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数学复习第九章探索型与开放型问题第41课开放型问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中考数学复习第九章探索型与开放型问题第41课开放型问题.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41课 开放型问题,1常规题的结论往往是唯一确定的,而多数开放题的结论是不确定或不是唯一的,它是给学生有自由思考的余地和充分展示思想的广阔空间2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可以不拘形式,有时需要发现问题的结论,有时需要尽可能多地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则需要指出解题的思路等等,要点梳理,1开放型问题的内涵 所谓开放型问题是指已知条件、解题依据、解题方法、问题结论这四项要素中,缺少解题要素两个或两个以上,或者条件、结论有待探求、补充等,难点正本 疑点清源,2开放型问题是特殊的探求问题,它的特殊体现在:(1)探求性:即问题的本身没有明确的题设或结论,需要考生自行判断;(2)答案的多样性:即满足要求的题设
2、或结论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情形;(3)过程的创新性:即解答问题时要突破习惯做法,注重创造能力的考查;(4)思维的发散性:即考察问题时要从多角度入手,全方位发掘问题的本质,3开放型问题的解题策略 开放型问题,解题时必须对结论作出正确的判断,同时,不仅仅是结果的多样,而且必须对结果进行合理分析,从而决定取舍这类难度较高的开放型问题,解决它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良好的发散思维,要仔细审题,善于运用分析、联想、类比、分类等数学思想和方法,并能具备创造性思维,能灵活地用创新意识解决问题,1(2011呼和浩特)如果等腰三角形两边长是6 cm和3 cm,那么它的周长是()A9 cm B12 cm C15 cm
3、或12 cm D15 cm 解析:当三角形的三边为6、6、3时,周长为66315;当三角形三边为6、3、3时,633,不能构成三角形,基础自测,D,2(2012铁岭)若多项式x2mx4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则m的值可以是()A4 B4 C2 D4 解析:这个完全平方式可以是(x2)2或(x2)2,所以m4.,D,3(2011铜仁)已知O1与O2的半径分别为6 cm、11 cm,当两圆相切时,其圆心距d的值为()A0 cm B5 cm C17 cm D5 cm或17 cm 解析:当两圆内切时,d1165;当两圆外切时,d11617.,D,4(2011江西)已知一次函数yxb的图象经过第一、二
4、、三象限,则b的值可以是()A2 B1 C0 D2 解析:因为直线yxb经过第一、二、三象限,b0,故选D.,D,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D中(ABBC),直线EF经过其对角线的交点O,且分别交AD、BC于点M、N,交BA、DC的延长线于点E、F,下列结论:AOBO;OEOF;EAM EBN;EAOCNO,其中正确的是()A.B C D 解析:整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有OEOF;又由ADBC,得EAMEBN,正结的结论是、.,B,题型一条件开放型【例 1】已知四边形ABCD,ABCD,要得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结论,还应具备什么条件?解:如图,当ABCD时,只要具备下列条件之一,便
5、得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1)ADBC;(2)ABCD;(3)AC;(4)BD;(5)AB180;,题型分类 深度剖析,探究提高 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的基本依据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其判定定理,而本题告诉的四边形已有一组对边平行的条件,由此可以想到: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都能得到平行四边形的结论,知能迁移1(2011宜宾)如图,飞机沿水平方向(A、B两点所在直线)飞行,前方有一座高山,为了避免飞机飞行过低,就必须测量山顶M到飞行路线AB的距离MN.飞机能够测量的数据有俯角和飞行距离(因安全因素,飞机不能飞到山顶的正上方N处才测飞行距离),请
6、设计一个求距离MN的方案,要求:(1)指出需要测量的数据(用字母表示,并在图中标出);(2)用测出的数据写出求距离MN的步骤,解: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只要方案设计合理,可参照给分(1)如图,测出飞机在A处对山顶的俯角为,测出飞机在B处对山顶的俯角为,测出AB的距离为d,连接AM、BM.(2)第一步,在RtAMN中,第二步,在RtBMN中,其中ANdBN,解得MN.,题型二结论开放型【例 2】如图,AB是O的直径,O过AC的中点D,DEBC,垂足为E.(1)由这些条件,你能推出“哪些正确结论”?(要求:不再标注其他字母,找结论的过程中所连辅助线不能出现在结论中,不写推理过程,写出4个结论即
7、可)(2)若ABC是直角,其他条件不变,除上述结论外,你还能推出哪些别的正确结论,并画出图形 要求:写出 6个结论即可,其他要 求同(1),解题示范规范步骤,该得的分,一分不丢!解:下列结论可供选择:(1)DE是O的切线;ABBC;AC;DE2BECE;CD2CECB;CCDE90;CE2DE2CD2.,(2)若ABC为直角时,CEBE;DEBE;DECE;DEAB;CB是O的切线;DE AB;ACDE45;CCDE45;CB2CDCA;AB2BC2AC2;,探究提高 寻找结论的关键是抓住命题的条件及其特点(尤其是运用特殊几何图形的判定和性质):在几何中诸如相等关系(如线段相等、角相等、两角互
8、余互补、弧相等、成比例线段、勾股弦关系等),特殊图形(如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等),两图形的关系(如线段垂直、平行、三角形、全等、相似等),知能迁移2已知ABC内接于O.(1)当点O与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时,ACB是直角?(2)在满足(1)的条件下,过点C作直线交AB于D,当CD与AB有怎样的关系时,ABCACD?(3)画出符合(1)、(2)题意的两种图形,使图形的CD2 cm.,解:(1)当点O在AB上(即O为AB的中点)时,ACB是直角(2)ACB90,当CDAB时,ABCCBDACD.(3)以AB为直径作O,在O上取一点C,连结AC、BC,得ABC即为所求;作直径为
9、5 cm的O,在直径AB上取一点D,使AD1 cm,BD4 cm,过D点作CDAB交O于点C,连接AC、BC即为所求,题型三寻求开放型【例 3】已知两数4和8,试写出第三个数,使三个数中,其中一个数是其余两个数的比例中项,则第三个数是(只需写出一个)解:设第三个数为x,由x248,x232,可知x4;由428x,8x16,可知x2;由824x,644x,可知x16;故第三个数为4 或2或16.,4 或2或16,知能迁移3已知x2ax24在整数范围内可以分解因式,则整 数a的值是(只需填一个),探究提高 由于题中没有明确告知4、8以及所求的第三个数中,哪个数是另两数的比例中项,因此,隐含着多种确
10、定方法这是一种开放型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23,10,5,2,题型四存在开放型【例 4】已知点A(1,2)和B(2,5),试求出两个二次函数,使它们的图象都经过A、B两点 解:解法一:设抛物线yax2bxc经过点A(1,2),B(2,5)则 得3b3a3,即ab1.设a2,则b1,将a2,b1代入,得c1,故所求的二次函数为y2x2x1.又设a1,则b0,将a1,b0代入,得c1,故所求的另一个二次函数为yx21.,解法二:因为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条抛物线,因此要确定一条抛物线,可以另外再取一点,不妨取C(0,0),则 解得 故所求的二次函数为y x2 x.用同样的方法可以
11、求出另一个二次函数,探究提高 本题也是一道开放型试题,解题入口宽,但如何用简洁的方法来做,这就体现了不同学生的思维层次,这是一道既考查基本方法又体现灵活性的题目,知能迁移4已知一次函数yx4和反比例函数y(k0)(1)k满足什么条件时,这两个函数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有两个交点?(2)设(1)中的两个交点为A、B,试问AOB是锐角还是钝角?为什么?解:(1)解两个函数关系式构成的方程组,由此可求得:k90,是钝角,29忽视答案多样性,造成漏解试题在五环图案中,分别填写五个数a、b、c、d、e,如图,其中a、b、c是三个连续偶数,abc,d、e是两个连续奇数,de,且满足abcde,例如,请你
12、在0到20之间选择另一组符合条件的数填入图中:,易错警示,学生答案展示剖析(1)在0到20之间,符合条件的答案除题例外,还有两组,因题目要求只画一个图,为了完整准确起见,两组答案都应写出,用“或”字连接;(2)正确的解题方法可使答案完整无漏,例如此题中可采用二元一次方程不定解的方法来解答,设最小偶数为x、最小奇数为y,则三个连续偶数为x、x2、x4,两个连续奇数为y、y2据题意,abcde,得xx2x4yy2,3x62y2,整理得y x2,下面列表表示它的解:,符合条件的解有 正解 或批阅笔记 解答开放题,注意其答案不唯一,即答案的多样性,满足要求的题设或结论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情形,不可漏解.
13、,方法与技巧 1.条件开放型问题:从结论出发,执果索因,逆向推理,逐步探求结论成立的条件或把可能产生结论的条件一一列出,逐个分析 2.结论开放型问题:从剖析题意入手,充分捕捉题设信息,通过由因导果,顺向推理或联想类比、猜测等,从而获得所求的结论,思想方法 感悟提高,3.条件和结论都开放型:此类问题没有明确的条件和结论,并且符合条件的结论具有多样性,需将已知的信息集中进行分析,探索问题成立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或特定的条件应该有什么结论,通过这一思维活动得出事物内在联系,从而把握事物的整体性和一般性 总之,对于开放型问题,需要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猜想,展开发散性思维,充分运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经过归纳、类比、联想等推理的手段,得出正确的结论,失误与防范 1一个开放题的条件可以不足,也可以多余条件不足时要求学生予以补充,条件多余时要求学生进行选择 2解答开放题时,往往没有一般的解题模式可以遵循,有时需要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有时发现一个新的解答需要一种新的方法或开拓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完成考点跟踪训练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