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11电子政务建设保障体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h11电子政务建设保障体系.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1.电子政务保障体系,11-1 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11-2 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体系11-3 电子政务教育培训体系11-4 电子政务法律法规体系11-5 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11.电子政务保障体系,11-1 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1)电子政务“安全第一”2)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对策,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11.电子政务保障体系,1)电子政务“安全第一”安全保障系统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内容电子政务开放性、虚拟性、网络性等自身特点对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提出严格的要求。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问题的特殊性:(1)既是部门安全又关系到国家安全(2)既是政治安全又关系到经济安全(3)既要求信息保
2、密又要求政务公开(4)既要求互联又要求隔离,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11-1 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从实施角度,电子政务安全和其他领域的信息安全没有太大区别,即都是以各个部门为主进行,但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是国家安全问题,这是因为电子政务安全问题产生的影响往往危及整个国家的安全。,11.电子政务保障体系,1)电子政务“安全第一”安全保障系统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内容电子政务开放性、虚拟性、网络性等自身特点对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提出严格的要求。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问题的特殊性:(1)既是部门安全又关系到国家安全(2)既是政治安全又关系到经济安全(3)既要求信息保密又要求政务公开(4)既要求互联又要求
3、隔离,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11-1 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政治秩序决定经济秩序、生活秩序的正常稳定。电子政务是国家信息化的先决条件,因此电子政务安全不仅仅是政治安全,同时,也是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11.电子政务保障体系,1)电子政务“安全第一”安全保障系统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内容电子政务开放性、虚拟性、网络性等自身特点对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提出严格的要求。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问题的特殊性:(1)既是部门安全又关系到国家安全(2)既是政治安全又关系到经济安全(3)既要求信息保密又要求政务公开(4)既要求互联又要求隔离,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11-1 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电子政务不仅要求政府完善行
4、政管理职能,还要加大对企业、公众服务的力度。政府行政管理与服务所产生和涉及的政务信息既包括需要保密甚至是核心机密的部分,要求政府信息保密;也包括需要面向公众、具有一定公开性的信息,又要求政府信息公开。因此,这给电子政务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解决这一对矛盾呢?,我们认为,一方面,要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把握哪些信息是政府的机密,哪些是可以向外界开放的;另一方面,在电子政务平台建设过程中要摆脱“安全绝对化”倾向。,11.电子政务保障体系,1)电子政务“安全第一”安全保障系统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内容电子政务开放性、虚拟性、网络性等自身特点对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提出严格的
5、要求。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问题的特殊性:(1)既是部门安全又关系到国家安全(2)既是政治安全又关系到经济安全(3)既要求信息保密又要求政务公开(4)既要求互联又要求隔离,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11-1 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电子政务的公众信息网互联,但其核心业务层有许多涉及国家机密的信息而要与外界隔离。因此,在电子政务的不同安全域上,对安全的要求是不安全相同的。,11.电子政务保障体系,2)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对策(1)健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护的组织机构(2)完善国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3)确立信息安全产业的策略(4)权衡考虑安全、成本、效率三者的关系(5)加强信息安全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6)健全电
6、子政务安全保障的法律法规(7)开展电子政务安全宣传教育,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11-1 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发达国家一般都建立有信息安全管理机构,美国安全委员会下设立了“国家保密政策委员会”和“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委员会”;英法等国建立了“国家信息安全委员会”;德国成立了“国家信息安全局”。在我国,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信息安全的国家总体发展战略进行规划、设计、研究、组织、协调等工作,配合有关部门进行立法调研。但地方政府和重点保护的重要领域相应的组织机构还很不健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确立了由公安部门主管全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但由于机构编制等原因,许多地方公安机关没有成立专
7、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机构,适应计算机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警力配备不足等。建议组建国家信息安全委员会,组织和协调国家安全、公安、保密等职能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领域进行分工协作,对国家信息安全政策统一步调、统筹规划。,11.电子政务保障体系,2)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对策(1)健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护的组织机构(2)完善国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3)确立信息安全产业的策略(4)权衡考虑安全、成本、效率三者的关系(5)加强信息安全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6)健全电子政务安全保障的法律法规(7)开展电子政务安全宣传教育,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11-1 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中国应该尽快建立网络监控中心
8、、安全产品评测中心、计算机病毒防治中心、关键网络系统恢复灾难中心、网络安全应急响应中心、电子交易安全证书授权中心、密钥监管中心等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积极推动电子政务公钥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政府网络安全防护与通报机制以及网络身份认证制度,加速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增强网络活动的安全保障,确保信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建立中国的电子政务公钥基础设施/认证中心(PKI/CA)体系事关全局,各级地方和部门应在国家根CA的体系下,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有序建设。国家信息化办公室已就此做出明确规定:由国家密码主管部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成立“国家PKI协调管理委员会”,指导电子政务PKI信任体
9、系国家电子政务根CA和桥CA建设。,11.电子政务保障体系,2)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对策(1)健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护的组织机构(2)完善国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3)确立信息安全产业的策略(4)权衡考虑安全、成本、效率三者的关系(5)加强信息安全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6)健全电子政务安全保障的法律法规(7)开展电子政务安全宣传教育,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11-1 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目前,就中国的信息产业无论是关键技术、经营管理,还是生产规模、服务理念,都不具备力量在短期内使国产信息安全产品占领国内的信息安全产品主要市场。但中国必须建立独立自主的信息安全产业,这是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根本保证。信息安
10、全产品国产化不等于绝对的安全,而绝对的安全需要国产化。国家要集中人力、物力,制订相关政策,大力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芯片、操作系统等信息安全技术产品,以确保关键政府部门的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11.电子政务保障体系,2)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对策(1)健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护的组织机构(2)完善国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3)确立信息安全产业的策略(4)权衡考虑安全、成本、效率三者的关系(5)加强信息安全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6)健全电子政务安全保障的法律法规(7)开展电子政务安全宣传教育,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11-1 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实际上,绝对的安全是没有的,电子政务系统也不是有些人认为的“
11、越安全越好”,不同的电子政务系统,对于信息安全的要求是不同的,例如,一个门配了几把锁取决于门内放的东西的重要程度。因为锁越多,门的安全成本也越高,而门的使用效率就越低。也就是说,在进行安全设计的时候,必须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权衡考虑“安全、成本、效率”三者的关系。一个电子政务系统安全保密性能超出安全保密的管理要求不但没有必要,而且也会造成资金上的浪费。,11.电子政务保障体系,2)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对策(5)加强信息安全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6)健全电子政务安全保障的法律法规(7)开展电子政务安全宣传教育,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11-1 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科学研究机构应加强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并尽快
12、使之产品化和产业化,尤其是操作系统技术和计算机芯片技术,无论是对国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还是对政务信息安全保障系统都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一些国外计算机公司高端产品中刻意留有后门已经对用户的系统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所以,我们在构建电子政务系统的时候,对于信息平台产品的选取必须慎之有慎。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选用国产化技术和国内公司的产品。,11.电子政务保障体系,2)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对策(6)健全电子政务安全保障的法律法规(7)开展电子政务安全宣传教育,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11-1 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世界上很多国家制定了与信息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一些国家还制定了专门的政府信息安全保护方面的法
13、律法规,如英国的官方信息保护法,俄罗斯的联邦信息、信息化和信息保护法等。我国虽然颁发了一些与信息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却很零散,还没有关于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专门法律。今后,在完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同时,还应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提供法律法规保障。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努力,更要国家立法机构的参与与支持。,11.电子政务保障体系,2)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对策(7)开展电子政务安全宣传教育,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11-1 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许多电子政务安全隐患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因此开展电子政务安全宣传教育非常有必要。安全宣传教育主要只要是指利用各种方式对公务
14、员以及全社会进行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和信息安全知识的普及,树立“信息安全第一”的思想,同时倡导信息伦理,提高公务员和公众的信息安全自律水平。,信息社会中出现的信息伦理问题主要包括侵犯个人隐私权、侵犯知识产权、非法存取信息、信息责任归属、信息技术的非法使用、信息的授权等。,11.电子政务保障体系,2)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对策 目前,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对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的部署是:(1)由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研究提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策略,制定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和网络的安全等级标准以及相应的法规和管理制度,指导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2)由国家密码管理部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成立国家PKI
15、协调管理委员会,指导电子政务PKI信任体系建设,确定国家政务根CA和桥CA的业主单位,尽快启动和推进建设;(3)抓紧确定国家应急支援和应急信息交换中心以及国家数据灾难恢复中心的业主单位,初步建立国家应急支援体系,研究提出灾难恢复基础设施方案。(4)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和密码管理部门抓安全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工作。,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11-1 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11.电子政务保障体系,11-2 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体系1)中国电子政务标准化情况2)电子政务标准化对策,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11.电子政务保障体系,1)中国电子政务标准化情况 管理机构: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
16、员会 工作成效:2002年1月成立了“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负责制定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体系框架,组织建立电子政务标准化系统,推行标准试行方式,完善标准咨询与服务体系。2002年5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总则部分。2003年初,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二版征求意见稿)和电子政务相关标准(征求意见稿)发布。2005年12月,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服务体系和政务信息交换目录服务体系,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11-2 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体系,11.电子政务保障体系,1)中国电子政务标准化情况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和电子政务相关标准阐述了电子政务标准化的意义、电子政务
17、标准化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思路、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和近期需要开展的标准项目,并给出了电子政务标准项目的管理办法。其中,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共分为总则、工程管理、网络建设、信息共享、驰骋技术、信息安全等六大部分。,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11-2 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体系,11.电子政务保障体系,1)中国电子政务标准化情况,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11-2 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体系,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第一版),为落实中办发200217号和200434号文件精神,推进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建设,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委托,由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组织编写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政务信
18、息资源交换体系系列标准。,11.电子政务保障体系,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11-2 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体系,1)中国电子政务标准化情况,政务信息资源:(government information resource)由政务部门或者为政务部门采集、加工、使用、处理的信息资源,包括:政务部门依法采集的信息资源、政务部门在履行职能过程中产生和生成的信息资源、政务部门投资建设的信息资源、政务部门依法授权管理的信息资源。,11.电子政务保障体系,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11-2 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体系,1)中国电子政务标准化情况,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服务体系:是由目录服务系统、支撑环境、标准与管理、安全保障等组成的
19、整体。目录服务系统是通过编目、注册、发布和维护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内容,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组织、发现和定位的系统。它主要由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组成,同时还具备软硬件、网络的支撑环境,以及标准与管理规范建设和安全保障。根据顶层的基础面、行业面、服务面和物理面的四个分类,相应地产生了主题分类、行业分类、服务分类和资源形态等四种分类。四种分类相对独立,当政务信息资源的某个面的属性发生变化时,应尽量减小对其他面属性的影响,最大程度地保证目录体系的稳定性。,11.电子政务保障体系,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11-2 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体系,1)中国电子政务标准化情况,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government
20、information resource interchange system)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是依托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和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基础设施,为跨部门、跨地域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提供的电子政务信息服务基础设施。交换体系总体结构由服务模式、交换平台、信息资源、技术标准和管理机制组成,实现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不同服务模式的业务应用通过调用交换平台提供的 交换服务,实现对信息资源的访问和操作,技术标准和管理机制为政务信息资源的交换和共享提供技术 和管理的保障。,11.电子政务保障体系,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11-2 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体系,1)中国电子政务标准化情况,11.电子政务保障体
21、系,2)电子政务标准化对策 标准化是实现电子政务系统互联胡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安全可靠的前提!电子政务标准化的主要任务:制定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组织建立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系统,编制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修订和制定急需的标准,开发相应的电子政务标准应用工具,推行与一期工程应用紧密结合的标准咨询与服务体系。电子政务标准化的核心: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框架。电子政务标准的制定原则:“急用先行、成熟先上、科学先进、切实可行”。,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11-2 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体系,11.电子政务保障体系,2)电子政务标准化对策 值得指出的是;电子政务标准化也为政府业务流程再造提供了根本基础。目前,进行电
22、子政务建设的当务之急是分门别类地实现政府管理和服务业务流程和环节的标准化,即电子政务标准化也应该包括政府管理行为和政府管理过程(流程)的标准化。,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11-2 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体系,11.电子政务保障体系,11-3 电子政务教育培训体系 在推进电子政务的过程中,提高国家公务员的整体素质,特别是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随着电子政务建设实践在中国的不断深入,电子政务相关知识的培训已经受到广泛的重视。电子政务培训工作已经成为国家信息化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信息化培训认证管理办公室成立了“公务员信息技术与电子政务应用能力培训专家委员会”,并制定了国家公务员信
23、息技术与电子政务应用培训大纲,同时,配套制定了考试大纲和题库,由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组织编写了信息技术与电子政务系列教材。,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11.电子政务保障体系,11-3 电子政务教育培训体系 2003年初,为了落实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组部、人事部、国务院信息办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的通知(组通字20031号)。本次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工作主要是要求由各省组织部、人事厅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牵头负责、组织实施,在2006年底完成全部省、市(地)各级公务员系列的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11.电子政务保障体系,11-3 电子政务教
24、育培训体系 2005年4月25日,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印发“信息化培训参考大纲”和“信息化培训工作调查报告”的函(国信办综函200538号)。其中,信息化培训工作调查报告就本次由中组部、人事部、国务院信息办联合组织的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工作进行了调查!(调查截止日期:2004年8月底),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11.电子政务保障体系,11-3 电子政务教育培训体系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中央层面培训工作的开展,极大地带动了各地的培训工作。各地相继开展的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各部门密切协作,积极推进培训工作在组织制度上保证了培训工作的开展培训内容已成为干部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5、培训经费得到了一定的保障培训取得阶段性成果,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11.电子政务保障体系,11-3 电子政务教育培训体系 本次调查结果反映的问题:培训进度差距明显对知识培训重视不够知识培训质量有待提高培训经费和时间没有得到充分保证信息化专业人才培训亟待加强,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11.电子政务保障体系,11-4 电子政务法律法规体系1)国内外电子政务立法情况2)电子政务立法对策,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11.电子政务保障体系,1)国内外电子政务立法情况1995年5月,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政府纸张消除法案,要求联邦和各州政府部门呈交的表格必须使用电子方式。2000年5月,英国通过了电子通信法案,确定了电
26、子签名和其他电子证书在法院审判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2000年3月,日本向国会提交了电子签名与认证法案,从而确认了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德国联邦政府制定了数据保护法和电子签名法,拟修改原法律法规中不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的4000多条法律条款。,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11-4 电子政务法律法规体系,11.电子政务保障体系,1)国内外电子政务立法情况中国在电子政务立法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电子政务的发展。2001年8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成立,着手电子政务的政策法规制定。2002年5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总则部分。2002年7月,国家信息化领
27、导小组发布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这是我国第一个电子政务建设的纲领性文件。2003年初,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二版征求意见稿)和电子政务相关标准(征求意见稿)发布。2004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正式实施,该法在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和职能转变的同时,也为电子政务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2004年8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从此,带有“电子签名”的凭证和传统的凭证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2007年1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11-4 电子政务法律法规体系,电子签章条例是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立法,它
28、首次确立了电子文件和电子签章的法律效力,为政府文件和重要政务信息的网络传输提供了法律依据。此外,电子签章条例还包括了若干在赋予电子文件和电子签章以法律效力的过程中保证信息安全的制度内容,包括认证中心(CA)的管理、电子签章活动中的责任等。,11.电子政务保障体系,1)国内外电子政务立法情况,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11-4 电子政务法律法规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确立了“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明确规定了信息公开的范围、程序、公众了解政务信息的权利以及违反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等内容,并确立了CIO(信息主管)等具体制度,为电子政务的纵深发展提供了立法的保障。,11.电子政务
29、保障体系,2)电子政务立法对策国外尽管国情不同,但在电子政务立法历程却极其相似,而且法律在电子政务所起的角色转换也非常相符,即从影响、配合向基础转化,使得法律成为电子政务的基石。这个基石独特于传统立法研究的是,它是一个明显的高科技含量的不断修订完善的立法过程。表现在:电子政务法律体系目前处于无统一规范、朝令夕改不断修订的不成熟阶段电子政务立法建设是传统政务改革在法律领域的体现电子政务法律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电子政务的实施成果,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11-4 电子政务法律法规体系,11.电子政务保障体系,2)电子政务立法对策国内电子政务囿于认识和技术的限制,在电子政务的整体立法建设稍微滞后。但也充分
30、展现自己的特色。信息化标准及信息基础设施立法是国内电子政务立法主体,同时,也说明国内电子政务处于初级建设阶段;行政性电子政务立法建设相对成熟,但面向公众开放部分立法基本空白;电子政务立法及政策扶持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化。例如,为了保证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顺利开展,还要进行政府信息登记制度、政务网络安全管理办法、网上政府信息管理办法以及其他有关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安全管理制度、电子政务项目管理制度、政府信息登记、政府信息交换、政府信息维护制度的研究工作!,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11-4 电子政务法律法规体系,11.电子政务保障体系,11-5 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1)建立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2
31、)国外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3)中国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11.电子政务保障体系,1)建立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效益可以定义为提高的部分或收到的价值。电子政务绩效评价就是对电子政务的成本收益、成本效益进行比较分析。成本收益分析:研究项目成本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成本与结果都用货币方式表现。成本效益分析:研究项目成本与结果之间的关系,但结果是以单位成本所获得的结果来表现。电子政务绩效来自两个方面:一种是技术创新;另一种是管理创新。由于,信息化(技术创新的结果)作为一种服务工具,本身不能直接产出利润,而是与政府的管理和业务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产生整体效益。因此,电子政务绩效评
32、价不能单纯评价信息系统“电子”化的效益,而是评价应用了信息技术后的业务系统政务效益的提高,这是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基本思想。,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11-5 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11.电子政务保障体系,1)建立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从评价的对象或主体看,电子政务绩效评价应包括电子政务项目的绩效评价(对应于成本收益分析)和政府部门(使用电子政务系统后的)的绩效评价(对应欲成本效益分析)。从评价的时间看,电子政务绩效评价分为事前评价和事后评价。事前评价是从自然科学模型和经济学模型对电子政务的效果的预测,是对实施电子政务项目和不实施该项目的未来效果进行比较。事后评价是将现实状况与假定没有实施项目
33、的状况进行比较,从而衡量电子政务的实施效果。事后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绩效评价、项目影响评价、项目过程评价和项目持续性评价。参考书:1.彼得.罗西,项目评价:方法与技术,华夏出版社,2002。2.中国电子政务信息化主管知识读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3.杨雷,电子政务效益的经济分析与评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11-5 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11.电子政务保障体系,1)建立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从表面上看,人们可以直觉感受到电子政务应该具有下面这些功能和效益: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促进政府的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提高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水平;推动国
34、家信息化事业的发展。同时,人们也猜测电子政务能够降低政府管理成本,密切政府与社会公众的关系,推进社会民主进程,带动IT业的发展,提高行政监管的有效性。但是,建设实践的结果表明,人们对电子政务的期望与它实际的效果并不完全吻合!从2002年以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部门、管理部门、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开始关注电子政务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关注电子政务的实际效果,开始研究电子政务实际产生哪些效益以及能产生多大的效益?,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11-5 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11.电子政务保障体系,1)建立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首先,电子政务建设的资金绝大多数来自政府财政,来自纳税人的奉献,因而需要考虑建设
35、投资的投入与产出关系;其次,电子政务建设的投资并不是越多越好,需要有一个有效的投资规模,只有产出高于投入、能够给国民经济与社会带来显著效益的电子政务项目才是可行的,才是值得建设的,效益评价也是制定电子政务发展规划的的依据;最后,长期以来,由于缺少效益评价体制和有效的评价方法,政府部门对电子政务项目可行性论证缺乏科学依据,对投资的控制和约束的管理体制也较薄弱。,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11-5 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11.电子政务保障体系,1)建立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11-5 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因此,必须对电子政务建设效益进行评价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讲,电子政务效益评价
36、对电子政务的发展起着正面的导向机制作用,促进人们重视和提高电子政务建设的实效。参考书:杨雷,电子政务效益的经济分析与评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11.电子政务保障体系,2)国外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 国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信息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个“IT生产率悖论”:信息技术的投资与生产率之间不具有正向相关关系。电子政务效益及其评价方法已成为世界各国电子政务发展关注的焦点。目前。国际上有些研究机构(包括著名的IT企业)正在展开有关电子政务发展的评价体系的研究,力图建立一个反映世界各国电子政务发展水平的分析框架。也有一些国家成立专门机构,正在着手制定电子政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对
37、本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建设水平进行定期评价。,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11-5 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11.电子政务保障体系,2)国外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 三个比较著名的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1)爱森哲(Accenture)公司的评价指标体系(2)联合国公共经济与公共行政署的评价指标体系(3)甘特(Gartner)公司的评价指标体系,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11-5 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11.电子政务保障体系,2)国外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1)爱森哲(Accenture)公司的评价指标体系 Accenture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针对政府服务水平的总体成熟度,总体成熟度分为:服务成熟度(Servi
38、ce Maturity)和传递成熟度(Delivery Maturity)。服务成熟度(Service Maturity)将电子政府服务划分为三大类:信息公开、业务互动以及互动交易。每种服务都划分为4级成熟度。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服务成熟度宽度(广度),即在线服务项目数量;二是服务成熟度深度,即在线服务完成水平。,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11-5 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11.电子政务保障体系,2)国外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1)爱森哲(Accenture)公司的评价指标体系 传递成熟度(Delivery Maturity),即传递机制的成熟度。如:“一站式”的程度,根据公众意向做设计的程度,客户关系管
39、理技术、网站链接的能力,额外增值服务的程度,同样,也分为4级。整合服务度的权重:对服务成熟度做70%的加权,对传递成熟度做30%的加权。这种加权方法也反应出一个事实,即公共服务的提供水平在当前情况下要比服务的传递方式更为重要。,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11-5 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11.电子政务保障体系,2)国外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2)联合国公共经济与公共行政署的评价指标体系 2002年5月,联合国公共经济与公共行政署与美国行政管理学会发表了一份联合报告(Benchmarking E-Government:A Global Perspective Assessing the Progress
40、of the UN Member States)。该报告从“网站建设状况”、“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力资源素质”三方面计算了衡量一国的电子政务发展水平的电子政府指数。,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11-5 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11.电子政务保障体系,2)国外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2)联合国公共经济与公共行政署的评价指标体系“网站建设状况”以起步阶段、提高阶段、交互阶段、在线事务处理阶段以及无缝链接等五个阶段来描述,每个阶段又根据差异情况划分为4档进行评价。“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6个指标,包括每百人计算机拥有量、每万人的互联网主机拥有量、网民占国家人口的比例、每百人的电话拥有量、每百人的移动电话拥
41、有量、每千人的电视拥有量。“人力资源素质”包括3个指标,人文发展指数(该组织提供)、信息提供指数以及城镇人口与农村比例。该报告中的指标体系优点指标都能从公开出版物找到数据,但该报告对各个指标权重没有做说明,也没有给出具体的计算公式。,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11-5 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11.电子政务保障体系,2)国外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2)联合国公共经济与公共行政署的评价指标体系 被评估的国家的评价指标如下:有官方网站存在;网上可提供服务类型:基本的信息发布,交互,网上直接办公;在5个关键部门有政府网站和服务:教育、医疗保健、劳动就业、福利/社会服务和财经服务;使用单一的入门网站;在某种程度
42、上,看是否符合战略规划,有没有电子政府的工作组。,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11-5 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11.电子政务保障体系,2)国外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3)甘特(Gartner)公司的评价指标体系 甘特(Gartner)公司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并不是对世界各国电子政务发展水平做横向的比较,而是要对某国特定电子政务项目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甘特(Gartner)公司从公民的服务水平、运行效益以及政治回报三个方面评估电子政务项目的有效性。,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11-5 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11.电子政务保障体系,2)国外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3)甘特(Gartner)公司的评价指标体系,电子政务
43、建设与管理,11-5 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11.电子政务保障体系,2)国外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3)甘特(Gartner)公司的评价指标体系,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11-5 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参考书:吴爱明,中国电子政务理论与实践,人民出版社,2004,11.电子政务保障体系,3)中国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 两个的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1)互联网实验室的评价指标体系(2)本书的评价指标体系,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11-5 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11.电子政务保障体系,3)中国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1)互联网实验室的评价指标体系,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11-5 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电子政务成熟
44、度,社会参与度,用户体验度,E化成熟度,环境变革度,访问途径,公共终端,服务广度,弱势群体,培训情况,开放度,应用深度,反馈速度,价值网络,个性度,人员准备度,态度,组织变革度,工作效率,信息管理成熟度,网络建设成熟度,数据库建设,技术使用成熟度,安全保障成熟度,参与人群,社会参与度,11.电子政务保障体系,3)中国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1)互联网实验室的评价指标体系,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11-5 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电子政务成熟度,社会参与度,用户体验度,E化成熟度,环境变革度,访问途径,公共终端,服务广度,弱势群体,培训情况,开放度,应用深度,反馈速度,价值网络,个性度,人员准备度,态度,组织变革度,工作效率,信息管理成熟度,网络建设成熟度,数据库建设,技术使用成熟度,安全保障成熟度,参与人群,环境变革度,11.电子政务保障体系,3)中国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 两个的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2)本书的评价指标体系 由总体效果、系统技术、产业促进、发展规划、建设内容、保障体系、组织管理、用户基础、政府网站共计9个一级指标,36个二级指标、66个三级指标构成。该指标体系从电子政务发挥的效益、技术水平、对信息产业的促进程度、规划、管理、内容、软环境、开展基础、政府网站等多方面比较全面地对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11-5 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