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改).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368254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9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改).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改).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改).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 5 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 5 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物圈2号,1991年,8个人被送进“生物圈二号”,本来预期他们与世隔绝两年,可以靠吃自己生产的粮食,呼吸植物释放的氧气,饮用生态系统自然净化的水生存。但18个月之后,“生物圈二号”系统严重失去平衡:氧气浓度从21%降至14%,不足以维持研究者的生命,输入氧气加以补救也无济于事;原有的25种小动物,19种灭绝;为植物传播花粉的昆虫全部死亡,植物也无法繁殖。事后的研究发现:细菌在分解土壤中大量有机质的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氧气;而细菌所释放出的二氧化碳经过化学作用,被“生物圈二号”的混凝土墙所吸收,又打破了循环。,生物圈II号,生物圈2号

2、的启示,自然界不同于人工控制系统,大而全的设计导致了顾此失彼。生物圈二号内的土壤均来自一个地方,不像地球那样不同地带有不同的土壤类型。模拟的各类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大小比例不合理。地球上生态系统内的生物间关系很复杂,目前人类还未全面了解生物间的协调性。它最重要的启示在于:我们人类目前对地球的了解还是远远不够的,目前最好的办法还是保护和利用好地球,进行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人类应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不满300万岁的人类想对45亿高龄的地球指手划脚当家作主,为时尚早。人类要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种种自作聪明,否则,人们很可能不会再有下一个五千年文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既有

3、出生也有死亡,既有迁入也有迁出;阳光、温度、水分等无机环境因素也在不断地改变。,生态系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但对于一个相对成熟的生态系统来说,系统中的各种变化只要不超出一定限度,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就不会发生大的改变。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当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较长时间地保持平衡状态时,它的生物种类成分和数量也保持着相对稳定的能力(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概念:生态系统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少量砍伐森林中的树木,森林的结构功能不会破坏。,草原上适量放养牲畜,草原不至于破坏。,适度捕捉生态系统中的动物,也不会导致种群严重减小,更不会

4、灭绝。,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1、抗污染自净化能力 例如,当河流受到轻微的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2、抗干扰自恢复能力 例如,在森林中,,害虫增多,生物群落内部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 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反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食物链中各个营养的生物种类越繁多,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但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5、会迅速丧失,这样,生态系统就到了难以恢复的程度。,这,就是黄河上游的黄土高原!一个人类不能居住,鸟儿无处做窝,连蚯蚓也找不出几条的地方。在两千多年前,这里根本就不是这个样子,那时这里林木茂盛,山青水秀,是一个富饶美丽的地方。她成为现在这个样子,完全是人类造成的,是大自然对人类掠夺式开发自然资源的无情的报复!,抵抗力稳定性,来源:、生物的种类、数量多,一定外来干扰造成的变化占总量的比例小。、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途径多,一条途径中断后还有其他途径来代替。、生物代谢旺盛,能通过代谢消除各种干扰造成的不利影响。,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抵抗力稳定性高

6、的生态系统特征:,、各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多,占有的能量多。,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特征:,、各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多,占有的能量多。,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特征:,、生物种类多,食物网复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渠道多。,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特征:,、生物种类多,食物网复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渠道多。,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特征:,、生物种类多,食物网复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渠道多。,恢复力稳定性,来源:、生物繁殖的速度快,产生后代多,能迅速恢复原有的数量。、物种变异能力强,能迅速出现适应新环境的新类型。、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生物受到的制约小。,概念: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

7、到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特征:,、各营养级的生物个体小,数量多,繁殖快。生物种类较少,物种扩张受到的制约较小。,恢复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特征:,、生物能以休眠方式渡过不利时期或产生适应新环境的新类型。,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存在着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较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较低,反之亦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措施,1、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如,合理捕鱼,合理放牧,合理砍伐等。,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

8、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持与提高生物的数量,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护草本、苔藓、地衣等耐性强,繁殖快的小植物和各种小型动物,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护和建设多种不同类型的局部生态系统,形成互补生态。提高生态系统的综合稳定性。,1、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A相对稳定的物质循环 B自动调节能力C稳定的能源和生产者 D大量的生产者和消费者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诗可以说明生态系统的()A.抵抗力稳定性 B.恢复力稳定性C.食物网的结构可以改变 D.受

9、气候更替的影响3、下列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稳定就是指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稳定不变B.生态系统具有完整而且稳定不变的营养结构C.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收支稳定不变D.生态系统具有保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相对稳定的能力,B,B,巩固练习,D,4、在下列措施中能提高区域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是()A.减少该生态系统内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C.使该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D.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生物种类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圈号”实验室不能长期保持相对稳定B.“生物圈号”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10、C.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D.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中,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强,B,D,P112 练习,二、拓展题,提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越复杂,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反之,生物种类越少,食物链越简单,则调节平衡的能力越弱。例如在马尾松纯林中,松毛虫常常会产生爆发性的危害;如果是针阔混交林,单一的有害种群不可能大发生,因为多种树混交,害虫的天敌种类和数量随之增加,进而限制了该种害虫的扩展和蔓延。,P115自我检测答案提示,一、概念检测 3、画概念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循环运动反复利用,普遍存在,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圈,生物之间,生物

11、与环境之间,三者共同把所有的生物联系到了一起,把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联系到了一起,形成了一个统一整体,4、填表,二、知识迁移2、(1)藻类数量减少;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2)有机物分解后形成的大量的NH4+等无机盐离子,有利于藻类的大量繁殖。(3)藻类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有机物减少,需氧型细菌数量下降,因而对溶解氧的消耗量减少。(4)河流中生物大量死亡,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三、技能应用2、放养赤眼蜂。因为喷洒高效农药,在消灭棉铃虫的同时,也会杀死大量的棉铃虫的天敌。棉铃虫失去了天敌的控制,就容易再度大发生。在棉田中放养赤眼蜂,由于棉铃虫和赤眼蜂在数量上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能够将棉铃虫的数量长期控制在较低水平,从这个角度看,这个方案有利于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四、思维拓展(1)属于自养生物。(2)一般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太阳,有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固定,但深海热泉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却是来自硫化物,由硫细菌通过氧化硫化物获得。(3)对于研究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研究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结构、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