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第二章概念逻辑学.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400887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第二章概念逻辑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13第二章概念逻辑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13第二章概念逻辑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13第二章概念逻辑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13第二章概念逻辑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第二章概念逻辑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第二章概念逻辑学.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概念,第一节 概念及其特征,一、什么是概念,1、“概念”的定义 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1)“对象”指一切被认识的事物,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精神现象三大类。,(2)“属性”指对象本身的各种性质以及对象之间的各种关系。,(3)“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本质属性”指决定一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并且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属性。,“非本质属性”指对该事物不具有决定意义的属性。,同一事物的本质属性可以从不同的层次或角度来反映,形成不同的概念或不同的内涵。,(4)“思维形式”指“概念”是思维过程中用来反映思想内容的最小单位。,2、“概念”的形成:人们在感性认识基础上,通过比

2、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过程,逐步认识到对象的本质属性,并且用某一语词去表达该对象,就形成了概念。,二、概念与语词、词项,1、概念与语词的联系,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二者紧密联系。,2、概念与语词的区别,(1)内容性质不同。概念的内容由认识对象决定,作为思维形式有全人类性;语词的内容与认识对象之间没有内在联系,作为语言形式有民族和地区差别,如何指称和表达是约定俗成的。,(2)形式不完全对应。任何概念都借助语词来表达,但不是任何语词都表达概念;同一个概念可用不同语词来表达;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表达不同概念。,(3)发展状况不同。两者都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

3、,但是概念的发展速度较快,语词的发展速度较慢。(因此出现了用旧语词表达新概念),3、什么是词项 词项特指概念在简单命题中充当主项和谓项的词或词组。,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内涵和外延是概念具有的逻辑特征。,1、什么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即对象“是什么”),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即对象“是多少”或“是哪些”),2、内涵与对象属性和外延与对象范围之间的关系,对象属性和对象范围是客观存在的,是被反映者,当人们认识到并将其反映在概念之中,就成为内涵和外延;内涵和外延只存在于概念之中,是人的主观认识的反映者。,如果两者都统一,就

4、说明人们的认识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对象。,3、什么是类、子类、分子和空类,类(母类):由若干小类组成的一个大类。子类:组成同一大类对象中的每个小类。分子:组成同一类中的每一个对象。空类:分子数量为零的类。,4、怎样才算明确使用概念,使用概念时,既能说明所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是什么(明确内涵),又能说明所指的对象有哪些(明确外延);语言表达能够让接受者明白易懂。,第二节 概念的种类,一、单独概念、普遍概念与空概念,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数量进行划分。,1、单独概念(1)定义:对象数量是一个的概念。,(2)语词形式:专有名词、摹状词(摹状词是由时空序数词限制的词组、由指示词限制的词组、由副词和形容词限制的

5、词组。),2、普遍概念,(1)定义:对象数量是两个乃至无数个的某一类对象的概念。,(2)有限外延与无限外延:有限外延普遍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数量是可数的。无限外延普遍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数量是难以统计或者不可数的。,(3)语词形式:普通名词(词组)、形容词、动词等。,(1)定义:对象数量为零的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在现实中不存在具体的分子,但是可能存在于某些人的意念之中。“零”也是数量,因此,空概念也有内涵和外延。,(2)语词形式:迷信类语词;科幻类语词;内部存在逻辑矛盾的词组。,3、空概念,4、注意问题:,(1)同一个语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有时表达单独概念,有时表达普遍概念。,例:“向雷锋同志学习”。“

6、雷锋同志”回来了。,(2)作为命题中的词项,如果前面用数量词(量项)限制,成立的是普遍概念,不成立的是单独概念。,二、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为群体进行划分。,1、集合概念,(1)定义:以事物的群体作为反映对象的概念。,(2)适用情况:只适用于它所反映的群体,不适用于该群体内的个体。(表述某类事物总称的名词属于普遍集合概念,如:词汇、纸张、船只、马匹等),2、非集合概念,(1)定义:不以事物的群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2)适用情况:既适用于它所反映的类,也适用于该类中的分子。,例如:词、纸、船、马,3、事物之间存在的两种联系,(1)类与分子的联系:类由分子组成,其中的每一

7、个分子都具有该类对象的属性。,例:社会主义国家中国,(2)群体与个体的联系:群体是由许多同类的个体有机构成的统一体,其中的个体不具有该群体的属性。,例:篮球队某个篮球队员,4、注意问题:,(1)同一个语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有时表达集合概念,有时表达非集合概念。,(2)辨析的方法:把概念作为命题的主项,用“每一个”进行限制,成立的是“非集合概念”,不成立的是“集合概念”;把概念作为命题的谓项,用一个与之搭配的单独概念作主项组成肯定句,成立的是“非集合概念”,不成立的是“集合概念”。,三、正概念与负概念,1、正概念(肯定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2、负概念(否定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

8、性的概念。,3、负概念的论域:一对相应的正、负概念的外延所涉及的对象范围,即它们共同的“邻近的属概念”。,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具有还是不具有某种属性进行划分。,4、注意问题:,(1)负概念的语词形式:带有否定意义的词组,(2)同一对象既可以反映为正概念,也可以反映为负概念。两种反映形式的外延有时相等,有时不相等。,例如:“虚词”与“非实词”“资产阶级”与“非无产阶级”,第三节 概念间的关系,一、全同关系(同一、重合),1、特点:A、B两个概念的外延全同,内涵不全同。,例如:A、等角三角形(角的大小)B、等边三角形(边的长短),3、注意问题:一般不能并列使用(除了做同位语);在一句话中,可以互

9、为主语和宾语替换使用。,2、图示(见教材115),二、真包含于关系(种属、下属、被包含),1、特点:(种)概念A的外延小于并且被包含于(属)概念B的外延之中,内涵多于概念B。,例如:A、棉花(种概念)B、经济作物(属概念),3、注意问题:一般不能并列使用;并列使用时在属概念前面加“承前总括语”(如:等所有、等其他、等各种)。,2、图示(见教材117),三、真包含关系(属种、上属),1、特点:(属)概念A的外延大于并且包含了(种)概念B的全部外延,内涵少于概念B。,例如:A、学生(属概念)B、大学生(种概念),3、注意问题:一般不能并列使用;并列使用时在种概念前面加“强调限制语”(如:特别是、尤

10、其是)。,2、图示(见教材118),四、交叉关系,1、特点:A、B两个概念的外延有而且只有一部分重合,内涵不同。,例如:A、青年(年龄)B、工人(职业),3、注意问题:一般不能并列使用;并列使用时应适合“求同突举法”。(突出几种交叉关系的对象的共同点),2、图示(见教材119),五、全异关系,A、B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重合(一般指同系列可比的不相容关系)。,在全异关系中,如果A、B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重合,并且同时真包含于一个邻近的属概念(C)之中,则它们之间的关系又可以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图示(见教材120),(一)矛盾关系,1、特点:同层次的A、B两个种概念的外延之和等于

11、其属概念(C)的外延,内涵相否定或者相排斥。,例如:白色、非白色;实词、虚词,2、图示(见教材120),(二)反对关系,1、特点:同层次的A、B两个种概念的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C)的外延,内涵相对立或者相排斥。,例如:白色,红色;名词,动词,2、图示(见教材121),1、全异关系的概念可以并列使用,但要避免语句前后的“顾此失彼”。2、矛盾关系的概念一般表现为一正一负,有时也表现为两个正概念;反对关系的概念一般表现为两个正概念。3、在思维过程中,如果两个对象是矛盾关系,可以进行非此即彼的推演,如果是反对关系则不行。,(三)注意问题:,第四节 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一、定义,1、什么是定义 定义是

12、(通过)揭示概念内涵(而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例如:期刊是定期出版的刊物。,2、定义的构成 被定义项、定义联项、定义项,3、下定义的方法(步骤),(1)找(被定义项)邻近的属(概念);,(2)找种差;(种差: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这一种对象的本质属性与同属中的其他种对象之间的差别。),(3)用定义联项组成定义。,4、定义的种类,(1)属加种差定义(四种),性质定义:种差是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性质。,发生定义:种差是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产生或形成的情况。,功用定义:种差是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功能作用。,关系定义:种差是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与另一对象之间的关系。,(2)语词定义(两种),

13、说明性语词定义:告知人们某个语词的含义。规定性语词定义:规定某个语词特指的意义。,5、定义的规则以及违反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1)定义必须相应相称。(已经揭示内涵,但不准确。)定义过宽:定义项外延大于被定义项外延。定义过窄:定义项外延小于被定义项外延。,(2)定义项不得直接或者间接包含被定义项。(没有真正揭示内涵)同语反复:定义项直接包含被定义项。循环定义:定义项间接包含被定义项。,(3)定义一般必须用肯定句式和正概念。否定定义:用否定句或者负概念下定义。,(4)定义必须清楚确切。定义含混:使用晦涩难懂不确切的语言。比喻定义:使用文学语言或者修辞手法。,小结:第一、二条从揭示多少内涵和是否揭示

14、真正内涵的角度作规定;第三、四条从使用什么句式及语言是否明确的角度作规定。,二、划分,1、什么是划分 划分是(通过)揭示概念外延(而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例如:句子有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2、划分的构成 母项:被划分的属概念 子项:划分出来的种概念 根据:作为划分标准的属性,3、划分的种类,按子项的层次分:一次划分和连续划分,按子项的数量分:二分法和多分法,4、划分与分解、分类,(1)划分与分解的区别:划分是划属为种;分解是化整为零。,(2)划分与分类的关系:,联系:划分是分类的基础,分类是划分的特殊形式;任何分类都可以叫做划分,但不是任何划分都可以叫做分类。,区别:对根据的要求

15、不同(划分可用一般属性,分类须用本质属性);实际作用不同(划分具有临时性;分类具有长期性)。,5、划分的规则与违反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1)划分必须相称。(母项的外延与子项的外延之和相等)划分不全:母项外延大于子项外延之和。多出子项:母项外延小于子项外延之和。,例如:医院挂号处公告:15岁以下的病人挂儿科,15岁以上的病人挂普通科。,文学作品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摄影、雕塑等。,(2)每次划分的根据必须同一。混淆根据:划分子项时用的根据不同一。,例如:戏剧有悲剧、喜剧、歌剧、独幕剧。,(3)划分出来的子项应互相排斥。子项相容:子项之间不是互相排斥的全异关系。,小结:,(1)第一条规定了母项

16、和子项的关系,第二条规定了使用的根据,第三条规定了子项之间的关系。,(2)第一条是最基本的规则,第二条和第三条既密切联系又各自独立,违反第三条必定同时违反第二条,但是,违反第二条未必同时违反第三条。,三、限制,1、外延和内涵之间的反变关系,2、什么是限制 限制是通过增加概念内涵以缩小概念的外延而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3、限制的方法:(1)加词(种差)法:教师中学教师(2)换词法:文学作品小说,4、限制的规则与常见的逻辑错误,(1)限制与被限制的两个概念之间必须是属种关系。(尤其要注意集合概念),例如:群岛西沙群岛,瓜傻瓜,(2)单独概念不能限制。,例如:太阳早晨的太阳,限制不当:不应该限制或者限制无效。,四、概括,1、什么是概括 概括是通过减少概念内涵以扩大概念的外延而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2、概括的方法:,(1)减词(种差)法:中学教师-教师(2)换词法:小说-文学作品,3、概括的规则与常见的逻辑错误,(1)概括与被概括的两个概念之间必须是种属关系。,例如:电笔笔;巴黎公社农村人民公社,(2)外延最大的哲学范畴不能概括。,例如:物质、精神;时间、空间;内容、形式,概括不当:不应该概括或者概括与被概括的概念之间不是种属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