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心理健康.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375893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与心理健康.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网络与心理健康.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网络与心理健康.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网络与心理健康.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网络与心理健康.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与心理健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与心理健康.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网络与心理健康,本章内容,一、互联网与大学生二、网络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三、网络心理障碍与调适,MM,PK,GG,稀饭,9494,你知道这些时尚词语的意思吗?,东东,PP,=漂亮,酱紫,=这样子,恐龙,青蛙,一、互联网与大学生,信息查询 信息查询是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收发邮件 Email作为一种能传递信息迅速及时、费用低廉的通讯方式,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书信而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网上聊天网上游戏 大学生中经常上网的人数达80%,而这些人中只有15%的人上网是为学习,其它60%的人是上网聊天,25%的人则是上网玩游戏。,一、互联网与大学生,网络使用目的,获得各方面的信息:57.97%学

2、习计算机等新技术:12.10%休闲娱乐:9.75%工作需要:6.75%获得各种免费资源:5.47%对外联系方便:5.10%节省通讯费用:1.13%炒股需要:1.11%其它:0.43%赶时髦:0.19%,互联网与大学生,1、互联网形成与发展 1960年,利克里德尔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做“人机共生”。1969年,美国国防部出于战略考虑,资助建立了一个名为ARPANET的网络,把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以及位于盐湖城的犹它州州立大学的计算机主机联接起来,这是互联网的雏形。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投资,在普林斯顿大学、匹兹堡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依利诺斯大学和康奈尔大学建立

3、5个超级计算中心,并通过通信线路互相连接,形成了NSFNET的雏形。至2002年底,全世界上网人数已达6.55亿。,互联网与大学生,互联网(Internet)作为一种崭新的信息技术,把网民带入了一个真正的信息时代。今天网民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世界、学习、购物,而且可以在网上交友、聊天、开会,甚至玩游戏、赌博等,互联网正在改变网民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互联网与大学生,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数据,1997年我国上网用户数为62万,1998年为210万,1999年为890万,到2001年12月31日止用户数已经达到3370万人,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

4、到3.84亿人。,互联网与大学生,据市场调查公司Strategies集团的统计,64%的上网者上网后看电视的时间减少,48%的上网者的阅读时间也少于从前。尤其是Kraut等人的研究发现,互联网的使用会造成网民社会卷入的减少以及心理幸福感的降低,表现出孤独感和抑郁感的增加。长期的痴迷上网,可能导致各种网络疾病。,互联网与大学生,2、互联网的特征(1)开放性 一是对用户开放 二是对服务者开放 三是对未来的改进开放(2)全球性,互联网与大学生,(3)虚拟性(4)身份的不确定性(5)非中心化(6)平等性(7)个性化,互联网与大学生,3、互联网的影响互联网:一把双刃剑 技术每提高一步,力量就增大一分。这

5、种力量可以用于善恶两个方面。阿诺尔德J汤因比(英国历史学家),互联网与大学生,Kraut等人对93个家庭的169个用户第一、二年使用互联网的情况进行了纵向研究,发现互联网会使网民的社会卷入(social involvement)减少,心理幸福感(psychological wellbeing)降低,表现出孤独感(loneliness)和抑郁感(depression)的增加。Kraut将心理幸福感降低的原因,解释为社会活动的替代(displacing social activity)和密切关系的替代(displacing strong ties)。,互联网与大学生,4、互联网带来的比较突出的问题

6、:(1)网络犯罪。(2)传播色情信息。(3)网络文化侵略。(4)破坏国家安全。,互联网热点数据分析:网民对互联网的态度,(1)互联网的正面、积极作用得到认可 超过2/3的用户认为互联网对学习、工作、生活、娱乐等方面的帮助均是非常大或比较大。(2)网民对互联网满意度的变化,表明网民的上网习惯和心理日趋成熟(3)网民最反感网络病毒,用户对互联网最反感的方面,网民的职业分布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中学生所占比例最多,达到了32.4%。,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学生),年龄结构:10-19岁网民成为2008年中国互联网最大的用户群体。,二、网络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1)对大学生学习心理的影

7、响积极:一方面,网络激发了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满足他们探索和了解外部世界的需求;另一方面,产生虚拟学习行为,改变了学习行为的时空概念。消极:首先,长时间接触网络会降低大学生的感知能力;其次,网络信息会导致大学生对信息内容的消化不良;再次,由于网络信息的高度图像化,容易产生思维惰性。,(2)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的影响,积极:(1)满足归属感的需求;(2)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求;(3)扩展了交往范围,满足大学生渴望交友的心理需求 消极:(1)人际交往萎缩,造成人际关系疏离;(2)网络交往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负面影响,(3)对大学生心理的其他影响,积极:(1)满足大学生宣泄情绪的需

8、求,舒缓心理压力的需要;(2)满足大学生追求娱乐、主宰地位的心理需求;(3)满足大学生寻求猎奇刺激、性刺激等生理方面的需求 消极:(1)对大学生情绪情感的负面影响;(2)对大学生恋爱心理的负面影响;(3)对大学生道德信念的负面影响;(4)网络对大学生人格的负面影响;(5)网络沉迷诱发大学生生理、心理疾病,三、网络心理障碍与调适,1、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1)网络成瘾综合症(2)网络孤独症(3)网络恐惧(4)网络自我迷失和自我认同混乱 2、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网络心理,(1)网络成瘾综合症,“网络成瘾综合症”,英文简称为IAD。是指“上网使用者达到一定的时间量后反复使用互联网,其认知功能、情绪情感

9、功能以及行为活动,甚至生理活动,已偏离现实生活,受到严重伤害,但其仍不能减少或停止使用互联网”。据悉,中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症发病率高达15,人数高达244万,互联网已成为部分青少年的“电子海洛因”。,(1)网络成瘾综合症,有关研究表明,中国有5到10的互联网使用者存在网络依赖倾向,其中青少年中存在网络依赖倾向的约占7。与很多国家相比,中国中学生中使用互联网的人数比例较高,时间较长,平均每周使用时间为8.98小时,假期高达21.34小时。,(1)网络成瘾综合症,网络成瘾综合症包括如下症状:第一,网络成瘾耐受性第二,强迫性上网症状第三,网络退瘾症状 第四,网络成瘾相关问题,诊断标准,美国心理学家杨格

10、提出诊断网络成瘾的10条标准有:(1)上网时全神贯注,下网后念念不忘“网事”;(2)总嫌上网时间太少而不满足;(3)无法控制自己的上网行为;(4)一旦减少上网时间就会烦躁不安;(5)一上网就能消除种种不愉快情绪,精神亢奋;(6)为了上网而荒废学业和事业;(7)因上网放弃重要的人际交往、工作等;(8)不惜支付巨额上网费用;(9)对亲友掩盖自己频频上网的行为;(10)有孤寂失落感;,(1)网络成瘾综合症,杨格认为上述10种情况,在1年间只要有过4种以上,便可诊断为网络成瘾综合症。,网络成瘾的种类包括:,网络游戏成瘾:调查发现,网络游戏已成为青少年上网首选目的,比例在四成以上。网络游戏一般以“攻击、

11、战斗、竞争”为主,未成年人长期玩飞车、砍杀、爆破、枪战等游戏,会模糊道德认识,淡化虚拟与现实的差异,误认为通过伤害他人而达到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网络交往成瘾网络恋情成瘾网络信息收集成瘾网络制作成瘾网络色情成瘾,案例分析:,陈女士的儿子参加高考后一直到大一上学期结束,只要一放假,他就整天和电脑做伴,没日没夜地玩电脑游戏。他不愿意和家长同学说话,也不关心发生的事情。家里母亲在外开店,父亲开了一家工厂,平时两人都很忙,根本没有时间和儿子沟通,但是现在想和他讲讲话了,儿子却嫌烦,什么都不愿意讲。“一个好好的小孩怎么高考后就变得那么自闭,难道电脑游戏就真的让他满足了?”陈女士感到非常疑惑。,分析:,在孩

12、子最初接触网络游戏的时候,老师和作为父母的家长没有及早做好引导。孩子真的沉溺网络之后,他们容易在网络中进入到自己的一个虚拟世界,感觉到自己的控制能力,能够尽情宣泄自己的情绪。他把所有的寄托放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对现实世界的一切都不感兴趣。这个时候再对孩子做引导,其实已经不容易了。,(2)网络孤独症,网络孤独症是指上网未能解除孤独,反而因为触网而引发或加重了原有的孤独感这样一类不良心理状况。终日在网上漫游,局限于人机对话模式的网迷,由于减少了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社会交往程度被大大地削弱了,于是与周围人群的感情联系日渐淡漠,生活的情趣也开始消磨,内心显得枯燥而空虚,慢慢失去了对快速变动而丰富多

13、样的现实生活的感受力和参与感,堕入了情感交往上的“网络漂移”症,出现了“精神真空”。,(3)网络恐惧,网络恐惧是指部分大学生尤其是来自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村、山村学生由于没有接触过互联网或接触很少,缺乏网络知识,担心被他人嘲笑而产生的网络畏惧和焦虑心态。大学新生常产生这种网络畏惧心理。另外,些对网络工程或计算机大学生也可能有这样的障碍,他们对网络的畏惧主要是害怕跟不上网络的发展速度,掌握不了新的网络技术而被淘汰。,(4)网络自我迷失和自我认同混乱,网络自我迷失和自我认同混乱是指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大学生都始终如一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但在以计算机为终端的网络世界里,网络的匿名性和各种虚拟情境,可使部分

14、大学生感到身份迷失,角色混淆。当网络屏蔽了大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他们会以为网络中的自己就是现实中的自己,网络所虚拟的现实就是真实的生活,从而迷失方向,造成角色混乱(不能整合自己所承担的各种角色)、性别混乱(产生种种变态心理)、权威混乱(盲目反抗或盲目服从)等等。,2、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网络心理,(1)树立正确科学的网络认知,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正确认识网络,利用网络中的积极因素,自觉拒绝网络的各种诱惑,勿把上网作为逃避现实生活问题或者消极情绪的工具。(2)分析迷恋上网的情结 分析自己上网的动机和情结所在,充分认识上网的诱因。进行上网前后的两种感觉的比较,能够看清自己逃避的是什么,以及希望从

15、网上得到的又是什么。认识过分使用网络对自己的危害才能真正摆脱不良的网络行为。(3)合理安排上网时间。每天操作累积时间不应超过2个小时,连续操作1小时后休息10分钟左右;再次,应设定强制关机时间,准时下网。,(4)培养健康、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和较强的个人适应能力,学会合理宣泄,正确面对挫折,学会用转移和替代的方式摆脱成瘾,劳逸结合,用每个人所特有的其它嗜好和休闲娱乐方式转移自我的注意力。(5)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现实世界中寻找社会支持。积极参加增进人际关系沟通与技巧的课程或活动,使自己能够提高更好的沟通能力,并增进人际沟通方面的自信。形成健全的人际关系,多方面拓展自身的人际关

16、系圈。(6)发展健全的自我意识。培养“五自”品德“自学、自护、自辨、自制、自省”。,课堂讨论:人肉搜索与网络暴力,2001年的某月某日,有一网民在猫扑网贴出一张美女照片,并吹嘘该女子是自己的女朋友云云。有人则指认该女子为一位AV女演员。此女的真实身份是微软第一美女,其公司的女代言人陈自瑶,并贴出了她的大部分个人资料。微软陈自瑶事件开创了人肉搜索的先例,是第一次真正意义的人肉搜索事件。从此,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被人称为“人肉搜索”的互联网搜索行动诞生了。,Case study:人肉搜索与网络暴力,北京女白领姜岩于2007年12月29日从24层的家中纵身跳下,在自杀之前,她写下“死亡博客”,记载了自

17、杀前的心路历程,还提及丈夫王菲的姓名、工作单位地址等信息。此后,大旗网于2008年1月10日刊载了从24楼跳下自杀的MM最后的日记专题报道;天涯论坛也于当日发表大家好,我是姜岩的姐姐一文;姜岩的同学张乐奕于1月11日注册了“北飞的候鸟”网站。这三个网站上的部分文章均披露了王菲、第三者东方的真实姓名,以及王菲的工作单位、居住小区,还提到“王菲一直不露面”、“王菲另有新欢”等内容。有的网友甚至到王菲父母家门口写下“逼死贤妻”、“贱人”等字句。王菲不堪其扰,将张乐奕和3个网站告上法庭。至此,“人肉搜索”第一次进入司法程序,被称为“人肉搜索第一案”。,分析:,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暴力的产生来自于不良的网络心理。网络的确是工作学习的有力平台,但是如果滥用网络赋予的匿名性,对别人的生活造成困扰,对他人的名誉做出损害,不仅会违反法律,还会滋生恶性的网络心理疾病,引发心理障碍和人格障碍。G.奥尔波特认为流言一般发生在和人们有重大关系的问题上,并且指出流言的发生与流传的三个条件:1、在缺乏可靠的信息的情况下,最容易产生与传播流言;2、在不安和忧虑的情况下,会促使流言的产生和传播;3、在社会处于危机状态下,如战争、地震、灾荒时,人们容易产生恐怖感和紧张感,流言容易传播。因而,网络是留言滋生的得力温床,特别在危机状况下。,随堂作业,什么是网络成瘾,其症状如何?,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