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传奇.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79439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30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代传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明代传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明代传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明代传奇.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明代传奇.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代传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代传奇.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明代传奇,第一节 明初传奇概况第二节 明中叶“三大传奇”第三节 明后期传奇的繁荣,明代传奇是与明代杂剧并行发展的一种戏剧形式。“传奇”,最早指的是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宋代话本小说也有“传奇”一类;元末明初,传奇又往往指元杂剧,这是因为元杂剧好多都从唐传奇改编而来,自身又带有浓郁的传奇色彩。录鬼簿、辍耕录中的“传奇”指的就是杂剧。明代嘉靖以后,“传奇”一般专指杂剧以外,以南曲演唱为主的中长篇戏曲。,明代传奇发源于宋元南戏。它在初期,不仅体制不完善,思想内容也极陈旧、保守。中叶以后,随着社会发展和四大声腔的成熟,明代传奇迅速崛起,进入全盛时期。其发展势头,远远超过当时的杂剧,成为明代戏剧的主流。这

2、样,明传奇与元杂剧前后辉映,各领风骚,汇聚成中国戏曲文化的泱泱大关。,第一节 明初传奇概况,明初传奇有一百余种,数量不算少,可成就却不高,表现出明显的道学气和八股化。这与统治集团大力推行程朱理学,实行文化转制,明确要求戏剧为封建政教服务直接相关。一个建国不久的新王朝,需要局面的稳定和思想的统一。,为此,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经对标举风化、有益人心的琵琶记赞不绝口:“五经四书如五谷,家家不可缺;高明琵琶记如珍馐百味,富贵家岂可却耶?”(明黄溥闲中今古录)就是因为南戏琵琶记肯定了“有贞有烈”,宣扬了“全忠全孝”,有利于封建教化和社会秩序。在最高统治者如此倡导下,明初传奇便带上了一种浓烈的封建道学气和说教

3、味。代表作是丘浚的五伦全备记、卲灿的香囊记。,无伦全备记的作者丘浚,进士出身,官职吏部尚书,曾任过文渊阁大学士,号称理学名臣。他的这部剧,开篇就是“备他时世曲,寓我圣贤言”,“若于伦理无关系,纵是新奇不足传”。如此开宗明义,完全是高明琵琶记第一出“不关风化体,纵好也枉然”的翻版。在这种创意之下,剧中虚构了一对异母兄弟五伦全、无伦备的一生遭际,表现了他们处理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伦关系的模范行为,全剧充斥着儒家语录和伦理说教,几乎把论语中的重要教义复述一遍,令人不能卒读。被明人斥为“纯是措大书袋子语,陈腐臭烂,令人呕秽。”(徐复祚曲论),邵灿的香囊记第一出自称“因续取五伦全备新传,标记紫

4、香囊”,道出了二者的承传关系。剧中写张九成与妻子贞娘新婚后,因科考离家,中状元后又远征契丹,夫妻二人失去消息。赵公子欲强聘贞娘为妻,逼得贞娘无奈到新任观察使处告状,不想这观察使恰恰是失散多年的夫君张九成。夫妻团圆后的点题诗是:“忠臣孝子重纲常,慈母贞妻德允臧,兄弟爱慕朋友义,天书旌异有辉光。”完全是陈腐的伦理说教。曲文上又多套用现成诗文,追求典雅,开辟了明传奇骈俪化、典雅化、八股化的源头,是徐渭南词叙录中指斥的“以时文为南曲”的活标本。,当然,明初也有一些较少受到道学气和八股味熏染的传奇作品,如精忠记、金印记、千金记、连环记等都是。但大都结构松散,人物刻画粗糙,可贵的是能有一些动人的内容。,第

5、二节 明中叶“三大传奇”,嘉靖、隆庆年间,剧坛产生了著名的“三大传奇”:宝剑记、浣纱记、鸣凤记。从而彻底打破了明初以来传奇的沉寂僵化状态,掀开了传奇繁荣的新篇章。,李开先的宝剑记李开先(15021568),号中麓,山东人。嘉靖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因上疏批评时政,罢官居家近30年,以和友人创作、研究戏曲消磨岁月,发散郁闷。代表作宝剑记就是他与友人的集体创作。,宝剑记全剧52出,取材于水浒中的林冲故事,但情节多有改动。剧中写林冲因征方腊有功,仁征西统制。因上本弹劾童贯而被贬,幸得张叔夜提拔,又任禁军教头。后又上本弹劾高俅,被高俅设计赚入白虎堂,问成大罪,发配沧州。发生了野猪林、火烧草料场、杀死仇

6、敌、投奔梁山等故事。其中还穿插了高俅之子高明企图霸占林妻张贞娘,强逼成婚;贞娘逃出汴梁,在白云庵出家为尼;林母自尽;丫环锦儿代贞娘而寺等情节。最后林冲与宋江等接受招安,均被封官,将高俅父子问成死罪,押至军前,凭林冲发落。林冲夫妻相遇,大团圆。,很显然,宝剑记写林冲没有完全根据水浒,其最大改动就是林冲与高俅矛盾的起因:水浒中是由于高俅干儿子高衙内图谋林妻引起,这里改为林冲一再参奏高俅、童贯结党营私、祸国殃民。虽也写到了衙内图谋林妻,但却把它移到了林冲发配之后。这样一改,就突出了林、高斗争是忠奸斗争。林冲形象也一改原来的被动反抗而为现在的主动出击,从而更加突出了林冲疾恶如仇、正直不苟的人格精神。应

7、该说,作者这样写,与他在当时深受奸相严嵩的倾轧而罢职闲居有关,是对现实政治有所指斥的。,不过,宝剑记艺术上并不十分成功,全剧结构松散,情节重复,只注意了以生旦为主,重要人物鲁智深形象模糊;反面人物陆谦、富安用墨过少;语言也偏于文雅雕琢;并且不完全合律。其中较好的是第37出夜奔,写林冲夜奔梁山时“专心投水浒,回首望天朝”的复杂心理,写他“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的英雄失意,感慨苍凉,具有浓郁的抒情性,现在仍是昆曲中的优秀剧目。,梁晨鱼的浣纱记梁晨鱼,江苏昆山人,性情豪爽,放荡不羁,精通乐理。曾从师于著名的昆山腔改革家魏良辅。他的浣纱记通常被认为是我国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腔谱曲的本子,在戏剧

8、史上有重要地位。,浣纱记共45出,写的是历史上吴越兴亡的故事,因此也叫吴越春秋。剧本以范蠡、西施之间的悲欢离合的爱情为线索,演述吴越两国的兴亡。吴王夫差凭借国势强大,率兵破越,越国沦陷,越王勾践被俘。之后,越王勾践忍辱负重,等待时机复仇,被赦返越之后,更卧薪尝胆,发奋图强,又用“美人计”离间吴国君臣,吴国上下骄奢佚乐,越王勾践便率兵灭吴,吴王夫差兵败自杀。剧作鲜明批判了吴国君臣的骄奢腐化,歌颂了越国君臣的艰苦奋斗。特别突出了范蠡、西施为国雪耻、甘愿献身的崇高爱国精神。,浣纱记的主人公是越过大臣范蠡和著名美女西施,当初他们在明澈的溪水旁以一缕洁白得轻纱定情,本希望“百岁图欢庆”,不想风云突变,国

9、土沦亡。这时,一对情侣不得不忍痛割爱,怅然分手,为国家利益毅然抛却儿女私情。范蠡深明大义,执意劝西施打入吴宫,西施毅然入吴,不辱使命。这种“美人计”虽不值得过分称道,但在具体描写中却极力突出了西施忍辱负重、为国报仇的爱国思想。,剧本抛弃了世俗的贞操观念,让西施从吴宫回来后,又同范蠡结合,这在“失节事大”的理学盛行时代,极为难能可贵。最后写范蠡作为越国谋臣,有功不居,功成身退,携西施泛湖归隐,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它表明了范蠡对统治者“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本质的清醒认识,否定功名富贵,强调了爱情的胜利。与此同时,艺术上也突破了夫贵妻荣的大团圆结局,令人耳目一新。浣纱记宾白骈散互用,曲词俊语如珠。用

10、昆山腔演唱,细腻舒徐,圆润柔美,对昆腔的传播与发展有极大影响。,无名氏的鸣凤记鸣凤记作者不详。明代吕天成曲品把它列为无名氏作品。全剧41出,是一部著名的时事剧,政治活报剧。剧本写的是嘉靖时奸相严嵩父子专权,残害忠良,内任党羽,外用军财,致使倭寇侵界,河套失陷,朝政日非。以夏言、杨继盛为首的忠直朝臣前仆后继,同奸相斗争,犹如“朝阳丹凤一齐鸣”,所以叫鸣凤记。,鸣凤记虽然人物众,头绪多、情节繁,但忠奸斗争的戏剧冲突还是一线贯穿的。一方是刚正不阿、部位权势、视死如归的夏言、杨继盛等“八谏臣”,一方是严嵩父子等大奸臣。剧中的人物、事件大都真实,演出效果也相当好,简直“令人有手刃嵩贼之意”(吕天成曲品)

11、。,鸣凤记不仅直接反映当代重大时世,首开风气之先;而且打破生旦团圆旧套,在戏曲史上也是个创造。(全剧41出,生(杨继盛)旦(杨妻张氏)在第15出就结束了活动,先后被杀、殉节)但全剧情节不够紧凑,人物性格还显浮泛。,1、剧坛概况明万历以后,传奇创作进入高潮,一派繁荣。其突出标志就是涌现出杰出的剧作家汤显祖及其“临川四梦”,把传奇创作推上了高峰。在他影响下出现的“临川派”剧作家,成为明传奇创作的一支重要方面军。同时,剧作家沈璟,作为“吴江派”的带头人,其戏曲理论在当时影响更大。沈、汤两派以不同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倾向相互争胜,促进了明传奇的进一步发展。,从剧作精神看,明后期传奇最突出的倾向是张扬个性解

12、放,批判封建礼教。它通常以婚恋自由作为具体演绎。于是出现了远远超出一般才子佳人恋爱俗套的不朽作品,如牡丹亭娇红记。从声腔发展看,昆腔创作一枝独秀,大部分传奇都是比较典雅的昆腔作品,同时具备较高的文学品位。另外,民间的弋阳腔与各地方戏的结合,也上演了不少丰富多彩的传奇剧目,满足了大众的审美需求。,、沈璟的昆腔创作沈璟(15531610),江苏吴江人。进士出身,历任兵部、礼部、吏部主事、员外郎。曾因事被贬,37岁时告病归隐。晚年专意于戏剧理论研究和剧本创作近20年,共改编创作17本昆剧,明为属玉堂传奇,现存7种。,沈璟传奇多从传统道德出发,抨击世风堕落。影响较大的是义侠记,根据水浒武松故事改编,突

13、出的是武松的忠义和侠烈,已达到惩恶扬善目的。另外有博笑记,由十个短小喜剧构成,每剧二至四出,内容多宣扬戒淫警盗、惩恶扬善。由此看来,吕天成义侠记序说沈璟传奇“命意皆主风世”,概括基本准确。但沈璟的创作成就远不如汤显祖。他的地位,主要是因创立其曲谱体制和吴江派戏曲理论而奠定的。,“沈汤之争”和吴江、临川派沈璟是明代著名曲学大家,他辞官归隐后潜心致力于昆腔格律体系的建立,他的南九宫十三调曲谱,审定宫调曲牌,规范曲牌句法格式,确定声腔音律,分辨正字、衬字,标出板眼,较全面地构建了以昆腔为主体的新传奇的格律体系,成为曲家填谱的法则。,沈璟戏曲格律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对“场上之曲”的强调。他提出“合律依腔

14、”和“语言本色”的主张,以使“案头之曲”成为“场上之曲”。不过,他在格律与文辞的关系上有些认识不足,为强调音律,往往不惜因律害意,未免偏激、过分。与之相关的“沈汤之争”,也就成了明代戏剧史上的重要话题。,所谓“沈汤之争”,说的是沈璟和汤显祖对戏曲创作有着截然不同的见解,其焦点在于如何处理曲“律”与曲“意”的关系:沈“强调音律”,甚至不惜“因律害意”:“欲度新声休走样,名为乐府,须教合律依腔。”(二郎神论曲)“宁使时人不鉴赏,无使人挠喉捩嗓。”(同上)汤“推崇意趣”,甚至不惜“因意害律”:“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到时,或有丽词俊音可用,尔时能一一顾九宫四声否?”(答吕姜山)“余意所至,不妨拗折

15、天下人嗓子。”(王骥德曲律杂论),据王骥德曲律、汤显祖答凌初成载:沈璟、吕玉绳曾把汤显祖的牡丹亭改编为同梦记,引起汤显祖的极大不满,汤很气愤地说:“牡丹亭记要依我原本,其吕家改的,切不可从。虽是增减一二字以便俗唱,却与我原作的意趣大不相同了。”(汤显祖集卷49)“沈汤之争”由此而生。王骥德认为,“临川之于吴江,故自冰炭”,可见两位大家到了水火难容的地步。,我们以为,沈汤两人的主张,虽各有某些合理成分,显然更有偏颇、过分的地方。还是王骥德曲论说得公允:“松凌(沈璟)据词法而让词致,临川(汤显祖)妙词情而越词检”。明吕天成曲品进一步说:“倘能守词隐先生之矩彟,而运以清远道人之才情,岂非合之双美者乎

16、?”显然是在研究、斟酌了两人的长短得失之后,终于认识到曲意和曲律都不可偏废的道理,只有两者兼顾,才能两全其美。,明后期,围绕着沈璟和汤显祖,形成了两大戏剧流派:一是吴江派,一是临川派。,吴江派:因核心人物沈璟是江苏吴江人而得名。属于这派的成员有余姚人吕天成、叶宪祖,苏州人冯梦龙、袁于令,上海人范文若,嘉兴人卜世臣,吴江人沈自晋等昆曲作家。这些人大都是沈璟的子侄、门生或朋友,作品多宣扬传统的伦理道德,讲究格律严整,语言本色。他们的许多剧目常被后世搬演。此外,吕天成的曲品,是继南词叙录之后的第二部评明传奇的专著;沈自晋(沈璟之侄)的南词新谱在其叔叔沈璟的南九宫十三调曲谱基础上增补而成。另外,徐渭的

17、学生王骥德虽不属这派成员,但与沈璟、吕天成等曲学家都交情不浅,其曲学理论著作曲律是中国戏曲创作规律的比较系统的总结。,临川派:是以临川剧作家汤显祖为代表的一个戏曲流派,因汤显祖居住玉茗堂,所以又叫“玉茗堂派”。临川派戏剧创作主才情,不拘音律,常以男女至情反对封建礼教,以奇幻情节承载浪漫风格,以绮词丽语体现优美文采,属于这派的成员有吴炳、阮大铖、孟称舜等人。,玉簪记红梅记娇红记这三部都属爱情剧,都不同程度受到临川派的影响。高廉的玉簪记:剧情写的是道姑陈妙常与书生潘必正的恋爱故事。妙常本是一大家闺秀,俗名陈娇莲。他与潘必正的婚姻是由父母指腹为婚。只因靖康之难时,她与母亲在流离中失散,于是进入金陵女

18、贞观成了一名女道士。南宋书生潘必正科考落第,羞归故里,来女贞观探望做观主的姑母,与妙常不期而遇。二人经茶叙、琴挑、偷诗等一番曲折,私自结合,事后被观主发觉,潘必正被逼再赴科考,妙常急忙雇舟追赶恋人,两人在江上互赠玉簪和鸳鸯扇坠儿,以此作为永不变心的信物。后来潘必正考中得官,与陈妙常结为夫妻。,玉簪记 潘、陈二人早由父母指腹为婚的情节,虽多少为作品蒙上了合于“礼”的外衣,但它的内核,实际还是反映青年男女冲破礼教束缚和宗教禁欲而自由结合的过程。本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具有正视青年男女的感情要求,乃至肯定情欲的健康态度;二是剧情单纯,刻画人物笔墨细腻,曲词朴素而优美。特别是把妙常对于爱情的热烈向往和畏怯

19、害羞的心理表现得十分生动,造成饶有风趣的喜剧色彩,深为中外观众喜闻乐见,至今仍盛演不衰。,周朝俊的红梅记:本剧取材于剪灯新话绿衣人传,写南宋奸相贾似道的侍妾李慧娘一次游西湖,无意间赞美了一位游湖少年裴舜卿,便被贾似道杀害;贾似道又要霸占少女卢昭容为妾时,裴舜卿挺身而出,仗义阻止,被贾似道囚禁府内。这时,当初被害的李慧娘鬼魂,在府内见到被囚的裴舜卿,一面主动热烈地与之欢会,一面设法掩护裴远走高飞。最后裴舜卿考中探花,与少女卢昭容晚婚。,红梅记显然由两条爱情线索交织而成:一条是李慧娘对裴舜卿的生死之爱,另一条是裴舜卿与卢昭容的婚恋经历。剧作将爱情故事注入了鲜明的政治内容,有力揭露了权奸贾似道的荒淫

20、本性和残暴罪行。仅仅就是因为侍妾李慧娘对游湖美少年的“一念痴情,十分流盼”,贾似道便大施淫威,杀一儆百,挥剑斩了慧娘,还把美人头放在金盒内,让众姬妾逐一观览,杀鸡给猴儿看。而贾似道却没想到,执著的李慧娘“一身虽死,此情不泯”,其不散的阴魂,不仅继续大胆追求意中人,而且还当面怒斥贾似道无耻。总之,这部剧既歌颂了爱情,又揭露了权奸,爱情政治互为表里。现代京剧李慧娘就是据此改编而成。,孟称舜的娇红记:孟称舜是受汤显祖影响最深、创作成就也最大的明末剧作家。他的传奇剧娇红记,根据宋梅洞的同名小说、刘东生的同名杂剧改编而成。剧中写小姐王娇娘、书生申纯的恋爱悲剧。王娇娘是宋朝眉州王通判的女儿,与申纯是表兄妹

21、。申纯在母舅家做客,与表妹娇娘产生感情,私定终身。不想娇娘侍女飞红发觉,心生嫉妒,把书生小姐这番私情告知了王母,于是在家长干涉下,申纯被打发回家。后来申纯科考高中,准备正式迎娶王娇娘。不料,镇守西川的帅节镇为儿子强求娇娘,娇娘誓死不从,以致绝食而死。申纯得知消息,也立即悬梁自尽。王家见这两人如此坚贞、痴情,只好把女儿灵柩和申纯合葬。后来这两人的魂灵,又在坟头化为一对儿鸳鸯,朝夕相伴。所以,本剧的全称是节义鸳鸯塚娇红记。,娇红记生动塑造了一对青年男女倾心相爱、誓同生死的感人形象,肯定了他们无视门第、不畏压力、矢志不渝得坚贞爱情和抗争精神。剧中王娇娘美丽动人,知书达理,对当时的青年男女“婚姻儿怎自

22、由?好事常差谬。多少佳人,错配了鸳鸯偶”深感惋惜。她对自己婚姻很有主见,不慕富贵,不慕才华,只希望遇见一位“同心子,死共穴,生同室,便做连枝共塚,共塚我也心欢悦。”为此,当初申纯虽无功名,只因“同心”自己便以身相许,即使帅节镇那样的豪家富室,她也表示不屑一顾。王娇娘所追求的这种爱情,显然带有一定程度的现代情爱色彩。王娇娘的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后期妇女的觉醒,表现了她们希望掌握自己命运的民主要求。,剧中男主人公申纯,不仅文才出众,而且又义重如山。他表示“不怕功名两字无,只怕姻缘一世虚”,把知己之爱看得远远重于科举功名。他坚贞执著,以致竟能殉情自缢,以死明志。这也反映了当时青年知识分子对现实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日益觉醒。艺术上,剧末男女合塚同葬的情节安排,坟墓出现比翼鸳鸯的浪漫奇想,无疑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大有同窗记梁祝化蝶、成双捉对、起舞翻飞的场面和情味。另外,剧作语言雅丽,风格未完,色彩缤纷,美不胜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