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22课《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390003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心素养目标】第22课《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核心素养目标】第22课《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核心素养目标】第22课《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核心素养目标】第22课《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核心素养目标】第22课《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核心素养目标】第22课《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心素养目标】第22课《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核心素养目标】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一等奖创新教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感受文章句式工整的语言风格。2 .借助注释理解文章大意,积累文中重点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3 .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4 .积累礼记学记中的名言警句,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从中汲取智慧。核心素养:文化自信:通过学习虽有嘉肴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理论联系实际,用正确的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语言运用:掌握文言实词及虚词的用法,能够准确翻译并诵读全文。思维能力: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会本文行文简洁、类比恰切

2、、说理深刻的写作色,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审美创造:感知文言文语言的魅力,涵养高雅情趣,培养学生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视频:所有佳肴【作者简介】戴圣,西汉官员、学者,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生卒年不详,字次君,世称小戴,西汉梁(郡治在今河南商丘)人。与叔父戴德同学礼于后苍,宣帝时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任九江太守,今本礼记,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戴圣一生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与叔父戴德及庆普等人曾师事经学大师后苍,二人合称为“大小戴二【作品简介】本文选自礼记学记。题目是编者加的。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

3、教育学的论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课文主要是谈关于“教学相长”的道理的。【听范读】虽有/嘉肴(jidy0),弗(fi)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qiing)也。故曰:教学/相长(ZhGng)也。兑(yuV)命曰“学(xio)/学半”,其/此之谓乎!1.示范朗读,读出节奏2.同桌互读,评价指正以小组为单位,疏通文意。【译文】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

4、;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类比论证:类比亲身学习的重要性。【译文】所以深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知识的贫乏,教育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学识上的困惑。知道自己知识不够,然后才能自我反省,努力向学;知道有困惑,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愤图强。所以说:“教”和“学”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发生作用,教育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教与学的关系:教学相长【译文】尚书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引用论证:进一步强调教学相长的关系。【精读细研】1.“教学相长”与“学学半”有何异同?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不同点:前者是

5、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阐述“教”和“学”的关系,即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后者则主要从“教”的角度来说明“教”的重要性,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委婉含蓄。两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后者是论据,用来补充强调中心论点,二者是主从关系。2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述的?3 .师生共同讨论:说说你对“教学相长”的理解。见解一:“教学相长”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一方面“学然后知不足”,而后“自反”;另一方面“教然后知困”,而后“自强”。学与教相互促进。见解二:“教学相长”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描述。教师在教学中受到教益,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对教师的教

6、学有所启发。4 .从学习的角度来看,“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学习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发现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5 .如何理解课文所讲的“教学相长”和现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课文所讲的“教学相长”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一方面,“学然后知不足”,而后“自反”;另一方面,“教然后知困”,而后“自强”,在同一个主体的身上,学与教互相促进。现代教育学意义上的“教学相长”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描述。教师不仅仅是讲授者,他本身也在教学中受到教益;

7、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反过来对老师有所启发。比如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回答可能会激发教师的思维,使他对问题认识更深入;学生提出的某个疑问,可能也正是教师自己理解上的难点;等等。【结构梳理】【总结】本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了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是互相促进的道理。【写作特色】1 .运用类比手法。文章开头运用类比手法,以“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类比“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2 .逻辑严密,有条有理。文中开头先讲学习的重要性,接着讲到教与学的关系,最后提出教学相长的结论,逻辑严密,有条有理。【文言积累】通假字兑(yu4)命曰(同“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

8、傅说)古今异义1 .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主旨)2 .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穷苦,艰难)3 .然后能自强也(古义:竭力,尽力今义:健壮的,有力的)4 .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提高今义:增长)一词多义词类活用1.弗食,不知其旨也名词用作动词,吃。名词用作形容词,甘美。5 .不知其善也用作名词,好,好处。文言句式判断句:弗食,不知其旨也。(“也”表判断)倒装句:其此之谓乎。(“之谓”是文言文中一种比较固定的用法,是将宾语提前的倒装句,译为“说的是。作用:宾语用代词“之”复指一下,强调宾语。)【课堂检测】1.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译文:学习之后才知道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有困惑的地方。B.故曰:教学相长也。译文: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C.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D.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译文: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作乱的窃贼就不会再盗窃。答案:D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不独亲其亲B.使老有所终C,不独子其子D.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