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角号码检索法及其应用.ppt
《四角号码检索法及其应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角号码检索法及其应用.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献检索,古籍检索方法,四角号码检索法音序排检法笔画排检法中国字庋(音鬼,置放收藏)撷(音斜,采摘)检字法丛书中国丛书综录及其检索方法,四角号码检索法(一),号码排检法有四角号码和中国字庋撷两种,由于中国字庋撷的使用方法太烦琐,所以一直没有推广开来,只有哈佛燕京学社编纂的六十种古籍引得用这种方法。四角号码查字法,由于简单易学,所以一直到现在还在使用,几乎所有的现在整理的古籍在其末尾所编撰的各种索引都是使用四角号码来检索的。,四角号码检索法(二),四角号码检字法是商务印书馆王云五等人在上个世纪20年代发明的。1925年,王云五以个人名义在东方杂志22卷12号上发表了号码检字法一文,这是四角号码检
2、字法的先声。1926年2月,王云五又在东方杂志23卷3号发表四角号码检字法一文,对原方案作了很大的修改,并正式确定了这一检字法的名称。后经不断修改,出版了署名为“王云五主编”的四角号码检字法单行本,这一检字法才定型。,四角号码检索法(三),胡适在1926年和1930年曾两次为四角号码检字法编过歌诀,人们在使用的 过程中又进行了修改,即后来就变成了我们现在学习四角号码所使用的歌诀。这个歌诀称之为笔画号码对照歌。下面的歌诀摘自195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四角号码新词典所附对照歌。,四角号码检索法(四),横一垂二三点捺叉四插五方框六七角八八九是小点下有横变零头四角号码查字法首先要对一个字进行编码,就是对
3、一个字的四个角取四个正式数字和一个附属数字,共五个数字,这样,我们根据五个数字就可以马上找到这个字和词,再通过字词来找到我们所要找的资料和信息。上面的歌诀告诉我们要将汉字中所有的笔画变成1-0的十个数字。下面让我们来看例子。,取角顺序,端对这个字进行取角1左上角,2右上角,3左下角,4右下角,因四角同码字很多,故再取靠近右下角上方最贴近而露锋芒的一笔作附角号码。,四角号码检索法(五),A)横一 垂二三点捺横一,除了横()外,还包括挑(/)和右钩(乚)和斜钩、横勾。如“沅”字第二、三、四角,正好代表1号的三种形态。“风”字的第四角也是1号。沅,四角号码检索法(五),垂二,除了垂(丨)外,还包括撇
4、(丿)和左钩(亅)。如“利”字第一、二角,正好代表2号的另外两种形态。利,四角号码检索法(五),三点捺,如“述”字的一、二、三角,都是3号。“冠”字的第一角和“张”字的第四角,也是3号。冠 张 述,四角号码检索法(六),B)叉四插五方框六叉四,包括“十”和“乂”,如“妓”字的四角,大体代表4号的各种形态。“奇”字的第一角也是4号。十 妓 奇,四角号码检索法(六),插五,指一笔通过两笔或两笔以上,如“撵”字的一、二、四角,大体代表5号的各种形态。撵,四角号码检索法(六),方框六,指四边齐整的方形,如“曙”字的一、二、四角,大体代表6号的主要形态。曙要注意的是:缺一边固然不成其为方框,某笔延伸于外
5、,亦不算方框,如“民”字、“具”字,第一角均不是6号民 具,四角号码检索法(七),C)七角八八九是小七角,如“臼”字的四角,大体代表7号的主要形态。臼,四角号码检索法(七),要注意“角”和“非角”的界限,例如“冠”字第一角是3(点),第四角是1(右钩),都不是“角”,第二角则是7。“脯”字第一角是7,第四角不是7,而是2(左钩)。“朗”字第二、三角都是7,第四角不是7,而是2。冠 脯 朗,四角号码检索法(八),八八,包括“八”字形和它的变形,例如:“签”“锐”“敏”“楚”“炎”,“签”字的四个角都是8,“锐”“敏”的一、二角是8,“楚”“炎”的第三角是8。签 锐 敏 楚 炎,四角号码检索法(八
6、),九是小,包括“小”字形和它的变形。例如“榮(荣)”“精”“绊”“恍”,“榮(荣)”字的一、二、三角是9,“精”字的一、三角是9,“绊”字的二、三角和“恍”字的一、二角是9。榮(荣)精 絆(绊)恍,四角号码检索法(八),D)点下有横变零头例如“辨”字的一、二角和“座”字的第一角,号码都是0,但要注意,凡点下的横,其右端与它笔相连时,就不是0号。例如“户”“容”“良”以上三字第一角都不是0号。辨 座 户 容 良,代表字,辨座这些不是:户容良,四角号码查字法修改情况,1、原规定一笔用过后如再充他角,都作0,现改为一笔的上下两段和他笔构成的两种笔形的分两角取号。如“大”字原先为40030,现改作4
7、0803,“泰”字原先为50132,现改作50902,“水”字原先为12230,现改作12900,,四角号码查字法修改情况二,2、原规定字的上部或下部只有一笔或一复笔时,一律取左角,其右角作“0”,现改为下角笔形偏在一角的按其实际位置取号,缺角作“0”,如“气”字原先为80101,现改为80011,,四角号码查字法修改情况三,3、原规定撇为下面他笔所托时,取他笔作下角,现改为左边起笔的撇笔作角。“辟”原先为70641,现改为70241,当中起笔的撇,下角有他笔的取他笔作下角,如“复”字原先为80247,现改为80407,,四角号码查字法修改情况四,4、原规定“行”笔形所成的字,其下角取内部的笔
8、形,现改按一般规则取号,如“行”原先的号码为21221,现仍为21221,“衔”原先的号码为21702,现改为21221,,四角号码查字法修改情况五,原“附角号码”改称“附号”。原以右下角(第四角)上方最贴近而露锋芒的一笔作附角号码,现改取右下角之上最近的一个笔形作附号,如“工”的附号原先为10100,现改为10102,“元”的附号原先为10211,现改为10212,,四角号码查字法修改情况六,字形以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定的为准,如“马”“牙”“又”左上角原作“7”,现改作“1”,“鬥”上角原作“77”,现改作“22”,但注意其他的“門”字旁的字仍然是“77”,只有“鬥”改为“22”。,丛书(一
9、),丛书的名称与特点丛书在中国古典文献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保存古籍发展文化曾起过积极作用。它与类书不同:类书是在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门别类整理成为百科全书式的工具书,丛书是将原属单本流行的书籍,汇编成为一部大书,题以概括各书的总名,成套保存古籍,以供人们检阅。丛书的丛字,是总括、聚集与众多之意;丛书二字见于唐韩愈诗云:“门以两版,丛书其间。”这里丛书意为丛积。以此题为书名,则始见于唐代陆龟蒙的笠泽丛书,作以丛书为名是指丛脞(cuo上)之书,自取细粹之义,载记个人小品杂文,并非我们所说的丛书。,丛书(二),宋俞鼎孙编儒学警语,虽无丛书之名,但有丛书之实。明程荣辑汉魏六朝诸家著述,汇编为汉魏
10、丛书,则名实相符,成为古典文献中的专用名称。总之,凡汇辑两种以上的书籍,不论其中每种书籍是否首尾完整,裁篇别行,断简残编,或者删节选录,不论份量多少,只要有概括全书的总名,均可谓之丛书。丛书收书不等,一部丛书多者辑书达数千种以上,如丛书集成初编,收书四千一百零七种,少者只有两种,如明郭章辑秦汉国记,仅收三辅黄图与西京杂记。丛书名目很多,有丛刻、丛刊、汇刻、合刻、丛编、类编、全书、全集等。人们一向称为学术的渊海,知识的宝山。有丛书名为百川学海百陵学山等,是说书中学问庞大渊深,无有边际。,丛书(三)四库全书一,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库全书存目补编丛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禁毁丛书、四库荟要丛
11、书四库未收书丛书等以四库系列丛书,这个丛书系列,基本包括了我国古代至近代主要的学术著作,是我国古代近代学术和文化的总结性大型系列丛书著作。,丛书(三)四库全书二,清代官修四库全书是著名的大型丛书。公元十八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处于高度发展时期。清朝政府为了搜编典籍,查禁有碍于统治的文献,大约用十年的时间,组织四百多人编纂一部驰名中外的四库全书。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清朝开始下令地方各省访求遗书典籍。不久,设立专门编书机构,发凡起例,确定编辑方案。任命军机大臣刘统勋、于敏中为总裁,纪昀、陆锡熊、孙士毅为总纂官,陆费墀为总校官。四部纂修分校馆臣;戴震主持经书,邵晋涵主持史书,周永年主持子
![四角号码检索法及其应用.ppt_第1页](https://www.31ppt.com/fileroot1/2023-5/16/d857d28d-5fc7-4c3d-abb3-a6d15ea5d863/d857d28d-5fc7-4c3d-abb3-a6d15ea5d8631.gif)
![四角号码检索法及其应用.ppt_第2页](https://www.31ppt.com/fileroot1/2023-5/16/d857d28d-5fc7-4c3d-abb3-a6d15ea5d863/d857d28d-5fc7-4c3d-abb3-a6d15ea5d8632.gif)
![四角号码检索法及其应用.ppt_第3页](https://www.31ppt.com/fileroot1/2023-5/16/d857d28d-5fc7-4c3d-abb3-a6d15ea5d863/d857d28d-5fc7-4c3d-abb3-a6d15ea5d8633.gi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角 号码 检索 及其 应用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82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