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文言虚词归类节奏古诗赏析.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396277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53.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个文言虚词归类节奏古诗赏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12个文言虚词归类节奏古诗赏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12个文言虚词归类节奏古诗赏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12个文言虚词归类节奏古诗赏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12个文言虚词归类节奏古诗赏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个文言虚词归类节奏古诗赏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个文言虚词归类节奏古诗赏析.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焉:必有我师焉:于之,在里面惧有伏焉:于之,在那里不复出焉:于之,从这里争奔走焉:指捕蛇这个差事,有语气词兼代词的作用时而献焉:代指蛇(6)观人风者得焉:代这篇文章虽鸡狗不得宁焉:语气助词,啊有子存焉:语气助词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2、乎:吾尝疑乎是:介词,对于颓然乎其间:介词,在叫嚣乎东西:介词,在若毒之乎:语气助词,吗,3、则:入则无法家拂士:如果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如果问之,则曰:却余则袍敝衣处其间:却则素湍绿潭:表轻微的转折。(6)则吾斯役之不幸:转折连词,然而,可是然则:那么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就是有仙则名:就,4、虽虽乘奔御风:即使虽人有百口:即使故虽有名马:即使虽有

2、千里之能:虽然(6)故余虽愚:虽然虽不能察:虽然,5、为:或异二者之为: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为宫室之美:为了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一一为具言所闻:给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6)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被又为活板:发明为宫室器皿:雕刻以后典籍皆为板本:是若是佣耕:是则极为神速:算是未为简易:算是,6、盖:盖竹柏影也:原来是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来是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大概盖追先帝之殊遇:副词,推测原因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原来是,7、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比皆以美于徐公:比降大任于是人也:给万钟于我何加焉:对于,对临于泉上者:在(6)生于忧患:在苟全性命于乱世:在奉命于危难之间:在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在还于旧

3、都:到皆朝于齐:到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到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从发于畎亩之中(举于士):从有求于我也:对,8、以:以啮人:假设连词:如果皆以美于徐公:认为不以疾也:如可以为师矣:凭借可以一战:凭借(6)何以谓之“文”也:凭不以臣卑鄙:因为以其境过清:因为以中又足乐者:因为不以物喜:因为属予作文以记之:来无从致书以观:来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来以光先帝遗德:来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来以彰其咎:来以咨诹善道:来以塞忠谏之路:以致以伤先帝之明:以致必以分人:把(21)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22)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23)以手拂之:用(24)以衾拥覆:用(25)醒能述以文者:用(26)以乡人子谒余:用(2

4、7)必以情:根据(28)策之不以其道:按照,根据(29)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用来(30)计日以还:相当于“而”,不译(31)俯身倾耳以请:相当于“而”,可译作“地”(32)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表承接,不译,9、其: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助词,无义其如土石何:加强反问语气其真无马邪:难道,表反问语气其真不知马也:表推测语气,可译为“恐怕”其喜洋洋者矣:那(6)其必曰:那其岸势犬牙差互:那以其境过清:那种其间千二百里:这问其故:这样,如此醉能同其乐:代众人,他们视其辙乱:代齐军其西南诸峰:代滁州城飞漱其间:代怪柏策之不以其道:代指驱使千里马不可知其源:代溪水其法:用胶泥刻字:代指活字版印刷的

5、其上以松脂:代指铁板的其印自落:那些不能指其一端:其中,11、而:蔚然而深秀:表并列溪深而鱼肥:表并列学而时习之:表承接野芳发而幽香:表承接日出而林霏开:表承接(6)而乐亦无穷也:表承接水落而使出者:表承接温故而知新:表承接学而不厌:表承接再而衰:表承接,就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临溪而渔:表修饰默而识之:表修饰呼尔而与之:表修饰朝而往:表修饰学而不思则罔:表转折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12、乃:乃大惊:竟然乃不知有汉:竟然久而乃和:才太祖乃悟:才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6)乃记之而去:于是,就陈涉乃立为王:于是,就,一、句首关联词和语气词(如:夫、盖、若、而等)之后要作停顿:例:(1)而|不知|太守

6、之|乐其乐也(2)若夫|霪雨霏霏(3)盖|大苏|泛赤壁云二、几个特殊的古今异义词朗读时必须分开:例:(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于是”(2)捕蛇者说中的“可以”、“生日”(3)桃花源记中的“妻子”(4)口技中的“中间”例:a、而|乡邻之生|日蹙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三、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例:(1)池|非不深也(2)以光|先帝遗德(3)余将告|于莅事者四、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例:(1)先|天下之忧|而忧(2)殚|其地之出五、“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作停顿:例:余闻之也|久,六、省略句中句内省略的地方

7、一般要作停顿:例:(1)其一|犬坐于前(2)必以|分人七、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例:(1)岸芷|汀兰,郁郁|青青(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八、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例1、下列语句中,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D)A.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B.而|乡邻|之生日蹙C.今其|室十无一焉 D.非死|则徙尔分析:A句中,“自”是一个介词,明显不能独立,后面必须跟上宾语,才能表示一个确切的意思。“自吾氏三世”才是一个意义单位所以A句的划分是错的。再看B句,“而”是一个转折连词,属虚词范畴无实义,因此它也不能独立。再说“乡邻之生”是一个偏正词组,应看作一个整体,不能拆开。C句的“今其室”也是一个偏正词组,

8、表示一个相对独立的意义,中间不能拆开。正确的答案只能是按意义划分的D。,例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D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分析:句中的“不在”是一个否定合成谓语,应看作一个意义单位,因此不能分开。故是错的。的前后两句划分的标准不一,不能形成对偶,所以也是错的。句中的“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是两个用法相同的主谓词组,分别作两个“无”的宾语。而主谓词组在作句子成分的时候应看作一个整体,不能拆开,故C是错的。只有D是意义上的对偶,所以是正确的。,例3、用“|”标出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这两个句子不是诗句,所以不存在对

9、偶的问题,因此只能作意义上的划分。正确划法如下(当然还可以划得更细一些):(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且|欲于常马等|不可得由此可见,划分诗文的节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如果是相连的诗句,还要考虑到上下句中词语的对仗,上下两句的节奏应该保持一致。如果是较长的一句话,则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划好之后再仔细地读一读,看是否顺口、顺畅,1、句首语气助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如“至”、“夫”、“若夫”、“盖”、“故”、“惟”等,诵读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接。2、古

10、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如: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可/以一战。,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如:先帝/不以/臣卑鄙。永之人/争/奔走焉。4、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应连读。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如:其一犬/坐于前。(应为“其一/犬坐/于前”。),5、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分原貌。如:望晚/日照/城郭(句中“望晚”是“向晚”意,即接近黄昏之时,原句是主谓结构,如读成“望/晚日/照城郭”,就读出

11、了另一种理解。)瞻余马首/可也。6、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7、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虞山”是山名,“王毅叔远”,姓王名毅字叔远,“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8、“也”“乎”等语气助词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如:余闻之也/久矣。洋洋乎/与灏气俱9、转折连词之后应有停顿。洋洋乎/与灏气俱/而不知其所穷。,中考课外古诗阅读指导与训练考查角度:赏析诗歌意境 分析表现技巧 领会语言特色 提炼关键字词一、方法指导:(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

12、(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4)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 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二、复习指要(一)鉴赏字词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3、活用词:在诗文中,有一

13、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有“吹绿了”的意思。生动地表现了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4、其他一些具有特殊作用的词。如:“闲着中庭栀子花”中的“闲”。事实上就是没有一个人“闲着”,但他偏不正面说,却要从背面、侧面落笔。用“闲”衬忙,通过栀子花之“闲”衬托人们都十分忙碌的情景.,兴味尤饶。,“闲”它不仅是全句也是全篇之“眼”,一经安放就断不可移易。同时诗人做入“栀子花”,又丰富了诗意。雨浥栀子冉冉香,意象够美的。此外,须知此花一名“同心花”,诗中向来用作爱之象征,故少女少妇很喜采撷这种素色的花朵。此诗写栀子花无人采,主

14、要在于表明春深农忙,似无关“同心”之意。但这恰从另一面说明,农忙时节没有谈情说爱的“闲”功夫,所以那花的这层意义便给忘记了。这含蓄不发的结尾,实在妙机横溢,摇曳生姿。,(二)品鉴思想情感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三)赏析表

15、达技巧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2、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4、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

16、、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等,(一)伤桃源薛道士 刘禹锡坛边松在鹤巢空,白鹿闲行旧径中。手植红桃千树发,满山无主任春风。诗的前两句中,哪两个词表现了薛道士死后凄清冷漠的氛围?空、闲二词表现了薛道士死后凄清冷漠的氛围。2、诗的后两句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本诗抒发了作者对薛道士的深切怀念和追忆之情,以乐写悲,在写法上运用了对比(反衬)。,(二)东 坡 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荦确,高低不平的样子。请简要分析首句“雨洗东坡月色清”中“清”字的妙

17、处。(4分)参考答案:“清”字有清澈、澄明之意。一个“清”字描绘出雨后月光的皎洁,展示了诗人清静、淡泊的内心世界。评分标准:写出“清”字的意思得1分,描绘的景象得1分,对表现诗人内心世界的作用得2分。“清”字有清澈、澄明之意。一个“清”字描绘出雨后月光的皎洁,展示了诗人清静、淡泊的内心世界。评分标准:写出“清”字的意思得1分,描绘的景象得1分,对表现诗人内心世界的作用得2分。,2这首诗表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自我形象?请简要概括。(4分)参考答案:这首诗表现了一个热爱生活、淡泊名利、不畏艰险、自得其乐的诗人自我形象。评分标准:答出一点得1分。随题解析:这首诗表现了一个热爱生活、淡泊名利、不畏艰险、自得其乐的诗人自我形象。评分标准:答出一点得1分。,(三)日 暮杜甫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注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1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分)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点出景物1分,说明特点1分。)2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4分)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点出“思乡”2分,点出“迟暮”2分。意合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