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课件11、治疗学各论(一).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388792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1.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学课件11、治疗学各论(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针灸学课件11、治疗学各论(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针灸学课件11、治疗学各论(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针灸学课件11、治疗学各论(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针灸学课件11、治疗学各论(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灸学课件11、治疗学各论(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学课件11、治疗学各论(一).ppt(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治疗学各论,针灸教研室,头痛(headache)是患者自觉头部疼痛的一类病证,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其病因复杂,涉及面很广。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手、足三阳经和足厥阴肝经均上头面,督脉直接与脑府相联系,因此,各种外感及内伤因素导致头部经络功能失常、气血失调、脉络不通或脑窍失养等,均可导致头痛。,【病因病机】,病因分外感、内伤两个方面。外感头痛主要是风邪所致,“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每多兼寒、夹湿、兼热,上犯清窍,经络阻遏,而致头痛。内伤头痛可因情志、饮食、体虚久病等所致。,【辨证】,临床上分为外感和内伤头痛两大类。按照头痛的部位辨证归经,前额痛为阳明头痛,侧头痛为少阳头痛,后枕痛为太

2、阳头痛,巅顶痛为厥阴头痛。1外感头痛 主症 头痛连及项背,发病较急,痛无休止,外感表证明显。风寒头痛 风热头痛 风湿头痛,2内伤头痛 主症 头痛发病较缓,多伴头晕,痛势绵绵,时止时休,遇劳或情志刺激而发作、加重。肝阳上亢头痛 肾虚头痛 血虚头痛 痰浊头痛 瘀血头痛,【治疗】1基本治疗,(1)外感头痛 治法 祛风通络,止痛。以督脉及手太阴、足少阳经穴为主。主穴 列缺 百会 太阳 风池 操作 毫针泻法。风门拔罐或艾灸;大椎点刺出血。方义,(2)内伤头痛 实证 治法 疏通经络,清利头窍。以督脉及足阳明、足少阳经穴为主。主穴 百会 头维 风池 操作 毫针泻法。方义 虚证 治法 疏通经络,滋养脑髓。以督

3、脉及足阳明、足少阳经穴为主。主穴 百会 风池 足三里 操作 风池用平补平泻法;余穴均用补法。方义,2其他治疗,(1)耳针法(2)皮肤针法(3)穴位注射法,【按语】,1针灸治疗头痛有较好的疗效,对于多次治疗无效或逐渐加重者,要查明原因,尤其要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2头痛患者在治疗期间,应禁烟酒,适当参加体育锻炼,避免过劳和精神刺激,注意休息。,腰 痛,概述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其他疗法注意事项病案分析现代研究进展,概 述,腰痛又称为“腰脊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腰部疼痛为主证的临床常见病证。,现代医学常见引起腰痛的病证,腰部软组织病变 如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病变 如腰椎间盘突出证腰椎关节病变 如强直性脊柱炎

4、腰椎骨病变 如腰椎骨折、退行、骨质疏松、肿瘤、结核内脏器官病变 如尿路结石、妇科病,多产劳欲,久病肾虚精血不足骨失濡养,感受外邪(寒湿、湿热)阻滞经脉,外伤劳损 经脉受损 腰部气血不通 腰痛,病因病机,病位在腰,与肾、肝二脏关系密切,与督脉、膀胱经脉有关。腰为肾之府,腰痛皆与肾有关。,辨 证,寒湿腰痛:腰部重痛,活动欠利,阴雨风冷则发作或加重,苔厚,脉濡。湿热腰痛:腰部热痛,小便短赤,大便结,苔黄腻,脉濡数。劳损腰痛:多有外伤劳损史,劳累发作加重,痛有定处,活动不利,舌暗或有瘀斑,脉弦或细、涩。,辨 证,肾虚腰痛:慢性反复,隐酸睃痛 肾阳虚:神疲肢冷,遗精,舌淡,脉细沉 肾阴虚:伴虚烦舌红少苔

5、,脉细数,治 疗,治法:通络止痛,取足太阳经穴及阿是穴为主。近部、远部对症取穴相配合。,治 疗,主穴、方义:阿是穴、大肠俞 近部取穴,舒经通络止 痛委中(合穴)-舒经活血,通络止痛,随症配穴,寒湿腰痛:腰阳关湿热腰痛:大椎、腰阳关、委中刺血瘀血腰痛:膈俞、(次髎)肾虚腰痛:肾俞、命门、志室急性腰扭伤:针人中,泻法;委中刺络放血;腰痛点,泻法。,其它疗法,按摩电针水针 拔火罐或刺络拔罐 耳针:取穴:腰椎、骶椎、肾、肝、神门,刺法:捻转强刺激,嘱患者活动腰部。理疗 体疗,注意事项,1、明确诊断,排除脊柱肿瘤、结核等 2、卧硬板床 3、综合治疗 4、适当功能锻炼,防治结合,巩固疗效。,现代研究进展,

6、中医辨证西医辩病治疗分期分型治疗综合治疗:内外治结合、针药结合、中药导入、针灸手法结合介入疗法以肌电图、症状、体征积分评价疗效开展相关动物试验,腰椎骨质增生症,腰椎骨质增生症,又称腰椎肥大性脊椎炎,腰椎退行性脊椎炎,腰椎骨关节病。特点是病程较长,起病缓慢,绵绵隐痛反复发作属于中医:腰痛、痹证,病因病机,风寒湿闪挫跌仆劳损体虚肾虚 经络闭阻 气滞血瘀病位在腰,督脉太阳经,以肾虚为本,风寒湿、痰瘀为实,诊断,症状可无症状腰部酸痛,僵硬晨起加重,稍活动减轻寒冷天加重,严重时可出现坐骨神经痛体征:腰椎变平直,腰肌紧张压痛,或直腿抬高试验阳性X线检查是诊断本病主要依据,治 疗,针灸:腰三针(肾俞、委中、

7、大肠俞),气滞血瘀加次髎,肝肾两虚加肝俞、太冲、太溪、命门、志室推拿按摩,治 疗,理疗中药体疗药膳:田七鸡、参归鳝汤、羊肉煲杜仲羊肾黑豆杜仲汤、杜仲龟肉汤、胡椒根炖蛇、附子猪肚汤、杜仲狗脊炖蛇,调 护,1、防止风寒湿邪2、养成正确站坐姿势,经常变换体位3、卧硬板床4、注意腰背肌功能锻炼,必要时用腰围,病案分析,张,男,65岁,主诉:腰痛反复发作多年,晨起、久坐疼痛加重,弯腰困难,腰酸喜按,夜尿多,恶风寒,舌淡暗,苔白,脉沉细。查:腰局部压痛,X线提示:腰椎增生中西医诊断、辨证治疗调护,面 痛,Facial pain,一、概述,1、定义:是指一侧面部剧痛或伴痉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面颊抽掣疼痛)

8、,哗!好痛。,本病有以下特点:(1)有阵发性、短暂性、反复发作的疼痛史。(发作突然,无先兆)(2)疼痛剧烈,呈刀割样、针刺样、电灼样、撕烈样跳痛。(持续时间仅数秒至12分钟/次,发作和终止均迅速),(3)多发于一侧面部,少见双侧。(4)好发年龄:4060岁,女性 男性。(5)诱因:情绪紧张、进食、洗脸、说话、刷牙、打呵欠、吹风而诱 发疼痛的发作等。,(6)多有板机点(触发点),常在上 述诱因刺激下发作。(7)病程呈周期性发作,发作期可持 续数周至数月,而缓解期长短不 一,可为数天至数年不等。,(8)原发性者神经系统检查一般无阳性体征,各项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发现。继发性者可发现相应部位的病理改变

9、。,2、西医相关病证,相当于“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的、剧烈的神经痛,是神经外科常见病之一。,第一支:支配泪腺、眼球、上睑、额部皮肤,第二支:支配鼻粘膜、下眼睑、鼻外侧、上唇、上颌牙齿、牙龈,第三支:支配下颌牙齿、下唇、牙龈、面颊外侧、舌、耳前、颏部口裂以下面部皮肤,三叉神经头面部皮肤分布,临床上以第二、三支受累最为常见。疼痛以面颊,上、下颌及舌最明显。触及这些敏感部位可诱发疼痛发作,此部位称之为“板机点”。,二、病因病机,1、外邪侵袭:风寒:寒邪凝滞,闭阻经脉 风热:热灼津液,阻滞气血 袭于面部经脉,不通则痛2、阳明火盛:胃肠炽热,阳明火邪上冲面部,浸淫筋脉

10、筋脉气血阻滞不通,3、虚火上炎:年老体衰,肝肾阴虚 阴虚阳亢,虚火上升 上犯面部筋脉 气血阻滞4、瘀血内阻:久病不愈,或内生肿物 气滞血瘀 经脉闭阻不通,外邪侵袭,阳明火盛,虚火上炎,瘀血内阻,面 痛,三、临床表现,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特点:1、(性质)突发性剧痛。(阵发性、闪电、刀割、针刺、烧灼样剧痛)2、(时间)每次发作数秒或12分钟,每天可发作数次。3、(诱因)常因洗脸、刷牙、进食、说话诱发。,4、(兼症)病侧面肌抽搐、流泪、流 涕、流涎。5、(体征)病侧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皮 肤或有潮红,局部压痛。6、(间歇期)无临床症状。,四、辨证分型,风寒证:多有吹风受寒史,痛处遇寒则甚,得热则减,

11、舌淡,苔薄白,脉浮紧。风热证:多在感冒发烧之后,痛处有灼热感,目赤,苔薄黄,脉浮数。,阳明火盛:伴口臭,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数。虚火上炎:隐隐作痛,颧面潮红,口干,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瘀血内阻:痛处不移,拒按,缠绵难 愈,舌暗,脉弦涩。,眼支痛 足太阳经 上颌痛 手足阳明经 下颌痛 手太阳经,五、治疗,1、针刺法 治法:疏风通络、活血止痛。处方与方义:攒竹、四白 局部取穴,疏调局部 下关、地仓 经气,祛风散寒。合谷 疏调阳明气血止痛。风池 疏风通络,活血止痛。,外关、解溪,攒竹,头维,阳白,鱼腰,四白,巨髎,迎香,颧髎,下关,夹承浆,颊车,内庭,随证配穴:风寒型列缺风热型曲池、

12、尺泽肝胃火盛内庭阴虚三阴交瘀血内阻太冲、膈俞,施术法:泻法,寒证加灸。(1)先取远端,后取局部;(2)远端强刺激,局部弱刺激。,其他疗法1、耳针 选穴:肝阳、神门、面颊、颌、胃、肝、肾。操作:发作期宜针刺;缓解期宜耳压。2、磁疗 阿是穴,或处方选穴,用贴磁法或电磁法。,3、刺络拔罐:同体针,用三棱针点刺后行闪罐法。4、揿针法:在扳机点上将揿针刺入,外以胶布固定,一周二次。,六、小结,1)注意起居有常,不要睡卧当风,以防外邪侵袭。2)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3)缓解期可用冷水擦面,以增强面部抗风寒的能力。,4)注意休息,适当开展体育锻炼。5)忌食辛辣、发物,禁绝烟酒。6)针灸止痛效好,但不能

13、根治,要详细询问病史,区分原发性或继发性。,7)本病的预后较好,大多数病人经中西医药物保守治疗后,疼痛可以缓解。,三叉神经痛与面瘫在针灸治疗上有何异同?,两者均可根据疼痛或麻痹的不同部位而灵活选配穴位。,两者均采取头面部取穴和四肢部的远道取穴相结合,其中不少穴位是相同的,如合谷、颊车、阳白、太阳、四白、迎香、颧髎、巨髎、地仓、承浆、风池等。,共同点:,不同点:,在头面部,三叉神经痛是以下关为主穴,而面神经麻痹以翳风为主穴。,在四肢部:三叉神经痛以合谷为主穴,配内庭;而面神经麻痹以合谷为主穴,配外关。,在针刺方面:治疗面瘫以浅刺、弱刺激为主,四肢穴位则单侧针;而治疗三叉神经痛多用泻法、持续捻针为

14、主,四肢穴位则双侧同针,均用泻法。,胃 痛,一、概 念,胃 痛,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上腹胃脘反复发作性疼痛为主的症状。因其疼痛部位近心窝部,又称作“心痛”、“胃心痛”等。本病与“真心痛”有本质不同,临床上应加以区别。多见于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肠神经功能症等,为一种临床症状。,二、病 因 病 机,胃 痛,1、病因: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 实证;脾胃虚弱 虚证。2、病机:实证 气机阻滞,不通则痛;虚证 胃腑失于温煦或濡养,失养则痛。,三、辨 证,胃 痛,1、实证主症:上腹胃脘部暴痛,痛势较剧,痛处拒按,饥时痛减,纳后痛增。可分为寒邪犯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气滞血瘀。2、虚证主

15、症:上腹胃脘部疼痛隐隐,痛处喜按,空腹痛甚,纳后痛减。可分为脾胃虚寒、胃阴不足。,三、治 疗,1、基本治疗:治法:和胃止痛。足阳明、手厥阴经、相应募穴为主。主穴:足三里 内关 中脘 方义:腑会中脘、足三里 远近配穴法,可和胃气,理气机,止胃痛;内关 为心包络穴,可宽胸解郁,行气止痛。,胃 痛,1、基本治疗:配穴:寒邪犯胃 胃俞;饮食停滞 下脘、梁门;肝气犯胃 太冲;胃阴不足 三阴交、内庭;气滞血瘀 膈俞;脾胃虚寒 气海、关元、脾俞、胃俞。,胃 痛,2、其他治疗:穴位注射法:中脘、足三里、肝俞、胃俞、脾俞。每次2穴,以丹参或当归注射液,每穴1-2ml,隔日1次。耳针法:胃、肝、脾、神门、交感、十

16、二指肠,王不留行籽贴压。,胃 痛,四、按 语,针灸对胃脘疼痛、上腹胀满不适、嗳气、恶心等症状效果较好。胃痛的临床表现有时可与肝胆疾患及胰腺炎相似,须注意鉴别。溃疡病出血在穿孔等重症时,应及时采取措施或外科治疗。平时注意饮食规律,忌食刺激食物。,胃 痛,五、病 例 分 析,病例分析:患者张某,男,43岁,商人。有胃脘痛病史十余年,每因精神紧张而复发,曾做纤维胃镜检查提示:“浅表性胃炎”。近几天由于工作紧张连续熬夜而出现胃脘部疼痛,疼痛连及胁部,嗳气,大便秘结,2-3天一行,自觉心烦嘈杂,口苦,舌质淡红,黄腻苔,脉弦。(试分析中医诊断、辨证分型、治则治法、取穴、方义、其它治疗方法),中医诊断:胃痛 辨证分型:实证(肝气犯胃型)治则治法:和胃止痛,以足阳明、手厥阴经为主 取 穴:足三里、内关、中脘、太冲 方 义:足三里疏调胃腑气机,和胃止痛;中脘健运中州,调理气机;内关宽胸解郁,行气止痛;太冲疏肝和胃。其他治法:可配合使用穴位注射法或王不留行籽 贴压耳穴。,胃痛与真心痛之鉴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