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章教育本质论.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72675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42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章教育本质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七章教育本质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七章教育本质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七章教育本质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七章教育本质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章教育本质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章教育本质论.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教育本质论,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和把握教育本质及其思维方式的发展变化,准确把握教育属本质、自本质、类本质的内在规定性,深入理解现代教育是主体间的指导学习的理论观点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准确把握教育哲学研究教育本质问题的思维方式、教育本质的生成过程及学习化社会对教育本质的新认识。难点是立足教育本体论,从教育教学作用对象的方式角度理解教育本质及其生成过程。,本质是?,教育本质是?,主 要 内 容,第一节 教育本质的结构和生成 第二节 教育首先是一种学习 第三节 现代教育是主体间的指导学习 第四节 现代学校教育是主体间的系统指导 学习,第一节 教育

2、本质的结构和生成,一、教育本质及其认识思维方式的发展变化教育本质的变化既是随着社会实践和教育实践的变化而变化的,也是随着人对教育认识的变化而变化的。教育起源于教学,教学是教育的本体,但不是教育的本质。教育本质论不是揭示教育具有什么根本或本体功能,而是揭示教育如何发挥其各种功能或教育发挥各种功能的方式。把教育定义为培养人的活动,造就人的活动;主体间的交往活动等等,都是以教学方式为依据认识教育本质的一种思维方式。,第一节 教育本质的结构和生成,二、教育本体的自在性和教育本质的自为性 教学是教育的本体,是最基本的教育现象,任何教育无论如何变化都离不开教学,都是在教学基础上发生的发展变化。任何教育本质

3、及其认识离开教学现象之间的必然联系都不可能构成和反映教育的本质,但任何构成和反映教育的本质的教育现象不仅仅是教学现象,而是包含比教学现象丰富和复杂的多的教育现象。,教育既是一种必然的存在,也是一种自为的存在,是必然性和自为性的统一。,第一节 教育本质的结构和生成,三、教育本质是教育本体对教育主体和教育价值结构的统一建构和生成 教育本质观是由教育主体观和教育价值观决定的,教育主体观和教育价值观不同,教育本质观也不同,教育本质观不同,教育实践也不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教学和教育生活世界是教育本体,学生和以学生为本原与目的的教师都是教育的主体。教育规律是主体间交往的规律。教育价值是发现、挖掘、

4、形成、提升和限定学生主体的价值。学习化社会是这种教育本质观的根据,教育社会化是这种教育本质观的现实表现。现代教育之所以现代,就在于不断超越传统和自身本质。,第一节 教育本质的结构和生成,四、教育的本质与语言的意义,语词包含三个方面,名称,指称,意义,语词在语境中所包含的的除指称之外的其他的东西。,意义表达了某一研究集团共同的思维意向与活动特点,也是制约这一集团的整体活动方式的根本标准。,不同时代和不同的人对教育指称的一致性和确定性与认识、理解、解释的不一致性、不确定性,这正好说明教育本体的一致性、确定性与教育价值、本质和规律的不一致性、不确定性,教育本体的客观性和稳定性,教育本质的建构性、主观

5、性和变化性等特点。,第一节 教育本质的结构和生成,五、教育本质既是抽象的,更是实践的 教育离不开教学,在教学范围内,教育是什么,不是什么,是由人的教育认识和教育实践决定的。教育是一种人的实践活动,活动的本质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认识教育活动的本质必须有思维的抽象,但教育本质的形成决不能只停留在思维对教育实践抽象的层面,更应该是教育实践、教育行动对思维抽象的教育本质的具体化、操作化、现实化。,第二节 教育首先是一种学习,教育的最基本特征是不断满足社会和个人对指导学习的需要,这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最终目的。指导学习是教育最基本的同一性和共同特征:教育本质。,第二节 教育首先是一种学习,一、教育

6、本质与教育的归属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教育本质,属本质,自本质,类本质,教育是一种学习活动,教育是 主体间的指导学习,对不同种类教育本质的规定,教育教育划归到的那个属的本质是教育的一般本质,即属本质。,教育的自本质是教育与包括所有自然运动和所有社会活动在内的世界一切事物的根本区别。,第二节 教育首先是一种学习,二、从发生认识论讲,学习与教育既有一定区 别又有天然联系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教育中的学习是“凭借经验产生的、按教育目标进行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学习未必就是教育,教育必定是一种学习,没有学习就不可能有教育。学习和教育是人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自身生产的必要条件,普遍存在于

7、人类生产、生活中。学习是教育的基础,教育是学习的规范和效率的提高。,每一个人都能获得旨在满足其基本学习需要的受教育机会。,第二节 教育首先是一种学习,三、从分类学讲,人的学习有有意学习和无意学习、自主学习和指导学习几种最基本类型,教育是指导学习无意学习是人没有意识获得的经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有意学习是人有目的地获得的经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指导学习就是教育或在教育者指向和引导下的学习;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在某种程度上没有教育者指导条件下的或者有或者没有明确意图和目的的学习。指导学习包括有意学习、无意学习和自主学习。指导学习中的有意学习、无意学习和自主学习要受社会、国家和教育者的引导和

8、规范,对个人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第三节 现代教育是主体间的指导学习,一、对教育本质的现代认识主体间理论是现象学、解释学、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哲学的重要概念。主体间哲学是一种消解主客体对立和主体中心的新主体哲学。主体是既有社会性又有自主性、独特性或个性、创造性的存在。主体性是主体与客体的对应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主体属性。一个人借以达到主体性的构成过程称作主体化。,第三节 现代教育是主体间的指导学习,主体间性是主体之间在语言和行为上相互平等、相互理解和融合、双向互动、主动对话的交往特点和关系,是不同主体间的共识,是不同主体通过共识表现的一致性。20世纪60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和哲学解释学竭力主张教

9、育中主体间的交往、对话和理解,激烈批评长期以来“无主体”的教育和教育学。,第三节 现代教育是主体间的指导学习,二、对教育本质的传统认识中国古代的学者在论述人的形成和发展时总是把教、育、学、习紧密联系,这既可以看做他们对教育和学习的关系认识不很清楚的表现,也可作为他们看到了教育和学习密切联系的充足理由。近代以来由于学校教育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几乎只看到教育的指导和培养的作用而完全忘记了教育也是一种学习及其对教育的终极意义。近现代史上除了卢梭、杜威等教育家坚持“儿童本位论”外,几乎所有学者,特别是教育“社会本位论”者对教育本质的定义都没有把学习及其主体放在应有的地位。,学而优则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0、,教学相长,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上所施,下所效。,学(教)学半,第三节 现代教育是主体间的指导学习,三、现代教育本质与传统教育的区别 传统教育也不是完全不要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但从整体上说,它是把教育者作为主体、把受教育者当做客体来对待的。实践和认识是推动人类发展的两大基本活动,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或者认识和实践统一的活动,教育既离不开教育者的教,也离不开受教育者的学,也就是说既离不开教育者这个教育实践主体,也离不开受教育者这个学习主体。现代教育是教育实践主体指导受教育者学习主体的一种指导学习活动,即主体间的指导学习。,第四节 现代学校教育是主体间的系统指导学习,一、学习和教育、自

11、我教育关系辨析学习与教育的区别关键在学习是否有人指导,学习有人指导是教育,即便是自己指导自己的学习也是教育:自我教育。无人指导则是一般的学习和自学。二、指导学习的含义 学校教育是主体间系统的指导学习,指导学习及其教育同时重视教育者的教及其主体作用和学习者的学及其主体作用,重视教学主体间的平等对话、交往与理解,重视社会知识对受教育者的影响,重视教育者鼓励和指导受教育者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向社会学习。,第四节 现代学校教育是 主体间的系统指导学习,指导学习的教育是一种开放的教育,把世界、社会和生活当作学生的学校、课堂和书本。指导学习及其教育是对所有人的教育,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所有人都适用。指导学习的

12、教育把人看作是永远未完成的存在,其目的是形成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的不断追求完善而永远处于正在进行时的“此在”,是形成把人的存在理解为天生我才必有用而又不断升华和人生之价值和意义的人。教育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这是人生不断追求完善之根本,国家和民族不断追求文明、民主、富强、和谐之根本。教是为了不教,是对自身的否定,对学习及其主体的肯定。学习者通过教育又离开教育成为独立实践和认识或学习的主体,是教育的终极意义和根本价值。,第四节 现代学校教育是主体间的系统指导学习,三、学校教育是主体间系统的指导学习系统知识的教育教学必然是有计划和有组织的教育教学。学校教育的系统性具有相当丰富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目标的系统性。教育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以全面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宗旨。(2)教育内容和方式的系统性。教育既要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知识、能力、品德发展和个人需求特点,又要根据社会发展条件、需求发展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习,规定教育目标、内容和方式。(3)教育组织制度和管理体制的系统性。要处理好中小学教育与大学教育、成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关系,处理好中央、地方、学校和社会管理学校的不同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