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运作管理权威ch.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367842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与运作管理权威ch.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生产与运作管理权威ch.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生产与运作管理权威ch.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生产与运作管理权威ch.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生产与运作管理权威ch.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与运作管理权威ch.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与运作管理权威ch.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工艺选择与生产能力选择,学习目的,解释工艺选择的重要性以及工艺选择与产品和服务设计、生产能力计划之间的关系描述不同类型的工艺描述自动化的加工方法解释技术管理的需要解释生产能力计划的重要性讨论定义和测量生产能力的方法描述决定有效生产能力方案的因素讨论开发生产能力方案的主要考虑因素简要描述评价工艺选择和生产能力方案的有用方法,主要内容,第一节 工艺选择第二节 生产能力计划,第一节 工艺选择,生产工艺将投入品加工成产出品。因此,它们是运营管理的核心。工艺选择是一项富有刺激性和挑战性的工作,加工工艺的技术进步为实现竞争优势提供了许多新的手段,同时为不谨慎的决策者带来了巨大的危险。,主要内容,工

2、艺选择的含义工艺选择的问题,一、工艺选择的含义,1、工艺选择的含义工艺选择指的是一个组织选择用来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方法。涉及技术以及其它相关问题的选择,并且对生产能力计划、工厂和设备的布置以及工作系统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工艺选择通常产生于新产品或服务的计划过程中,但周期性的设备技术性改进,也会产生工艺选择问题。,一、工艺选择的含义,2、工艺选择的作用,工艺选择与系统设计,二、工艺选择的问题,自制或外购 运作类型自动化,自制或外购,已有生产能力质量考虑需求特性成本,某些情况下,企业可能选择部分自制,而将剩余部分转包给别人,这样可以保持柔性,同时又可减少由于转包带来的损失。另外,这样还可为企业与

3、转包商谈判提供筹码。再者说,这样做还可以为以后企业决定完全由自己生产打好基础。,运作类型,产品或服务的标准化程度和产量影响着生产的组织方式。连续性和间歇性工艺系统在系统管理方面存在着某些关键性的差异。,连续加工系统,连续加工通常应用于高度一致的产品或服务的生产中。通常,这些产品是基于一个连续的基础上,而不是单个单元来计量的。连续性生产的工业通常被称为加工工业,这种系统的作业通常是24小时连续运行的,以避免停机和开机而造成的高成本。这种类型系统的产出通常也是高度一致或标准化的。,半连续加工系统,也称重复性加工,其生产的产品允许一定的变化,这些产品非常相似,但不完全相同。通常,这些产品是以单独单位

4、生产的。重复性加工在服务方面的应用并不普遍,这是因为顾客对服务的要求差异很大。,间歇式加工,应用于当系统需要处理多个加工要求的情况。典型特征是:满足多种加工需求的通用设备、技术高或技术一般的设备操作工人以及比多数连续性加工更窄的管理跨度。批量生产、工艺专门化是典型间歇式加工,将工艺与产品差异性、设备柔性和产量要求相匹配,自动化,优点 机器作业能实现很少的差异机器也不会像人那样感到厌倦或走神 自动化还可以减少变动成本,不利和缺陷 成本很高 自动化缺乏柔性 自动化会给生产率和士气带来负面影响,自动化的类型,固定型自动化,可编程自动化,柔性自动化,采用高成本、高专门化设备进行固定序列的作业,采用包含

5、作业顺序和每一作业具体细节的计算机程序所控制的高成本通用型设备,所用设备的通用性程度通常要比可编程自动化的低,小结,工艺选择通常需要工程专业知识 生产自动化程度增加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其对企业成本结构的影响本课程中,我们强调柔性为公司的主要战略考虑。然而,柔性在工艺选择中并不总是最好的选择。,第二节 生产能力计划,了解到生产能力决策的重要性、生产能力的测量、生产能力需求是如何决定的,以及开发和评价不同生产能力方案。,主要内容,一、生产能力决策的重要性二、生产能力的定义和测量三、有效生产能力的决定因素和要求四、生产能力的计算五、生产能力方案的开发和评估,一、生产能力决策的重要性,1对于组织满足其产品

6、和服务未来需求的能力具有实实在在的影响2影响了运作成本3初始成本的主要决定因素 4资源的长期性投入 5影响竞争,二、生产能力的定义和测量,生产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企业的全部生产性固定资产,在先进合理的技术组织条件下,经过综合平衡后,所能生产的一定种类和一定质量的产品的最大数量,或者能够加工处理的一定原材料的最大数量。(1)企业的生产性固定资产(2)生产能力是在企业可能达到的技术组织条件下确定,不考虑劳动力不足和物质供应中断等不正常现象。(3)以实物指标为计量单位(4)综合平衡的结果(5)一般以最大产品数量来表示,有时也以加工的原材料的最大数量表示。,生产能力的度量方法,(1)设

7、计能力 是指工业企业基本建设时,设计任务书与设计文件中所规定的生产能力。它是企业新建、改建和扩建后应该达到的最大年产量。(2)查定能力 是指企业生产了一段时间以后,重新调查核定的生产能力。企业的产品方向、固定资产、协作关系、资源条件、劳动状况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种新的条件下可能实现的最大生产能力。(3)计划能力 是指企业在年度内依据现有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实际能够达到的生产能力。它是以现有生产条件,并考虑到在年度内能够实现的各种技术的、组织的措施的效果来确定的。,生产能力的种类,比 较,有效生产能力通常要小于设计生产能力,而实际产出小于有效生产能力。,生产效率指的是实际产出与有效生产能力

8、的比值,生产利用率指的是实际产出与设计生产能力的比值。生产效率=实际产出/有效生产能力生产利用率=实际产出/设计生产能力,例:计算汽车修理车间的生产效率和生产利用率,设计生产能力=50辆/天,有效生产能力=40辆/天,实际产出=36辆/天,生产效率=36/40=90%,生产利用率=36/50=72%,当有效生产能力与设计能力相比很小时,高的生产效率所表明的资源有效运用并不表明资源真正达到有效运用,三、有效生产能力的决定因素和要求,(一)、决定生产能力的因素,1生产设施因素:设计;选址;布局;环境;2产品和服务因素:设计;产品或服务组合;3工艺因素:产量能力;质量能力;4人力因素:工作满足;工作

9、设计;培训和经验;动机;报酬;学习率;缺勤和跳槽;5运行因素:排程;材料管理;质量保证;维修政策;设备故障;6外部因素:产品标准;安全条例;工会;污染控制标准。,生产中的固定资产的数量 是指企业在查定时期内所拥有的全部能够用于生产的机器设备、厂房和其他生产性建筑物的面积。1包括:(1)正在运转的机器设备。(2)正在修理安装或正等待修理安装的机器设备。(3)因生产任务不足、变化或其它非正常原因暂时停止不用的机器设备。2不包括:(1)判定不能修复、决定报废的设备。(2)不配套的设备(3)留作备用的设备(4)封存待调的设备,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固定资产的工作时间 是指机器设备的全部有效工作时间和生产

10、面积的全部利用时间。1制度工作时间 F制=(D历_D节)f 2有效工作时间 F=F制(1-)3生产面积的利用时间为制度工作时间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 1 对于设备来说,它是指单位机器设备的产量定额或单位产品的台时定额。2对于生产面积来说,是指单位产品占用生产面积的大小及占用时间的长短。,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三、有效生产能力的决定因素和要求,(二)、决定生产能力的要求,1可以通过一段时间需求的预测判定长期的生产能力,然后将这些预测转变为生产能力要求。2短期生产能力需求与需求的季节性变动等其他平均偏差有关,而很少涉及周期性或长期性趋势。3当时间间隔不足以呈现需求季节性变动时,需求分析可以将需求变动以正

11、态、均匀或泊松等概率分布等来描述。,四、生产能力的计算,(一)意义 1是一项基础性工作 2是企业经营决策的前提。3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基础 4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5有利于发现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富余环节,做到心中有数。,(二)步骤 1确定企业的经营方向 2思想、组织和资料的准备 3计算核定(1)设备和设备组的生产能力(2)生产线和工段的生产能力(3)车间的生产能力(4)企业的生产能力,四、生产能力的计算,1单台设备及流水线生产能力的计算和确定(1)单台设备的生产能力 M单=F/t(t 单位产品台时定额)或者 M单=Fp(p 单位时间产量定额)(2)流水线的生产能力 各工序生产能力平衡的结果

12、 2设备组生产能力的计算 M组=M单S=FS/t(S 设备组的设备数量)3工段的生产能力的计算 工段生产能力的计算在设备组生产能力的基础上进行。一个工段往往要包括几个设备组,而设备组的生产能力又往往不相等,这就要进行综合平衡工作。4企业生产能力的确定,单一品种生产条件下生产能力的计算,1以铣代刨 2以车代镗 3钻床组则技术革新或加班加点,生产能力,1代表产品法(1)选定代表产品 确定代表产品的原则:该产品反映企业专业方向,产量较大,占用劳动量较多,在结构和工艺上具有代表性。(2)计算代表产品表示的生产能力 M代=FS/t代(3)计算产品换算系数 Ki=ti/t代(i=1,2,.,n)(4)计算

13、具体产品的生产能力将具体产品计划产量换算为代表产品产量:Q代i=Ki Qi计算各产品占全部产品产量的比重:di=KiQi/Ki Qi 计算各具体产品的生产能力:Mi=diM代/Ki,多品种条件下生产能力的计算,例 某厂生产A、B、C、D四种产品,其计划产量分别为250,100,230和50台,各种产品在机械加工车间车床组的计划台时定额分别为50,70,100和50台时,车床组共有车床12台,两班制,每班8小时,设备停修率10%,试求车床组的生产能力。(每周按六天工作计算),解(1)确定C为代表产品(2)计算以C为代表产品表示的生产能力(365-59)28(1-0.1)12 100=529(3)

14、计算各具体产品的生产能力,M代=,计算示例,以代表产品计算生产能力换算表,计算示例,2以假定产品为计量单位计算设备组生产能力t假=tii,多品种条件下生产能力的计算,例设车床组有15台车床,生产A、B、C、D四种结构、工艺不相似的产品,每台车床全年有效工作时间为4700小时,计算示例,以假定产品计算生产能力换算表,计算示例,五、生产能力方案的开发和评估,(一)、开发生产能力方案 1将柔性设计溶入系统2全盘考虑生产能力的变化3准备处理生产能力的“阻塞”4尽量避免生产能力要求的大起大落 5明确最优运行水平,(二)、评估不同生产能力方案一个组织需要从不同角度评估未来不同生产能力方案。最明显的是经济上

15、的考虑:经济可行性、成本、实现时间、运行和维护成本、使用期等;公众可能有的不满情绪也很重要。从经济角度评估生产能力方案,有许多有用的技术。其中普遍的方法是成本-产量分析,财务分析,决策理论,等候队列分析。,五、生产能力方案的开发和评估,1计算工艺要求,评估生产能力方案时,一个必要信息是给定方案加工产品的生产能力要求。要得到这一信息,必须合理地预计各产品的准确需求,知道该方案下每种产品所需的标准单位加工时间,以及每年工作天数和所需轮班的次数。,例:,某一部门采取8小时单班工作制,每年250个工作日,有下面三种机器使用要求,5800小时/(2000小时/台机器)=2.90台机器需要3台机器来完成所

16、需的工作量,2成本-产量分析,TC=FC+VC*QTR=R*QP=TR-TC=Q*(R-VC)-FC获得某一利润所需的产量为:Q=(P+FC)/(R-VC)盈亏平衡点的产量为:QBEP=FC/(R-VC),Fc:固定成本Vc:每单位可变成本Tc:总成本TR:总收益R:每单位收益Q:产出量QBEP:盈亏平衡产量P:利润,例:,老式果酱馅饼老板西蒙计划增加一条馅饼生产线,这条生产线每月租金为6000美元,可变成本为2美元/块馅饼,每块馅饼售价为7美元1)要达到盈亏平衡需要售出多少馅饼?2)每月生产和售出1000块馅饼是盈利还是亏损?3)要实现4000美元利润需要卖出多少馅饼?,解:1)QBEP=F

17、C/(R-VC)=6000/(7-2)=1200块/月2)P=TR-TC=Q*(R-VC)-FC=1000*(7-2)-6000=-1000美元3)Q=(P+FC)/(R-VC)=(4000+6000)/(7-2)=2000块,生产能力方案可能涉及阶跃成本,例:,一个经理购买机器有三种选择方案:1台、2台、3台,其固定成本和潜在产量如下,解:1)用QBEP=FC/(R-VC)计算每一产出范围的盈亏平衡点 1台机器时,QBEP=9600/(40-10)=320单位(不在范围内)2台机器时,QBEP=15000/(40-10)=500单位 3台机器时,QBEP=20000/(40-10)=666.

18、67单位,可变成本为每单位10美元,每单位收益为40美元1)确定每一产出范围的盈亏平衡点2)如果年需求为580-660单位,需要购买多少台机器?,解:2)比较预计需求范围和两个盈亏平衡点发生的范围,可以看出盈亏平衡点应为500,其产出范围是301-600;这意味着即使当需求在范围最低点(580)时,它仍然超过其盈亏平衡点而获得利润。相反,如果选择601-900的产出范围,即使需求在其预测最高点(660),该产量仍然小于盈亏平衡单产量,从而处于亏损状态。因此,经理应选择2台机器的方案。,这种成本-产量分析的假设是:1)仅涉及一种产品;2)所有产出都被售出;3)单位产品可变成本不随产量变动;4)固

19、定成本不会随产品或阶跃等级变动而变动。5)单位收益不随产量变动。,3、财务分析,4、决策理论,5、等候队列分析,小结,工艺选择是生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生产率、成本、竞争力和柔性都有重要影响。工艺选择的基本问题包括所用工艺种类、自动化或计算机辅助加工运用水平,系统的柔性程度和加工成本等。生产能力决策的重要性是在于生产能力是产出的上限,并且它是决定运行成本的重要因素。许多因素会影响设计生产能力的发挥,因此有效生产能力通常要小于设计生产能力。生产能力计划包括长期和短期的考虑。长期考虑与生产能力总体水平有关;短期考虑与需求季节性、随机和不规则波动引起生产能力要求的波动有关。,长期策略,中期策略,短期策略,保持一定弹性,较全日制工福利低,培训成本高,更换率高,质量下降,计划较难,短期策略,劳动力的基本运作策略,能力闲置部分,能力,时间,预测需求,积极策略,生产能力与需求量之间组合情况矩阵,长期,短期,:调剂出多余的设备和工人,或部分改变产品品种。:及早抓好新产品的开发和研制。:采取合理的加班加点、临时外协、协商推迟交货期等措施,同时及早研究今后生产能力利用不足问题。:承接临时外协或来料加工任务,也可提前进行生产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