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与可持续.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374768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28.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增长与可持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经济增长与可持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经济增长与可持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经济增长与可持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经济增长与可持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增长与可持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增长与可持续.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一讲 经济增长统计分析,一、经济增长的测度1.经济增长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生产要素(劳动力和资本)的增加、技术进步和经济组织制度改进等原因引起的经济总产出规模和总量的扩大。经济增长是一个动态范畴,它反映社会经济活动规模的变化方向和程度。、经济增长反映的是生产实物量的增长。而不是货币量的增长,.反映经济增长的指标社会总产出、国民收入、工农业总产值的增长率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反映经济增长,相比较而言,用国内生产总值反映经济增长最为合适。因为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范围全面,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服务,既包括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其次,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及原则比较科

2、学,它反映全社会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量,具有最完整的物质内容,它以最终产品为标准,不包括中间产品,除了固定资产折旧之外,不包括其他价值转移,从而避免了大量的重复计算。因此国内生产总值能准确地反映国内生产总成果的增加,是反映经济增长最重要、最基本的指标。,.经济增长率计算公式经济增长率是反映经济增长的相对程度。经济增长率的计算公式是:经济增长率=(报告期国内生产总值-基期国内生产总值)/基期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增长率按其计算对比的基期不同又可进一步分为环比增长率和定基增长率。环比增长率定基增长率:,、经济增长率有名义增长率与实际增长率之分。名义增长率是指按各期现行价格计算的经济增长率,按固定价格计

3、算的增长率称为实际经济增长率,二者的关系是:(1+名义经济增长率)=(1+实际经济增长率)国民经济物价总指数,我国经济增长率数据,经济增长率图示,二、经济增长理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大约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到哈罗德模式,即资本积累论。这个阶段的理论强调经济增长来源于资本投入。强调资本的作用,其典型代表是哈罗德多马模式。该模式假定资本产出比不变,因而储蓄率即资本积累率就成为唯一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在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中,资本积累论受到了一些挑战,但1991年,英国学者斯科特()又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式,依据对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统计资料的分析和技术专利

4、史研究,说明资本投资是产出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技术发明和知识积累的源泉和动力。这样,资本积累论又有了新的依据,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并在经济增长理论研究中重新受到重视。,第二个发展阶段:索洛模式和丹尼森模式。即“技术决定论”50年代末期索洛等人建立了一个与哈罗德模式观点相反的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模式。索洛模式假定资本劳动比从而资本产出比可变,因而通过要素价格的改变可以调节经济增长。用、技术进步率、资本增长率和劳动投入的增长率,分别代表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则产出增长率的公式是(索洛,1957):,索洛还在实证分析中测算得出技术进步对总增长率的贡献大约为87.5,并据此确立了“技术进步决定经济增

5、长”的观点。索洛的这一研究在经济增长理论史上打破了“资本积累决定经济增长”的观点,他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尔后,丹尼森等人的经济增长实证分析证实了索洛模式的观点并得到了一个新的重大发现:在经济增长计量中,一些国家经济的总增长率远远大于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的增长率,产生了一个“余值”。经济增长的这个“余值”无法用要素投入来解释,丹尼森将它归结为“技术进步”。余值的发现,说明资本和劳动投入对总增长率的贡献逐步减少,因而技术进步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的或唯一的源泉(丹尼森,1985)。,第三阶段:人力资本论。是由舒尔茨提出来。相对于资本论单纯强调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技术进步论强调技术的作用而言

6、,该理论强调的是生产过程中“人”的作用,因此它用人力资本理论来补充和发展技术进步论。第四阶段:“新增长理论”。是将知识和人力资本因素引入经济增长模式,发展了增长理论研究的新领域,并且突破了以前增长理论中要素收益递减或不变的假定,提出了要素收益可以递增的理论,给增长理论重新注入了活力。,三、经济增长模型,(一)生产函数经济增长模型大多来自生产函数的变形。或者直接、间接与生产函数有关。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生产函数:、1CD生产函数:是由经济学家柯布及道格拉斯于1932年提出的,其一般形式是:,其中A、都大于0。A代表科技进步效果,、分别代表资本产出弹性和劳动产出弹性,在CD生产函数中这两个参数都是常数

7、,这样在用这种类型的生产函数估计参数、时,就不会受到Y、K、L所取的单位的影响。而且经常假定规模报酬不变,也即+=1。同时假定要素之间的替代弹性为1。对原方程两边取对数,CD生产函数就可成为对数线性形式:lnY=lnA+lnL+lnK,2常替代弹性生产函数:通常在使用CD生产函数时假定投入要素之间的替代弹性恒为1。对于替代弹性不恒为1的情形需要使用常替代弹性生产函数。常替代弹性生产函数是1961年阿罗等人在经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替代弹性为常数的生产函数,简称为CES生产函数。通常在利用该函数进行估计时是使用其逼近式,即将CES生产函数在0点处作泰勒展开,舍去高阶项,得出其逼近式为:lnY=ln

8、A+lnL+(1-)lnK-1/2(1-)(lnk-lnL)2其中前三项是CD生产函数。当=0时,二次项为0,退化为CD生产函数,3超越对数生产函数: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是1973年坦森、乔根森及刘遵义提出的,其一般形式为:其中Xi为投入要素,Cij=Cji 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特点在于其替代弹性是可变的,且两两要素的替代弹性各不相同。这样可以对不同要素之间的替代性分别进行研究。,在只有两个投入要素K,L的情况下,该函数形式为:当C11=C22=C12时,退化为CD生产函数;当C11=C22=-C12时,退化为CES生产函数。由此可见,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具有广泛性。CD生产函数、常替代弹性生产函数都是

9、它的特殊形式。,(二)经济增长因素分解与模型,生产函数是有关经济总量的函数,经济增长模型是有关经济总量变动的模型。这里主要介绍哈罗德多玛经济增长模型。对于其他模型,在介绍技术进步因素测定等方面介绍。哈罗德玛模型是由英国的哈罗德和美国的多玛提出的,其模型共有三个方程式。第一个方程式为:其中表示经济增长率,i表示投资,y表示产出水平。,由于在经济均衡增长时,投资和储蓄相等,即,所以,可以推出第二个方程式,即均衡方程:w表示企业家满意的经济增长率。如果要实现这个增长率,要求储蓄等于投资。而且边际投资效益要符合企业家的愿望。,第三个方程式为:其中n为自然增长率,L表示劳动力增长率,表示技术进步率。自然

10、增长率就是能保证充分就业和技术进步的增长率。哈罗德多吗模型给出了经济均衡增长的一些必要条件,即wn经济增长因素分解,就是设立经济增长模型,或建立实用的生产函数,来分解各种因素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实际模型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四、经济增长中的技术进步因素的测定,经济学家从宏观经济数据中发现,产出的增长率总是高于各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长率的加权和。这就说明产出的增长不全是各生产要素投入增长的结果。除此以外必定还有另外的因素在起作用。资本存量和劳动数量的增加只能说明增长速度中的一部分。经济学家发现在另一部分中包含多种因素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科研教育研究与开发、经营管理、资源配置、规模经济、社会政

11、治、自然条件等。这些综合因素中主要是科学技术在起作用,所以笼统地把它定义为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按性质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中性技术进步;二是非中性技术进步。判别方法是:中性技术进步是指技术进步既不倾向于节约劳动,也不倾向于节约资本。,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早已为经济学家所重视,但实证研究则是近几十年来的事情。1942年,丁伯根(首届诺贝尔经济?奖扶得者)首次利用牛产函数配合时间序列资料测算技术进步。丁伯很认为,劳动生产率的增加,不仅来源于资本和劳动结合效率的提高,而且还来源于资本和劳动结合效率的提高。因此,整个生产函数应随时间而移动。生产函数可以从何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改进过来。,在生产

12、函数的基础上,丁伯根假定技术水平随时间发生变化:由于丁伯根的改进,使得利用生产函数测算技术进步成为可能。1957年,美国经济学家索洛又进步提出了测算技术进步的“余值法”。他在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的假设中,推导出了一个生产函数的增长速度方程,并通过检验经济资料来测算技术进步,他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率扣除劳动和资本所引起的增长率的剩余。即:,1961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德里克在美国生产率的发展趋势一书中,提出了“综合要素生产率”的概念,并把它作为广义的技术水平的衡量。60年代初,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研究人员丹尼森在关问经济增长的原因及我们所面临的选择一书中,用他自己首创的“经济增长因素核算法”对美国经

13、济增长的原因作了较全面的定量分析。1974年他进一步修改了原先提出的方法,重新分析了美国19291969年期间的增长原因,并发表了美国经济增长的核算一书。丹尼森的方法比索洛的方法更深入了一步。他也是用余值法来测算技术进步的,但对余值的分析更细。,它认为影响国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有两个,一是总投入,二是单位投入的产出,总投入由劳动、资本和土地三要素构成,单位投入的产出则主要是资源配置、规模节约和知识进步多种因素的贡献,总投入、规模节约、资源配登对经济影响可以直接测算出来,知识进步则采用余值法。很显然,他的单位投入的产出变化就是索洛的技术进步。,丹尼森取美国1929一1982年的经济资料计算,发现非民营业产出的年实际增长率为3.1,据他1985年估计,该增长率的25来自劳动对投入的城加(教育水平不变),16是由于每个工人平均教育质量有了提高,是增加资本的作用,11归因于改进了资源配置,11归因于规模经济,34是由于知识的增长即狭义的技术进步。索洛认为丹尼森的计算结果和他自己分析19091949年美国经济中技术进步的结果几乎完全相似,而且有了实质性的改进。,技术进步测算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价格用什么指标资本增长率问题投资时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