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表达技巧(虚实结合).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385774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表达技巧(虚实结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诗歌表达技巧(虚实结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诗歌表达技巧(虚实结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诗歌表达技巧(虚实结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诗歌表达技巧(虚实结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表达技巧(虚实结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表达技巧(虚实结合).ppt(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1.,卷起千堆雪。(2013广东,2011福建)2.四十三年,望中犹记,。可堪回首,一片神鸦社鼓。(2013福建,2012新课标,2011江苏)3.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想当年,金戈铁马,。(2012江西)4.舞榭歌台,。(2012安徽)5.元嘉草草,。6.,雄姿英发。,谈笑间,。,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真题感知,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13安徽)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和韦苏州秋斋独宿【金】赵秉文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注】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

2、州刺史,故称“韦苏州”。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2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13广东)鹧鸪天【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注】劳劳:遥远。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答案:1.山月皎如烛,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冷晕侵残烛,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运用拟人,写出了环境的凄冷。2.玉笛声唤起作者的哀怨之情。春水茫茫,暮云

3、低垂,是作者的心情变得暗淡。看到远飞的燕子,作者不禁想起自己飘零千里之外;看到雨打过后稀疏的梨花,作者倍感孤苦无依。,表达技巧的种类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结构技巧的使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及结构技巧,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古诗词表达技巧,3.表达方式,1.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比喻 比拟(拟人拟物)对偶 夸张 借代 设问 用典 顶真等,记叙

4、、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赋比兴,抑扬,对比,联想,衬托(正、反衬),描写类,抒情类,间接抒情,2.修辞方法,动静,虚实,侧面烘托,细节描写,白描,乐景衬哀情,(沾化一中高三入学考试)广陵(谈迁)南朝旧事一芜城,故国飘零百感生。柳影天涯随去辇,杨花江上变浮萍。远山依旧横新黛,断岸还看散冷萤。今日广陵思往事,十年前亦号承平。这首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荒芜的城池,飘飞的杨花,如黛的远山,参差的江岸,飞舞的流萤,共同营造出凄凉冷寂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伤感之情。(答出手法2分,分析2分;其他手法,分析合理,适当给分),(新课标高考)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5、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 幌子。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参考答案,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优化方案P172T4)眼儿媚(朱淑真)迟迟

6、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表现手法?,参考答案,以乐景衬哀情。通过对绿杨、海棠、红杏等春天美好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词人隐藏在心中的无限哀愁(春愁、烦恼、惆怅等),课堂小结,一、审题型明考题型:直接要求答出表达技巧,或者修辞手法,或者表现手法,或者情景关系。暗考题型:如何写,怎样写,如何表现,为人称道,分析妙处等。(2013山东)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二、审范围(区间)局部型:针对诗歌的某句或者某联、某一片。全诗型:立足全诗,加以赏析。(

7、2011山东)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013安徽)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三、审角度大角度:直接提问表达技巧、艺术手法等。要考虑从几个角度入手,哪个角度优先。小角度:具体到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手法、行文结构等某个角度。不能混淆概念,答错角度。(2011福建)请从表达技巧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答题三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分析)此手法有什么突出的效果和好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对形象、主旨、感情的作用),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8、。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问:该诗主要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第二步)“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欲别频啼四五声”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第一步)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第三步)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温馨提醒,表现手法的使用往往是综合性的,但要分清主次。(审题)结合诗句分析要具体,不能脱离诗句本身架空分析。(分析)总结概括要力求准确,反复筛选用词。(术语),走近高考 1.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2013天津)鹧鸪天送廓之秋试(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虽

9、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注】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白苎(zh):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分),参考答案,“白苎新袍入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节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景、实事、实境,是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捕捉到的部分。所谓“虚“是指主观意

10、识中存在的情感、设想、梦境,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融合。,虚实结合,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

11、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主要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上片先写入梦前的思念,属于实写。接着写设想相逢的情景,是虚写。下片先写梦中相见的悲喜是虚写。后写梦醒后的感慨,是实写。这样由实而虚,由虚而实,虚实结合,把对亡妻的思念写得凄切动人,感人至深。,牛刀小试,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问:这首诗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本诗采用了

12、虚实相生(衬托)的手法。一、二句是实写,用巴山夜雨衬托自己不能回家与亲人相见的愁情。三、四句是虚写,想象与亲人相聚时两人共剪窗花、深夜长谈的欢乐场面,以想象的乐景反衬现实的悲情。,走进高考,1.(2013福建)阅读诗歌,完成问题。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注】杜鹃,又名子规。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4分),参考答案,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

13、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2.(2011安徽)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琅琊溪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槎(ch):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4分),参考答案,实写山花随流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2.(2013全国二卷),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

14、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参考答案,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跟踪练习,眼眉儿左誉 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杆。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绮窗人在东风里,洒泪对春闲。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本诗运用的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结合诗句做简要赏析。,参考答案,这首词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上片实写眼前早春黄昏中开放的杏花、天边的斜月、空中的燕与雁,烘托了游子在外孤单凄凉的心境;下片想象家乡亲

15、人因思念自己而洒泪生愁,以及两人分别时泪眼盈盈、难舍难分的情形。虚实结合使得词中游子和家人的形象更加真切感人,也更充分的表达了彼此的牵挂与思念。,登高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合。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雄浑壮阔之景,深沉悲壮之情,情景正衬 是指在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保持正对应,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快乐愉悦的心情,而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内心的悲苦之情。,登科后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天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以乐景写乐情,1,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问题:一二两句

16、是怎样写出了送别朋友时的离情的?,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答案,首句写秋雨连江,夜幕降临,以凄清的景物来烘托离情别绪。二句写清晨中的远山,显得分外孤独,“楚山孤”象征了作者的离情,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融融怡人的春光,诗人归心的殷切,说说下列诗句的主要表现手法:1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2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3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4 杨柳岸晓风残月。()5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6 樯橹灰飞烟灭。()7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8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咏鹰(),直抒胸臆,借景

17、抒情,起兴,用典,借代,互文,白描,小 试 吧,衬托,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荷花娇欲语,愁煞荡舟人。,借代,设问,夸张,双关对偶拟人,设问,拟人,借代,对比,夸张,小 试 吧,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作者借赞扬历史上的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

18、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1.沙发漫游者加入专门网站提供信息,通过安全程序为旅游者提供食宿。2.沙发漫游是通过安全认证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3.沙发漫游是一种安全的、可以节省住宿费的旅游方式。4.沙发漫游是一种可靠的、受经济拮据的青年人青睐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沙发漫游(A)是一种通过专门网站获得免费住宿的(S)旅游方式(P)。,走进考场,(2013山东卷)T18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创造”下定义,不超过30字。(4分)作为人的一种活动,创造包括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创造一定要获得成果。形形色色的创造成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精神性的,即新的认识;另一类是物质性的,

19、即新的事物。这些创造成果不管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都必须具备“首次获得”这个必要条件。,创造是人进行思维、行为活动,首次获得精神性或物质性的成果。创造是人首次获得精神性或物质性的思维和行为活动。创造是一种首次获得成果的精神性和物质性的活动。创造是人的一种首次获得精神成果或物质成果的活动。创造是首次获得精神性和物质性成果的思维和行为活动。,参考答案,【解析】首先确定创造是人的一种活动,其次确定创造包括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两方面,并且在概括时重点突出“首次获得”。答案:创造是人首次获得精神或物质成果的思维和行为活动。,因,因人之力而敝之。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张衡

20、转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沛公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依靠、凭借,依照、根据,凭借,通过、经由,于是、就,趁机,依照、根据,走进考场,(2013山东卷)T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人因号之曰“匡山”不如因善遇之B.蛟龙潜于其中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C.可挈尊罍而饮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D.今乃以“看松”名焉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A.副词,于是,就;趁此,趁机B.介词,在;介词,表比较C.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D.副词,竟然,反而,典题导引:,1.(2012山东卷)A.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

21、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C.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的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2013山东卷)C.老王一直热衷于收藏,每当得到心仪的藏品,喜悦的心情总让他如坐春风,夜不能寐。D.此前中国航空西南分公司一直与四川航空公司鼎足而立,所占市场份额相差无几。,常见的设题角度,一、色彩角度1、知褒贬始作俑者、上下其手、指日可待、趋之若鹜、闲言碎语、附庸风雅、雨后春笋 T2BC、T4A、T5A、T8D、T9BCD、T11B、T16A、T24A、T25C、T26D2、明谦敬蓬荜生辉、抛砖引玉、绵薄之力、鼎力相助、敬谢不敏、不情之请、姑妄言之、班

22、门弄斧、恭敬不如从命 T16B、T26C,二、意义角度1、探源流,忌望文生义目无全牛、不刊之论、差强人意、登堂入室、万人空巷、芝兰玉树、明日黄花、安步当车、不赞一词、七月流火、师心自用、文不加点、身无长物 T4C、T6C、T8ABC、10C、T14A、T15B、T17A、T16D、T20C、T25D2、析多义,忌顾此失彼短小精悍、灯红酒绿、暗送秋波、不绝如缕、引而不发 T15A、T17C,3、审形似,忌意义混淆耸人听闻、骇人听闻,无微不至、无所不至,不翼而飞、不胫而走,不容置喙、不容置疑 T10A、T15D、T20A、T26A、T29D4、辨语境,忌重复或矛盾责无旁贷、津津乐道、莘莘学子、贻笑

23、大方 T12A、T15C、T17D、T22D、T30C,三、用法角度 看对象: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破镜重圆、白头偕老、比翼齐飞、劳燕分飞、琴瑟甚笃。行云流水、呼之欲出、汗牛充栋、茹毛饮血、信誓旦旦、纸上谈兵、凤毛麟角、洋洋洒洒 T1D、T2A、T5D、T6A、T13A、T15B、T22B有些成语多用在否定句中望其项背、同日而语、相提并论、一蹴而就、无时无刻 T10B,考查诗歌景象常见的提问方式: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哪些景物构成?2、作品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简要叙述。3、诗歌(或某一部分)写出了怎样的情与景。4、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或某一联、某几句)。5、上阕的景物

24、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简要分析。,诗中赏画 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把握意象,品味意境)画中品诗 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诗歌(分析情景关系),诗中赏画1、理解意象内涵意象:融入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着我之色)。识记有着固定文化内涵的常见意象,比如送别(杨柳、长亭、驿路、南浦),悲愁(梧桐、芭蕉、猿啼、杜鹃),思乡(月亮、鸿雁、捣衣声)等。,(2012江西卷)阅读下面宋词,完成题目。江 城 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注】韶华:青春年华

25、,又指美好的春光。便做:纵使。(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参考答案:,意象的内涵: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寓离别。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寓青春流逝。表达的情感:伤春伤别之愁,久别怀人之情。,诗中赏画2、描摹画面,品味意境意境:几个意象组合,营造出的一种氛围,是诗人的主观情志与客观物象巧妙融合而成的艺术境界。(花朵和春天)意境特点常用术语:明丽清新、闲适恬淡、恬淡优美、壮阔雄浑、雄奇险峻、苍凉悲壮、萧瑟凄凉、孤寂冷清等。,对点演练: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唐代宗广德二年,应好友严武之邀,杜甫返回了成都草堂,在这里过

26、了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诗即写于此时。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归纳答题步骤),参考答案:,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的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描绘了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情。(步骤三),答题步骤:1、描图景(抓住主要景物,适当描绘,可简单翻译。忠实原文)2、点氛围(这些景物共同营造了什么氛围。准确体现景物特点或情调)3、析感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切忌空洞),对点演练:(2012湖南卷)阅读唐诗,完成题目。度破讷沙(其二)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鹈

27、泉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注】破讷沙:沙漠名。鹈泉:泉水名。(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参考答案:,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步骤一)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步骤二)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步骤三),画中品诗(把握情景关系),试比较下面两首诗,说说诗人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诗中又是如何借景抒情的?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

28、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参考答案:,前两句直抒胸臆赞秋,一反传统悲秋题材,后两句写白鹤冲云,晴空碧霄,全诗意境阔大,色彩明丽,情调高昂。表现了诗人的胸怀宽广,豪迈乐观。秋风萧瑟,夜气清冷,梧桐树缝漏下婆娑月影,斑斑驳驳的铺满冰冷、空寂的床席,全诗无一“愁”字,但句句载愁,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孤寂落寞。,思考诗中情与景的关系:,绝句(杜甫)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江水碧绿,山花灿烂,文字清新,色彩秀丽,美好的景色勾起了诗人漂泊的伤感,反衬诗人思乡情切,别具情致。,借景抒情和托物言

29、志的区别:,借景抒情:借助于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抒发情感,表现情绪,包括喜、怒、乐、哀、愁。托物言志是指诗人通过描写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而托物言志的“物”常常是一些具有象征意味的客观事物,诗人借助此物的一些特性来表明自己的“志”,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1、熟练掌握诗歌常见表达技巧的特点及表达效果: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互文等 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 表现

30、手法有:象征、对比、衬托、白描等,2、遵循答题步骤。先给出所用手法(什么手法)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怎样运用)最后分析表情达意的效果,强化训练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画眉鸟宋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本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加以简要分析。答:。,答案:本诗主要的表现手法是借物咏怀和对比。林中鸟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笼中鸟失去了自由;作者借两种不同境遇的画眉,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的憎恶和否定。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怀),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

31、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比如于谦的石灰吟、郑板桥的竹石、王冕的墨梅等。,读诗歌,答题。(2012浙江卷)未展芭蕉(唐)钱珝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金)元好问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2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状态的植物,均以 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参考答案: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

32、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课后演练: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注泛菊:饮菊花酒 吹梅:吹奏梅花落(1)“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2)作者在本诗中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答:。,课后演练: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

33、?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注泛菊:饮菊花酒 吹梅:吹奏梅花落(1)“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参考答案:在内容上,不论是“聚”还是“散”,都强调了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一种友情难以畅叙的遗憾袭上心头。“聚散匆匆”在结构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聚”字承上相聚,“散”字启下离别,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点明特点,结合诗句,思想情感,角度,课后演练: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注泛菊:饮菊花酒 吹梅:吹奏梅花落(2)作者在本诗中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答:。,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作比,说明他们此别之后,如云边的孤雁,深以失侣为苦;又如水上浮萍,到处漂泊不定。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作比,愿如“飞尘”随友人之马,愿如“明月”随朋友之舟,来表现思念之切。,点明特点,结合诗句,思想情感,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