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制度建设节约压缩开支.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76248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600.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制度建设节约压缩开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加强制度建设节约压缩开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加强制度建设节约压缩开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加强制度建设节约压缩开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加强制度建设节约压缩开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强制度建设节约压缩开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制度建设节约压缩开支.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加强制度建设 节约压缩开支,近期财政部新出台制度宣传主讲人:,2023/7/1,主讲内容,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广东省党政机关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实施细则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中央和国家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中央和国家机关外宾接待经费管理办法因公短期出国经费管理办法因公短期出国培训费用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公务机票购买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2023/7/1,2023/7/1,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总体原则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规范简朴、务实高效的原则坚持从严从简;坚持依法依规;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公开透明;坚持深化改革,具体条款第六条:四类会议 是指除上述一

2、、二、三类会议以外的其他业务性会议,包括小型研讨会、座谈会、评审会等。高校会议一般定位为四类会议。第十四条会议费开支范围包括会议住宿费、伙食费、会议室租金、交通费、文件印刷费、医药费等。会议代表参加会议发生的城市间交通费,按照差旅费管理办法的规定回单位报销。,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会议费综合定额标准(上限),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会议类别及各项费用标准(单位:元),高校会议一般定位为四类会议。,具体条款第十六条一类会议费在部门预算专项经费中列支,二、三、四类会议费原则上在部门预算公用经费中列支。会议费由会议召开单位承担,不得向参会人员收取。,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具体条

3、款第十七条 会议费报销时应当提供会议审批文件、会议通知及实际参会人员签到表、定点饭店等会议服务单位提供的费用原始明细单据、电子结算单等凭证。对未列入年度会议计划,以及超范围、超标准开支的经费不予报销。会议费支付,应当严格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公务卡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以银行转账或公务卡方式结算,禁止以现金方式结算。,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2023/7/1,广东省党政机关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实施细则,具体条款第六章 会议活动 第三十条到第三十四条:严格执行会议费开支范围和标准会议所在地的代表、工作人员(含随行司机)一般不安排住宿;一律不发放任何补贴。,广东省党政机关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实

4、施细则,具体条款第六章 会议活动 会议期间,不得安排宴请,不得组织旅游以及与会议无关的参观、娱乐、健身等活动,不得以任何名义发放纪念品。完善会议费报销制度。未经批准以及超范围、超标准开支的会议费用,一律不予报销。严禁违规使用会议费购置办公设备,严禁列支公务接待费等与会议无关的任何费用,严禁套取会议资金。,广东省党政机关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实施细则,2023/7/1,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差旅费是指工作人员临时到常驻地以外地区公务出差所发生的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和市内交通费。,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出差审批制度要求:出差必须按规定报经单位有

5、关领导批准,从严控制出差人数和天数;严格旅费预算管理,控制差旅费支出规模;严禁无实质内容、无明确公务目的的差旅活动,严禁以任何名义和方式变相旅游,严禁异地部门间无实质内容的学习交流和考察调研。,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报销要求:行程必须连贯,一事一单;报销必须有住宿票,没有住宿票一律不能报销差旅费。确实无法提供住宿发票的,提供具体情况的书面证明(包括经办人、证明人和项目负责人签字以及院盖章);报销非本校项目组成员的差旅费,须提供书面证明(包括负责人签字以及院盖章);出差期间的其他开支,如购买办公用品等,不从差旅费报销。,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城市间交通费是指工作人员因公到常驻地以

6、外地区出差乘坐火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所发生的费用。到出差目的地有多种交通工具可选择时,出差人员在不影响公务、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应当选乘经济便捷的交通工具。乘坐飞机、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的,每人次可以购买交通意外保险一份。所在单位统一购买交通意外保险的,不再重复购买。,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报销要求:报销机票必须提供登记牌作为附件;自驾车出差报销汽油票的,必须有对应的路桥费票据;所有出差人必须在小票粘贴单或网报单上亲笔签名;出差人按规定等级乘坐交通工具,超支部分由个人自理;部级及相当职务人员出差,因工作需要,随行一人可乘坐同等级交通工具;,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各类交通工具乘

7、坐等级标准,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住宿费:指工作人员因公出差期间入住宾馆(包括饭店、招待所)发生的房租费用。按规定的住宿费限额标准报销。部级及相当职务人员住普通套间,司局级及以下人员住单间或标准间。出差人员应当在职务级别对应的住宿费标准限额内,选择安全、经济、便捷的宾馆住宿。,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报销要求:住宿费在标准限额之内凭发票据实报销,本科生和硕士生按教师标准的三分之一报销;住宿费发票与出差地和出差时间一致;住宿费不包括酒店洗衣费、网络费等。,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伙食补助费:指对工作人员在因公出差期间给予的伙食补助费用。报销要求:伙食补助费按出差自然(日历)天

8、数计算,按规定标准包干使用;报销时有餐票则不能领取伙食补助,领取伙食补助就不能报销餐票;餐票与出差地点和时间一致;本科生和硕士生按教师标准的三分之一。,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市内交通费:指工作人员因公出差期间发生的市内交通费用。出差人员由接待单位或其他单位提供交通工具的,应向接待单位或其他单位交纳相关费用。报销要求:市内交通票据与出差地点和出差时间一致;的士票不能出现连号;,中央和国家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2023/7/1,中央和国家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本办法所称培训,是指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其所属机构根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等规定,使用财政资金在境内举办的三个月以内的岗位培训、任职

9、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初任培训等。,中央和国家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办法规定,建立培训计划编报、审批备案和执行情况报告机制。各单位年度培训计划经单位党组(党委)会议批准后,报中央组织部、国家公务员局、财政部备案。同时各单位应当报送上年度培训计划执行情况。完善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机制,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杜绝无实质内容培训。,中央和国家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严格界定培训费项目范围,明确开支内容,堵塞在培训费中列支公务接待费、会议费和以培训名义公款宴请、公款旅游的漏洞。开支范围:包括住宿费、伙食费、培训场地费、讲课费、培训资料费、交通费等方面。,中央和国家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培训费实行综合定额标准控

10、制。综合定额标准是培训费开支的上限,合计450元/人/天(三四类会议),各项费用之间可以调剂使用。在综合定额标准以内结算报销。,培训费各项支出标准(单位:元),中央和国家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培训费实行综合定额标准,分项核定、总额控制。超过15天的培训,超过天数按照综合定额标准的80%控制;超过30天的培训,超过天数按照综合定额标准的70%控制。培训费由培训举办单位承担,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在各单位日常公用经费或专项经费中列支,禁止乱收费。,中央和国家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讲课费执行以下标准(税后):(一)副高级技术职称专业人员每半天最高不超过1000元;(二)正高级技术职称专业人员每半天最高不超过

11、2000元;(三)院士、全国知名专家每半天一般不超过3000元。其他人员讲课参照上述标准执行。,中央和国家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六项“严禁”:严禁借培训名义安排公款旅游;严禁借培训名义组织会餐或安排宴请;严禁组织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严禁在培训费中列支公务接待费、会议费;严禁套取培训费设立“小金库”;五项“不得”:培训住宿不得安排高档套房,不得额外配发洗漱用品;培训用餐不得上高档菜肴,不得提供烟酒;7日以内的培训不得组织调研、考察、参观。,中央和国家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报销要求:应当提供培训通知、实际参训人员签到表、讲课费签收单以及培训机构出具的原始明细单据、电子结算单等凭证。各单位财务部门应当

12、严格按照规定审核培训费开支,对未履行审批备案程序的培训,以及超范围、超标准开支的费用不予报销。讲课费、小额零星开支以外的培训费用,应当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管理的有关制度执行,采用银行转账或公务卡方式结算,不得以现金方式支付。,中央和国家机关外宾接待经费管理办法,2023/7/1,中央和国家机关外宾接待经费管理办法,原则:中央单位邀请外宾来访应当按照有关外事管理规定,严格执行计划审批规定。未经批准或授权,不得对外发出正式邀请或作出承诺。增信息公示和监督检查不求奢华、禁讲排场、节约从简、讲求实际,34,外宾接待费应纳入部门预算。中央单位应当加强外宾接待费预算管理,控制预算规模,在核定的年度外宾

13、接待费预算内安排外宾接待活动,不得超预算或无预算安排外宾接待。对应邀来华的外宾,中央单位应当根据互惠对等原则或外事交流协议等,区分为全部招待、部分招待和外宾自理。无互惠对等原则及外事交流协议的,招待天数不得超过5天(含抵、离境当天),超出规定天数和人数的,一律由外宾自理。,中央和国家机关外宾接待经费管理办法,外宾接待费的报销支付采用银行转账或公务卡方式结算,不得以现金方式支付。开支范围:住宿费、日常伙食费、宴请费、交通费、赠礼等(外宾参观游览、邮费、洗衣费等杂费开支均由外宾个人承担)。外宾接待经费原则上不得列支外宾来华国际旅费。,中央和国家机关外宾接待经费管理办法,各项开支标准住宿:副部长级及

14、以上人员率领的外宾代表团,可安排在五星级、四星级宾馆;司局级及以下人员率领的代表团以及其他一般外宾代表团,安排的宾馆最高不超过四星级,安排标准间。日常伙食:外宾日常伙食招待应当注意节俭,严格根据伙食费标准选择菜品,提倡采用自助餐等形式。每人每天300元伙食标准。,中央和国家机关外宾接待经费管理办法,交通费:接待外宾确需租用车辆的,应当与资质合格、运营规范的汽车租赁公司签订租赁合同。外宾赴地方访问时,司局级以下人员可提供飞机经济舱、轮船二等舱和火车软席(含高铁/动车一等座、全列软席列车一等座、火车软卧)。确因工作需要并经接待单位领导批准,外方主宾的重要随行人员可随主宾乘坐相应舱位,原则上按随行不

15、超过1人来安排。外宾途中伙食费按日常伙食费标准执行。,中央和国家机关外宾接待经费管理办法,宴请:原则上安排在宴请举办单位内部的宾馆和招待所,不上高档菜肴和酒水。除宴会外,提倡采用冷餐会、酒会、茶会等多种宴请形式。宴请标准司局级及以下人员出面举办的宴会,每人每次300元。冷餐、酒会、茶会分别为每人每次150元、100元、60元。宴请不得超过2次。宴请外宾规模,5人(含)以内的,中外人数原则上在1:1以内安排,外宾超过5人的,超过部分中外人数原则上在1:2以内安排。,中央和国家机关外宾接待经费管理办法,对外赠礼:实物礼品应当尽量选择具有中国特色的纪念品、传统手工艺品和实用物品,朴素大方,不求奢华。

16、对外赠礼以赠礼方或受礼方级别较高一方的级别确定赠礼标准。赠礼方或受礼方为正、副部长级人员的,每人次礼品不得超过400元;赠礼方或受礼方为司局级及以下人员的,每人次礼品不得超过200元;其他人员,可视情况赠送小纪念品。对访问我国的著名友好人士、社会名流、专家学者,确有必要赠礼的,按照正、副部长级人员标准执行。,中央和国家机关外宾接待经费管理办法,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2023/7/1,(一)预算管理和计划管理 严格控制因公临时出国经费总额,科学合理地安排因公临时出国经费预算。不得超预算或无预算安排出访团组。确有特殊需要的,按规定程序报批。严格控制因公临时出国团组人数、国家数和在外停留天数,正

17、确执行限量管理规定。组团单位和派出单位要明确责任,谁派出、谁负责。不得安排考察性出访。出访团组由单位外事和财务部门分别出具审签意见,明确审核责任。未通过审核的,不得安排出访团组。,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二)经费管理因公临时出国经费包括: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公杂费和其他费用。1、国际旅费(1)优先选择由我国航空公司运营的国际航线。注意:由于航班衔接等原因确需选择外国航空公司航线的,需事先报外事和财务部门审批。(2)机票款由本单位通过公务卡、银行转账方式支付,不得以现金支付。,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各类交通工具乘坐等级标准,2、国外城市间

18、交通费 指为完成工作任务所必须发生的,在出访国家的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通费用。注意:根据出访任务需要在一个国家城市间往来的,应当事先在出国计划中列明。,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3、住宿费 出国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定安排住宿,省部级人员可安排普通套房,住宿费据实报销;厅局级及以下人员安排标准间,在规定的住宿费标准之内予以报销。注意:住宿费用不包含餐费、电话费、小费等。,参加国际会议住宿费超标新旧规定对比,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4、伙食费、公杂费(包干)其中,公杂费是指出国人员在国外期间的市内交通、邮电、办公用品、必要的小费等费用。注意:对于在国外发生的市内交通费(包括出租车费、地铁票等交通工具

19、)不再另行报销。外方以现金或实物形式提供伙食费和公杂费接待我代表团组的,出国人员不再领取伙食费和公杂费。,包干部分新旧规定对比,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5、其他费用 包括出国签证费用、必需的保险费用、防疫费用、国际会议注册费用等,凭有效原始票据据实报销。注意:根据到访国要求,出国人员必须到到访国驻华使领馆购买保险的,需事先报外事和财务部门审批。,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6、宴请:宴请人员数目参照接待外宾报销规定。注意:出访团组对外原则上不搞宴请,确需宴请的,应当连同出国计划一并事先报外事和财务部门审批,宴请标准按照所在国家一人一天的伙食费标准掌握。7、礼品:按照厉行节俭的原则,选择具有民族

20、特色的纪念品、传统手工艺品和实用物品,朴素大方,不求奢华。注意:原则上不对外赠送礼品,确有必要赠送的,应当事先报外事和财务部门审批。,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三)报销要求1、回国报销费用时,须凭有效票据填报有团组负责人审核签字的国外费用报销单(具体表格由各单位制定)。2、各种报销凭证须用中文注明开支内容、日期、数量、金额等,并由经办人签字。3、各单位财务部门应当对因公临时出国团组提交的出国任务批件、护照(包括签证和出入境记录)复印件及有效费用明细票据进行认真审核,严格按照批准的出国团组人员、天数、路线、经费预算及开支标准核销经费,不得报销与出访任务无关的开支。,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外

21、事部门和财务部门事先共同审批事项出国人员应当优先选择我国航空公司运营的国际航线,由于航班衔接等原因确需选择外国航空公司航线的;根据出访任务需要在出访国内城市间往来的,应当事先在出国计划中列明;参加国际会议等的出国人员入住对方组织单位指定或推荐酒店超出费用标准的;根据到访国要求,出国人员必须到到访国驻华使领馆购买保险的;出访团组需事先填报因公临时出国任务和预算审批意见表;对外原则上不搞宴请,确需宴请的,应当连同出国计划一并报批;原则上不对外赠送礼品,确有必要赠送的,应当事先报批。,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因公短期出国培训费用管理办法,2023/7/1,因公短期出国培训费用管理办法,坚持强化预算

22、约束、优化培训结构、因事立项定人、加强监督管理的原则,严控费用规模,严格计划执行。因公短期出国培训费用纳入预算管理。无预算或超预算的不得安排出国培训。实行计划审核审批管理。建立因公短期出国培训计划与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出国培训项目信息公开制度和成果共享机制。除涉密内容和事项外,各单位应当将培训的项目、内容、人数、经费等情况,以适当方式进行公开。,因公短期出国培训,是指各单位选派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国外进行90天以内(不含90天)的业务培训。开支范围:培训费、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公杂费和其他费用。其中,培训费是指出国培训团组用于授课、翻译、场租、资料、课程

23、设计、对口业务考察或业务实践活动等在国外培训所必须发生的费用。,因公短期出国培训费用管理办法,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公杂费、其他费用的管理要求和开支标准参照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财行2013516号)执行。培训费开支在规定的标准之内据实报销。出国培训团组需在国内开展预培训和培训总结所发生的费用,参照国内培训费相关规定执行。组团单位和培训项目境外承办机构双方应当签订培训协议,明确培训费用的明细支出项目。,因公短期出国培训费用管理办法,55,报销要求:培训人员回国报销费用时,应当凭出国任务批件和出国培训审核件,填报因公短期出国培训费用报销单,并附各项经费开支有效票据。财务

24、部门应当对因公短期出国培训团组提供的出国任务批件、护照(包括签证和出入境记录)复印件及有效费用明细票据进行认真审核,严格按照批准的出国培训团组人员、天数、路线、经费预算及开支标准核销经费,超出部分不得核销。,因公短期出国培训费用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公务机票购买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2023/7/1,关于加强公务机票购买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工作人员,以及使用财政性资金购买公务机票的其他人员,国内出差、因公临时出国购买机票,应当按照厉行节约和支持本国航空公司发展的原则,优先购买通过政府采购方式确定的我国航空公司航班优惠机票。公务机票购买的“双折扣”。其主要做法,就是公务

25、人员根据公务行程安排和机票的市场价格情况,自行选择航空公司航班,航空公司按合同约定在市场折扣票价基础上再给予一定折扣的优惠。,按时间安排,中央预算单位从2014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省级预算单位在2014年底前实施,地市级及以下预算单位在2015年底前全部实施。对于市场折扣机票,各航空公司按国内、国际机票各航班舱位的折扣票价给予9.5折优惠;对于市场全价机票,则分别给予全价票价的8.8折、8.5折优惠。政府采购机票优惠率的变动情况,将在政府采购机票管理网站(www.gpticket.org)上发布。,关于加强公务机票购买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因公临时出国时,因中转1次以上(不含1次)等特殊原因确需选择非国内航空公司航班,以及因最临近目的地国家(地区)中转需办理过境签证而选择其他邻近中转地的,事先报经单位外事部门和财务部门审批同意。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公务机票报销管理,应当以标注有政府采购机票查验号码的航空运输电子客票行程单作为报销凭证;购买非国内航空公司航班机票的,应当以相关有效票据作为报销凭证,并附经单位外事部门和财务部门出具审核意见的审批表。,关于加强公务机票购买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