜活的事例,对学生增强情感体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有益。教

19、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在敌人面前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小英雄。(课件出示海难中的小姑娘)你看到了什么?关于这位小姑娘你还想了解些什么?2.让我们带着疑问认真读读课文。(板书课题:歌声)齐读课题。鼓励学生主动发现与质疑,在培养学生发现能力、质疑能力的同时通过情景的创设,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来。二、尝试读文,自主识字,了解大意。1.自由读课文。要求:(1)给课文标上段号。(2)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想办法认识它,不熟悉的字就多读几遍记住它。2.自主探究识字:(1)读课文的过程中,你新学会了哪些生字,有什

20、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给大家讲一讲。(2)还有哪些字你不认识,现在可以向同学或老师请教。(3)小组合作读生字并组词。(4)(课件出示课文中的词语:不幸触礁挣扎继续隐约笼罩妇女清脆聚拢增添)齐读生词。3.指名分段读课文,说说对课文有哪些了解?三、再读课文,引发思考,逐层感悟。1.你认为小姑娘是一位小英雄吗?联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在小组交流讨论,再指名说一说。给学生创设充分的研读课文、与他人交流的空间。重视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真正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从以下方面相机指导:(1)切身体会当时的情景:假如是你在漆黑的夜晚落在冰冷的水中,孤立无援,又冷又饿,你会有什么感受?你会怎

21、么做?(2)遇难的人们是什么感受?怎么做的?(1自然段)抓住“拼命挣扎”、“筋疲力尽”、“绝望”来体会。(3)不满十岁的小姑娘是怎么做的?(3自然段)重点体会“她一次次从浪花中冒出头来,用手抹一抹脸上的海水,又唱起来。”2.人们为什么感谢这位小姑娘?想一想,小姑娘的歌声除了为大家引来了救生艇,还有什么作用?(结合2、3、4自然段思考)结合“马金纳顿时觉得浑身有了力量,拼命朝着歌声游去。”“海风把她清脆、激昂的歌声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远处的人们像马金纳一样聚拢过来了。”“终于,一艘小艇寻着歌声驶来了!”来思考,重点体会“大家从内心感谢这位小姑娘,是她,用自己的歌声,给人们增添了勇气和力量,是歌声救

22、了大家。”小结:面对死亡的威胁,小姑娘不但自己没有绝望,反而用自己的歌声鼓励大家坚持下去,终于等到了救生艇。她给遇难人们的,不仅是生命,而且是勇气,是面对困境英勇的坚强、乐观的态度和勇敢、镇定的作为。那些获救的人们,一生一世都会从这次历险汲取力量,所以人们感谢小姑娘。在指导学生初读课文、读通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出可供学生深读探究的能够穿透全文而又富挑战性的问题情景:“为什么说小姑娘是一位小英雄?”“人们为什么感谢小姑娘?”放手让学生去自读自探、合作交流,实现了突出重点,以学为主,把探究、发现的阅读主动权、时间支配权和空间占有权真正还给学生。3.那么,小姑娘的英雄事迹对你又有哪些启发呢?

23、在感悟小姑娘在困难面前表现出的乐观、镇定、不向命运屈服的勇气的基础上,联系实际懂得遇到困难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要勇敢地面对。4.小姑娘的行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小英雄,让我们带着对她的钦佩之情齐声有感情朗读一下课文。四、练习活动:1.组词竞赛:以小组为单位给生字组词,看哪组组的又对又多。2.默读课文,把你认为用的好的词画下来。小组交流后,选择好词造句。3.指导书写:“聚、添”两字。在字帖上练习写字,先描一描,再写一写。教师巡视字的笔顺,加强个别指导。点评:本节课的设计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老师在三个环节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开课伊始,引

24、导学生看图质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自学生字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及能力;在读文中质疑,通过“为什么说她是一位小英雄?”这一问题牵动全文的阅读,实现了由疑引思,由思引读,由读引议,议中解疑的阅读全过程,在这一阅读过程中,学生独立学习,主动探究,每个人都是学习的主角,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阅读学习始终在师生的平等对话中进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际上就是激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知识的真正发现者和研究者。歌声的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继续练习独立识字的能力,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小姑娘面对困境时那种勇敢、乐观的人

25、生态度。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师手指课题,生齐读)歌声。2、考考同学们对生词的掌握情况(多媒体出示词语)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二、体会“绝望”。1、触礁了,船沉了,哪个自然段在写船沉了?生:第一段这时人们是什么心情?边读第1段边从书中找一个最准确的词语来概括。生:绝望。(师板书:绝望)2、什么是绝望?(没有一点希望)孩子们,这里所说的没有希望和我们平时所说的没有希望相同吗?生:不同那这里所说的没有希望,绝望是什么意思?(没有生存的希望了,快死了)请你读出这个词的意思来!3、人们绝望了,为什么人们绝望了

26、?请听老师读第1段,边听边想。(多媒体配乐,师范读第1段)4、生交流“绝望”的语句。抓重点词语,品读并感悟。5、孩子们,让我们亲眼去看看这场灾难吧!(多媒体放录像,师配画外音:这是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艘轮船不幸触礁了,只听“轰”的一声巨响,船身一下子被剖开了一个大口子,海水凶猛地涌进了船舱,顷刻间,大人、小孩奔跑着、叫喊着、哭泣着,人们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都束手无策,人们惊慌失措,任凭海水无情地把他们吞没。船沉了,人们纷纷落入了水中,海水猛烈地击打着人们,人们在冰冷刺骨的海水里拼命地挣扎着,呼救着,大家都在艰难地寻找着能让自己获救的东西,可是什么也没有。)刚才我们看到了这场灾难,轮船触礁沉没了,

27、海水卷走了许多人,此时,你心情怎么样?让我们再一次用心去体会那些绝望的人们的心情吧!拿起书,和老师一起读读第1自然段。(师引读第1自然段)三、体会歌声如何给人力量1、马金纳绝望了,老师也绝望了,而且我还不会游泳,就在这时(播放歌曲lovingyou)2、当你在大海上孤立无助的时候,听到这样的歌声,你会有什么感受?3、那马金纳又有什么感受,又是怎么做的?从课文中找出句子。(引出第二自然段)4、做词语“顿时”的替换练习。四、体会小姑娘唱歌的句子1、这美妙的歌声又是谁唱的?2、好,请你们默读第3自然段,用波浪线勾出小姑娘唱歌的句子,教学反思歌声教学设计及反思生默读勾画,师巡视)3、生汇报(多媒体出示

28、:一个不满10岁的小姑娘在她们中间,正在高声歌唱。她一次又一次从浪花中冒出头来,用手抹一抹脸上的海水,又唱起来。)自己读读这两句话,想一想,你从这两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再把你体会到的,说给自己听一听。(生读句说体会,师巡视)师:孩子们,请你们想想,这个小姑娘在唱歌时会遇到哪些困难?4、刚才你们把这两句话体会得很好!(多媒体出示:一个不满10岁的小姑娘在她们中间,正在高声歌唱。她一次又一次从浪花中冒出头来,用手抹一抹脸上的海水,又唱起来。)现在就把你们对小姑娘不同的感受送到句子里,自己读读吧!生:(自由读)一个不满10岁的小姑娘在她们中间,正在高声歌唱。她一次又一次从浪花中冒出头来,用手抹一抹脸

29、上的海水,又唱起来。四、体会歌声的作用。1、孩子们,人们得救了吗?(得救了)得救啦!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读。(多媒体出示:终于,一艘小艇追寻着歌声驶来了!)(生齐读)2、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句子,你们比一比,有什么不同?多媒体出示:终于,一艘小艇追寻着歌声驶来了!一艘小艇追寻着歌声驶来了!3、所有游过来的人都得救了。大家从内心感谢这位小姑娘,为什么?(师引读课文最后一段相关语句)生:(齐读)是她,用自己的歌声,给人们增添了勇气和力量,是歌声救了大家。4、小姑娘用歌声救了大家,如果她不唱歌,人们就会像录象中那样的悲惨!所以,这不是一般的歌声,这是希望的歌声,(师板书:希望)这是生命的歌声,因为它给了人们勇气和力量。(师板书:勇气和力量)绝望了的人们才会像小姑娘一样坚持了下来,等到了救生艇。这歌声多么令人难忘呀!让我们记住这歌声吧!有感情地再读课题。(生有感情地齐读课题:歌声)人们终于获救了,假如你就是船上的一个人,你会怎么样感谢小姑娘?让我们对着她说吧!6、孩子们,就让我们再一次怀着感激的心情,再读读最后一段吧!(生齐读最后一段)五、总结。是呀!小姑娘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没有绝望,没有放弃,她仍然顽强地高声歌唱,最终才获得了生的希望。我们的一生中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和不幸,当我们真正面对它们的时候,要像小姑娘一样,充满希望,不要放弃,不要退缩,要勇敢地面对一切歌声的教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初中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