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合集六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401224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科学教案合集六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班科学教案合集六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班科学教案合集六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班科学教案合集六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班科学教案合集六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班科学教案合集六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科学教案合集六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班科学教案合集六篇中班科学教案篇1活动目标:1、感知面粉的特性。2、初步学会和面,能将干面粉变成面团。活动准备:物质准备:面粉、水、盘子、勺子、水杯,太干、太稀、水分适中的面团各一团,各种面点模具。活动过程:一、利用各种感官感知面粉。引导语:(出示面粉)咦,这是什么呀?我们一起来看看、摸摸,猜猜这是什么。1、引导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吹一吹的方式感知面粉的特征。2、集体交流,了解面粉的特性。小结:面粉是白色的.、粉状的、轻的。二、观看教师示范干面粉变面团的方法,重点观察水和面粉的比例。1、讨论制作面团的方法。引导语:面粉做什么呢?(面包、馒头等)做面包、馒头前要先把干面粉变成什么呢

2、?(面团)怎样把干面粉变成面团呢?(加水)2、出示三份和好的面团(太干、太稀、水分适中的面团各一团),让幼儿猜测哪份面团做出来的面食最好吃。3、鼓励幼儿猜想:一勺面粉需要倒多少水才能和好面团呢?4、教师现场试验,寻找出合适的水和面粉的比例,如一勺面粉加一杯水等。三、尝试和面,探索干面粉变面团的方法。1、提出操作要求:将面粉倒入盘中,用手指挖成井状,在“井,中慢慢倒入水,一定要按照比例操作。要及时揉捏面团。和好的面团要既能成团,又不粘手。保持桌面、身上的整洁。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3、经验交流。4、制作小点心,感受成功的乐趣。中班科学教案篇2活动目标1、幼儿观察实验,感知施加相同的力,受力面越

3、小产生的作用越大。2、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培养幼儿独立思考能力。活动准备1、小桌子(在泡沫板的四角钉上四颗钉子做成)2、沙箱、沙子、玻璃杯、削好的铅笔、充气的气球、桌子。活动过程一、玩一玩:1、幼儿模仿小鸡、小天鹅听音乐在沙池中做游戏。观察游戏后留下的脚印。2、提问:学小鸡、小天鹅走,留下的脚印有什么不同?(1)小天鹅走时全脚掌着地,脚印是平平的(2)小鸡走时脚尖着地,留下的脚印是深深的。中班科学教案篇3设计思路:沙子具有细小、松软、加水后可以任意造型等特点,容易诱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欲。但平时,幼儿园的沙池或沙箱中的沙经常是干的或是湿的,而且,玩沙活动大多安排在户外活动时间,因此幼儿在玩沙的

4、时候经常是在重复着铲沙、倒沙和堆沙动作,玩得不丰富,没有创造性。其根本原因在于幼儿不了解沙的特性,尤其不了解干沙和湿沙的区别,所以,玩沙活动停留在浅表的动作上,玩法上没有创造性。目标:1、通过幼儿吹、分离、挖、塑造、经验回忆等活动,感知和探索沙轻、细小、不溶于水及加水后易造型的特性,了解沙的用途。2、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诱发想象力和创造欲。3、引起幼儿对周围自然物的关注,培养幼儿爱护周围自然物的情感。4、学习能两人和四人合作玩。重点:感知和探索沙的特性。难点:加水后沙在造型功能上的不同。过程:一、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干沙的特性:1、用小筐子分离出小石子和细沙,并通过触摸、抓捏感受和体验沙细小的特点

5、。2、用吸管吹一吹干沙,体验干沙轻的特点。3、把筛出的细沙倒入塑料杯中,通过观察和搅拌体验沙不溶于水的特点。4、寻找宝藏一一通过用手扒开沙子找玩具的游戏。体验干沙松软的特点。二、体验干沙与湿沙的区别:1、爱喝水的沙一一往沙箱中加水,用手感知干沙与湿沙捏合上的区别,即干沙轻,不易捏合;湿沙重,易捏合。2、小组造型活动,体验湿沙可以任意造型。三、谈话、讨论,了解沙的用途:1、交流关于沙的用途:沙纸、沙画、沙球、沙包、沙漏等。2、害处:沙尘暴、河流泥沙、沙漠等对环境的危害。延伸:一、沙能不能种路物:提供两盆植物(一盆用泥,一盆用沙),提出管理要求:每天给于一定的阳光;浇同量的水,一周施一次肥;每组做

6、好纪录。二、制作七色彩泥”。在细纱中加入水和颜料,混合搅拌,把沙染成多种颜色的沙,然后将彩沙晾干,分层装入或分色装入物色透明的器皿内。三、制作“沙雕”。活动反思:科学活动就是要让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沙”是一种传统的、经济的,而且幼儿又十分喜欢的活动材料。本活动着力于充分挖掘和利用“沙”来让幼儿积累多方面的经验,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一一在这里我们想说:“传统的”、“便宜的”不一定就不好一一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和利用,它们照样很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本活动设计注意对“沙”这一教育资源的教育功能和发展功能的充分挖掘,注意在教育活动开展的“家

7、园结合”,注意幼儿与“沙”的交互作用,因而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的学习也更加有效。整个活动过程,我都是让幼儿自己玩沙子,通过幼儿动手探索,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干沙的特性:用小筐子分离出小石子和细沙,并通过触摸、抓捏感受和体验沙细小的特点;用吸管吹一吹干沙,体验干沙轻的特点;寻找宝藏一一通过用手扒开沙子找玩具的游戏。体验干沙松软的特点;把筛出的细沙倒入塑料杯中,通过观察和搅拌体验沙不溶于水的特点。活动中,我尽量做个“引导者”,引导幼儿注意和观察,每一活动所呈现的现象,启发他们讨论这种种现象的原因,引导幼他们根据这些现象去讨论、去思考,从而得出结论。这样不仅满足了孩子们的兴趣,又可让他们在玩中学,学

8、中玩,使知识自然而然的印入幼儿的脑中。通过活动我发现了,幼儿的观察能力是很强的,他们通过了触摸、抓、捏、扒、筛、吹了解到沙:很软、很细、一粒一粒的、不溶于水。这样的活动,孩子开心,老师轻松。不足:有些结论我说得过于急,没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考虑。如果我能更放手让孩子们玩,教育效果会更大。中班科学教案篇4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不同的节奏活动目标:一、感受不同条件下心脏不同节奏的跳动,了解心脏跳动与运动间的关系。二、激发幼儿探索身体奥秘的兴趣。三、主动参与实验探索。四、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活动准备:心脏图、录音:胎心音、记录表、笔每个幼儿一份、皮球每个幼

9、儿一只、听诊器每桌一只、活动过程:一、奇妙的声音1、出现胎心音,引导幼儿大胆猜测是什么声音?2、揭示:“这是小娃娃在妈妈肚子里时心脏跳动的声音。”3、引道幼儿说说胎儿心跳的节奏。二、会唱歌、跳舞的心脏1、引导幼儿分组合作,听听自己或别人的心跳,并说说他的节奏和自己的感受。2、引导幼儿用手贴紧胸部,感受自己的心跳,并给半分钟的时间自己数数心跳的次数。3、小知识介绍: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每个人都有一颗心脏。人的心脏在胸腔中部,稍稍偏左的地方,大小跟人的拳头差不多。心脏在人的身体内不停的跳动,而且跳动得非常有节奏。三、心脏的不同节奏1、引导幼儿分别拍球(十下)和跳格子(在活动场上来回一次),并

10、感受自己的心跳节奏,用自己的方式在记录表中分别表示出。2、幼儿交流记录结果。3、小结:原来心脏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当我们进行剧烈运动时,他就跳得快;当我们进行安静的活动时,他和平时一样平稳。活动延伸:引导幼儿感受还有什么样的经历、情形会使心跳加快?引导幼儿回家听听父母的心跳,对比感受和自己的心跳有什么区别。教学反思: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中班科学教案篇5探究的问题:手指与手掌同时挤压气球两侧,气球变化一样吗?六、试一试。1、幼儿用

11、手指与手掌同时挤压气球两侧。2、记一记我的实验过程。3、说一说我的发现。(1)用手指压的地方深深地凹进去。(2)用手掌压的地方没有变化。七、游戏:帮小鸡过河小鸡要过河,可是它的脚太尖,刚下河就把冰踩碎了,用什么方法可以帮助小鸡过河?1、给冰上铺上薄板,让小鸡踩着板过河。2、给小鸡做一双大鞋,让它穿着大底鞋过河。八、拓展思路在平整的水泥地上铺一张白纸,上面放一张复写纸,再铺一张白纸,脱掉袜子,用单脚踩在纸上,然后抬起脚拿起纸,在上下两张纸上都看不到脚印。请幼儿用圆珠笔在白纸上轻轻写字,上下两张纸都能留下深深的字迹。中班科学教案篇6活动:饲养员请客活动目标:1、尝试按照动物的不同特征进行多重分类。

12、2、能够区分家禽和家畜。活动准备:课件、操作包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观察农场场景。1、今天,我们一起去农场里看看吧!你看到了农场里有些什么动物?2、简单认识农场里的小动物,说说各种动物的外形特征并进行比较(几条腿,有无长翅膀等)他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小猪长得什么样?(胖胖的身体、肥肥的脚、尖尖的耳朵、四条腿)(鹅、鸡)小鸡和白鹅哪些地方长得一样的.?(2只脚,翅膀)3、这些动物都生活在农场里,为什么呢?小结:以前这些动物也生活在大自然中,在森林里、河边、水里。由于这些动物能帮人们做很多事情,人类把它们圈养了起来,所以它们现在都一起生活在农场里。二、饲养员请客,按动物特征进行分类。1、新年到了

13、,饲养员叔叔要请动物们吃大餐,他请来了鸡、鸭子、鸽子、鹅、猪、羊、马和牛。饲养员叔叔想请我们小朋友来帮忙:看看这些小动物哪些地方长得一样的,把他们放在一组,一共有几组?(强调:怎么样的动物放在一组)动动小脑筋,看仔细哪些地方长得一样的。2、幼儿按动物们的某个特征进行分类。3、交流不同的分类方法,并说一说各自的理由。(1)你是怎么分的,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小结:家禽是两条腿,有羽毛和翅膀。会生蛋的鸟类;而家畜是四条腿、没有翅膀的哺乳类。(3)巩固认识家禽和家畜。什么样的动物叫家禽?什么样的动物叫家畜?三、动物就餐1 .现在,饲养员要请小动物们吃饭啦,其中家禽们坐在一桌,家畜们坐在一桌,请

14、小朋友们来帮忙分一分吧?(教师手拿一张操作纸,请幼儿讨论)2 .分发给幼儿操作纸及工具人手一份,请幼儿分别剪下小动物,粘贴在位子上,提醒将家禽和家畜分类。3 .说说家禽、家畜各喜欢吃什么食物?并在每个动物前面的盘子里为它们画上各自喜爱的食物。四、动物去散步1 .播放课件【动物散步】的画面,请幼儿观察农场里有哪些美丽的地方?2 .小动物们吃饱了,饲养员要请他们去外面散步,你们猜,它们都喜欢去哪里?请幼儿参与课件游戏,按动物们喜欢去的地方进行分组,可以分几组、每组有几种动物?活动延伸:1 .欣赏课件【视频欣赏1请幼儿进一步欣赏农场里的动物们。2 .回家和爸爸妈妈收集关于家禽、家畜的资料,带至幼儿园与同伴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