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心理与管理.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376571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4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群体心理与管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群体心理与管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群体心理与管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群体心理与管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群体心理与管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群体心理与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群体心理与管理.ppt(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群体心理与管理,一、概述,1.群体和群体心理定义群体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目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因为某些心理方面及社会方面的原因,以一定结构组合在一起进行活动,并且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人群整体。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对某群体存在的物质生活条件、社会关系、共同利益和群体活动等方面的共同反映。,2.群体的特征一般群体特征(1)由两个或更多个体组成(2)群体内有一定规范(3)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4)共同的目标,有效群体特征(D Hellriegel etal,2001)成员有共同目标成员支持公认的行动纲领与决策程序成员已学会如何从他人初获得帮助并助人成员已学会如何处理群体冲突成

2、员已学会如何诊断个体和群体行为过程并增强其自身及群体的功能,3.形成群体的基本条件群体目标群体结构群体规范,群体意识群体归属感群体行为相互作用,4、群体的类型(1)形成方式: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2)基本目的:友谊型群体和任务型群体(3)规模大小:大型和小型(4)是否实际存在: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二、群体的功能1、完成组织的任务2、满足群体成员的需要 安全感的满足 社交需要的满足 自我确认需要的满足 被激励和认同感需要的满足,三、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1.正式群体正式群体定义:正式群体是根据组织需要按一定原则而建立的完成组织任务和实现组织目标的群体。正式群体特点:有明确的目标与任务、群体的产生

3、、成员的权利与义务、职责分工、规模大小、领导方式等有明文规定,正式群体心理功能:维持必要组织行为满足成员心理需要 正式群体心理管理策略:心理管理是运用心理管理策略来改变群体的心理状态,既使消极的群体心理状态变为积极的心理状态,又提高群体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活动的效能。,注意群体的思想导向保持群体目标与个人目标一致合理满足群体成员的经济需要提高群体成员的工作满足度提供群体成员发展的机会促进和维护群体成员的心理健康创设良好的群体心理环境(人际关系、和谐沟通和心理气氛),2.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定义:没有明文规定或不需组织认可,由情投意合者自发形成的群体非正式群体特点:指向一定的活动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信息

4、沟通迅速、灵敏有公认的领袖凝聚力强对成员影响大,非正式群体心理功能(积极)满足成员心理需要能增强群体凝聚力利于完成组织任务利于群体内部沟通利于发挥影响力,促进群体稳定,非正式群体心理功能(消极)与正式群体目标冲突与正式群体规范冲突与正式领导者冲突传播小道消息,散布流言蜚语,非正式群体心理管理策略强化管理意识调动积极因素采取不同对策(接纳、改造、消除)做好心理导向(目标引导、感情投入、教育介入、区别对待),四、群体与团队,群体的绩效可能小于或等于每个个人贡献的总和,产生1+12的效应。团队通过强化团队的目标,促使团队伏I成员共同努力,产生积极的协同作用,使团队的绩效水平远远大于个人之和,产生1+

5、12的效应。,团队指一群员工,他们的知识、技能互补,为了共同的目标,保持相互负责的工作关系。团队授权指团队成员感知到团队有效性、团队行为重要性与价值、工作时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体验到团队对完成工作及实现目标的重要性与影响力的程度。,机能团队:每天在一起从事相关事务和任务的个体集合。问题解决团队:关注于在他们范围中的特殊问题,发展解决问题方案,并实施解决。交叉机能团队:在需要适应性、速度和对对象作出迅速反应的情境中最有效。自我管理团队虚拟团队:一群在不同地域的个人通过一个或更多项目上多样的信息技术进行合作。,五、群体规范与凝聚力,群体规范(rule)群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与评价体系作用:认识标

6、准化,避免了人际间的难堪,简化成员行为并预见所期待行为,行为一致,增强个人和群体自由和成熟的潜力,从正反两方面影响个人、群体和组织的效能,模仿、暗示、顺从等形成群体规范,途径:遵守规范可通过他律、自律、顺从和个人接纳(对规范的积极的个人支持,即个人态度与行为与群体规范和目标一致),群体凝聚力(coherence)凝聚力定义: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成员对群体的向心力和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凝聚力作用:群体存续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强化群体功能和实现群体目标的动力,凝聚力理论Zaccaro和Lowe(1986)、Zaccaro和McCoy(1988)凝聚力理论任务凝聚力指由于成员对群体任务的喜好或责任

7、感或由于群体能够帮助其成员实现其重要目标和满足其重要期望而产生的凝聚力。人际凝聚力指群体因人际关系良好而产生的对成员的吸引力,人际凝聚力产生于群体成员的归属感和成员间的相互喜欢。,Carron的群体凝聚力理论凝聚力是多维的,包含各种不同的维度凝聚力是动态的,在一个群体内部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凝聚力的工具本质,凝聚都有一定的目的凝聚力具有情感功能,群体内部的社会交往导致了成员情绪、情感的变化,凝聚力的维度(Carron):群体任务对个体的吸引表示个体与群体任务、活动效率、目的和目标的关联程度。群体交往对个体的吸引表示个体的参与、希望被接纳程度和与群体相互作用的程度。群体任务一致性表示在涉及群体任

8、务时,作为一个整体的群体内部的相似性、接近性和结合力。群体交往一致性表示当群体作为一个社会单位时,作为一个整体的群体内部的相似性、接近性和结合力。,凝聚力影响因素群体的领导者和领导方式,有合理的目标和激励方式,群体的结构,群体良好的人际关系,群体的规模与规范,群体内部思想一致或个性等相似,加入群体的难度,成员的荣誉感、成就感、归属感,成员相处时间,外部环境,外部压力,六、群体的人际关系,1.人际关系定义人际关系指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2.人际关系效能协调作用 建立友好情感 保健作用促进幸福促进良好心理气氛的形成提高工作效能,3.人际关系建立社会心理学家艾特曼(I Al

9、tman,1973)将人际关系分为四个阶段定向阶段情感探索阶段感情交流阶段稳定交往阶段,4.人际关系破裂分歧收敛冷淡逃避终止,5.人际关系遵循的原则交互原则功利原则 自我价值保护原则增减原则情境控制原则,6.采用增强人际吸引力的方法 关注吸引的条件满足对方情感需要正确运用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缩小角色差距,实现平等克服态度偏见、嫉妒心理,七、群体的竞争与合作(competition&cooperation),1.竞争 指个体或群体在工作、学习等社会活动中通过潜能发挥,力求超过或胜过对方的心理或行为。意识到自己达到目标的机会是在同群体其他成员的关系中彼此妨碍地相互依存。,2.合作 指个体或群体的双

10、方为着共同目标而协调努力。意识到自己达到目标的机会是在同群体其他成员的关系中彼此促进地相互依存。,表5.2竞争与合作的效应,合作的效应调整努力,相互配合各成员贡献多样化能看到灵活分工对成就的压力注意同伴成员关注任务和难题,对沟通的相互理解定向和秩序井然单位时间的效率和质量对群体和成果的好评对同伴成员的好感群体功能,竞争的负效应协作难思想交流难努力的调整和配合难对群体难有自豪感产生紧张、不安、失败感友好性差产生不信任、怀疑、敌意效率低,竞争的正效应推进以实现目标为目的工作(制定目标、产生实现目标的热情)强化行为的动机和激发潜能获胜的体验会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增强信心,进一步提高目标的标准,表5.

11、3动机对合作的影响,群团行为冲突的处理方法(一)冲突的性质冲突,是指两种观点互不相容、互相对立或互相排斥的过程。冲突的两重性所谓冲突的两重性,即有建设意义的冲突和具有破坏意义的冲突。,八、群体冲突与管理,团体间的冲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行为科学家在这方面做了较多的研究。总的来讲,竞争的结果是,胜者往往骄傲自满,败者大都不肯承认失败。于是团体间的紧张与冲突增多。以往,行为科学家大都认为冲突是坏事,对团体间冲突持否定态度。但后来,许多行为科学家认为冲突不一定是坏事,而没有冲突不一定是好事。因为,如果只强调组织内部的忠诚和合作,提倡唯唯诺诺和不发表不同意见,反而使矛盾不能暴露,窒息生机。所以,有人

12、主张要区分破坏性的冲突与建设性的冲突。破坏性的冲突指带有偏见、无理取闹、暴力破坏的冲突,应加以限制。建设性的冲突指敢于发表建设性意见,揭示矛盾,以便解决问题的冲突,应加以倡导。,所谓建设意义的冲突,是指双方目标一致,而在方法上和认识上不同所产生的冲突。一般说,建设性的冲突有以下几个特点:(1)双方对达到共同的目标都很关心;(2)彼此愿意进行心理上的沟通;(3)大家以争论问题为中心,互相积极交换所掌握的资料,而不进行人身攻击;(4)互相交换情况不断增加。,建设性冲突的积极作用:能抵制群体内不正当现象;从根本上触动管理上的官僚主义;能够增强民主气氛,有利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使群体成为一个健康的

13、、积极向上的有强大活力,并能进行创造性工作的群体。,破坏性冲突,是指由于双方目标不一致而造成的冲突。其表现有以下几个特点:(1)双方对赢得自己观点胜利十分关心;(2)不愿听取对方的观点、意见;(3)由就事论事,进而转化为人身攻击;(4)沟通受阻,正常信息流通停止。,(二)处理冲突的方法1、冲突发生的原因(1)信息流通受阻的冲突。由于信息流通渠道受阻,致使群体中一部分人不能及时得到信息,所以,行动起来步调就不可能保持一致。行为的不一致,往往是导致冲突的最直接原因。(2)对事物的认识角度不同的冲突。在一个群体中,由于各人的知识、经验以及生活经历的不同,在认识同一事物时,往往会有观点上的分歧,而这也

14、能导致消极冲突的出现。,(3)价值观不同的冲突。这可以说是引起消极冲突的根源。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在对事物认识时往往各抒己见,并以自己的价值观作为行为的准则。由此,就引起各种冲突。(4)本位主义过重引起的冲突。本位主义,本来并不是贬义词,因为每个人都具有,但本位主义过重,就是缺点了。本位主义过重,有时能使人失去理智,在失去理智的情况下产生的冲突,给集体只能带来消极的后果。,2、冲突的解决方法(1)商谈和解法。冲突的双方本着解决问题的原则,通过商议,谋求解决的办法。使用这种方法,要求双方从全局出发,互让互谅,各自做出积极的进步,促使冲突和解。(2)仲裁调解法。当双方达不成协议时,就需有第三者出面,

15、从中说合,通过仲裁,使冲突得以解决。使用这种方法,对仲裁者的要求较高,出任仲裁的人必须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或是某些方面的专家等等。否则,仲裁不会有大的效果。,(3)权威强制解决法。由上级主管部门利用行政命令的方式作出裁决,强迫双方执行命令,这种方法主要是采取强制的手段解决冲突。因此,只起到暂时掩盖矛盾的作用,而不能消除引起冲突的根本原因,在一般情况下,最好不使用此法。(4)吸收合并即大团体接受小团体的要求并使其失去继续存在为理由,终而与大团体完全融合成一体。,(三)预防团体间冲突的方法1、缓和冲突的原则(1)必须找出各团体都能同意的目标(2)建立团体与团体的沟通联系2、具体方法(1)设立共同的竞

16、争对象(2)订立超级目标,即拟定一个能够满足各团体的目标(3)安排各团体互相来往的机会,(4)避免形成争胜负的情况(5)强调整体效率,强调整个组织效率,以及各部门对整体贡献的重要性(6)加强教育,九、群体沟通与管理,一、群体沟通的概念1、群体沟通是指组织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达到基于其各自目的的群体特定目标而组成的集合体,并在此集合体中进行交流的过程。意见或信息传达者;收受者;传达的内容2、意见沟通的分类(1)工具性沟通即为了影响收受者的知觉、思想及态度体系,进而改变其行为而进行的沟通。(2)为满足需要的沟通即为了表达情绪,解除内心的紧张,征求对方的同情、共鸣,确定与对

17、方的关系而进行的沟通。,3、意见沟通的作用(1)搜集资料意见沟通可以获得有关外部环境各种变化的信息。(2)改变行为在组织推行改革时,与职工的意见沟通有助于改变他们原有的态度,而表现合作的行为。(3)建立及改善人群关系意见沟通不但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个人情绪也得以表达,减少人与人之间不必要的冲突。,4、人群意见沟通的种类按照组织系统划分:(1)正式的沟通系统 组织与其他组织之间公函来往及洽商会谈。或组织内命令传达、各项通知、定期会议等(2)非正式的沟通系统包括所有正式沟通系统以外的信息传达与意见交流。,按照沟通流动的方向划分(1)下行沟通将高层所拟定的组织目的、管理政策、工作程序传达至属下各阶层

18、。(2)上行沟通职工向上级报告工作情形、提建议或通过各种途径表达自己的意见(3)平行沟通同阶层主管人员见的沟通,按照沟通的方法(1)书面沟通通过布告、通知、备忘录、公报、刊物、建议书等书面形式进行的沟通,其好处是具有权威、正确性,不容易在传达中被歪曲,可以永久保留。(2)口头沟通以面对面地晤谈、各种讨论会、会议、电话联系等形式进行的沟通。,非正式沟通渠道非官方的沟通渠道是正式渠道的补充,它的一个重要用途是能够解决一些最令人困惑的沟通问题。常见的非正式沟通渠道有:流言 流言是组织内主要的非正式沟通渠道,是指那些盘根错节的可能会歪曲信息真实性的沟通渠道。“在真理穿上鞋之前,谎言能跑完半个地球”。不

19、正确的信息一旦传开就很难制止。,管理者有时故意利用流言来传播不希望正式发布的信息。一个典型例子是放出风声说今年的薪水涨幅很小。当涨幅达到平均水平时,大多数会感到满足。流言的另一个相关应用是,在一则通知正式发布前先通过流言散步信息来试探员工的反应。如果反应很糟糕,管理者有时可以修改计划。,谣言谣言是通过流言传播的、内容未经官方证实的信息。谣言的一种特定形式是闲话,即通过非正式沟通渠道传播的有关他人信息的闲谈或珍闻。,工作中的非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是指使用语言之外的方式传递信息。这种信息有时是伴随语言信息一起产生,有时则单独产生。非语言沟通的最大目的是要传送信息背后的情感。艾伯特梅拉宾统计了沟通过程

20、中所有3种要素的相对权重,认为语言对于他人情感的影响只占7%,音调占了38%,面部表情占了55%。因此,非语言沟通对于情感含义的表达占了93%。说明信息的不同要素对于情感影响的大小。,群体沟通网路行为由各沟通途径所组成的格式称为沟通网路。沟通网路既可以反映一个团体结构,也可以表明组织中的权威系统。不同的沟通网路对个人和团体行为有不同的影响。,正式沟通网络,链式,轮式,圆式,全通道式,Y链式,五种沟通网络,轮式,圆式,轮式,环式,1、轮形沟通网路在组织中代表一个主管直接管理部署的权威系统;2、链型沟通网路代表主管与低层部属间有中间管理者的权威系统;3、圆形沟通代表不分上下,如委员会等的组织结构;

21、4、Y形沟通网路中,获得情报资料最多的,容易掌握真正的权力,成为领导人物。,沟通网路的有效性1、轮形沟通网路的速度快、容易控制。轮形网路中居于中心地位者因获得情报资料多,具有较大的权力,有较大的自信与自主性。2、圆形沟通网路的易于保持团体中高昂的士气。3、组织庞大的情况下,采用链形沟通网路较为有效。4、如果主管本身的工作非常繁重,需要有人帮他选择必要的情报资料,排除不必要的信息,宜采用Y形改良的沟通网路。,群体沟通的阻碍意见沟通的三个过程:(1)传达者将一定的信息内容传递给对象的过程;(2)收受者收受信息与了解内容的过程;(3)收受者接受或拒绝该项信息的过程。上述三个过程中,都有可能阻碍沟通,

22、在第一个过程中,必须认清信息内容的多样性:认识性的信息内容(1)目前的状态,问题的核心,推行目标的实况;(2)提示、主意、经验;(3)有关目标、政策、实践的知识。情绪性的信息内容包括:(1)喜怒哀乐等感情的气氛;(2)态度与反应;(3)忠诚心及敌对感;(4)支持、感谢及拒绝的感情;(5)动机与目的,在第二个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能有三项:(1)传达的工具不灵 传达者能力及工具的问题(2)心理上的阻碍收受者对传达者存在的不信任感或怀疑等导致对内容的拒绝或歪曲(3)思想上的差异个人的动机不同,其认识态度,思考方式也不同,以致传达者所说的内容,收受者无法了解。教育程度上不同,亦不能理解对方所要表达的内容。,最后一个过程是将某一定的信息内容传递给收受者时,其目的在于引起对方的同情、共鸣或期待对方采纳自己的意见而改变行为。如果收受者本人不可接受,则沟通的目的就无法达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