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理论的起源.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388505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5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量子理论的起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量子理论的起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量子理论的起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量子理论的起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量子理论的起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量子理论的起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量子理论的起源.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24章 量子理论的起源,量子理论的起源,黑体辐射、普朗克量子假设,光电效应、爱因斯坦光量子理论,康 普 顿 效 应,氢原子光谱、玻尔的氢原子模型,1900年,1905年,1923年,1913年,24-1 黑体辐射和普朗克量子假设,1、辐射本领和吸收本领:,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向外辐射电磁波。,辐射能量的多少和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与温度有关;,能量按波长的分布随温度的变化而不同的电磁辐射称为热辐射。,辐射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P.178图241);,如:熔融的玻璃主要发射红外线,而同温度下的铁块发出强烈的可见光。,辐射能与物体表面状况有关。,如:表面越黑、越粗糙的物体辐射越强。,为了描述热辐射的

2、规律,引入辐射本领和吸收本领的概念。,设温度为T 时,单位时间内从物体单位表面积辐射出来的波长在+d之间的辐射能为 dE(,T),则定义:,单色辐射本领:,它反映了物体表面在不同温度下辐射能按波长分布的情况。,总辐射本领:物体单位表面积辐射的各种波长的总辐射功率。,物体辐射电磁波的同时也吸收照射在它上面的电磁波,辐射本领大的物体表面,其吸收本领也大。,单色吸收本领:,1 的物体表面呈黑色;0 的表面呈白色;有些物体表面选择性地吸收某些色光,而反射其补色光。,能完全吸收照射到它上面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简称黑体)。它的吸收本领 B=1,辐射本领也是所有物质中最大的。,2、基尔霍夫

3、定律:,在一定温度下,对一定的波长,任何物体的单色辐射本领与单色吸收本领的比值为一恒量。该恒量的大小只决定于温度T 和波长,与材料及其表面的性质无关。即:,式中:EB(,T)和B(,T)为黑体的单色辐射本领和单色吸收本领。,若干物体处于热平衡状态时,单色辐射本领大的物体,其对应的单色吸收本领也大(正比关系)。在没有其他形式能量交换的前提下,某物体吸收的辐射能一定等于其所发射的辐射能。,若某物体不发射某波长的电磁波,则它也不能吸收该波长的电磁辐射。,黑体的单色辐射本领和单色吸收本领均大于同温度下任何其他物体的单色辐射本领和单色吸收本领。,讨论,3、黑体的辐射规律:,用任何不透明材料做成带小孔的空

4、腔,则小孔就是一个绝对黑体。小孔黑体的辐射规律与腔体材料和腔内壁的性质无关。,1897年陆末()和普林斯海姆(E.Pringsheim)测定了绝对黑体的辐射本领随波长和温度的分布。,曲线下的面积为总辐射本领。温度T升高时,总辐射本领急剧增加。温度升高时,辐射本领极大值的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这些实验结果可归结为两个定律。,(1)维恩位移定律:(1896年),在任何温度下,黑体辐射本领的峰值波长m与热力学温度T成正比:,(2)斯特藩玻耳兹曼定律:(1879年),黑体的总辐射本领与热力学温度T 的四次方成正比:,式中:,称为斯特藩玻耳兹曼常量。,4、经典理论的困难:,由经典理论推导出的黑体单色辐射本

5、领公式与实验不符。,维恩公式在短波处与实验相符,而在长波处与实验曲线相差较大。,(1)维恩公式:(1896年),(2)瑞利金斯公式:(1900年),该式在长波段与实验结果吻合,但波长变短时,E(,T)趋向无穷大(紫外灾难)。,5、普朗克量子假设:(1900年),普朗克认为:组成黑体空腔壁的电子的运动可看作线性谐振子,他们通过辐射和吸收电磁波而与外界交换能量。按经典理论,谐振子的能量可以连续变化,但普朗克认为这些线性谐振子的能量只能取某一最小能量,的整倍数,即:,而 称为普朗克常量。,0=h 称为能量子;为谐振子的频率;n 称为量子数。,1900年普朗克从谐振子能量量子化的假设出发,利用量子统计

6、的方法证明:,称为普朗克公式,宇宙背景辐射相当于 3K 黑体辐射,求:(1)此辐射的单色辐射本领在什么波长下有极大值?(2)地球表面接收此辐射的功率是多少?,(1)由维恩位移定律:,得:,得:,(2)由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例题1:(习题24-4),设m=1g的小球与质量可忽略的轻弹簧相连作A=1mm的简谐振动,k=0.1N/m。(1)按经典理论求该弹簧振子的总能量及振动频率;(2)由量子理论求此振子的能量间隔(能量子能量);(3)与该振子能量相应的量子数是多少?,(1),(2)能量间隔:,(3)量子数:,宏观谐振子的能量可以认为是连续变化的。,例题2:(例题24-3),24-2 光电效应和爱

7、因斯坦光量子理论,1、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一定频率的光照射金属时,金属中自由电子吸收电磁波能量使动能增大,从而克服金属表面偶极层电场区而逸出金属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逸出的电子称为光电子,光电子形成的电流称为光电流。,常温下,金属内自由电子的动能102eV。设电子逸出金属表面需要4eV的能量(逸出功),则当电子速率为,时,即可逸出金属表面。,实验结果:,(1)饱和光电流 IS 与入射光强成正比;,当减速势 Ua(反向遏止电压)时,光电流为零,说明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为:,经典理论:电子受入射光作用而做受迫振动。入射光越强,则更多电子从入射光中获得能量,单位时间内逸出的电子数越多。,(2)反向

8、遏止电压 Ua 与入射光强无关;,经典波动理论:光电子的动能随入射光强的增大而增大,不应存在遏止电压。,(3)存在截止频率或红限频率(或波长);,经典波动理论:只要光够强,任何频率下都可以产生光电效应,不应该存在红限频率或红限波长。,Ua与入射光频率的关系:,或:,K为与材料无关的普适常量。,0 称为红限频率,(4)光电子逸出的驰豫时间 10 9 s。,按经典波动理论估算:此时使电子获得1eV 的能量需要107s=1/3 年,与实验结果完全不符。,实验表明:光强为 1W/m2 的光照射到钠金属的表面即可产生光电子,这相当于一个500W的光源在 6300m 远时的光强!,2、爱因斯坦光量子理论:

9、,爱因斯坦认为:光是以光速运动的光量子(光子)形成的粒子流。频率为的单色光的一个光子的能量为:,当单色光照射光阴极时,一个光子的能量被一个电子吸收,使电子动能增加 h,从而有可能脱离金属表面。,设A为逸出功,则逸出电子的最大动能为:,称为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光量子理论对光电效应的解释:,(1)光越强 入射光子越多 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光电子越多 入射光越强则饱和光电流越大;,(2)由爱因斯坦方程 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决定于、A,与光强无关 Ua与光强无关;,(3)由爱因斯坦方程 h A时,电子不能逸出金属表面 存在红限频率。,(4)电子一次吸收一个光子的全部能量 无需能量积累时间 光电效应的瞬时性

10、。,3、光的波粒二象性:,光子能量:,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光表现为波动;光与物质间的相互作用时,光更象粒子。,光子质量:,光子动量:,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已知铝的逸出功为4.2eV,波长为=200nm 的单色光投射到铝的表面,求:(1)光电子的最大动能;(2)遏止电压;(3)铝的红限频率和红限波长。,(1)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2)遏止电压:,(3)铝的红限频率和红限波长分别为:,例题3:(例题24-4),1=300.0nm的单色光照射钠制光阴极时,遏止电压Ua1=1.85V,若改用2=400.0nm 的入射光时,Ua2=0.82V。求:(1)普朗克常量h;(2)钠的逸出功;(3)钠的

11、红限波长。,(1),由爱因斯坦方程:,(2),(3),例题4:(习题24-8),得:,实验发现:在透射X射线中,除有与原射线波长(0)相同的成分 外,还有波长较长()的成分,这种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康普顿散射)。,24-3 康 普 顿 效 应,1、实验规律:,(1)当散射角增大时:,波长差=0 变大;,波长为的光相对光强增大,而原波长0 的光相对光强减小。,(2)当散射角一定时:,波长为的散射光的相对光强随散射物质的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波长差=0 与散射物质无关;,按照经典理论:,散射物质中的电子在入射电磁波的作用下做受迫振动,振动频率与入射X射线频率相同。所以,当这些电子辐射电磁波时,其

12、频率应该与受迫振动的频率相同,即与入射X射线的频率相同。电子仅起到能量传递的作用,不应该出现波长大于入射X射线波长的电磁波。,2、光子理论对康普顿效应的解释:,固体(尤其是金属)中有许多受原子核束缚很弱的自由电子,自由电子在常温下的平均热运动动能(102eV)与X光子能量(0=0.1时,=h=1.2105 eV)相比可忽略,因此可看作静止。,由能量守恒:,得:,由动量守恒:,得:,(1)式平方:,(2)式平方:,(3)(4)得:,即:,又:,得:,式中:,称为电子的康普顿波长。(与X 射线波长相当),结论:波长偏移量与散射物质及入射X射线波长0 均无关,而只与散射角有关。,称为康普顿散射公式。

13、,光子理论解释:,光子与自由电子碰撞时频率降低,波长变长。,与整个原子碰撞波长仍为0。,原子序数增大内层电子数增加光子与整个原子碰撞的机会增大0的相对光强增加。,讨论:,(1)康普顿散射理论与实验结果完全相符,说明在光子与微观粒子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也严格遵守能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2)康普顿散射效应仅当入射光的波长与康普顿波长相近时才显著。,如:,在光电效应中,入射光为可见光或紫外光,康普顿效应不显著。,在康普顿散射实验中,入射光子波长0=0.003nm,反冲电子速度为光速的60%,求散射光子波长及散射角。,反冲电子的动能:,得:,由康普顿散射公式:,例题5:(习题24-14),波长0=

14、0.1的X射线与静止的自由电子碰撞,在=90方向观察,求:(1)散射X射线的波长=?;(2)反冲电子的动能Ek=?、动量pe=?,(1)由康普顿散射公式:,因为电子的康普顿波长c=0.024,cos=0。,例题6:,波长0=0.1的X射线与静止的自由电子碰撞,在=90方向观察,求:(1)散射X射线的波长=?;(2)反冲电子的动能Ek=?、动量pe=?,得:,(2)反冲电子的动能:,反冲电子的动量:,例题6:,24-4 氢原子光谱玻尔的量子假设和玻尔模型,量子理论是在研究氢原子光谱的结构中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原子光谱提供了关于原子结构的丰富信息。,气体的光谱大多是由离散的线状谱线组成的。同一元素的

15、光谱包含完全确定的波长成分,而不同元素的光谱结构各不相同。,氢原子的光谱结构最为简单。,1、氢原子光谱:,巴尔末在1885年发现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部分的谱线波长可归纳为:,称为巴尔末公式。由此式计算出的,与实验结果相当吻合。,里德伯在1896年用波长的倒数(波数)表示巴尔末公式:,式中:RH=1.0967758107m1称为里德伯常数。,除了可见光部分的巴尔末线系外,氢原子光谱还有紫外和红外部分的谱线系:,这些线系可以概括为一个公式广义巴尔末公式:,紫外:赖曼系,红外:帕邢系,布喇开系,普芳德系,氢原子光谱一方面说明氢原子光谱有很强的规律性;另一方面,能够揭示原子结构的内在规律性。,可见:氢原

16、子光谱中任一谱线的波数都可以简单地用两个光谱项:,之差来表示。,2、原子的核式模型:,要正确解释原子光谱的规律性,必须从原子的结构入手。,1903年,J.J汤姆孙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中正电荷和质量均匀分布在半径1010m的球体内,而电子则“嵌”于此球体中,电子在平衡位置附近作微小振动而辐射电磁波。该模型存在的问题:,不能解释粒子散射实验中存在大散射角的粒子;,不能解释氢原子光谱的线系结构。,1909年,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氢原子中心有一带正电的原子核,它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而电子则围绕原子核作圆周运动。原子核质量=1837电子质量;原子核的半径1014m 1015m,而原

17、子的半径 1010m。,电子受原子核的库仑力:,电子速率:,氢原子总能量:,氢原子的总能量为负,说明电子被原子核所束缚而不能离开原子自由运动。,实验指出:氢原子的电离能为13.6eV。由此估算出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半径为:,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虽可圆满解释粒子的散射问题,但仍未能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氢原子光谱的规律性。,由经典电磁理论:原子光谱应该是连续光谱。,原子应该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3、玻尔的氢原子理论(假设):1913年,玻尔半经典理论。,假设1(定态假设):电子可在一些特定轨道上运动而不辐射电磁波,此时原子处于稳定状态(定态),并具有一定能量。,此假设是经验性的,解决了原子的稳定性

18、问题。,假设2(量子化条件):只有电子轨道角动量等于h/2的整倍数时,轨道才是稳定的。即:,h 或 为普朗克常量,n=1,2,3,.称为主量子数。,假设3(频率条件):当电子从高能量轨道(Ei)跃迁到低能量轨道(Ef)时,发射出一个能量为 h 的光子。即:,频率条件由普朗克假设引申而来,解释了原子线状光谱的由来。,由假设1:设电子在半径为 rn 的稳定轨道上以速率 vn 作圆周运动。,电子和原子核之间的作用力为库仑力:,由假设2:,消去 vn 得:,式中:,称为第一玻尔半径。,(1)氢原子中电子的轨道半径是量子化的:,电子轨道半径的可能值为:r1,4 r1,9 r1,16 r1,结论:氢原子中

19、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半径是量子化的。,电子在第n个轨道上的总能量为:,或:,称为氢原子的能级公式。,为将电子从第一玻尔轨道移到无穷远时所需能量,即电离能。,(2)氢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氢原子可取能量值为:,或:,这些不连续的能量值称为能级。,氢原子中的电子通常处于第一玻尔轨道(基态)。,电子因被激发而跃迁到较高能级E2,E3,时,与这些能级相应的状态称为激发态。,基态,激发态,按玻尔假设3:当氢原子由高能态跃迁到低能态时,辐射的单色光光子的能量为:,即:,(3)氢原子光谱的线系结构:,式中:ni 对应高能级,nf 对应低能级。,而波数:,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即为里德伯常量。,当氢原子由不同的高能级跃迁到同一低能级时,辐射的所有单色光形成同一谱线系。,赖曼系:,巴尔末系:,帕邢系:,布喇开系:,普芳德系:,试由莱曼系第一条谱线波长1=121.5nm、巴尔末系第一条谱线波长2=656.2nm和帕邢系系限波长3=820.3nm,计算氢原子的电离能。,例题7:(习题24-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