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第七章糖代谢.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368541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4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化学第七章糖代谢.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生物化学第七章糖代谢.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生物化学第七章糖代谢.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生物化学第七章糖代谢.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生物化学第七章糖代谢.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化学第七章糖代谢.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第七章糖代谢.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 七 章 糖 代 谢,代谢总论,第一节 概 述,一.多糖的酶促降解,多糖和寡聚糖只有分解成小分子后才能被吸收利用,生产中常称为糖化。,淀粉水解,二.糖的吸收与运转,1.吸收,糖的吸收是在单糖水平上,吸收部位为肠道粘膜细胞。,单糖的吸收速度:半乳糖 葡萄糖 果糖 甘露糖 木糖 阿拉伯糖,2.糖的运转,血液中血糖浓度为:80-120mg/100ml 正常人 130mg/100ml 高血糖 70mg/100ml 低血糖,糖阀:160mg/100ml,正常人通过糖原合成与分解来维持,病人通过尿液排出。,三.糖代謝概况,1.需氧分解(有氧氧化),在有氧条件下,好气生物或兼性生物吸收空气中的氧作为电子受

2、体,可将燃料分子完全氧化分解,这称为有氧氧化。因为有氧氧化燃烧完全,产能多,所以,只要有氧气存在,细胞都优先进行有氧氧化。,2.不需氧分解(无氧氧化),在无氧条件下,兼性生物或厌气生物能利用细胞中的氧化型物质作为电子受体,将燃料分子氧化分解,这称为无氧氧化。有些生物有的以有机物分子作为最终的氢受体(如厌氧发酵)。,有的则以无机物分子作为氢受体。(如微生物中的化能自养菌对NO3-、SO42-的利用)。如:硫细菌以S为受氢体,硝酸还原菌以-NO3-,-NO2-为受氢体.,第二节、糖的无氧分解,第二节.糖无氧、有氧分解代謝的共同途径,一.第一阶段:葡萄糖 1,6-二磷酸果糖,二.第二阶段:1,6-二

3、磷酸果糖 3-磷酸甘油醛,三.第三阶段:3-磷酸甘油醛 丙酮酸,共同途径总图,糖酵解途径(glycolysis)(动物)与乳酸发酵(乳酸菌)(Embden Meyerhof Parnas EMP),1.第一阶段:葡萄糖 1,6-二磷酸果糖2.第二阶段:1,6-二磷酸果糖 3-磷酸甘油醛3.第三阶段:3-磷酸甘油醛 丙酮酸4.第四阶段:丙酮酸乳酸,1-3阶段与共同途径相同,第三节 糖的无氧分解,第四阶段如下:,1.第一阶段:葡萄糖 1,6-二磷酸果糖2.第二阶段:1,6-二磷酸果糖 3-磷酸甘油醛3.第三阶段:3-磷酸甘油醛 丙酮酸4.第四阶段:丙酮酸乙醇,二.酒精发酵(alcoholic fe

4、rmation),1-3阶段与共同途径相同,第四阶段如下:,酒精发酵过程图,三.甘油发酵(酵母的第型发酵),糖的无氧分解过程总图,四.糖无氧分解小结,1.三个不可逆反应,三个不可逆反应的酶是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己糖激酶可以控制葡萄糖的进入,丙酮酸激酶调节酵解的出口。,2.能量的消耗与生成,3.葡萄糖无氧分解代谢总反应式,C6H12O6+2ADP+2Pi=2C3H6O3(乳酸)+2ATP+2H2OC6H12O6+2ADP+2Pi=2C2H6O(乙醇)+2CO2+2ATP+2H2O,五.糖无氧分解的生理意义,1.具有普遍的生物学意义,糖无氧分解是一条古老的代謝途径,一条普遍的代謝途

5、径。,2.为合成反应提供原料,产生含碳的中间物为合成反应提供原料。,3.为机体提供能量,糖原开始则生成3ATP.能量利用率:2*30.5/196.6*100%=31%3*30.5/183*100%=49.8%,第四节、糖的有氧分解,1.第一阶段:葡萄糖 丙酮酸,2.第二阶段:丙酮酸乙酰CoA,一.有氧分解,(一).有氧分解的过程,SCoA,催化酶:这一多酶复合体位于线粒体内膜上,原核细胞则在胞液中。,3.第三阶段:三羧酸循环-乙酰CoA的彻底氧化分解(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CA循环),草酰乙酸,柠檬酸,异柠檬酸,a-酮戊二酸,琥珀酸辅酶A,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

6、,乙酰辅酶A,三羧酸循环图,(二).有氧分解小结,1.能量的生成,2.CO2的生成,3.H2O的生成,4.脱氢又脱羧的酶,异柠檬酸脱氢酶,5.TCA是定向的,柠檬酸合成酶定向,异柠檬酸脱氢酶限速,a-酮戊二酸脱氢酶定向,6.总反应式,1.有氧分解是生物普遍存在的途径2.有氧分解生物体获得能量的最有效方式 生成:(G)32ATP/30ATP,(糖原)33ATP/31ATP 能量利用率:32*30.5/2870*100%=34.0%(糖原)33*30.5/2870*100%=35.1%3.三羧酸循环是糖类、蛋白质、脂肪三大物质转化的枢纽4.三羧酸循环是物质彻底氧化的最终途径5.三羧酸循环获得微生物

7、发酵产品的途径柠檬酸,(三).有氧分解的生物学意义,柠檬酸发酵,2.丙酮酸羧化酶(动,微),(四).草酰乙酸的来源,1.苹果酸酶和苹果酸脱氢酶(动,植,微),3、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植,微),二、戊糖磷酸途径phosphopentose pathway PPP,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是机体内糖分解代谢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实验研究也表明:在组织中添加酵解抑制剂如碘乙酸或氟化物等,抑制3-P-甘油醛脱氢酶时,葡萄糖仍可以被消耗,这说明葡萄糖还有其它的代谢途径。许多组织细胞中都存在有另一种葡萄糖降解途径,即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PPP),也称为磷酸

8、己糖旁路(hexose monophosphate pathway/shunt,HMP)。参与磷酸戊糖途径的酶类都分布在细胞浆中,动物体中约有30%的葡萄糖通过此途径分解。,第五节 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PPP),一.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1.磷酸己糖氧化,(G-6-P脱氢脱羧转化成5-磷酸核酮糖)。,2.磷酸戊糖的异构,3.基团转移(转酮及转醛),转酮:C5+C5=C7+C3,转醛:C7+C3=C4+C6,转酮:C5+C4=C6+C3,4.6-磷酸葡萄糖的生成,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总图,二.磷酸戊糖途径的小结,1.不必经过EMP和TCA途经,在

9、上葡萄糖直接脱羧脱氢.2.脱氢酶的辅酶为NADP+.3.从糖原开始不消耗ATP.4.6-P-葡萄糖酸脱氢酶既脱氢又脱羧.5.中间物有C4,C5,C76.能量生成:29/30ATP7.总反应:6-P-G+6O2+30ADP+29Pi=6CO2+30ATP+35H2O,三.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1.磷酸戊糖途径是生物普遍存在的途径2.提供大量的能量,仅次于有氧氧化3.提供生物合成的还原剂-NADPH4.提供核酸,辅酶合成的原料-核糖5.与植物光合作用有关-C3,C46.是戊糖分解的必经途径,四.磷酸戊糖途径的调节,1.限速酶,肝脏中的各种戊糖途径的酶中以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活性最低,所以它是戊

10、糖途径的限速酶,催化不可逆反应步骤。,2.NADP+/NADPH比值的调节,NADPH竞争性抑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的活性。机体内NAD+/NADH比NADP+/NADPH的比值要高几个数量级,前者为700,后者为0.014,这使NADHP可以进行有效的反馈抑制调控。只有NADPH在脂肪的生物合成中被消耗时才能解除抑制,再通过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产生出NADPH。,3.底物浓度,非氧化阶段戊糖的转变主要受控于底物浓度。5-磷酸核糖过多时,可转化成6-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醛进行酵解。,许多微生物及植物能够利用乙酸作为唯一的碳源,发现这些生物机体中除有TCA循环外还有另一

11、途经,此途经中其中间代谢物有乙醛酸故称乙醛酸循环。因此途经与TCA循环相联系,故又称TCA循环支路。,第六节.三羧酸循环支路-乙醛酸循环,一.乙醛酸循环的概念,二.乙醛酸循环过程,三羧酸循环与乙醛酸循环的关系,三.乙醛酸循环的特点,异柠檬酸裂解酶和苹果酸合成酶,1.两个关键酶,2.有些微生物和动物不能利用乙酸作为营养物,是因为它们体內无乙酰CoA合成酶,3.葡萄糖可抑制异柠檬酸裂解酶的活性,葡萄糖存在时进行TCA循环,4.乙醛酸循环不是乙酰CoA的分解途径,而是利用二碳合成四碳化合物.(琥珀酸),1.利用乙酸作为碳源提供能量(生成NADH).2.利用乙酸作为碳源合成糖,氨基酸,脂肪。3.利用脂

12、肪合成糖(油料植物种子萌发)。4.提供TCA循环的中间产物.,四.乙醛酸循环的生理意义,第四节、糖的合成代谢,第七节.糖的合成代谢,一.蔗糖的合成(非光合作用),2.UDPG转G基酶系,3.ADPG转G基酶系,二.淀粉的合成,(一).直链淀粉的合成,1.磷酸化酶,(二).支链淀粉的合成,支链淀粉的合成是在直链淀粉合成的基础上合成的,直链淀粉在分枝酶(Q酶)的作用下形成-1.6糖苷键。,三.糖原的生成,以葡萄糖或其它单糖为原料合成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原的生成作用.,糖原合成的场所是肝脏和肌肉细胞的细胞质中进行.,四、糖异生,(一).糖异生的概念,糖异生是指从非糖物质如丙酮酸、乳酸、生糖氨基酸、甘油等

13、在肝脏中合成葡萄糖的过程。,(葡萄糖-6-磷酸酶只在肝脏中存在),四.糖异生作用,2.不可逆反应:6-P-F 1.6-二P-F,(二)、糖异生的途径,糖异生过程基本上是糖酵解途径的逆过程,但具体过程并不是完全相同,因为在酵解过程中有三步是不可逆的反应,而在糖异生中要通过其它的旁路途径来绕过这三步不可逆反应,完成糖的异生过程。,逆反应:,2丙酮酸+4ATP+2GTP+2(NADH+H+)+4H2O 葡萄糖+2NAD+4ADP+2GDP+6Pi,3.不可逆反应,糖异生作用的总反应式如下,糖异生作用与糖酵解途径,(三).丙酮酸羧化酶在线粒体-穿梭作用,(四)、糖异生途径的前体,1.丙酮酸类物质,凡是

14、能生成丙酮酸的物质都可以变成葡萄糖。例如三羧酸循环的中间物,柠檬酸、异柠檬酸、-酮戊二酸、琥珀酸、延胡索酸和苹果酸都可以转变成草酰乙酸而进入糖异生途径。,2、氨基酸,大多数氨基酸是生糖氨基酸如丙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甘氨酸、精氨酸、组氨酸、苏氨酸、脯氨酸、谷胺酰胺、天冬酰胺、甲硫氨酸、缬氨酸等,它们可转化成丙酮酸、-酮戊二酸、草酰乙酸等三羧酸循环中间物参加糖异生途径。,反刍动物糖异生途径十分活跃,牛胃中的细菌分解纤维素成为乙酸、丙酸、丁酸等奇数脂肪酸可转变成为琥珀酰CoA参加糖异生途径合成葡萄糖。,3、酵解产生的乳酸,剧烈运动时产生的大量乳酸会迅速扩散到血液,随血流流至肝脏

15、,先氧化成丙酮酸,再经过糖异生作用转变为葡萄糖,进而补充血糖,也可重新合成肌糖原被贮存起来。这一乳酸葡萄糖的循环过程称为Cori循环。,4、脂肪酸类物质,剧烈运动时产生的大量乳酸会迅速扩散到血液,PH值下降,乳酸血流流至肝脏,先氧化成丙酮酸,再经过糖异生作用转变为葡萄糖,进而补充血糖,也可重新合成肌糖原被贮存起来,防止酸中毒.,3.与氨基酸,脂肪代谢相联系,4.维持三羧酸循环的正常进行,(五)、糖异生的生理意义,1.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在饥饿或剧烈运动造成糖原下降后,糖异生能使酵解产生的乳酸、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以及生糖氨基酸等中间产物重新生成糖。这对维持血糖浓度,满足组织对糖的需要是十分重要的。,2.乳酸的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