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因症状表现并发症用药.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373144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PPT 页数:153 大小:10.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病因症状表现并发症用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3页
糖尿病病因症状表现并发症用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3页
糖尿病病因症状表现并发症用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3页
糖尿病病因症状表现并发症用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3页
糖尿病病因症状表现并发症用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糖尿病病因症状表现并发症用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病因症状表现并发症用药.ppt(1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糖尿病病因、症状表现、并发症、用药,概 述,“糖尿病”一词来源于英文“Diabetes Mellitus”,在希腊语中“Diabetes”意味 着极度的口渴以及多尿;而“Mellitus”在 拉丁语中则表示蜂蜜,因此顾名思义,“糖 尿病”即患者的尿中有过多的糖份,黄帝内经中,古人就已经对糖尿病的症 状予以描述并将其形象地称为“消渴症”。高血糖则会进一步引起极度口渴、多尿、视 力下降、易疲劳以及其它症状,关于糖尿病最早的记录,公元前1550年,埃及Ebers纸莎草纸上,描述了公元前3000年Zosser法老时期一位名叫Imhotep高僧的多尿症状。,最早关于糖尿病特征的描述,公元前400年,印度

2、人Susruta曾描述了糖尿病的特征是“蜜糖味的尿”。,1815年认识到糖尿病的主要病变在于“葡萄糖”水平升高,1815年,法国化学家Michael Eugene Chevreuil首次证实,糖尿病患者血中过量的是葡萄糖,糖尿病概述,遗传,环境,自身免疫,代谢紊乱糖蛋白质脂肪,多系统损害心脏血管眼肾其它,死亡,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代谢疾病群,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共同标志。胰岛素分泌不足、靶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Diabetes Mellitus,定义 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死亡率 高

3、2-3倍 心脑血管疾病 高2-3倍 失明 高10倍 下肢溃疡及截肢 高20倍,流行病学,已得数据 1994年约 1.20亿,1997年约 1.35亿 2000年约 1.75亿,2010年2.85亿,2011年约3.66亿。上升。预测 2015年约 4.3亿,2025年约 5.8亿 在发达国家上升45 在发展中国家上升200,糖尿病:全球21世纪的流行病,2007年有2.33 亿患者2025年预计患者人数将达5.80亿,我国目前有9240万糖尿病患者1.482亿患者处于糖尿病前期,Zimmet P et al.Diabet Med.2003;20:693-702.,糖尿病全球肆虐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4、,IDF预计2010年死于糖尿病的患者例数(20-79岁),*注:2010年全球将有400万人死于糖尿病,占全因死亡的6.8%,IDF Diabetes Atlas 4th edition,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2010)15-19,我国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增长迅速,糖尿病,糖耐量异常,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版)WY Yang,et al.N Engl J Med.2010;362:1090-101.,我国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已达9.7%,患病人数超 9000万!其中城市和农村患病率不尽相同,YA

5、NG WY.et al.N Engl J Med.2010 Mar 25;362(12):1090-101.,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城市,农村,中国“已成为世界糖尿病流行的中心”,(million),Jean Claude Mbanya教授,IDF主席,糖尿病患病人数,我国糖尿病现状,新诊断病人平均已有6.5年病程 新诊断时,病人常已有慢性并发症(视网膜病变16.6%,微量白蛋白尿21%),糖 尿 病 的 分 型,重点,1.1型糖尿病 B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不足 1.1 免疫介导 1.2 特发性,病因学分型标准(1999),1.1 1型糖尿病(免疫介导),起病急(幼年多见)或缓(成人多见)易发生

6、酮症酸中毒,需胰岛素治疗 针对胰岛细胞的抗体常阳性 可伴其他自身免疫病,1.2 1型糖尿病(特发性),酮症起病,控制后可不需胰岛素数月数年 起病时 HbA1c水平无明显增高 针对胰岛细胞抗体阴性 控制后胰岛细胞功能不一定明显减退,2.2型糖尿病,最多见 占糖尿病者中的90%左右 中、老年起病 近来青年人亦开始多见 肥胖者多见 常伴血脂紊乱及高血压 起病缓慢 半数无任何症状,发病初大多数 不需用胰岛素治疗,3.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3.1 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 青年人中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MODY)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MODY,MODY 1 肝细胞核因子(HNF)4基因突变 MODY 2 葡萄糖激

7、酶基因突变 MODY 3 HNF-1基因突变 MODY 4 胰岛素增强子因子1基因突变 MODY 5 HNF-1 基因突变 MODY 6 神经源性分化因子,MODY的特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起病早,至少一个成员起病年龄25岁 至少2年不需胰岛素,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特点,呈母系遗传 起病早 病初不需胰岛素,无酮症,终需胰岛素治疗 伴听力损害 可有能量需求较大器官损害的表现,3.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3.2 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基因异常)3.3 胰腺外分泌疾病 3.4 内分泌疾病 3.5 药物或化学品所致糖尿病,3.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3.6 感染 3.7 免疫介导糖尿病 抗胰岛素受体抗体 3.

8、8 其他 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性综合征,4.妊娠糖尿病,妊娠中初次发现的糖尿病 75g OGTT中所见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异常 产后6周需复查OGTT,重新确定诊断 正常 IFG或IGT 糖尿病重新分型,病 因 和 发 病 机 制,糖尿病的病因,多基因疾病 多基因性遗传异质性环境因素 饮食 中央型肥胖 宫内生长迟缓,1.1型糖尿病,第期遗传学易感性 第期启动自身免疫反应 第期免疫学异常 第期进行性胰岛B细胞功能丧失 第期临床糖尿病 第期胰岛B细胞完全破坏,1.1 遗传学易感性,1型糖尿病与某些特殊HLA类型有关 类等位基因B15、B8、B18出现频率高,B7出现频率低 类等位基因DR3、DR4阳性相

9、关,1.2 环境因素,病毒感染 化学物质 饮食因素,1.3 自身免疫,胰岛细胞自身抗体 胰岛素自身抗体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2.2型糖尿病,Adapted from Saltiel 45:1661,2.1 遗传因素,2.1.1 B细胞功能缺陷 葡萄糖激酶缺陷 葡萄糖转运蛋白数量减少或活性降低 线粒体缺陷,胰岛素原加工障碍 胰岛素结构异常 胰淀粉样肽,2.1.2 胰岛素抵抗,致胰岛素抵抗的主要遗传因素 葡萄糖转运蛋白 GLUT2、GLUT4 胰岛素受体,2.2 环境因素,老龄化 肥胖 子宫内环境 应激 化学毒物,临 床 表 现,临床表现,代谢紊乱症候群 并发症和(或)伴发症,代谢紊乱症状群,多饮,

10、多食,多尿,消瘦,并 发 症,1.急性严重代谢紊乱 2.感染并发症 3.慢性并发症,如果,“如果糖尿病没有并发症,糖尿病将不再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健康难题”,第64届ADA大会Banting奖得主Brownlee博士,1.急性严重代谢紊乱,1.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酮症 酮症酸中毒 酮症酸中毒昏迷 1.2 高血糖高渗状态 严重高血糖 高血浆渗透压 脱水,2.感染并发症,2.1 皮肤感染 2.2 真菌性阴道炎 2.3 肺结核 2.4 泌尿系感染 2.5 肾乳头坏死,3.慢性并发症,3.1 大血管病变 3.2 微血管病变 3.3 神经系统并发症 3.4 糖尿病足 3.5 其他,3.1 大血管病变,动脉

11、粥样硬化 心、脑血管疾病 肾动脉硬化 肢体动脉硬化,3.2 微血管病变,典型改变 微循环障碍 微血管瘤形成 微血管基底膜 增厚受累组织 肾、视网膜、神经、心肌,3.2.1 糖尿病肾病,1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病理类型 结节性肾小球硬化 高度特异性 弥漫性肾小球硬化 最常见,肾功能影响最大 渗出性病变 无特异性,糖尿病肾病的分期,I期:肾脏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升高 II期:基底膜增厚,AER正常,运动后升高 III期:早期肾病,AER 20-200g/min IV期:临床肾病,AER200 g/min V期:尿毒症期,血肌酐、尿素氮、血压升高,3.2.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0年以上出现失

12、明的常见原因视网膜脱离 背景性视网膜病变 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背景性视网膜病变I期,微血管瘤,出血增多黄白色硬性渗出,背景性视网膜病变期,背景性视网膜病变期,黄白色棉絮样软性渗出,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期,新生血管玻璃体出血纤維增殖黃斑水肿,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期、期,新生血管纤维增殖視网膜脫离,3.3 糖尿病神经病变,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周围神经病变 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分型,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60,3.4 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概述,62,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糖尿病足的发病因素,63,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实 验 室 检 查,实验室检查(

13、一),1.尿糖测定2.血糖测定3.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成人75克葡萄糖 0分钟和120分钟取血测定血糖水平,实验室检查(二),4.糖化血红蛋白测定5.胰岛功能(胰岛素和C肽)测定 胰岛素分泌在30-60分钟上升至高峰,3-4 小时恢复到基础水平 C肽不受外源胰岛素影响,糖尿病的诊断,重点,IGR(IFG及/或IGT)及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的诊断,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 或FPG7.0mmol/L 或OGTT中2HPG 11.1mmol/L 症状不典型,需再测血糖以证实,鉴别诊断,1.尿糖阳性的鉴别诊断 肾糖阈降低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胃大部切除术后 弥漫性肝病 应激状态,2.继

14、发性糖尿病 胰源性糖尿病 肝源性糖尿病 内分泌疾病 药物,糖尿病的治疗,重点,治疗原则,宣传教育,自我监测,药物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1.宣传教育,糖尿病是终身疾病 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习自我监测血糖,2.饮食治疗,计算总热量 适量的碳水化合物 50%-60%合理的脂肪摄入量 30%适量的蛋白质摄入量 15%合理分配,3.运动治疗,纠正胰岛素不足前提下的有氧运动 运动形式、强度、时间、频率取决于病人的年龄、疾病及身体状况、血糖及生活方式,4.自我监测,初发及调整药物治疗者 每周至少4次(空腹 餐后 睡前相结合)病情不稳 妊娠糖尿病 胰岛素治疗 每天至少4次 病情稳定 每月8-12次,5.药物

15、治疗,5.1 促胰岛素分泌剂 5.1.1 磺脲类 5.1.2 格列奈类,磺脲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刺 激 胰 岛 素 分 泌,降 低 肝 糖 生 成,肝 脏,血 糖 控 制,增 加 葡 萄 糖 摄 取,肌 肉,胰 腺,ADA.Medical Management of Non-Insulin-Dependent(Type II)Diabetes.3rd ed.Alexandria,VA;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1994,磺脲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二),磺脲类药物与细胞膜磺脲类受体结合,影响钾离子通道 钾离子外流受阻,细胞去极化 钙离子内流 钙离子刺激胰岛素颗粒移动至

16、细胞膜,并释放胰岛素,葡萄糖,ATP敏感的K+通道关闭,GLUT-2,胰岛素,Ca2+通道开放,胰岛素,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激酶,去极化,细胞排颗粒作用,颗粒转位,K+通道关闭,糖酵解,K+,ATP,去极化,K+,磺脲类药物,磺脲类药物的受体,KATP通道,组成:由SUR及KIR紧密结合,形成完整的复合体,4对1:1复合体组成KATP通道SUR(磺脲类受体):可以调节通道的活性,分SUR1、SUR2(A、B)SUR1与SUR2有70的同源性(424氨基酸残基中390个相同)KIR(K内向调节子):K流向通道,有6类,KATP通道亚单位(Kir及SUR)的组织分布差异,缺血预适应现象(

17、IP),冠状动脉的长时间堵塞造成心肌较大面积的梗塞灶,反复短暂的血管堵塞使得心肌在随后的长时间堵塞中形成较小的梗塞灶,IP机制心肌KATP 通道的作用?,SUs与缺血预适应现象(IP),IP是一种内源性保护机制,使心脏免于致死性缺血轻度缺血时,心脏KATP通道自动开放,出现IP抑制KATP开放的药物对缺血的心肌可能有害糖尿病心肌常处于缺血状态,磺脲类药物与心脏,KATP通道的生理功能,糖尿病心肌常处于缺血状态,KATP通道处于开放状态保护作用一些磺脲类降糖药不为心脏或胰腺KATP通道选择,在刺激胰腺INS释放的同时影响心脏的IP,磺脲类药物适应症,适应症:2型糖尿病经饮食和运动未能控制 对胰岛

18、素不敏感或抗药性不适用: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有急性并发症、大手术、肝肾功能不良,使用方法:小剂量开始 餐前服用 同一类型不要合用 副作用:低血糖 消化道症状 白细胞减少、再障,5.1.2 格列奈类,机理:作用于胰岛B细胞膜上的KATP 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 主要用于控制餐后高血糖种类:瑞格列奈 那格列奈,5.2 双胍类,机 理: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抑制糖异生和糖原分解 降低肝糖生成 不增加血胰岛素水平 单独应用不引起低血糖,双胍类药物作用机制,胰 岛 素 分 泌 减 少,减 少 肝 糖 输 出,肝 脏,控 制 血 糖,增加肌肉葡萄糖摄取,肌 肉,胰 腺,American Dia

19、betes Association.Medical Management of Non-Insulin-Dependent(Type II)Diabetes.3rd ed.Alexandria,VA: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1994,适应症:肥胖2型病人的首选 1型血糖波动大副作用:胃肠道反应 过敏 乳酸性酸中毒,5.3-葡萄糖苷酶抑制剂,5.4 噻唑烷二酮,机理:增强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适应症:2型糖尿病,尤其胰岛素抵抗者,噻唑烷二酮的作用机制,噻唑烷二酮,胰岛素敏感组织(肝脏、脂肪、肌肉),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PPARr),多种蛋白质合成,GLU

20、T4表达,葡萄糖利用,降低胰岛素抵抗,注意事项,有活动性肝脏疾患的临床表现或血清转氨酶高于正常上限2.5倍者禁用 服用前检测肝功。最初一年每2个月检测一次肝功,以后定期检查,噻唑烷二酮与心脏,水钠潴留的作用引起浮肿已有或存在潜在心功能不全 的患者慎用,5.5 胰岛素,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多数DM患者最终都将通过胰岛素 的治疗来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胰岛素的发展史,胰岛素的种类和作用时间-类别 制剂 皮下注射作用时间-开始 高峰 持续-速效 Lys(B28)Pro(B29)0 0.51h 4h短效 RI 0.5h 2h 6-8h中效 低精蛋白胰岛素 1.5-2h 8-10h 24h长效 精蛋白锌胰

21、岛素PZI 2-3h 无高峰 28-36h-,5.5 胰岛素,目前常用的胰岛素制剂,人胰岛素的一级结构示意图,51个氨基酸 A链21个 B链30个 6个胰素分子2个Zn组成的6聚体可能为其在B细胞中储存形式,胰岛素类似物,氨基酸序列与人胰岛素不同速效胰岛素类似物 皮下注射后吸收加快,15分钟起效,30-60分钟达峰,持续2-5个小时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提供的基础胰岛素水平较稳定,血糖控制较好,低血糖发生减少,Insulin Pen,适应症,1型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 严重的糖尿病急性或慢性合并症 手术、妊娠、分娩 2型糖尿病B细胞功能明显减退 某些特殊类型糖尿病,副作用,低血糖 体重

22、增加 高胰岛素血症 水钠潴留 皮肤过敏、胰岛素抗性,空腹高血糖,夜间胰岛素作用不足 黎明现象 Somogyi现象,5.6 胰升糖素样多肽1类似物和DPP4抑制物,肠道分泌的激素,可调节胰岛素对摄食的反应进食后由小肠内分泌细胞分泌帮助机体在进食碳水化合物后产生适当的餐后胰岛素反应 肠促胰岛素产生的促进胰岛素分泌的效应约占 餐后胰岛素分泌总量的60左右,Nauck MA,et al.J Clin Endocrinol Metab.1986;63:492-497;Drucker DJ.Diabetes Care.2003;26:2929-2940.,GLP-1的作用及其机制,GLP-1在人体中的效用

23、:肠促胰岛素调节血糖的作用机制,促进饱胀感降低食欲,细胞:增强葡萄糖依赖的胰岛素分泌,肝脏:胰高糖素水平下降减少肝糖输出,细胞:抑制餐后胰高糖素分泌,胃:帮助调节胃排空,Adapted from Flint A,et al.J Clin Invest.1998;101:515-520;Adapted from Larsson H,et al.Acta Physiol Scand.1997;160:413-422;Adapted from Nauck MA,et al.Diabetologia.1996;39:1546-1553;Adapted from Drucker DJ.Diabetes.

24、1998;47:159-169.,进食促进GLP-1分泌,GLP-1降低高血糖的多重作用,GLP-1有多重作用可以降低高血糖,包括:以葡萄糖依赖的方式刺激胰岛素分泌以葡萄糖依赖的方式抑制胰高糖素分泌延缓胃排空改善细胞功能增加 细胞的量、功能,促进胰岛再生(动物研究)另外,用GLP-1后还可以减少进食量,降低体重,Drucker DJ.Diabetes Care.2003;26:2929-2940.,指南推荐,不同作用机制的降糖药物联合,亚太地区型DM政策组推荐标准,良 好 一般 不良 空腹血糖 4.46.1 7.8(mmol/L)餐后2h血糖 10.0(mmol/L)HbA1c(%)8.0 糖

25、尿病控制目标:包括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等,非肥胖的2型DM的治疗程序,饮食 失败 加用磺脲类或格列耐类,双胍类或-糖苷酶抑制剂 运动 失败体重控制 联合磺脲类和双胍类和/或 类-糖苷酶抑制剂和或加用TZD 失败 加用胰岛素或改为胰岛素治疗,肥胖或超重的2型DM的治疗程序,饮食 失败 加用双胍类,TZD或-糖苷酶抑制剂 运动 失败体重控制 上述两种药物之间的联合或上述一种 药物加磺脲类或格列耐类 失败 加用胰岛素或改为胰岛素治疗,联合用药,2007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诊治流程,饮食、运动、控制体重+二甲双胍,饮食、运动、控制体重+任何一种或两种口服药,增加其他类口服药,加用胰岛素,中国2型

26、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糖尿病治疗-科学和艺术的结合,早:才能保护细胞巧:适应患者的生理情况,对病情做全面的评估活:灵活地选用不同药物,单或联用,合理的剂量,及时增减,实现达标避害:尽量避免药物副作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重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胰岛素严重不足及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 引起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以高血糖、高血酮为主要临床表现,诱因 感染 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减量 饮食不当 手术、创伤 妊娠和分娩 精神刺激,病理生理,1.酸中毒 乙酰乙酸、-羟丁酸、丙酮 pH7.2 Kussmaul 呼吸 pH7.0 呼吸中枢麻痹或严重肌无力,2.严重失

27、水,血糖、血酮升高,血渗透压升高,细胞内脱 水,渗透性利尿 大量酸性代谢物的排除 酮体从肺排除 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使水摄入减少、丢 失过多,渗透性利尿、呕吐、摄入减少、细胞内外水分及电解质转移、血液浓缩 血钠一般正常 低血钾 低血磷,3.电解质平衡紊乱,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增加 2,3-二磷酸甘油酸减少 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增加 酸中毒时pH下降 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下降,4.携氧系统失常,血容量减少 酸中毒致微循环障碍 急性肾功能衰竭,5.周围循环衰竭和肾功能障碍,血渗透压升高、粘滞度增加 循环衰竭、脑细胞缺氧 嗜睡、反应迟钝、昏迷,6.中枢神经功能障碍,临床表现,烦渴、多饮、多尿、乏力 食

28、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 呼吸深快、烂苹果味 头痛、嗜睡、烦躁、昏迷 严重失水,实验室检查,1.尿 尿糖、尿酮强阳性 可有蛋白尿,血糖 血酮体 HCO3-血气分析 血钾 BUN、Cr WBC,2.血,诊断和鉴别诊断,昏迷、酸中毒、失水、休克的病人 应考虑DKA DKA昏迷者 与低血糖昏迷、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 昏迷等鉴别,治疗,1.补液 失水达体重10%以上 最初2h 10002000ml 最初24h 40006000ml 如有休克,快速输液不能纠正,应输入胶 体溶液并抗休克,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0.1U/kg/h 血糖下降3.96.1mmol/L/h 血糖降至13.9mmol/L 改为5GS加胰

29、岛素(24:1),2.胰岛素治疗,补钾 根据尿量及血钾水平 纠正酸中毒 pH7.1,HCO3-5mmol/L 补碱,3.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补碱过多过快的不利影响,脑脊液pH反常性降低,脑细胞酸中毒 血pH骤然升高,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增 加,加重组织缺氧 促进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休克 严重感染 心力衰竭 肾衰竭 脑水肿 胃肠道表现,4.处理诱因和防治并发症,清洁口腔、皮肤 预防褥疮 上尿管者,膀胱冲洗,5.护理,高血糖高渗状态,重点,高血糖高渗状态,多见于老年人,好发年龄5070岁 约2/3病人发病前无糖尿病病史 病情危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达40%,感染、急性胃肠炎、胰腺炎、脑血管

30、意外、严重肾疾患、血透、腹透、静脉内高营养、限水、某些药物、输葡萄糖等,诱因,发病机制,极度高血糖、严重失水 血液浓缩 继发性醛固酮增多 加重高血钠 血浆渗透压增高 脑细胞脱水 神经精神症状,严重失水 唇舌干裂、血压下降、心率加快、休克、少 尿或无尿 神经精神症状 嗜睡、幻觉、定向障碍、上肢拍击样粗震颤、癫痫样抽搐、失语、肢体瘫痪、昏迷,临床表现,血糖33.3mmol/L(600mg/dl)有效血浆渗透压320mmol/L 血渗透压=2(Na+K+)+葡萄糖 尿糖强阳性、尿酮阴性或弱阳性 BUN、Cr升高,实验室检查,中老年病人出现以下情况时,要考虑 进行性意识障碍伴脱水 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中

31、枢神经系统症状 和体征,诊断和鉴别诊断,1.补液 治疗前已休克,先输等渗盐水和胶体溶液 无休克或休克已纠正,可输低渗盐水 24小时补液量可达6000-10000mL,治疗,2.胰岛素 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 血糖下降太快太低,可造成脑水肿 3.补钾,4.治疗诱因及并发症 控制感染、防治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 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 5.昏迷病人的护理及各种对症治疗,复习思考题,1.糖尿病分为哪几种类型?2.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鉴别诊断?3.1999年WHO专家委员会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4.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有哪些?5.各类口服降糖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6.胰岛素的适应证及常见的不良反应?,1.糖尿病的临床分型是什么?2.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3.糖尿病的急性和慢性并发症有哪些?4.降糖药物分哪几种类型?,复习思考题,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