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395800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PPT 页数:105 大小:2.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6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0-6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0-6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0-6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0-6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6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6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ppt(10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06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广德县中医院儿科,小儿保健中的食疗、推拿等方法,既起到了防病治病的作用,还解决了小儿服药困难的问题,是健康绿色疗法。,0-36个月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流程表,3-6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流程表,儿童中医诊断方法儿童日常中医保健知识儿童常见中医保健适宜技术和方法,一、儿童中医诊断方法,望诊,望面色 望形态 察舌 察指纹 察二便,望 面 色,正常面色:红润有光泽,略带黄色。红 主热 证;白 主寒证、主虚证;黄 主脾虚或有湿浊;青 主寒证、痛证、瘀证及惊风先兆;黑 肾虚、寒证、痛症、淤血、水饮。,望 形 态,包括望形体和动态:观察儿童体形的胖瘦强弱和动静姿态。1

2、、囟门:前囟1岁半前闭合为正常。若前囟迟闭、突起、凹陷均为异常。2、头发:头发柔润光泽为正常。若头发稀疏、干枯、脱落、有枕秃为异常。3、体态:姿态活泼、胖瘦适中为正常。若多动不宁或蜷曲少动、形体消瘦或肥胖为异常。,察 舌,舌体柔软,伸缩自如,舌质淡红润泽,舌苔薄白为正常。若舌质红、淡白胖大、紫黯有瘀斑,舌苔黄、厚腻、剥脱为异常。,察 指 纹,是儿科特有的诊法,适用于三岁以下的小儿。概念:是指从食指桡侧的浅表静脉。自虎口向指端分为 风、气、命三关。,正确的查看指纹的方法,将小儿抱于光亮处,医生用左手食中指固定患儿腕关节,拇指固定其食指末端,用右手拇指在小儿食指桡侧,从命关向风关轻轻推几次,使指纹

3、显露。,察指纹:,正常:淡紫隐隐,不显于风关以上。辨证纲领:“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透关射甲:指纹穿过了风、气、命三关达到指甲的部位,病情危急。,察 大 便,正常儿童的大便应该是色黄而干湿适中,日行1-2次。对婴儿而言,母乳喂养,大便呈卵黄色,稠而不成形;牛奶、羊奶喂养,大便呈淡黄白色,质地较硬,有臭味,1日3次左右,均属正常。若大便干结成球,排便困难,数日一行,或大便清稀,夹有未消化食物或粘液,一日数次,均为异常。,二、儿童日常中医保健知识,小儿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五脏六腑的功能不够完善,尤其表现为肺、脾、肾三脏不足,较成年人容易患病,因此应加强儿童日常保健。

4、,0-3岁儿童日常保健,(一)饮食调养1婴幼儿脾胃功能较薄弱,食物宜细、软、烂、碎,营养均衡。2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避免偏食、纵儿所好,乳食无度。,0-3岁儿童日常保健,(二)起居调摄1婴儿衣着要宽松,不可紧束而妨碍气血流通,影响骨骼发育。婴幼儿衣者应寒温适宜,避免过暖。2婴幼儿要有足够的睡眠,注意逐步形成夜间以睡眠为主、白天以活动为主的作息习惯。3经常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体质,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4-6岁儿童日常保健,(一)饮食调养1食物品种应多样化,以谷类为主食,同时进食牛奶、鱼、肉、蛋、豆制品、蔬菜、水果等多种食物,注意荤素搭配。2要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餐按时,相对定量

5、,不多吃零食,不挑食,不偏食。培养独立进餐的能力。,4-6岁儿童日常保健,(二)起居调摄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作息规律,定时排便。2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遵循古训“四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一分饥与寒。”,4-6岁儿童日常保健,(三)运动保健1保证每天有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照射,呼吸新鲜空气。2加强锻炼,适当运动,如跳绳、拍球等。,儿童饮食宜忌,1大便干结:宜进食绿色蔬菜(芹菜、白菜、萝卜等)、水果(香蕉、苹果、火龙果等)、粗粮(玉米、燕麦等);忌食香燥、煎炸、辛辣、油腻食品。2腹泻:宜进食薏苡仁、山药等;忌食生冷、油腻食品。3食欲不振:宜进食扁豆、莲子、山楂等;忌食寒凉、煎炸、甜

6、腻食品。,三、儿童常见中医保健 适宜技术和方法,小儿推拿适应症范围,小儿推拿疗法应用范围广泛,儿科的大部分病症一般都可以采用推拿疗法。可治疗多种病症,但其中以消化、呼吸以及神经系统的功能性疾患疗效最为显著。对泌尿、运动等系统疾病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小儿推拿手法,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常用手法:推、揉、摩、运、掐、捏、搓、擦等。,基本手法,推法分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和合推法四种操作方式。推法动作要有节律性,用力均匀柔和,频率约为150-200次/分。本法通经活络,广泛应用于小儿的头面、上肢、胸腹、腰背和下肢穴位的“线”状和“面”状穴位。,推法,直推法:以拇指桡侧或指面,或食、中二指指面在

7、穴位上做直线推动。多用于头面、四肢及脊柱部位。,推法,旋推法:以拇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旋推动。多用于手部五经穴及面部穴位。,推法,分推法:用两手拇指指面或桡侧或食、中二指指面,自穴位向两旁作分向推动,或作“八”形推动。多用于头面、胸腹及腕掌部等。,推法,合推法:用两拇指指面自穴位两旁向穴中推动,此动作方向与分推法相反。适用于头面部、胸腹部及腕掌部。,揉法,指揉法:用拇指或食、中指端,或用食、中、无名指端着力,紧紧吸附在穴位上并作回环揉动,称指揉法。适用于身体各部位。,揉法,鱼际揉法:用大鱼际或小鱼际部着力,在其穴位上回环频频揉动,称鱼际揉法。适用于头面、胸腹、胁肋、四肢部位。

8、,小鱼际揉法,大鱼际揉法,摩法,摩法是小儿按摩常用手法之一。分指摩法、掌摩法和旋摩法三种。该法常用于胸腹部的面状穴。如摩腹,对治疗肠胃疾患最为有效。顺摩为补,逆摩为泻;掌摩为补,指摩为泻;缓摩为补,急摩为泻。,摩法,指摩法:用食、中、无名三指腹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连续的回旋抚摩,称指摩。,摩法,掌摩法:用掌心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回旋抚摩,称掌摩。,运法,运法:用拇指或中指指端贴在穴位上作由此往彼的环行或弧形移动称运法。运法主要用于八卦、太阳等少数穴位上。运法操作时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掐法,掐法为小儿按摩常用手法之一。用拇指甲用力掐入穴内以不掐破皮肤为宜。掐法属强刺激手法之一,具有定惊安神

9、、开窍醒神的作用,用于救治小儿急惊风。,拿法,拿法是小儿按摩常用手法之一。用拇指指端和食中二指指端,或用拇指指端与其余四指指端相对用力提捏筋腱。后者又称五指拿。拿法刺激较强,有疏通活络,解表发汗,镇静止痛,开窍醒神的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急救和急性病证。常用于颈项、肩部和四肢穴位,治疗外感头痛、颈强、四肢关节及肌肉酸痛。,捏法,捏法为小儿按摩常用手法。分捏脊法和挤捏法两种。常用于治疗小儿消化系统的疾病,如腹泻、呕吐、厌食、夜啼、脑瘫等。,前位捏脊法,后位捏脊法,挤捏法,挤捏法:用双手拇指与食、中、无名指指端自穴位或部位周围向中央用力挤捏,使局部皮肤红润和充血为止。,挤捏大椎穴退热,搓法,搓法:用双

10、手掌心相对用力,挟住一定部位,然后双手交替或同时用力快速搓动,并同时作上下往返的移动,称为搓法。适用于四肢及胁肋部。,擦法,用拇指外侧缘或用食、中、无名指面在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来回摩擦。擦法又分指擦、掌擦和鱼际擦三种。,指擦-头面、四肢,掌擦-肩背、胸胁部,大鱼际擦-四肢、肩胛上部,推拿补泻:(1)按方向分:向心为补,离心为泻;(2)按力量分:力量轻为补,力量重为泻;(3)按速度分:速度慢为补,速度快为泻;(4)循经补泻:顺着经脉气血运行的方向推为补,逆着经脉气血运行的方向推为泻;(5)旋推为补,直推为泻。推拿顺序:(1)先上肢,后头面,后躯干,后下肢。(2)先主穴,后配穴。(3)先刺激量轻

11、的穴位,后刺激量重的穴位。除特殊需要外一般按上述三种顺序那一种都可以。,小儿推拿常用穴位,脾经:(脾、脾土),位置:拇指末节罗纹面(拇指桡侧指端到指跟)。操作方法:屈拇指向心推为补,称补脾经(或者顺时针或逆时针旋推为补);直拇指离心推为泻,称清脾经。次数:推300500次。,功用:补脾经:健脾胃、补气血。清脾经:清热利湿、化痰止呕。临床应用:(1)补脾经常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而引起的食欲不振、肌肉消瘦、消化不良等症。(2)清脾经常用于湿热熏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咳嗽痰饮等症。,肝经:(肝、肝木),位置:食指末节罗纹面。操作方法:顺时针或逆时针旋推为补,称补肝经;直推为泻,称清肝经

12、。(或向心推为补,离心推为泻)次数:推300500次。,功用:清肝经:平肝泻火、熄风镇惊、解郁除烦。临床应用:清肝经能平肝泻火,熄风镇惊,解郁除烦。常用于惊风、抽搐、烦躁不安、五心烦热、口苦、咽干、头痛、头晕等症。注意事项:肝经宜清不宜补,若肝虚应补时则需补后加清,或以补肾经代之,称为滋肾养肝法。,心经:(心、心火),位置:中指末节罗纹面。操作方法:顺时针或逆时针旋推为补,称补心经;直推为泻,称清心经。(或向心推为补,离心推为泻)次数:推300500次。,功用:清热泻火、养心安神。临床应用:清心经能清热退心火。常用于心火旺盛而引起的高热神昏、惊惕不安、五心烦热、面赤口疮、小便短赤、夜啼等,多与

13、清天河水、清小肠等合用。注意事项:本穴宜用清法不宜用补法,恐动心火之故。若气血不足而见心烦不安,睡卧露睛等症,需要补法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经代之。,肾经:(肾、肾水),位置:小指末节罗纹面。操作方法:顺时针或逆时针旋推为补,称补肾经;直推为泻,称清肾经。(或离心推为补,向心推为泻)次数:推300500次。,功用:补肾经:补肾益脑、温养下元。清肾经:清利下焦湿热。临床应用:补肾经常用于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多尿,久泻、盗汗、脱肛、喘息、解颅等症。而清肾经多用于治疗膀胱蕴热,小便赤涩。注意事项:肾经穴一般多用补法,因肾常虚,而慎用清法。确需用清法时,多用清小肠来代替。,肺经:(肺、肺金),位

14、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操作方法:顺时针或逆时针旋推为补,称补肺经;直推为泻,称清肺经。(或向心推为补,离心推为泻)次数:推300500次。,功用:补肺经:补益肺气;清肺经: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临床应用:补肺经常用于治疗肺虚喘咳,虚汗怕冷等肺虚寒症。清肺经常用于感冒、咳嗽、哮喘、痰鸣等肺经实热之症。,大肠:(大肠经、大肠腑、大肠 筋、大肠侧),位置:食指桡侧指端到虎口。操作方法:向心推为补,称补大肠;离心推为泻,称清大肠。次数:推100300次。,功用:补大肠:涩肠固脱、温中止泻。清大肠: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临床应用:补大肠经常用于虚寒性的腹泻、腹痛、脱肛等症。清大肠经常用于湿热

15、腹泻,饮食积滞,赤白痢下,便秘等症。,小肠:(小肠经),位置:小指尺侧从指端到指根成一直线。操作方法:向心推为 补,称补小肠;离心 推为泻,称清小肠。次数:推300500次。,功用:清利下焦湿热。主治:小便赤涩不利、水泻。临床应用:清小肠可以清利下焦湿热,分别清浊,是利尿的要穴,多用于小便短涩热痛,水泻、癃闭、口舌生疮等症。多配合清天河水,清心经等。而补小肠能温补膀胱,用于治疗下焦虚寒,多尿,遗尿等症。,小天心:(鱼际交),位置:手掌面大小鱼际交接处。操作方法:用指端揉称揉小天心;用捣法称捣小天心。次数:揉35分钟,捣2060次。,功用:清热、镇惊、明目、利尿。临床应用:捣小天心长于镇静安神,

16、多用于治疗惊风、抽搐、惊惕不安等症,多配合开天门、掐人中等。揉小天心长于清热明目、利尿,多配合揉上马、揉掌小横纹等治疗口疮、目赤痛、夜啼、小便短赤。,板门:(版门),位置:手掌面大鱼际隆起处。操作方法:用拇指端点揉称揉板门;自拇指根推向腕横纹称板门推向横纹;自腕横纹推向拇指根称横纹推向板门。次数:推100300次。揉35分钟。,临床应用:揉板门可以健脾和胃,消食化滞,通达上下气机。常用于饮食积滞,食欲不振,嗳气,腹胀,腹泻,呕吐等症,多与补脾经,运内八卦等合用。板门推向横纹,功专止泻,用于脾阳不振,乳食停滞引起之泄泻,多与推大肠、推脾经等合用。横纹推向板门,功专止呕,用于胃气受伤,失于和降,推

17、之能和胃降逆而止呕,多与推脾经、分腹阴阳、运八卦等合用。,胃经:(胃、胃腑),位置:拇指掌面近掌端一节。(手掌大鱼际外侧赤白肉际交界处)操作方法:旋推为补,称补胃经;直推为泻,称清胃经。次数:推300500次。,功用:清脾胃湿热、消食积、降逆止呕。临床应用:清胃经可以清利中焦湿热,和胃降逆,泻胃火,除烦止渴,常用于治疗胃火上亢引起的衄血,烦渴喜饮、便秘、呕吐、呃逆、腹胀、厌食等症。多与清天河水,掐揉四横纹等合用。补胃经能健脾胃,助运化,常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纳呆等,常与摩腹,揉中脘等合用。,内八卦:(内八方),位置:手掌面以掌心内劳宫为圆心,内劳宫到中指根中外1/3交界处为半径所作圆周

18、上的八个点。从小鱼际起按顺时针排列依次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操作方法:用拇指端运,称运内八卦;按乾、坎、艮、震依次推运一周,称顺运内八卦;反之,称逆运内八卦。次数:运:100500次。,功用: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临床应用:运内八卦善于调理气机,常与推脾经、揉板门等合用,治疗胸隔不利、气闷不舒、疳积、消化不良、腹胀、喘咳、腹痛、呕吐等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的多种疾病。顺运内八卦偏于理气,逆运内八卦偏于降逆。,四 横 纹,位置: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近掌端指间关节横纹处。操作方法:用指甲掐后继以揉法,称掐揉四横纹。用推法来回推,称推四横纹。次数:掐揉数次;推50100次。,功用

19、:退热除烦、散瘀结、调中除胀、行气和血。临床应用:掐揉四横纹和推四横纹常与补脾经,揉中脘,运内八卦等合用,治疗腹胀、口唇肿胀破裂、疳积、消化不良等症。,二马:(上马、二人上马),位置:手背无名指及小指掌指关节后陷中。操作方法:用指端揉或按称揉二马。次数:揉35分钟。,功用:滋阴补肾,顺气散结,利水通淋。临床应用:揉二马为滋阴补肾的要法,还能顺气散结,利水通淋,可用于阴虚阳亢、潮热烦躁、牙痛、目赤、喘咳等多种病症。特别配合四横纹、小横纹等应用时对消肺部的干、湿性啰音有良好的消退作用。,三 关,位置:前臂桡侧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操作方法:由腕向肘方向直推称推上三关。次数:100500次。,功用

20、:温阳散寒,发汗解表,补气行气。临床应用:推三关善治由气血虚弱、阳气不足所致四肢厥冷、疳积、吐泻、风寒感冒、腹痛、疹出不畅等一切虚寒之症。注意事项:三关穴性属大热,有热象时慎用。,六 腑,位置:前臂尺侧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操作方法:由肘向腕方向直推称退下六腑。次数:100500次。,功用:清热,凉血,解毒。临床应用:退六腑常用于脏腑郁热、壮热烦渴、痄腮肿毒、汗证、咽痛等一切实热之症,清热之力较强。注意事项:六腑穴性属大寒,对一切寒症慎用。,天 河 水,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操作方法:由腕向肘方向直推称清天河水。次数:100500次。,功用:疏风清热、解表除烦。临床应用:

21、清天河水性微凉,较平和,主要用于热症,清热而不伤正气。可治五心烦热、口燥咽干、口舌生疮、弄舌、夜啼、感冒发热、头痛、咽痛等多种疾病。,天 枢,位置:脐旁2寸。操作方法:用指端揉或按称揉或按天枢。次数:揉或按13分钟。,功用:疏理大肠、理气消滞。临床应用:天枢为大肠之募穴,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及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腹泻、痢疾、腹痛、呕吐、食积、腹胀、大便秘结等症,常与按揉足三里等穴位合用,特别是用于感染性腹泻。,脐:(神阙),位置:肚脐。操作方法:用 掌摩称摩脐;用揉法称揉脐。次数:摩或揉 13分钟。,功用: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临床应用:揉脐、摩脐多用于腹泻、腹痛、呕吐、便秘

22、、疳积等症。临床上揉脐、摩腹、推上七节骨、揉龟尾常配合应用,简称“龟尾七节,摩腹揉脐”,治疗腹泻效果较好。,丹 田,位置:脐下23寸之间。操作方法:用大鱼际揉称揉丹田,用指端按称按丹田。次数:揉35分钟。,功用:培肾固本、温补下元、分清别浊。临床应用:揉、摩丹田多用于小儿先天不足,寒凝少腹所致的腹痛、疝气、遗尿、尿频、水泻、脱肛等症,常与补肾经、推三关、揉外劳等合用。揉丹田对尿潴留有一定效果,临床上常与推箕门、清小肠等合用。注意事项:揉丹田用于功能性尿潴留及腹泻的水样便时,操作时间要相对长一些可以提高疗效。,腹:(腹阴阳),位置:整个腹部。操作方法:用摩法,称摩腹;用分法,称分腹阴阳。次数:摩

23、腹35分钟,分腹阴阳 50100次。,功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临床应用:摩腹、分推腹阴阳对于小儿腹泻、腹痛、呕吐、恶心、便秘、腹胀、疳积、厌食等消化功能紊乱效果较好,常与捏脊、按揉足三里合用,作为小儿保健手法。注意事项:摩腹的方向与补泻有一定的关系,一般顺时针方向为泻法多,而逆时针方向则多为补法。,脊柱:(脊),位置:后背正中线大椎至龟尾成一直线。操作方法:由下向上用捏法称捏脊;由上向下直推称推脊。次数:捏脊:57遍;推脊:100300次。,功用:捏脊: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推脊:清热。临床应用:(1)捏脊法具有强健身体功能,是小儿保健常用主要手法之一。常用于疳积、腹泻、腹

24、痛、厌食等一切先后天不足之症。本法操作时旁及足太阳膀胱经脉,临床应用时可根据不同的病情,重提或按揉相应的背部俞穴,能加疗效。(2)推脊从上至下,能清热,多与清河水、退六腑、推涌泉等合用。注意事项:捏脊法有较强的补益作用,能助阳生热,所以对有些疾病应慎用,如:急性热病、某些严重的心、肝、肾脏疾病等。,七节骨:(七节),位置:第四腰椎至尾骨尖端成一直线。操作方法:向上直推,称推上七节骨;向下直推,称推下七节骨。次数:推100500次。,功用:推上七节骨,温阳止泻;推下七节骨,泻热通便。临床应用:(1)推上七节骨多用于虚寒腹泻、久痢等症。临床上常与按揉百会、补脾经、补大肠、揉丹田等合用治疗气虚下陷的

25、脱肛、遗尿等症。若属实热证,则不宜用本法,用后多令儿腹胀或出现其他变症。(2)推下七节骨多用于肠热便秘,或痢疾等症。,足 三 里,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开1横指。操作方法:用指端揉或按称按揉足三里。次数:揉35分钟。,功用: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临床应用:本穴属足阳明经,多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常与推天柱骨、分腹阴阳配合治疗呕吐、腹胀、腹痛等,与推上七节骨、补大肠配合治疗脾虚腹泻,且常与捏脊、摩腹等配合应用,作为小儿保健之用。,推拿注意事项,1、操作前需准备滑石粉、爽身粉或冬青膏等介质。2、操作者应双手保持清洁,指甲修剪圆润,防止操作时划伤小儿皮肤。3、天气寒冷时,要保持双手温暖,可搓

26、热后再操作,以免凉手刺激小儿,造成紧张,影响推拿。4、推拿手法应柔和,争取小儿配合。5、局部皮肤破损、骨折早期不宜推拿。,常见症状儿童保健推拿,(一)大便干:临床表现:面色偏白无华,神疲乏力,饮食减少,大便干结呈粒状或大便不干却秘结难解。推拿取穴:补脾经、顺摩腹、清大肠、推下七节。宜在清晨或饭前进行。,常见症状儿童保健推拿,(二)腹泻:临床表现:脾虚泄泻,食后即泻,大便稀,有不消化食物残渣,食欲不振,乏力等。推拿取穴:补脾经、摩腹(逆时针)、推上七节。宜在清晨或饭前进行。,常见症状儿童保健推拿,(三)食欲不振:临床表现:面色偏黄或白,肌肉松软,进食不多也常出现食积,大便多稀溏。推拿取穴:补脾经

27、、揉板门、揉足三里、捏脊。宜在清晨或饭前进行。,常见症状儿童保健推拿,(四)腹胀:临床表现:脘腹胀满,哭闹,大便不调。推拿取穴:推脾经、顺摩腹、分腹阴阳、捏脊。宜在清晨或饭前进行。,常见症状儿童保健推拿,(五)夜啼(夜寐不安):临床表现:夜间阵发啼哭,脘腹胀满,舌淡红苔厚,指纹紫。推拿取穴:顺摩腹、清大肠、揉足三里、捏脊。宜在睡前或下午进行。,常见症状儿童保健推拿,(六)出汗多:临床表现:白天动则汗出淋漓,夜眠头汗淋漓,易感冒,面色少华。推拿取穴:补肺经、补脾经、揉二马、捏脊。宜在饭前进行。,常见症状儿童保健推拿,(七)反复感冒:临床表现:患儿平素多见形体消瘦、面色无华、纳食不香、食后即便、易

28、汗出。推拿取穴:补肺经、补脾经、揉足三里、捏脊。宜在饭前进行。,常见症状儿童保健推拿,(八)尿床:临床表现:睡眠中不自主排尿,面色萎黄,精神不振,四肢不温等。推拿取穴:揉足三里、推上七节、擦八髎、捏脊。宜在睡前或下午进行。,“五迟五软”概念,五迟是指立迟、行迟、语迟、发迟、齿迟;五软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均属于小儿生长发育障碍病证。西医学上的脑发育不全、智力低下、脑性瘫痪、佝偻病等,均可见到五迟、五软证候。五迟以发育迟缓为特征,五软以痿软无力为主症,两者既可单独出现,也常互为并见。多数患儿由先天禀赋不足所致,证情较重,预后不良;少数由后天因素引起者,若症状较轻,治疗及时,也可康复。,五迟五软的临床症状,1、小儿23岁还不能站立、行走为立迟、行迟;初生无发或少发,随年龄增长头发仍稀疏难长为发迟;牙齿届时未出或出之甚少为齿迟;12岁还不会说话为语迟。2、小儿周岁前后头项软弱下垂为头项软;咀嚼无力,时流清涎为口软;手臂不能握举为手软;23岁还不能站立、行走为足软;皮宽肌肉松软无力为肌肉软。五迟、五软之症见一、二症者,应建议转诊。,谢 谢,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