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385512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会计科目和账户,第一节 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的概念和意义(了解)二、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了解)三、会计科目的分类(掌握)四、会计科目的排列和编号(了解),(一)概念1、会计科目 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会计科目是为了满足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需要,根据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信息的需要,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的项目,是对资金运动进行的第三层次的划分。,财务会计的任务:经济信息 会计信息 会计对象 复杂分类 会计要素 笼统再分类 会计科目(对会计要素的分类,对会计对象的再分类)注意:仅仅是分类的类别名称 如现金、银行存款、库存商品等,会计科目是进行会计记录和提供各项会计信息的基础。首先,

2、是复式记账的基础,复式记账要求每一笔经济业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的登记,以反映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其次,是编制记账凭证的基础,在我国,会计凭证是确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应计入何种会计科目以及分门别类登记账簿的凭据;,再次,为成本计算与财产清查提供了前提条件,通过会计科目的设置,有助于成本核算,使各种成本计算成为可能,而通过账面记录与实际结存核对,又为财产清查、保证账实相符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最后,为编制财务报表提供了方便,财务报表是提供会计信息的主要手段,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及其提供的及时性,财务报表中的许多项目与会计科目是一致的,并根据会计科目的本期发生额或余额填列。,2、设置会

3、计科目含义:根据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和经济管理要求,事先 规定分类核算的项目或标志的一种专门方法。任务:将会计要素中性质相同的信息划分为一个类别;给以类别名称:会计科目;明确每一会计科目的精确定义与核算范围;实质:将性质相同的信息给予约定的代码。地位:决定账户开设、报表结构设置;,二、会计科目的分类,会计科目,经济用途,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详细程度,总分类会计科目,明细分类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按提供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可以分为:总分类科目(也称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的科目,它提供总括核算指标。总分类科目由国家财政部统一制定颁布。如:应收账款

4、、应付账款、原材料等。明细分类科目(也称明细科目、细目),是对总分类科目进一步分类的科目,它提供明细核算指标。明细科目的设置,除制度已有规定外,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经营管理的需要自行设置。如“应收账款”科目按债务人名称或姓名设置明细科目,反映应收账款的具体对象。在实际工作中,除“库存现金”、“累计折旧”等少数总分类科目不必设置明细分类科目外,大多数都要设置明细分类科目。对于明细科目较多的总账科目,可以在总分类科目与明细科目之间设置二级或多级科目。,例如,在“原材料”总分类科目下,可按材料的类别设置明细分类科目。,注意:并不是所有的科目都有二级科目、三级科目科目一般分到三级、不是越多越好。二级

5、科目和三级科目等统称为明细科目。,三、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P42),1.合法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2.相关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管理的要求。3.实用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符合自身的特点,满足单位实际需要;对于本企业重要的经济业务,可以按照重要性原则要求对会计科目进行细分,设置更为具体的会计科目。,对于不重要的经济业务或者不经常发生的业务,可以对某些会计科目进行适当的归并。对于会计科目的名称,在不违背会计科目使用原则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本企业的会计科目。例题:目前企业

6、的总分类账户一般根据国家所指定的有关会计制度设置。为了适应企业管理精细化的要求,每一个总账科目下都应设置明细科目。,四、会计科目的排列和编号,常用的会计科目会计科目依据企业会计准则中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制定,涵盖了各类企业的交易或事项。企业在不违反会计准则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企业不存在的交易或者事项,可不设置相关会计科目。对于明细科目,企业可以比照准则中的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规定自行设置,四、会计科目的排列和编号,(一)会计科目的排列会计科目的大类排列顺序一般是:资产类 负债类 所有者权益类 成本类 损益类。2.资产、负债类科目排

7、列方式 按流动性的大小排列 按固定性的大小排列,(二)会计科目的编号为了便于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查阅账目和实行会计电算化,企业会计准则统一规定了会计科目的编号。企业在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时,应当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或者同时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编号,不应只填科目编号不填科目名称。总账科目的编号采用四位数字 第一位表示会计科目的大类 第二位表示某一大类会计科目的各个小类 第三、第四位表示各小类下的各会计科目的 序号。,第二节 账 户,一、账户的意义(了解)二、账户的设置与基本结构(掌握)三、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联系和区别(掌握),一、账户的意义,什么是账户:所谓账户就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

8、定的格式和结构,分类连续记录各项经济业务引起的各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一种工具和手段。账户的具体形式是账页。设置账户是一种专门会计核算方法。,账户的意义,1 可以反映每笔和每类经济业务所引起的资金数量的增减变化。2 可以储存会计信息,既反映资金的总分类情况,又反映资金的明细分类情况。3 既能反映企业每一笔经济业务的情况,又能反映一定时期全部经济业务的情况。4 既能反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进变动情况,又能反映其变动结果的情况。,二、会计账户(一)、设置账户的意义1、为什么要设置账户?引入:经济活动的连续性、动态性 会计科目数额的增减变动性 记录增减变动 设置会计账户注意:会计科目仅

9、是名称,反映一定的经济内容,但不能反映其自身的增减变动情况;概念: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是某一会计期间的资金运动增减变动及其结果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记录和反映。,(二)、账户的分类分类实质寻找账户间的共性与规律,以便管理。账户按在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分类 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1、资产类反映资产的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2、负债类反映债权人提供资金及其偿还等情况;,3、所有者权益类在企业创建之初,为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后,为投入资本与未分配利 润之和。4、成本类(从会计要素上属于资产要素)反映企业在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

10、成本。5、损益类反映形成企业利润的收入、费用类帐户;,二、账户的设置与基本结构账户是由账户名称 和基本结构两个部 分组成。账户的名称就 是会计科目。,(一)账户的设置 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必须根据会计科目开设账户。一方面应当根据会计科目按经济内容分类开设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另一方面根据反映内容的详细程度设置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二)账户的基本结构 由于经济业务所引起的各项会计要素的变动,从数量上看只有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因此,用来分类记录经济业务的账户,在结构上也相应地分为两个基本部分,用以分类记录各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增加和减少的数额。,所谓

11、账户的结构是指账户应由哪几部分组成,以及如何在账户中记录会计要素的增加、减少及余额情况等。在实际工作中,账户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设计出多种多样的格式,但其基本内容包括:(1)账户名称;(2)日期;(3)凭证号;(4)摘要;(5)增加额、减少额及余额。,账户的基本形式如下表:,其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的增加额、减少额和余额这三个部分就形成了账户的基本结构。为了便于说明,通常将账户的基本结构简化为T型账户。其格式如下表所示。,(四)、账户登记的内容连续反映各会计科目的增减变动的过程及结果;增减变动的过程 本期发生额(动态数、时期数、增减数)本期增加发生额(增加合计数)本期减少发生额(减少合计

12、数)增减变动的结果 本期余额(静态数、时点数、结存数)本期期初余额(上一会计期间的期末余额)本期期末余额(下一会计期间的期初余额)关系:本期期末余额本期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账户中记录四种核算指标:期初余额:上期期末转入本期的余额 本期增加发生额:一定时期内账户所登记的增加 金额的合计数 本期减少发生额:一定时期内账户所登记的减少 金额的合计数 期末余额其关系式如下: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余额的关系式如下:上期期末余额=本期期初余额,1、账户的名称(会计科目)2、登帐日期,即记载经纪业务的日期。3、记帐凭证的编号,即作为登记账户的来源和应依据的记账凭

13、证的编号4、增加方和减少方的金额及余额5、摘要,概括说明经济业务的内容,(五)、账户的格式(结构)1、需解决增加的数记在哪里?减少的数记在哪里?余额记在哪里?,2、基本结构的设置影响因素不同,账户格式不同,但基本结构相同。划分为左右两方 3、登记方法:账户的左右两方按照相反的方向来记录增加额与减 少额;余额一般与记录的增加额在同一方向。4、简化格式:丁字账户,账户名称(会计科目)左边 右边 期初余额 增加发生额 减少发生额 期末余额 账户名称(会计科目)左边 右边 期初余额 减少发生额 增加发生额 期末余额,账户基本结构的简化形式T形账户,(六)、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1)相互联系 会计账

14、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会计科目就是会计账户的名称。,反映的经济(会计要素)内容相同。会计科目规定了核算的内容及核算方法;会计账户则用以具体反映特定的经济内容.,(2)相互区别 外表形式不同:会计账户必须具有一定的格式,会计科目则没有。发挥作用不同:会计账户则是用来具体记录经济业务的工具(手段),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分类形成的项目(标志)。,三、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联系和区别会计科目与账户是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严格区别的两个概念。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1)二者反映的经济内容一致。(2)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设置会计科目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设置账户,可见科目设置是账户

15、设置的前提。,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区别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会计科目本身没有结构,账户有结构。会计科目仅说明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什么,而账户不仅说明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什么,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结构,可以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和结果,为经济管理提供量化的核算资料。其次,会计科目只表示一定的经济业务内容,不能反映其数量上的变化。而账户可以反映经济业务数量上的变化。会计科目的作用主要是为开设账户、填制记账凭证所运用,而账户的作用主要是系统提供某一具体会计对象的核算资料,为编制会计报表和经济管理所运用。最后,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方法的组成部分,它包含着设置会计科目的内容,而设置会计科目不构成一种独立的会计方法,它只是为账户的设置提供依据。在实际工作中,大多将两者作为同义语理解,不加区别。,技能训练:判断下列各项目的类别,1、银行里的存款12000元;2、投资者的投入资本70000元;3、向银行借入二年期的借款600000元;4、出纳处存放的现金1 500元;5、销售商品实现的收入500000元;6、仓库里存放的原材料519000元;7、应付外单位的货款80000元;8、机器设备价值2 500000元;9、房屋及建筑物价值420000元;10、仓库里存放的产成品194000元;11、应收外单位货款100000元;12、应缴的税金7500元;13、销售商品的成本75500元;14、发生的水电费5000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