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及其问题(吴彤老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及其问题(吴彤老师).ppt(10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及其问题,吴 彤 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本讲的重点,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革命的基本思想为理论基础,阐释三个重要问题:阐述当代新科技革命对战后世界产生的影响,概括科技同社会发展的关系;在了解当代科技革命主要特征的基础上,展望21世纪科技发展的整体趋势以及主要科技领域的前沿动态;探索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涵和路径。,本讲想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来认识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何区别和联系科学和技术的关系及其同社会发展的关系;如何全面认识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与科学技术发展一般性的关系。,本讲主题,一、科技革命
2、对人类进步的巨大影响1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科学技术革命2当代新科技革命及其对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3当代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及其社会约束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征及趋势1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2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整体趋势3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动态三、中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1创新型国家的基本内涵和要求2增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紧迫感3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一、科技革命对人类进步的巨大影响,1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科学技术革命,传统的、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科技观认为,科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运用逻辑思维所建构的基本概念和定律的理论体系,属于“发现”的认识范畴,主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技术是为满
3、足生产发展需要、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的各种改造世界的手段和工具的总和,属于“发明”的实践范畴,主要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科学和技术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主要方式,体现了人类特有的能动性。,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新观点,根据当代科学技术一体化趋势,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科技观进一步认为科学与技术的界限正在模糊起来,科学的形态正在把数理科学与实验室科学结合起来,把技术科学结合起来,今日的科学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技性科学(techno-science)。科学因此也是一种人类认识和改造周遭世界的实践活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新观点,科学和技术不是分别反
4、映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而是共同体现了这种认识与实践关系,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主要方式,体现了人类特有的能动性。过去认为中国古代不分科学与技术,是中国人的一种缺陷,今日,中国古代不区分科学技术,连通科学和技术的做法,反而时髦起来,是一种“早熟”,是适应后现代的新观念了。,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火车头,科学技术发展和科技革命,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革命力量。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物质财富的迅速增加,成为先进生产力的标志。,古代的技艺与科学,在古代,由于科学不具备独立的、系统的形态,劳动过程中的经验和工艺是直接生产力。,天工开物,近代资本主义与科学,到近代,资本主义通过科学把巨大自
5、然力并入工业化过程,促进了生产工具的变革,创造出超越过去一切世代的生产力。两个名句科学力量是不花费资本一分钱的力量。马克思专利是为天才之火加上利益的燃油。林肯,Man and machinery,Diego Rivera,1886,在当代,科学技术不仅彻底改变了人类的自然观,而且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二十世纪初的科学革命,造就了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成为今日数理科学的理论基础。二十世纪的科技革命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状态。,例一:牛顿时空与相对论时空,(a)牛顿时间与空间分离,彷佛是一根在两个方向都无限延伸的铁轨上跑的火车头一样。,(b)相对论时间 与空间相互结合,当空
6、间弯曲时,时间也有了形态,即铁轨是弯曲的,时间就如铁轨上的火车头一样。,例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资本主义体制的结合,在20世纪初就使美国成为“装在轮子上的国家”,例三:以诺贝尔奖为例看科学技术对于人类发展的巨大影响,生命科学的获得诺贝尔奖的发现,20世纪50年代,华森、克里克以及威尔金斯发现和建立DNA双螺旋结构(1953年发现,1962年获奖);20世纪60年代,遗传密码破译,人工合成蛋白质;20世纪70年代,生命起源新理论,人工合成核酸;20世纪80年代,生物工程;20世纪90年代,克隆,人体基因工程;也引发一系列关于生命的伦理学问题,法律问题,道德问题的讨论;,生命科学,华森与克里克,人类
7、基因组计划,基因治疗,需要把握的总观点,第一,科学技术改变着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人之间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成为历史发展的杠杆。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从原始时期混沌的“天人合一”,到近代人类征服自然的演化,现在正在走向新的人与自然统一和谐(不能自发达到,需要约束与调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因此,科学技术所推进的生产工具的变革,成为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变革的指示器。科学技术的进步,扩大了人们的交往关系,成为推进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第二,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的发展。它推动了人类特有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因为人的思维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是人所引起的自
8、然界的变化。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成为人们完善人格的重要推动力量。,认知科学之进展,科学技术的应用离不开其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以及文艺复兴的精神解放,使人们得以将对自然界进行系统观察实验与理性方法结合起来,从而爆发了近代第一次科学革命,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独立的、系统的自然科学。,资本主义竞争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需要,又将科学大规模地直接转化为技术,从而爆发了第一次技术革命。但是,资本主义由于其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使科学技术仅仅成为致富的手段,成为劳动者的“异己”力量,从而制约了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社会化转化。,2当代新科技革命及其对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影
9、响,17、18世纪近代经典物理学革命,引发了以蒸汽机和纺织机的发明为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从而推动了机器制造产业的兴起,由此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地位。第一次技术革命与机器制造产业的兴起为什么会确立资本主义在世界的地位?,创新与制度保障,到近代,资本主义通过科学把巨大自然力并入工业化过程,促进了生产工具的变革,创造出超越过去一切世代的生产力。两个名句科学力量是不花费资本一分钱的力量。马克思专利是为天才之火加上利益的燃油。林肯,案例:蒸汽机发明与专利,机器为谁服务?为工人?为资本?谁推动了机器的发明与应用?,一个例子: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瓦特(1736-1819):发明现代蒸汽
10、机的工程师发明蒸汽机不是茶壶边的事情,而是科学+技术+专利+经济资助,一种将专利转化为经济利益的艰难过程推动了技术进步和科学发展。,蒸汽机,1712年,纽可门(Thomas Newcomen),一位五金商人,制造了第一台成功运作的蒸汽机。,瓦特的发明,在瓦特发明中,有着18世纪科学、技术和工业之间的复杂关系。其中两个企业家发挥了重要作用:罗巴克(J.Roebuck)和博尔顿(M.Boulton)。见:工程师史,第132-134页。,19世纪下半叶电磁理论等的突破,引发了以电气化和内燃机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重工业成为新兴产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和资本的垄断程度都大大提高,使资本主义由自由竞
11、争发展为垄断。,19世纪电磁科学和热力学的大发展,法拉第(1791-1867)麦克斯维(1837-1979)焦耳(1818-1889),一八四九年焦耳证明第一热力学定理的实验装置,能量守恒原理和电磁场理论是科学史上的又一次大变革、大综合,是电工技术革命的科学基础。,20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创立,是又一次重大的科学革命。此后,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等软科学理论相继问世,高分子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有了突破性发展。,物理学革命及其自然观变革,第一,产生了两个全新的基础理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成为物理学的发展以及诸多科学的发展的理论基础;这两个全新的理论,把人类对外部世界认识的视野扩展到了高速运动领域,
12、深入到了微观世界。原来在宏观世界看到的物质属性一下子被更多的奇异性所补充和变革,宇观、宏观和微观世界不仅具有统一性,而且具有差异性。两个理论大大扩展和加深了人类的科学认识。大大改变了人类对什么是科学理论的认识,使得关于真理的认识突破了机械直观的认识,变得更为复杂了。,第二,全面变革了自然图景。机械论衰亡了;绝对时空观消亡了。科学家开始辩证的看待他所面对的宇宙。这次科学革命在新的自然观建立上的最大贡献是如下自然观的变革:,物质和运动观:彻底推翻了物质与运动无关的形而上学观点;狭义相对论表明,物体随着运动速度的提高,其质量发生着变化。物体质量与运动速度关联起来。广义相对论表明,物质不仅与其运动关联
13、,而且与其所占据的时空有更深刻的关联,物质质量越大其所占据的时空的拓扑性质表现的就越充分,越明显。这些发现充分体现了辩证法联系的思想。,时空观:时空绝不再是牛顿时空的那种绝对空间,时空不仅与物质关联,而且本身就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属性和方式。时间和空间都是相对的,是与物质相互联系的。离开物质谈时空,和离开时空谈物质和运动,都是错误的。,牛顿时空与相对论时空,(a)牛顿时间与空间分离,彷佛是一根在两个方向都无限延伸的铁轨上跑的火车头一样。,(b)相对论时间 与空间相互结合,当空间弯曲时,时间也有了形态,即铁轨是弯曲的,时间就如铁轨上的火车头一样。,第三,引发了一系列深刻的科学和哲学争论,使得科学向
14、辩证法复归。例如,世界的本质是决定论和还是统计概率性的?宇宙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有没有关于世界的统一的万物理论?有无定域性?等等。为此,在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和玻尔及其丹麦哥本哈根学派之间爆发了长达30年的关于世界本性是决定论还是概率性的争论。科学争论推动了认识的深入,推动了科学的发展。,第四,科学革命的不彻底性和遗留问题。科学革命从来都不是完全绝对的彻底,它总会留下一些未解的问题。例如,关于自然界是存在的还是演化的问题,就不是这次物理学革命的重点。例如,矛盾的存在,一方面,一切都是相对的,排除了绝对空间和时间,另一方面,广义相对论时空又有绝对性,矛盾以后才被认识。因此,比较而言,机械论自然观
15、的机械性,形而上学的片面性、孤立性,在这次物理学革命中被克服了,而形而上学的静止性并没有被彻底克服。,二战结束后,以上述科学理论为基础,以原子能为龙头的新能源新材料技术,以基因工程为中心的生物技术,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电子技术,以及综合性的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发明运用为标志,爆发了第三次技术革命或称新科技革命。,当代科学发展的特点,1、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发展更全面,注重整体,分析更深入;2、从追求简单性到探索复杂性;3、从关注本体,认识到联系伦理、道德、法律;4、从研究无机界到研究生命、智能;,5、从兴趣、小科学到大科学、国家利益、国际合作;问题一:科学研究自主性与国家利益国家把基础研究
16、领先的目标作为国家目标,科学家则与此没有矛盾,科学家应该为符合科学规律和人类长远发展的国家利益和目标服务;但是,为国家政治目标服务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案例:如原子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家为:德国建造飞弹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美国建造原子弹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战后,中国科学家为国家利益,为打破核垄断,使得国家独立自主得以维系自主研制原子弹是正确的选择。要牺牲一定的个人兴趣和利益,牺牲国际学术界的地位,等等。清华“两弹一星”元勋,以身许国,问题二:学术的国际化与自主性学术国际化的接轨模式:“亦步亦趋”,即以西方学界的学术生产质量的衡量指标作自己的标准;过分追求SCI、SSCI,损己利人;特别
17、在社会科学领域应该注意。“借鉴赶超”。,可能带来的问题:学术方向、标准、审核、取舍,完全由西方学者操纵和评价;重视外文,轻视中文及本土,本国学术期刊出版界将越来越差;中国语言的地位在学术界中将自动消失。,香港人文社会科学的案例:73%的学术文章及科研成果皆以英文发表(读者即受益者多为外国人士);57%以上以英文发表的文章及研究报告,大部分以港台及大陆为研究对象(特别为外国读者优先提供多方面及大量的陆港台资讯);对日本、亚洲其他地区和西方国家社会的研究甚少(分别为2.3%、5.7%、3%);资料来源:国家创新系统与学术评价学术的国际化与自主性,胡显章、杜祖贻、曾国屏等,2000年。,6、从探索自
18、然到生产力、经济效益、生活质量;7、自然、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是相互联系的,需要辩证法,加以科学的认识、概括和总结。,新科技革命使现代科学技术广泛渗透到社会生产各个环节,带动了第三次产业革命,使生产力发生质的飞跃,实现了劳动对象人工合成化、劳动工具自动化、人的劳动智能化以及经营管理信息化,增长方式实现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向、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的转变,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增长。,新科技革命影响到二战后世界的各个领域。由发达国家开始的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客观上要求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一系列的调整,从而使资本主义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尽管这些变化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但是大大缓和了
19、社会矛盾。,新科技革命推动了世界经济关系的变化。它既催生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又使世界经济的矛盾更加复杂化。这一变化深刻影响了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到20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抗的格局,出现了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的局面,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分化,社会主义阵营事实上解体,不结盟运动登上世界舞台。,新科技革命影响下的世界经济关系和政治格局发生了变化,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当代世界两大全球性的战略问题。现代战争技术条件的变化,使战争既关系到整个人类的命运,又成为遏制战争的因素,和平因而成为时代主题之一。,南北差距的扩大,使发展和再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不同社会制度的竞
20、争,也集中体现在综合国力上,同时,已成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发展因而成为又一个时代主题。,新科技革命引发的上述变化,对社会主义国家提出了如何适应新科技革命的要求以获得同资本主义相比较的竞争优势,更好地融入世界潮流,以尽快实现现代化目标等新的历史课题。,3当代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及其社会约束,现代化的历程,本质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历史;科技革命的发生,又有赖于现代化的需求拉动。这使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越来越显现,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约束越来越明显,科学技术应用可能导致的负面效应越来越凸现。,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科学技术
21、的社会价值,包括工具价值与内在价值。工具价值是指科学技术作为工具手段所发挥的作用和价值。科学技术具有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引起生产方式变革,并为这一变革创造了物质条件的正面价值。,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要素关系,当代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各个要素中,极大提高了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生产经营的管理水平,创造出更完善的劳动工具,扩大了劳动对象,开拓了新的生产领域,提升了政府和商务工作的效率,改变了劳动方式、职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解决生态环境等全球性问题的重要途径。,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关系,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交往形式,提出了改变社会关系的任务,并为实现这种改变创造条件,而
22、成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的内在价值,科学技术的内在价值,是指它通过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传播,对于丰富社会的精神生活和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所发挥的作用,包含了直接的认知价值间接的审美价值和道德价值。,当代科学技术为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形式和手段;解放了人的体力和脑力,提高了人们的学习效率、生活质量和保健水平;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乃至行为方式;影响着其他社会意识形式包括意识形态的变化,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和价值理念的进步;加强了不同国家、民族和人民之间的交流和交往。,科学技术的社会约束,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受社会约束的程度,也越来越高。现代生产力
23、的高速发展,为科学技术发展规模的扩张提供了物质条件;社会利益关系的分化,制约了科研的方向、目标和进程,以及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实现;民主的政治体制和自由的学术氛围,成为科学技术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意识形态特别是社会价值观的评价,也越来越多地干预科研活动及其成果的运用。,科学技术:双刃剑?,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技术的运用成为一把“双刃剑”。当人们还不能正确驾驭技术发明以更好地发挥它的内在价值时,它会给人类带来巨大威胁甚至灾难,成为人的发展的“异化”力量。,科学技术本身是否内含负面价值,这里有两个问题:科学技术本身是否具有负面价值?某些科学技术是否就是具有负面价值的?,对科学技术的不合理使用带来
24、的负面价值,对当代科学技术的不合理使用,带来了诸如核利用失控、资源透支、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技术理性主义的泛化,使其上升为一种以科技的工具价值贬低其他价值的意识形态,使人成为其一切行为都按技术上最“合理”的规则来安排的“单向度的人”。,科学技术只是人类认识改造世界的工具,它给人类带来什么,取决于人们如何看待和使用科学技术。要把科学技术同它的应用及其社会后果区别开来。,科学技术的“异化”,科学技术产生的“异化”作用,有着深刻的原因:从思想观念看,人类因改造自然的胜利而过高估计了对自然的征服能力;从发展水平看,一定阶段的科学技术创造了“人化自然”,却不可能完全预测它的后续效应;从
25、社会层面看,主要根源于不断扩张的资本和特殊利益集团对科学技术的“绑架”、有效的法律和制度监管缺失、道德约束和正确价值观导向不足。,要使科学技术更好地为社会进步服务,需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发展和传播价值理性,完善法律、监管体制和评价机制。,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征及趋势,当代科学技术,是指由20世纪初科学革命发轫的、20世纪40年代后技术兴起的、延续至今的一系列新科学和新技术的总称。与以往科学技术相比,当代科学技术具有的一系列新的特征。,科技发展加速化。科技知识综合化。科技研究集约化。成果转化产业化。,科技人文交融化。科技社会互动化。科研开发国际化。等七个基本特征,1、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
26、基本特征,2、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整体趋势,世界科学技术处于革命性变革的前夜。从社会发展的矛盾和需求看,世界几十亿人要进入现代化生活、与资源供给能力和环境承载能力不足的矛盾,呼唤科学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从科学技术内在的发展可能性看,科学革命是长期量的积累基础上的突变,新科技革命以来,尽管知识呈爆炸增长态势,但没有出现足以比肩相对论、量子论的科学革命,“科学的沉寂”已近百年,而一些科学理论体系所呈现的内在不协调性,酝酿着新的突破;近代以来技术革命的周期,又呈缩短趋势。,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界限将被进一步打破。科技发展将呈现群体突破的态势,出现一批在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应用
27、科学三个不同层面大融合的科学技术群落,以及多学科创新的集聚。,科学技术朝着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方向迈进。信息科技成为引领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力量;生命科学酝酿的新的主导产业将对提高生活质量发挥关键作用;能源科技将为化解世界性能源和环境危机开辟新的途径;空间科技将进一步促进人类对太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科学技术国际化的广度和深度迅速拓展。科学技术将越来越呈现合作与竞争并存、开放与垄断交织的态势;技术创新能力将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世界科技发展的总体格局,正在由少数发达国家为中心,向多源多极化方向演化。,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突破将超越和深化既有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物质科学中微观与宇观的
28、统一、还原论与整体论的结合,将拓展对科技概念的理解,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为技术和经济发展展现新的前景。,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将更纠集。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进一步挑战传统伦理;高新技术的发展,强烈影响国家安全观念;科学伦理会更加关注科技发展如何确定人对自然、社会和后代的责任。,3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动态,信息科学和技术。将有新的突破,产生新的网络理论、超级网络计算新结构、人机交互、海量数据挖掘与处理、集计算存储通信于一体的新一代芯片;数字技术将继续向高性能、低成本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全球互联网将实现代级的升级。,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对基因的遗传、变异和作用机理的研究,功能基因组和靶标的发现,
29、疾病的早期预测诊断与干预的理论基础,药物分子的设计,干细胞与治疗性的克隆技术、以及转基因育种技术的发明等方面,有望实现突破。,能源科学和技术,人类将走向可持续能源时代,致力于研究和发展以绿色和低碳技术为标志的先进、安全、可靠、清洁的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水资源的可再生性维持机理及高效利用,生物资源及仿生资源科学等。,材料科学和技术,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等领域,将有快速突破,特别是纳米科技的进步,将给材料、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仿生材料、高智能多级结构复合材料等有新的发明。,基础科学理论,对宇宙演化及暗物质、暗能量、反物质的探测,将深化;微观世界可能
30、实现对原子、分子甚至电子的调控;对生命起源与进化,将打开从非生命的化学物质向人造生命转化的大门;意识本质的研究也将进一步深化。,三、中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1创新型国家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创新型国家,是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依靠创新驱动的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一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二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三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自主创新,是指能够自主选择创新目标、主导创新过程、拥有和运用主要创新成功的创造性活动。自主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发展科技生产力的能力、革新体制机制的
31、能力、营造创新文化的能力、创造需求与市场的能力、有效集成全球创新要素的能力,等等。,自主创新的内涵,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原始创新,是指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而进行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是基础理论的发现、高技术的发明、或具有原理性的主导技术的创新。它是最根本的创新。集成创新,是指通过对各种现有技术的有效集成,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或新兴产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指在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学习、分析、借鉴,进行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对于发展中国家,这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了大量技术,对提高产业技术水平起到了
32、重要作用,但是,只引进而不注重消化吸收再创新,势必削弱自主研究开发的能力,拉大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2增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紧迫感,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特别是科技创新的竞争。,纵观全球,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把科技投资作为战略性投资,重视基础研究,超前部署发展前沿技术及战略产业,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在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权。因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应该成为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以及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我国科技
33、发展滞后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取得了巨大成效。然而,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总体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发明专利数量少;科学研究质量不高,优秀拔尖人才匮乏;科技投入不足,体制机制存在不少弊端。,我国已是经济大国,却还不是经济强国,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创新能力的薄弱。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权,就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切实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存在的诸多有利条件,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经过改革
34、开放,我国从科学研究的理念到科技工作的地位、从科技体制机制到科研环境条件、从科研布局到科技实力等各个方面,都有了历史性的变化,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学科体系和较为完整的技术开发体系,一些基础理论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一些新兴交叉学科迅速发展,高新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取得明显进步,初步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科技体制。,我国整体科技发展水平已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有些科研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进步,对科技创新提出了巨大需求,也奠定了坚实基础。日趋活跃的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使我们能分享新科技革命成果。更重要的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能够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和发挥市场机制有效
35、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结合起来,为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3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应该是创新能力强、创新效益高、创新环境好、创新创业人才辈出的国家,这需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和各方面创新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使科技创新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激励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在创新实践中发现和使用人才、培育和锻炼人才、凝聚和成就人才,使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资源。,建立创新体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形成以企业为
36、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确定战略主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战略主线,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掌握一批核心技术,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创造一批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国际著名品牌。,其他创新促进。以制度创新促进科技创新,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有利于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完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和市场环境;以创新文化激励科技创新,通过理论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弘扬热爱祖国、勇于奉献、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敢为人先的精神,营造尊重创新的良好氛围。扩大国际交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和地区科技交流合作,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分析与思考,1“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但是科学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请结合握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谈谈如何认识当代科技革命产生的影响。2人类已经经历了三次科学技术革命,请结合中国的实践,谈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与科技决定论的关系。3当代科技的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请结合这些新的特征,谈谈你对新科技革命进一步发展趋势的认识。4建立创新型国家,走自主创新之路,是我国确立的发展战略。请结合中国的发展实践,谈谈建设创新型国家面临的主要障碍,以及如何处理自主创新和引进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