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儿及临床用药.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368066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45.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儿及临床用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生儿及临床用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生儿及临床用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生儿及临床用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生儿及临床用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儿及临床用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儿及临床用药.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新生儿及儿童用药,2,新生儿系指胎儿从出生至生后28d的小儿。,新生儿定义,3,新生儿的特点,1.脏器功能发育不全,酶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药物代谢及排泄速度慢。2随出生体重、胎龄及生后日龄的改变,药物代谢及排泄速度变化很大。3病儿之间个体差异很大。4在病理状况下,各功能均减弱。因此,新生儿所用药物剂量及给药间隔、途径等,应随小儿成熟程度和病情不同而异。,4,药物的吸收与给药途径,经胃肠道给药 新生儿胃肠道特点:酸低;胃排空时间长;肠管长。(胃液pH由高到低,2-3岁达成人水平)可直肠给药胃肠道外给药 皮下或肌内注射,吸收速度取决于局部血流及药物特性。静脉给药,药物直接入血并迅速分布到作用部位

2、,发挥治疗作用,是危重病儿可靠给药途径。,新生儿药动学特点,5,新生儿静脉给药时应注意,按规定速度给药;有些药物渗出可引起组织坏死;反复应用同一血管可产生血栓性静脉炎,应变换注射部位;避免用高浓度溶液。,6,药物的分布,药物吸收后经血循环迅速分布到全身。分布与组织大小,脂肪含量,体液的pH值,药物的脂溶性,与蛋白结合的程度及生物屏障等因素有关。,7,新生儿药物分布特点,体液及细胞外液容量大 总液体量多(80),内液少(35)脂肪含量低,但脑组织富含脂质 血浆蛋白结合率低 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血浆蛋白浓度低,蛋白与药物亲合力低,存在竞争物,8,药物的代谢,药物代谢的脏器是肝,代谢速度取决于肝大小

3、和酶系统的代谢能力。(新生儿肝脏相对大,但酶活性低)脂溶性药物,需与葡萄糖醛酸、硫酸盐等结合排出。,9,药物的代谢,新生儿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低,药物代谢清除率减慢。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排泄的药物如吲哚美辛、水杨酸盐和氯霉素,必须减量和延长给药时间间隔。氯霉素可产生“灰婴综合征”(graybaby syndrome)。新生儿的硫酸结合能力好,可对葡萄糖酸结合力不足起补偿作用。,10,药物的排泄,肾是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新生儿肾小球数量较少,1-2岁接近成人水平)。主要以原型由肾小球滤过及肾小管分泌排泄的药物消除较慢。新生儿肾对酸、碱与水、盐代谢调节能力差,应用利尿剂时,易出现酸碱及水盐平衡失调。

4、出生一个月内肾功能迅速发育,因此,最好按不同的日龄给药。,11,新生儿常见疾病的合理用药,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惊厥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黄疸和溶血,12,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娩出后一分钟,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常见原因:胎儿窘迫、呼吸系统受抑制或损害(中枢、呼吸道、肺)。新生儿窒息的药物治疗:1纠正酸中毒 2呼吸兴奋剂(尼可刹米、洛贝林)3.给氧4预防感染,13,新生儿惊厥,是指脑组织部分神经元突然发生不同程度异常放电导致全身或局部肌肉不随意的收缩运动。常见原因 围生期并发症(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代谢障碍(低血钙)、感染及遗传性疾病。惊厥治疗 主要

5、是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生化代谢失调和抗惊厥药物的应用。,14,新生儿惊厥的治疗,抗惊厥药物的应用 1地西泮:首选2苯巴比妥 3苯妥英钠4水合氯醛、副醛5.硫喷妥钠,15,新生儿败血症,常见的疑难重症,病死率较高。一旦疑为败血症,应及时取血培养,立即治疗。我国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多见.新生儿病情进展快,须迅速控制感染,加强支持治疗。用药以静脉用药为宜。,16,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出生后为久,出现的进行性呼吸困难,乃至呼吸衰竭。病因主要是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病理特点是肺泡壁及细支气管壁上见嗜伊红的透明膜和肺不张,又称新生儿透明膜病。,17,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是保暖

6、、给氧、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伴水肿者给予降压。氧疗时,最好先雾化,以面罩给氧为宜,正压给氧时浓度以40为宜,以间断给氧为宜。,18,新生儿黄疸:胎儿生后2-3天出现,约2周自然消退。高胆红素血症:生后24小时内出现并迅速加重,或2周未消退甚至加重。引起黄疸或溶血的途径:1.溶血:G6PD缺乏 还原型辅酶缺乏 还原型GSH水平低 红细胞代谢和膜的完整性受损 2.影响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3.增加胆红素自肠道再吸收:减少肠蠕动或杀肠道菌群的药,新生儿溶血和黄疸,新生儿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胆红素代谢异常,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造成皮肤、黏膜黄染,生理因素引起

7、的,称新生儿黄疸,病理性造成的称高胆红素血症。,19,核黄疸(胆红素脑病):游离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进入CNS,将神经细胞染成黄色。症状:精神不振、嗜睡、吮吸无力、拒奶、呻吟、角弓反张等。,20,高胆红素血症的药物治疗,酶诱导剂 苯巴比妥、尼可刹米减少肠道内胆红素的吸收 活性炭、琼脂减少胆红素形成:锡-原卟啉(可抑制微粒体胆素原加氧酶)减少游离胆红素:输注白蛋白(抑制溶血过程 泼尼松或氢化可的松),21,婴幼儿期用药特点,婴幼儿药动学特点:吸收:口服给药难分布:代谢:肝药物代谢功能高于新生儿,甚至高于成人 排泄:药物总消除率高,22,婴幼儿主要器官系统用药特点,中枢神经系统药物:适当的情况下可使

8、用镇静药呼吸系统药物:祛痰消炎为主,不宜使用中枢性镇咳药 消化系统药物:腹泻时注意纠正脱水,23,儿童期用药特点,抗细菌感染药物:长期应用强效抗菌药易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耐药菌形成及真菌二重感染。一般使用一种抗生素。解热镇痛药:首选对乙酰氨基酚。激素:严格掌握适应指征。,24,新生儿及儿童用药注意事项,一、明确诊断,合理选药 尽量选用单一药物、价廉易得药物,同时注意营养支持治疗及心理行为矫治。二、防止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滥用 抗生素滥用:引起耐药菌株产生、真菌感染及二重感染 糖皮质激素滥用:抑制免疫功能、骨骼生长及易患感染性疾病。,25,新生儿及儿童用药注意事项,三、选择适宜的药物剂型及给药途径四、严格掌握用药的剂量 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根据体重计算,根据成人剂量计算,根据体表面积计算,26,新生儿及儿童用药注意事项,五、注意给药时间和间隔 一般以药物的一个半衰期为准。六、重视用药的依从性 依从性:又称顺从性、顺应性,是患儿对治疗药物接受的程度。提高依从性的措施:减少给药次数和缩短疗程;生产适合儿科使用的药物制剂和规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