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管理第十六章-(技术管理).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367106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329.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企业管理第十六章-(技术管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现代企业管理第十六章-(技术管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现代企业管理第十六章-(技术管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现代企业管理第十六章-(技术管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现代企业管理第十六章-(技术管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企业管理第十六章-(技术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企业管理第十六章-(技术管理).ppt(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六章 技术管理,16.1技术管理概述,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几乎很少会有人怀疑技术的重要性。大到我们社会的发展,小到我们个体的解放,技术无不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一个企业来说,技术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的:技术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是决定现代商业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企业能否基业常青,能否取得竞争优势,技术绝对是一个关键的因素。,但正所谓技术是把双刃剑,技术在给企业带来动力的同时,也给企业带了很大的压力。如何保持组织在技术上的先进性就成了企业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决策议题。因为先进技术的开发和实施需要科学和工程的进步,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技术实力的提高;而保持技术开发能力,又要求保持技术人才的先进

2、,相关原材料的充足,对技术的资金投入的保证和保证竞争环境的进程。在这个环环相扣的系统中,对每个因素的适当考虑,都要求明智的选择,在各方面取得适当的平衡。对于现在企业的决策者来说,涉及技术的决策越来越困难,而这就引入了技术管理问题。,16.1.1技术管理的定义目前大部分理论研究人员倾向于认为研究起源于80年代初期,只有少部分人认为研究可追朔至70年代初期的管理、创新管理、工程管理和战略管理,但作为专有词汇出现于80年代,所以目前是第一种观点占上风。对的定义按其角度和侧重点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以1987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发布的题为技术管理:隐蔽的优势报告的定义为代表,该报告对的定义是:“

3、与科学、工程及管理理论相关的是通过对技术能力的计划、开发和实施,以规划和完成组织的战略性和操作性目标”。该定义强调了对技术发展的计划。,第二类定义主要集中于技术发明和创新,例如贝兹认为,“技术管理是对公司产品和生产能力的及时创造和提高。技术管理问题可划分为两类即鼓励发明和创新的成功管理”。特威斯等定义也与此类似,强调了技术的采用是一复杂的过程。成功不仅取决于对技术变化自身的管理,并且取决于对实现技术潜力和环境的处理。因而往往也包括商业文化、战略、组织结构、管理态度、人力资源政策等问题。第三类定义认为:是战略管理的一部分,在目前竞争残酷、社会价值观变化迅速、新技术开发速度加快的环境中,商业和技术

4、的集成十分必要。贝德威认为“实际是公司将商业战略和技术战略集成的实践。该集成需要研究、生产、市场、财务、人力资源等部门的细致协调。”,16.1.2 技术管理的历史发展基于研究的现有文献,我们可以根据其对商业环境的界定、研究范围、研究的问题及其主要内容,将其划分为四个学派,即管理学派、创新管理学派、技术规划学派、战略性学派,如表6-1所示。,1.R&D管理学派R&D管理学派(和创新管理学派)的起点是技术发展的S曲线。正如S曲线所示,技术是动态的,有着生命周期,并且历经发展的不同阶段。S曲线隐含着这样一个原理,开发一种技术的累计投资愈高,则该技术的性能就愈好。这对于高层经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对某

5、一技术进行的投资越大,技术就将会有着更高的性能。因此,R&D管理学派的理论主旨就是要想从技术的高水平的功能中受益,企业就要在研发中投入大量的资金。,该学派认为科学和研发在技术革新的过程中是紧密相连的。因此他们就认为技术的变化是可预测的,所以他们把技术预测作为一种很重要的管理工具R&D管理通常并不是被认为是高层领导的责任。相反,R&D被认为是一个黑箱,当企业领导投入资金和资源,就会从技术性能增加中受益。令人奇怪的是,这么多年来很少有研究人员试图“打开”这个黑箱,依发现其内部机制。Jain 和Triandis认为R&D应当从四个方面进行管理,即人员(people),观念(idea),资金(fund

6、),和文化(culture)。他们总结道,R&D管理是对很多不同的个体行为的协调,以优化公司的技术性能。,2.创新管理学派和上述递增变化一样,S曲线也指出了技术变化的间断性。其中,这种技术变化继而会导致根本的创新。“在一个行业的发展早期,当技术变化非常快时,不确定性也会很高。于是,进入的壁垒就会很低,新的公司也会带来巨大的创新,于是会变成行业能够得以发展的因素。”(奥地利裔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Schumpeter)在其早期的有关企业家精神和革新的著作中就着眼于这一方面,他认为要对当时现存的生产和营销的标准进行修改或遗弃。于是跟他同时代的研究人员就集中于对从发明到商业化这一整个新的过程进行研究

7、。,但当技术生命周期变短时,仅仅注重R&D并期望这样能产生足够的效益就不行了。相反,有必要将发明(invention)与创新(innovation)区分开来。因为发明是指创造出新东西,而创新包括从概念化到商业化这一整个过程。亦即:创新=概念化+发明+利用。因此,创新就变成一个涵义更为广泛的概念了,不论是从技术生命周期还是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在企业中,创新涵盖从R&D到制造和营销的每个职能)。在创新管理学派中,技术变化被假定为不可预测但有可能是遵循技术的S曲线的变化规律的。因此,德尔菲预测方法就成为该学派识别技术变化的一种方式。,3.技术规划学派:该学派可看作是作为对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的一种反应而

8、应运而生的。他们认为竞争程度提高和技术进步加速是引起环境不确定性增大的两个因素。就前一因素来说,持续增加的全球竞争导致R&D费用的增加和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这继而导致更高层次的竞争。而“持续的技术进步”也就意味着一项基础方法从发现到应用的时间越来越短了。从而,技术作为组织竞争力的构成因素,其作用不断加大,并且该点成为第三第四种学派即技术规划和战略性学派发展的背景。同时,技术变化不再当然地视为具有简单性和可预测性的特点。相应地,在该学派中技术规划分析主要基于组合分析等方法。,4.战略学派很多战略技术管理学派的的作者都对其他三个学派的有用性提出了批评。受这些研究人员的提示,Anders Dreje

9、r总结了传统的技术管理方法失败的主要原因:(1)较少的技术吸收率。日本崛起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它的技术吸收率高,这样日本在很多方面就取得了竞争优势。因此,提高技术吸收率就是一个战略举措。(2)高实施失败率。已实施的技术不会自动转变成企业的成功。这就意味着很多技术从理论层面上看来很有潜力,但在实际中却不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大的商业效益。(3)新技术的社会效果控制较差。此外,据称很多新技术的实施有着很多不能从份控制的社会后果,对许多新技术社会果的处置不太恰当,就组织内部而言,主要是由于培训不足和组织结构不适宜。,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虽然这三种原因为传统学派的失败提供了解释,但这三种原因的产生却还有着五个

10、更深层的原因。第一,技术变化的战略意义通常不被那些过于专注于商业问题的战略经理所重视。而且,最高层经理不是很明白未来产品/过程和技术管理之间的关系。其次,大量的研究表明,新技术的实施与组织变化是休戚相关的。然而,在实践中,经理们总是倾向于忽视组织问题。第三,技术和商业部门间缺少沟通。第四,技术和组织集成不当。第五,对技术没有给予战略性的重视。因而,为克服上述问题,战略性学派认为技术应集成到战略管理过程中。,不过目前该学派观点尚不甚统一,主要有下列三种观点:第一,基于技术的战略性。从原理上说,基于技术的战管理能代表战略技术管理学派的所有方法。然而,技术开发及其潜力往往被视为战略管理的起点。第二,

11、基于组织和技术的。一系列的模型和框架都强调了将人力资源和组织因素集成到技术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该领域的学者认为对技术的发展采用整合/平衡的方法对一个企业绩效和财务方面的成功才是最有效的。第三,集成。该流派试图将技术和商业问题同时纳入战略管理中同时考虑。因为其他方法都集中于讨论技术问题,而置范围更为广阔的组织问题于不顾。因此,集成MOT强调同时考虑商业和技术问题。,图6-1阐释了这四个技术管理的学派。正如这个图表所示,每一个较后面的学派都吸取了前者的思想理念。比如,R&D管理被创新管理奠定了基础,技术规划学派是在前面两种学派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同时,每种后来的学派都与较早的方法相比有着独特之处。

12、,16.1.3 MOT的基础假设MOT理论远比前面所分得那四种学派复杂。要找出各技术管理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很重要的几点是要经常很透彻地对各个学派所给予的假设进行研究。一般来说,从以下两个纬度来考虑技术管理方法比较理想:(1)任务(即技术管理所处理的问题)。(2)过程(即,技术管理如何执行)。任务方面主要论述技术管理的静态观点及技术管理应该集中解决的问题。通过审视这个观点,讨论技术管理应当解决什么问题和技术管理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就变得可能了。过程方面是对有关技术形成的管理决策进行动态的审视,表6-2阐述了这些方面。,16.1.4 MOT方法的总结综上所述,上述研究的四个学派演进特点是,其发展规律

13、主要表现为随时间的演化,研究内容和领域有相应的区别,但每一种学派都是基于以前学派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做出自己的贡献,并且每一种学派在其环境界定、方法、范围等方面都有所区别(如表2所示)。因而难以说某一种学派绝对优于另一种学派,因为对不同的技术而言其发展环境、内容及复杂程度都是不同的,在某具体技术满足某一学派假定条件时,对应理论就是适用的。只不过在商业环境假定上,后来的学派作了更为复杂的也更为接近现实的界定。,就这个意义上来说,战略性学派代表了理论的最新发展,吸取了以前的理论研究成果,强调了环境特性、竞争程度、人力资源、组织结构、文化因素、战略考虑在中的重要性。相应地,我们发现理论进化过程与通常所

14、说管理理论的相似性,即管理学派类似于第一代管理方法、创新管理学派类似于第二代管理方法、技术规划和战略性理论类似于第三代管理方法。,16.1.5 MOT理论的研究及展望虽然很多问题都已经由前三个学派解决了,但是MOT理论还需要不断地发展。因为还有很多问题我们对他们只是有着有限的了解,而这些问题也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在本节中,我们将提出一些关键的问题及其研究日程。直至今日,对单一技术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进展。然而,我们对这些技术是如何影响组织以及这些技术本身是如何关联等问题却知之甚少。很明显,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区域,因为对先进制造技术的投资有着惨痛的失败记录。所以就需要对组织技术的关系和组织战略和技术

15、管理的整合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当企业认识到自身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后,他们就不会仅仅把技术管理当作一种分析,预测和规划技术来看待了。换句话说,我们需要从过程的角度来看待技术管理,以对现行的规划方法进行补充。目标及相关战略的建立必须成为技术管理过程的一部分。,16.2技术与新产品开发管理,16.2.1 新产品的内涵对于什么是新产品,至今业界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各个学者也都是从自己理解的那一方面对新产品作了不同的阐述。一般说来,新产品是“新种类工业产品的简称。是指采用新的原理、技术、结构、元件、材料,具有新的功能、用途,有市场销售前景的产品。,显然,新产品具有新颖性、市场适应性、时效性和可生产性等诸多

16、特点。产品如果缺乏新颖性,就不成其为新产品。市场适应性包括满足用户对产品功能、用途、质量、可靠性、使用、包装、价格等方面的要求。时效性是指新产品必须在适当的时机投放市场,而且有有限的寿命期,也就是说,新产品的时间性很强,如果时机不当或者超过寿命期,新产品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可生产性系指新产品能以市场可接受的价格进行工业化生产。,开发新产品是企业的一项主要生产经营活动,也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主要手段。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市场需求复杂多变且竞争日趋剧烈的今天,开发新产品对企业而言无疑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新产品开发指企业对新产品的研究、试制,以扩大和完善产品品种的系列工作。新产品开发涉及到项目确定,市

17、场预测,科学研究、设计和工艺生产准备质量标准设备投资,成本核算,市场销售等各方面的工作。为了保证开发质量,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需要了解新产品开发的实际内涵,以便掌握合乎客观规律的方法和步骤做出较为正确的决策,保证新产品开发的成功。,16.2.2 技术与新产品的开发新产品开发往往以技术创新为基础,技术含量越高,产品越有优势,越能够给公司创造更大的竞争机会和商业价值。运用高科技手段持续不断地开发技术含量高、独树一帜的产品,是创造核心竞争力、差异化经营的重要手段。高新技术,特别是企业拥有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技术,会给企业巨额的收益。象前一阵子6C(时代华纳、日立、IBM、松下、三菱、东芝和JVC

18、等七家单位)和将开始对DVD音频及可刻录DVD产品的核心专利实施全球许可。这就意味着中国的DVD光盘制造商和DVD刻录机制造商将面临高额的DVD技术专利收费。这就意味着其它使用其专利企业在产业链中只能沦为为他人做嫁衣的下场。在这种情况下,新产品的开发就受到技术的制约。所以企业在新产品开发时一定要对技术从包括可用性,实用性,费用等方面进行慎重的考虑。,16.2.3 新产品开发的顺序图6-2表示了在创造和销售新产品活动中的大致顺序。它只能是大致的,因为全过程必然随产业的不同而不同,随各个公司管理决策的不同而不同。,(1)战略这一点已得到公认,因为新产品过程首先应该对新产品活动所达到的目标有一个清晰

19、的表述。有人称这一阶段为目标设定,但实际上其意义远不仅如此。它涉及为公司的新产品活动规定总体范围,然后设定目标,接着制定公司为努力实现这些目标所采取的总体政策。这些综合起来,在本书中称为产品创新大纲,为所有与新产品过程有关的人员提供了积极的引导。风险是新产品所需的投资规模和失败的概率的因数。沿对角线随投资和失败概率的增大,风险也增大。,(2)概念的产生和发展它是新产品战略计划的后续。一旦规则明晰,概念的形成就开始了。这个阶段共有三个步骤。首先是对可能出现的新产品产生最初概念。它们也许是新产品的具体形式,可能的技术应用,或是用户的需要,而且它们更多地代表产品出现的机会而不是产品。然后,它就要接受

20、初步的评价,通过概念测试,随之概念得到扩大和提炼以接受全面的筛选。概念筛选这一步比它最初形成更为关键。,(3)筛选已经发展的产品概念现在正准备接受全面的筛选这个评价阶段要淘汰大部分建议,以免造成随后的费用的大幅度上升。这个评价阶段涉及若干人,并且常常变得非常正式和复杂。如果没有必须完成的重大技术工作和生产设备制造,就如许多服务项目的开发那样,筛选决策实际上做出了最终的选择。,(4)制定规划或建立项目如果概念觉得可以接受,公司就制定规划或建立项目。这二者的选择取决于需要基本的研究与开发工作的多少。如果公司对这类资源已经作了安排,或同类型项目已趋于饱和那么决策也许就是延迟这个设想的进一步活动。(5

21、)开发通过适当的技术人员和非技术人员的工作,最终带来新产品商业化所必需的三个条件:实物产品、营销计划、以及最终评价的财务报表。,在开发过程中,共有三种类型或系列的活动技术、评价和营销计划。在每种情况下、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员起初都是流于一般的、模糊的和概念上的认识,随后的工作则趋于某一具体的门标。因此技术人员的工作开始于产品概念在大多数情况下仅仅足用语言描述的,评价人员的工作开始于极不精确的参数,他们的知识仅仅足知道产品概念存在于公司的产品创新大纲上,因此在财务上也许是可行的。营销计划人员仅仅知晓最粗略的战略大纲,如果可能的话。,这些活动的三条线是由筛选决策和项目建市引起的。技术努力首先集中于适用

22、技术,然后开发产品的基本结构一一有的行业是实验线路,有的行业是设计草图或钻土模型。接下来是产品原型。通常是若干产品原型,然后是对最终性能做出决策。这将引起一系列的生产活动一工艺开发、设备的计划、安装和调试以及实际生产出部分产品。同时,随着技术工作的逐步完成,营销人员也在着手制定营销计划。根据修订完善的战略计划,继续通过早期和后期各个阶段的战术计划和预算方案,从而提出某种手段进行测试的一整套市场营销活动。经过这个测试过程,计划被修订并准备付诸实施,并希望与最终产成品的出现相合拍。,在上述两种传统的直线活动中存在着一种难以从组织结构中区分但又确实处于这个阶段核心部分的职能。从一开始,开发人员的脑海

23、中就浮现着对产品的最终描述,并对市场营销的前景产生一般性的认识,二者都来自筛选阶段。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目前开发的产品是否满足这些要求?产品概念是否继续有效,而且我们是否在正确的实施?计划中的营销行为实际上是否符合我们的意图?,这些评价指标通常是公司建立的一套审核方法,指标的数量、特征和精度是上述状态的函数。由于对每个新产品项目来说,其评价程序中都存在着其独特的部分,所以不可能存在着一套房之四海而皆准的评价步骤。它必须与同时发生的另外两种活动技术活动和营销活动相关联,并且相一致。此三种活动在开发过程中共同作用于项目。在开发过程的某些中间环节上做出的一项关键性决策是将产品概念商业化。在某些情况下,

24、这种决策直接源于筛选阶段(如在无太大开发费用的情况下),或仅仅是在硬件新型昂贵的生产设备之前,或只是在电视广告之前。,(6)投放市场新产品的实际营销活动时紧随着三方面开发过程的顺利完成而开始,并且是与其他活动相联系的。在每种产品的开发过程中,投放市场的准备活动就开始了。技术人员要从实施生产线的扩大或产品的改进。营销人员要制定考虑全面的反复修订的战术和战略计划,从而应对各种需要。评价小组忙于对市场预测的关键变量实施做出估计。因此,整个过没有尽头。有些新产品活动转而成为新的项目,对已经确定的产品而言,余下的阶段就成为正在执行的计划。,16.3 价值工程,价值工程,是指运用集体智慧、开展有组织的活动

25、,着重于产品(或作业)的功能分析,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产品(或作业)的必要功能,借以提高产品或作业价值的技术经济方法。有几个概念与价值工程密切相关:功能、寿命周期成本和价值。,1.功能 美国国防部IE手册将功能定义为“具有某种意图的特定目的或用途”。我们认为,产品的功能,主要是指产品的使用效能,即产品的技术性能和质量等技术指标。任何一种产品都有其特定的功能,用户购买该产品就是购买它所具有的功能。例如,顾客购买灯具是为了照明。价值工程要彻底分析功能要求,排除不必要的功能,可靠地实现必要功能。,2.寿命周期 价值工程中的寿命周期成本,是指产品从产生到报废整个期间的费用总和。它包括研究和生产阶段

26、的费用构成的产品制造成本C1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维修和管理费用等所构成的产品使用成本C2。C=C1+C2就是总成本。人们习惯上比较重视产品的购置费而忽视产品的使用费。实际生活中有许多产品的使用成本大于制造成本,如汽车的使用成本通常是制造成本的2.5倍,因此,忽视使用成本是不合算的。在技术经济条件已定的情况下,随着产品功能水平的提高,制造成本C1提高,使用成本C2下降,寿命周期成本则呈马鞍形变化,如图6-3所示。,图6-3 寿命周期成本图,由图6.3可以看出,只有功能、成本相适宜,才能使总成本最低。性能为F0、成本为Cmin是一种理想状态。一般说来,无论现实产品或现有设计方案都不一定能够

27、达到。若以C表示现实成本,F表示现实功能,则在F与Cmin之间有一个成本可能降低的幅度C-Cmin=A;在F和F0之间存在性能可以提高的幅度F0-F=B,我们进行价值工程活动正是要以最低成本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即使一次VE不能达到,也要通过不断努力逐步达到,使企业与用户都获得最大利益。,3.价值 价值工程的“价值”与政治经济学的“价值”含义不同,它是指作为某种产品(或作业)的功能与成本的比值,是作为评价事物有效程度的一种尺度提出来的。这种对比关系可以表示为一个数学公式:V=F/C其中,V表示价值;F表示研究对象的功能;C表示成本,即寿命周期总成本。,16.3.1 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价值工程以提

28、高产品价值为目的。提高价值,既是用户的需要,又是生产经营者追求的目标,两者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企业应当研究产品功能与成本的最佳匹配。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公式V=F/C,不仅深刻地反映出产品价值与产品功能和实现此功能所耗成本之间的关系,而且为如何提高价值提供了以下五种途径:从消费者角度讲,希望在付出一定的费用后能够获得较多的功能。,提高产品价值的第一条途径是在产品成本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提高产品的功能,达到提高产品价值的目的。从消费者角度讲,希望产品在具有相同功能时价格越低越好。提高产品价值的第二条途径是保持产品功能不变的前提下,通过降低成本达到提高价值的目的。提高产品价值的第三条途径是使产品功能有

29、较大幅度提高,产品成本有较少提高。这种产品即使售价有所提高,消费者也愿意购买,产品竞争力也有所增强。,在产品功能略有下降、产品成本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下,也可以达到提高产品价值的目的。在某些情况下,为了适应购买力较低的对象,或一些注重价格竞争而且不需要高档的产品,适当生产价廉的低档品,也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物美价廉”是消费者与生产者共同利益的最佳结合点,既能获得高功能又能使寿命周期成本降低,是提高价值最为理想的途径。这一点对生产者要求较高,往往要借助科学技术才能实现。,16.3.2 价值工程的特点价值工程主要存在以下一些特点:(1)价值工程以提高对象价值为目的,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产品的

30、必要功能企业正在生产或正在研制的产品,其功能成本由于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消费者的需求的不断变化与理想状态有一定现实差距。如何对产品的功能与成本进行较理想的选择,始终是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离开价值工程,单方面解决成本问题或单方面解决质量问题都不能全面满足企业和顾客的需要。,(2)价值工程以功能分析为核心。价值工程以功能为中心考虑问题,以消费者的功能要求出发,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分析产品(或作业)的功能,确定必要的功能,剔除不必要功能,功能与成本分析相结合,寻求二者的最佳结合点。以功能分析为核心,不受现有产品的约束,因而可以做出根本性的变革,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出现与应用,例如,电子计算

31、机取代算盘实现计算的功能,如果仅从算盘的产品结构上怎么分析都不会诞生电子计算机的。,(3)价值工程是一项集体智慧的有组织的活动。价值工程涉及产品开发、设计、制造、供应、使用、维修以及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运用技术与经济多种学科知识,所以仅靠个人决策是很不够的,只有有组织的活动、依靠各方面集体的智慧,才能获得最佳方案和良好的运行实施。(4)活动领域上价值工程侧重于产品的研制设计阶段价值工程应用的重点放在产品的研制设计阶段。因为产品的功能和成本70%主要取决于这个阶段。一旦设计图纸付诸实践,在生产阶段改变工艺和设备、调整劳动组织等所需的成本会成倍增长,技术经济效果必然受到严重影响,所以设计上

32、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16.3.3 价值工程的工作程序价值工程的工作过程,实质就是针对产品的功能和成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针对VE的研究对象,整个活动围绕七个基本问题展开,这七个问题是:1.这是什么?2.这是做什么用的?3.其成本是多少?4.其价值是多少?5.有其它的方案能实现这个功能吗?6.新方案的成本是多少?7.新方案能满足要求吗?这七个问题决定了价值工程的基本步骤和活动程序。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析、综合、评价,其基本步骤是功能定义、功能评价、制订改进方案。如果只有基本步骤,显得划分太粗。为了使工作顺利进行,还应有详细步骤。表6-3说明VE的工作程序。,16.4技术改造

33、,当今世界,技术革命浪潮使先进的科学技术同企业生产日益显示出密切的关系,对生产力和经济发展产生着巨大的推动力。在建立现代企业经营机制中,从全新角度来审视企业技术改造,将有助于我们进行企业的战略规划、产品设计、运筹营销,以实现企业的最佳整体效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谓技术改造,是指在坚持科学技术进步的前提下,在企业现有基础上用先进的技术改造落后的技术,用先进的工艺和装备代替落后的工艺和装备,以改造企业落后的生产技术面貌,实现以内涵为主的扩大再生产,从而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增加品种,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16.4.1 基本概念1.技术改造的定义技术改造

34、,是以先进的产品、设备、工艺、原材料等来更新、改造原有技术,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造效益的能力3。进行技术改造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走集约化经营、提高企业价值的必由之路。,2.技术改造的内容技术改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包括对企业进行全厂性的改造、改建和设备更新;狭义的指:(1)设备更新改造,即用新的技术装备替换那些在技术上或经济上不宜继续使用的技术装备。(2).工艺改革,即运用新的科技成果,对产品的材料、加工制造的方法、技术和过程等进行改进与革新。(3)产品更新换代。(4)厂房、生产性建筑物和公用工程的翻新、改造。(5)燃料、原材料综合利用和对粉尘、噪声的治理。(6)零星固定资产的购置。,3.

35、企业技术改造的特性(1)长远性。技术改造是企业获得技术进步的长期性工作,即使是新建企业,技术水平也很快会落后,进行技术改造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基本要求。(2)计划性。为了避免技术改造中的盲目性和失误,瞄准市场和技术发展趋势,争得主动,企业技术改造应有中长期计划,有目标、有重点、有步骤、分阶段按年度计划进行实施。(3)效益性。企业技术改造应有效益目标,优化生产要素,投入少而产出高,充分挖掘企业潜力。(4)与市场结合的紧密性。技术改造的动力来自市场需求的拉动和技术发展的推动,又以占领市场的成功为项目实现的主要标志。,4.技术改造的原则(1)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并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

36、(2)以内涵为主扩大再生(3)全面规划,首先抓好解决企业关键问题,薄弱环节和重点项目的技术改造,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4)量力而行,从企业人力、财力、物力的实际出发。(5)“成龙配套”,以产品生产为主体,以工艺技术为基础,使各个方面工作协调配套。(6)把技术先进性、生产适用性、经济合理性结合起来。,5.企业技术改造的层次企业的技术改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表层技术改造。主要表现为企业的装备更新。如能源的获得、新投入的增加、新设备的添置、新厂房的建造等。(2)内层技术改造。主要表现为企业科学技术的运用。它使企业技术装备有效发挥的重要手段,贯穿于企业生产的过程之中,如新技术的运用、新产品的开发

37、、新工艺的发明。(3)深层技术改造。主要表现为企业科学化管理的实施。它是企业技术改造的核心,是企业技术改造成功的根本保证,是经过深入研究才能感受到的”技术改造”。如新管理方法的实施,新生产方式的革新,新机构、新组织形式的采用,新市场的开拓等等。,6.技术改造的基本程序(1)调查本企业生产技术的历史和现状,剖析技术基础的优势和劣势,找出生产技术中的薄弱环节,调查研究国内外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及国内外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及国内外的科技新成果,掌握技术改造的时机,确定技术改造项目的轻重缓急。(2)提出改造目标、方向、范围及预期达到的目标。(3)提出改造方案,根据市场环境、内部条件,制定改造的各项目具

38、体配套方案。(4)可行性研究,在事前对预投资期的各种建设方案、技术方案和生产经营方案的实施可能性、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调查分析。,16.4.2 企业技术改造价值的定位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其进行技术改造时,要遵循以下原则:1.市场定位,以功能导向为主在技术改造中,市场导向是关键,一定要有战略性眼光。技术改造立足点在于创造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一方面要抓好产品升级换代,开发拳头名牌产品,另一方面要保护生态环境,提质降耗,实现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技术改造的价值来源于满足市场需求的实现。产品是实现功能的载体,功能的具体实现形式是可变的,因而要对企业的目标市场进行准确定位,并以功能导向为主,对用户

39、所需要的功能进行系统分析,准确地把握用户所需要的必要功能。满足用户功能需求的产品才能销售出去,企业才能获得效益。,2.创新定位,以价值导向为主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新产品开发理论,企业只有源源不断地在市场上推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而新产品开发的成功率较低,这就要求企业的技术人员必须明白,新产品开发的价值在于为市场服务提供产品而须解决难题。西方学者的经验统计表明,新产品的上市失败率约为%。为减少企业新产品上市风险,保证足够的销售利润,维护销售额的稳定增长,企业在技术改造过程中的创新必须与市场相结合,以价值为导向。价值导向,是指在企业技术改造中,努力提高技改功能对技改成本的比较

40、价值。正确的价值导向,有助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认清商品水平不断提高的总方向,了解市场的需要,主动及时地创造出价值更高的方案;可以避免或少走弯路造成浪费和损失,保证新产品上市的成功率。,3.技术定位,以先进适用为主目前,企业技术改造较多的一种做法是技术引进。这就要求企业必须遵循先进适用的原则,重视经济效果;兼顾技术的先进性和适用性,使引进的技术不但要具有先进性,同时还要适合国情、企情。坚持从国家和企业的实际出发,不搞盲目引进,认真调研、考察、交流、洽谈和论证,就能节省大量技改费用,正确决策。总之,技术改造资金投入应向名牌产品及结构调整项目、技术创新项目倾斜,通过“择优扶强”,逐步在行业中形成产业品

41、牌优势,通过技术创新潜移默化地实现主业优势转移,减少资金浪费,提高资金效益,使企业的发展在技术改造的基础上,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16.4.3 企业技术改造的价值分析企业技术改造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而消耗一定资源、费用的活动,技术改造的功能是为达到预期的效果而服务的。因此,首先,要通过技术改造功能分析的细化和优化,确定技术改造必要功能,找出多余和不足的功能,确定最佳的改造方案。其次,进行技术改造功能受益分析。在分析和确定技术改造方案时,应首先明确技术改造功能的受益者和技术改造费用的承担者以及费用的分摊,这是衡量技术改造功能有无价值的重要依据:一是企业(股东或投资者)的效益;二是用户的利益。从不

42、同角度分析技术改造功能的必要性,对于合理确定技术改造功能水平和分配技术改造功能成本,从而实现较高的技术改造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最后,要进行技术改造功能费用分配的合理性分析。技术改造的实施都消耗一定的费用,包括从项目的设计到实施等各项费用。,从技术改造费用的承担来看,有几种情况:第一,企业承担全部技术改造费用,产品价格不变,技术改造费用增量通过销售量增加而增加的利润中得到补偿,这在消费者对产品价格较敏感(价格弹性系数大于)而市场竞争又较激烈的情况下适用;第二,消费者承担全部费用,技术改造的费用全部计入产品价格中,这在市场竞争不很激烈,而消费者较重视产品质量、对价格水平变化不敏感时(价格弹性系数小于

43、)较为适用;第三,企业与消费者各承担部分技术改造费用,使技术改造功能受益各方获得较合理的技术改造价值。第四,技术改造的方案评价方法。技术改造作为价值分析的对象,其价值可表示为:技术改造价值()技术改造功能()技术改造成本()。,技术改造的功能效果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是各影响因素的组合函数,可表示为,。式中的为第个技术改组合因素。为取得较好的功能效果,必须结合企业的具体条件,全面考虑各影响因素,采取措施,提高技改功能,降低技改成本,拟定出若干个方案;并根据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确定权数进行加权计算;据此优选满意的方案,确保技术改造价值的实现。,16.4.4 技术改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企业决策者在技术改

44、造时需认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因此,企业在技术改造时必须要考虑这一客观发展规律,准确判断自己产品的生命周期,做出正确的决策;2.要有市场的前瞻性,要通过认真的市场调查,摸清市场的需求;3.要注意设备使用的延伸性。要认真分析所生产产品的发展潜力和发展趋势,也就是说在未来的时间里,该产品发展趋势是不断升级还是被不同的产品取而代之;4.与全国同行业比较,生产同一产品自己具备哪些优势与劣势,如果这些方面不具备优势,势必导致项目建成后产品质量难以提高或生产成本过高而失去市场竞争力;5.企业在技术改造前,就应对项目投产后所需流动资金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

45、,6.外部环境也是企业决策者在技术改造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7.企业技术改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必须考虑技术改造的投入产出比。此外,在进行技术改造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政策,以促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与创新,如:增加政府的科技投入,对企业的技术改造采取扶植措施;鼓励企业增加R&D投入,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加速设备更新,完善技术开发体制,产品及时更新换代,重视设备投资,不断增加科技投入;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与技能培训,加强职工培训,提高职工素质;推动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建立产业协作网,政府推进企业联合,建立专业化协作生等。,16.5科技信息管理,科技信息管理工作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把国

46、内外有用的科技信息、科学知识和科研成果,有计划、有目的和准确、及时地提供使用的一种交流科技信息的科学技术工作。,科技信息管理工作是整个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科学劳动,但它与一般的科学工作又有区别。它主要是研究“已知,而本身并不直接创造知识,它是通过对信息的搜集、加工,使之有序化,并以便于人们利用的形式,迅速准确地把有关科学文献中所包含的信息提供给科研人员,为科学研究工作的继承和借鉴提供基础。因而科技信息工作的创造性一般都反映在其他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之中,具有从属的性质。从信息的观点看,科学研究是建立概念、定律、理论并对它们加以继承、发展,以便创造新的信息的过程。从科学研

47、究的各个阶段看,科技信息贯穿其终。因此,科技信息对科研人员可以起到促进作用6。,16.5.1 科技信息管理的意义和内容科技信息是用文字、图像、符号、语言等形式对研究与开发活动的方向、规划、重点、课题、成果、市场等情况的反映。它是人类共同的知识财富,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资源,是客观事物运动状态和特征的反映。科学技术现代化要求有效地利用信息,及时掌握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新动向及其发展趋势,掌握当前取得的成果和未来探索的方向和重点,克服科研工作的盲目性,避免低水平重复,站在科学技术工作的前沿。,科技信息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广、快、精、准。广,是指收集和积累信息资料的面、信息来源的渠道、组

48、织动员开展信息工作的人力及信息服务的对象面要广;快,是指信息搜集、服务要新、快、及时;精,是指信息工作要有针对性,提供的信息资料要有分析、有对比、有选择,经过整理加工确为科研工作实际需要的;准,是指提供信息资料要准确,具有科学性,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要达到广、快、精、准的要求,关键在于建立信息管理系统,配备事业心强的训练有素的科技队伍,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一般来说,科技信息管理的内容包括:(1)科技信息的收集根据科研工作的需要,有针对性广泛地收集科技资料,其方式有文献资料的调研、社会调查、专访、实地考察、探索性试验等;(2)科技信息的整理分析对收集的资料进行评价、鉴别,选取对科技工作有关的

49、、有使用价值的信息;(3)科技信息的加工在收集、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对科技信息进行专业性和综述性论述,提出专题报告、预测性研究报告等;(4)信息的传递与服务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将科技信息提供给科技人员参考、使用,为发展科技和经济建设服务。,16.5.2 科技信息在科研管理中的作用科技信息在科研管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选题、立项的基础科技信息是科研选题、立项,避免低水平重复的重要依据。现在,无论是国家科技规划、高新尖计划,还是各部委的攻关计划,或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指南,都在以科技查新,充分利用科技信息作为立项、选题的基础。,2.正确评价科技成果的前提准确地掌握科技信息是提高科技成

50、果鉴定水平,避免成果评奖失误的前提。过去,曾发生过由于成果鉴定和评审时掌握信息不够,结果常常存在被鉴定或评审成果的质量和要求与鉴定或评审级别不相符的情况。例如,一些被宣科技信息工作的任务传为世界重大发明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其实只有国外五、六十年代的水平,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3.宏观协调管理和科技决策的依据及时收集和准确掌握科技信息,将研究课题与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横向比较,便可根据实际情况按需要调整课题研究方向,并通过掌握的科研运转信息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矛盾及时给予协调解决,以集中全力支持出成果快或有苗头的课题。及时了解现有研究工作的重大进展,研究领域的最新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