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399815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3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2013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2013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2013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2013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三公九卿制)地方行政制度(郡县行省),考点一商周的政治制度,第一单元 单元线索特征,第1讲 主干考点梳理,考点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商朝的政治制度(1)王权的承袭:沿用夏朝的王位世袭制,王位传承实行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具有神秘色彩(神化王权)。(2)行政制度:实行内外服制度,王对地方控制力有限,2、西周的分封制,(1)概况,(3)影响:前期,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了诸侯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后期: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分

2、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期,逐步瓦解。【特别提醒】(1)西周的分封制史书上又称“封建”,指“封邦建国”,也就是分封诸侯国的意思,和马克思主义所指的社会发展阶段中的封建制度不同。(2)西周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还分封异姓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而异姓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与周王并无血缘关系。(3)分封制下诸侯具有相对独立性,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3西周的宗法制(1)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2)目的:为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矛盾。(3)内容:嫡长子继承制;严格确立大小宗名分;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4)特点:最大的

3、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按照血缘宗族关系的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力,将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是“家”和“国”的统一。保证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思维延伸】宗法制、分封制与礼乐制度是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三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维护了西周政局的稳定。三者之间关系如下图:,5)作用:保证了各级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第1讲 重点要点探究,问题一当今,清明节全球华人公祭黄帝陵,社会上仍然存在“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等现象,试分析宗法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提示(1)宗法制影响了后世人们对列祖列宗的崇拜,也影响了封建社会中的皇位继承的嫡长子制等原则的形成。(2

4、)后世的百家姓系列丛书、家族家谱的修订、各地宗祠家庙,的建立以及民间存在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都是宗法制的历史遗存。,(3)宗法制对今天而言,其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等思想,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4)宗法制过分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使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弊端,如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的观念;家长制、任人唯亲的作风等。,1.(09年江苏高考卷)“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

5、祀的重要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D,直击高考,2.(09年广东高考卷)“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A.分封制度 B.王位继承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A,3.2010广东卷 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3答案 A解析 本题以忠孝观念为切入点,考查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宗法制,以能力立意为主,难度不大。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就是“家国一体”,忠孝观念浓厚,这些都源自宗法制,42010课标全国卷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

6、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答案 C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了解各省的简称,迁移西周分封的主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进行分析。山东,山西简称鲁、晋,因西周封国鲁国、晋国而得名。河南省简称为豫;河北省简称冀,因古为冀州;湖北省简称为鄂;湖南省简称为湘;广东省简称为粤;广西简称为桂。故答案为C项。,5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晋国是姬姓封国 晋燕两国可以通婚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 B C

7、 D【解析】根据“同姓不婚”,鲁国是姬姓封国,晋两国不可通婚,可知正确;燕国是姬姓封国,因此晋燕两国不可以通婚,可知不正确;宋国不是姬姓封国,晋宋两国可以通婚,可知正确;秦国不是姬姓封国,秦燕两国可以通婚,可知正确。,c,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表现: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形成。政治上:分封制受到破坏,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军事上:频繁的争霸、兼并战争。思想上:“百家争鸣”。,中央集权: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绝对服从中央。,形成的原因:(1)经济:由自然经济的分散性决定。维护统 一,安定社会,保证小农经济的发展。(2)政治:地主阶级维护政权的需要。

8、(3)思想:法家思想的影响。,整合1 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皇位终身制,世袭制,个人专断独裁。,含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秦朝1912年),发展趋势:(1)皇权不断加强;(2)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3)思想控制日益加强。,两大矛盾:中央政府与地方的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认识:前期,积极作用为主,后期,消极作用逐渐凸现。,皇 帝 制 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宰相制度,郡县制(秦宋)行省制度(元明清),地方集权于中央,中央集权于皇帝,中央集权(国家结构),君主专制(政体模式),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

9、:称谓:“皇帝”特点:皇帝独尊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皇权至上(核心)地位不可僭越本质:君主专制(政治、经济、军事大权任免官吏、调动军队)影响: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封建 专制国家的权力中心。皇帝为中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沿用(1912清帝退位止),2、中央官僚机构(三公九卿制)的建立,【思维拓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古代中央对地方的管理逐步加强。由分封制到郡县制,反映了地方官吏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世袭到中央行政官员任命的变化,这是历史的进步,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完成,对以后的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地方制度:全面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

10、郡守、县令等都由皇帝任免,管理地方事务。,(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影响深远。,(1)对秦朝的影响: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初步奠定了祖国疆域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促进封建经济(小农经济)的发展。建立起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3、影响,重点要点探究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相同点:两者都是地方行政制度,在不同时期都曾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发挥过重要作用。,1,(08年江苏高考卷)“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

11、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C,直击高考,2,古人对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分析,最接近史实的一项是 A“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B“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C“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D“四维不张故万民离叛。”,柳宗元说:“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C,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第2讲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第2讲 主干考点梳理,考点 1从汉至元中央集权的发展1西汉(1)问题: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造成封国与中央对抗。(2)解决:汉景帝平定“

12、七国之乱”,收回部分王国权力。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设刺史监察郡国,基本解决了王国问题。2唐朝(1)问题:唐朝中期政府在地方设置节度使,其长官拥有地方政治、经济和军事实权,发展成为割据势力。,第2讲 主干考点梳理,(2)影响:造成“安史之乱”,逐渐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3宋朝(1)问题:唐代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2)解决:军事上,将兵权收归中央,并抽调地方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收精兵)。行政上,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进行监督(削实权)。财政上,由中央掌控地方大部分财政(制钱谷)。,4元朝(1)内容:河北、山西、山东等由中央直接管辖。地方设立行中

13、书省(即行省)。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2)影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特别说明】(1)“汉承秦制”,并非汉代完全照搬秦朝的制度,而是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并有所损益变化。如汉朝实行的刺史制度、郡国并行制。(2)行省制并不是对郡县制的否定,而是继承上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进一步发展。,皇权与相权(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中朝”对抗“外朝”;,二府三司(中书门下、枢密院、盐铁、度支、户部)分散相权。,4)明朝:,2)唐朝:

14、,3)宋朝:,1)汉代:,趋势: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 削弱直至被废除。,(2)影响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分散,保证了皇权独尊。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特别提醒】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的三权分立形式上相似,都体现了分权的特点,但是反映的本质却不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在于强化皇权,是君主专制的产物;西方的三权分立目的是防止专制,是近现代资产阶级民主的产物。,第2讲 主干考点梳理,考点3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朝:实行察举征辟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2魏晋南北朝:采取九品中正制,选官注重门第不重才能。3隋至清的科举制(1)形成隋文帝时

15、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第2讲 主干考点梳理,(3)影响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_,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归纳总结】我国古代选官标准和方式的演变规律:(1)选官标准由以家世、门第为标准演变为以学识才能为标准。(2)选官方式由地方评议推荐演变为以考试作为选拔的主要依据,体现了“公开竞争,公平考试”的原则。(3)科举制逐渐完善,对今天我国的考试制度和东西方文官选拔制度有重要影响。,中央集权,第2讲 重点要点探究,(2)有效地粉碎了地方分裂叛乱、抵御外来进扰,对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消极影响(1)明清时期君

16、主专制达到顶峰,君权绝对不受任何约束和监督,使决策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官员唯命是从,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导致社会矛盾丛生。(2)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束缚了社会经济发展,扼制了政治文化思想的发展与解放,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违背了时代潮流,阻碍了历史进步,是近代中国落伍的根源。,第2讲 重点要点探究,问题二有人认为明清时期是我国君主专制的强化时期,阻碍了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也有人认为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有效地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对此你如何认识?提示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到达顶峰,这对社会发展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1积极作用(1)明清时期中央集权

17、制度的强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对于稳定和重建封建统治秩序,促进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探究点三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特点及影响1演变: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经历了从西周至战国前的世卿世禄制、战国时期的军功爵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隋唐开始的科举制等选官制度。2特点(1)先秦至隋唐前,是以血缘关系为主,以门第望族为选官的主要依据,其方式有世袭和任命两种方式。(2)隋唐至明清时期是以才学为选官依据,采取考试方式选拔官员,由皇帝任命。,3影响(1)有利于维持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正常运转。在先秦时期,维护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奴隶制政治体制的运转,保证

18、了贵族政治、经济的特权和王权的正常过渡;在封建社会,维护了封建皇权至高无上和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保证了封建统治体制的正常运转。(2)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大一统”局面。从中央政权体系看,通过选官制,选拔效忠于王朝统治者的中央官员,保证了王朝统治机器的正常运转,从对地方官员的选拔和任命看,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更加有效地治理与统治人民,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大一统”的局面。,(3)选官制度的标准化、制度化对国家选拔官员、维持统治的长治久安起了重大作用,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赋税征收以及防止了人民的反抗。(4)选官制度的变化和完善,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官员素质的不断提高,推动了社会的进

19、步与发展。(5)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与时代特征密切相关。不同时期不同的选官制度所起的作用与影响不完全相同,应具体问题具体评价。,单元总结提升 单元要点归纳,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君主专制:一方面,在政治上的体现是帝位终身制、皇位世袭制,渗透着宗法制的原则;另一方面,皇权至上,集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于一身,从而保证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2)中央集权制:最根本的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政令。(3)官僚政治:这是封建专制主义的派生物,其主要特点是官为君设,即所有官员都听从于皇帝,从而赋予了官僚政治浓厚的人治而非法治色彩。,单元总结提

20、升 单元要点归纳,(4)思想控制:儒家经典是历代各项制度与政策的依据。(5)宗法观念:宗法关系的残余严重影响到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父权观念渗入到国家政治制度中。,单元总结提升 学科方法素养,例 2011课标全国卷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答案 C,单元总结提升 学科方法素养,解析 本题考查西周社会制度的影响,旨在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

21、能力。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由此将国和家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天下一家的思想观念,这对于后来秦汉的统一产生重要影响。A、D两项与当时的史实不符;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是百家争鸣时期法家思想的体现,B项不符合题意。,单元总结提升 学科方法素养,【跟踪训练】1【2011宣城二模】诗经公刘曰:“食之饮之,君之宗之。”这与下列哪个制度的思想是相一致的()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国并行制 D中央集权制答案 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宗法制特点的理解,解答需要理解诗歌的含义。此诗描写公刘在京建都后大家欢庆的场面,意思是:吃那猪肉,喝那水酒,把他当君王,当做族长。强调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宗法制的特点之一,故答案为B项。,单元总结提升 学科方法素养,22011天津河西二模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指的是()A.分封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答案 解析本题为材料型判断题,解答关键需要理解材料信息。材料说明平民百姓、穷苦子弟,通过读书参加考试,可以获得入仕的途径,这显然符合科举制的特点,故答案为D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