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东省中考语文备考必备第三部分第2节.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410404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3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广东省中考语文备考必备第三部分第2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7年广东省中考语文备考必备第三部分第2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7年广东省中考语文备考必备第三部分第2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7年广东省中考语文备考必备第三部分第2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7年广东省中考语文备考必备第三部分第2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广东省中考语文备考必备第三部分第2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广东省中考语文备考必备第三部分第2节.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部分文言文阅读,第二节课外文言文阅读,考纲解读,真题再现,一、(2016广东)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9分)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节选自清朝艺苑),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手不释书/即书诗四句B.若与平生所闻不合/烨然若神人C.必无所疑乃已/惧其不已也D.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孙权据有江东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

2、子断句。(3分)呼 老 兵 诣 道 边 酒 垆 对 坐 痛 饮 咨 其 风 土 考 其 区 域。3.根据选文,概括亭林先生“所诣渊涵博大”的原因。(3分)_,C,/,/,/,C,勤奋好学;注重实地考察;治学严谨;学习专注。(任意答对三点即可),二、(2015广东)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9分)晋文公攻原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

3、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注释】原:原国。卫:卫国。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B.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D.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不 去 是 亡 吾 信 也 得 原 失 信 吾 不 为 也。3.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3分)_,/,/,/,示例: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三、(2014广东)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9分)祁黄羊去私

4、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节选自吕氏春秋),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其谁可而为之/或异二者之为 B.解孤非子之仇邪/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C.国无尉/去国怀乡 D.孔子闻之曰/不求闻达于诸侯2.请用三条

5、“/”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善 哉 祁 黄 羊 之 论 也 外 举 不 避 仇 内 举 不 避 子。3.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3分)_,B,/,/,/,一是因为祁黄羊大公无私(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二是因为晋平公从善如流,知人善任(或“听从祁黄羊的建议,任用解狐和祁午”)。,探究分析,从上表可以看出:1.课外文言文阅读的考查题型与课内文言文形成互补的趋势。2.近三年的命题形式趋于一致,题型主要为:一词多义选择题、断句题、内容理解分析题或人物评价题。3.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迁移能力,要求考生充分运用课内所学知识,迁移到课外文段中。4.从选材来看,多为短小精悍

6、、生动的文言文,以叙事为主,有一定的故事性,内容多数是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劝谏讽喻、世态人情、人物春秋、美德佳行等。,备考策略,一、备考要点 课外文言文阅读,以文言短文为主,一般是比较浅显易懂的文言文,所有知识点均与课内所学的知识有关,备考要点也基本与课内文言文阅读大致相同,目的在于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的迁移能力。备考时,要做到以下几点:1.注重课内知识的整理积累。要扎扎实实地学好每一篇课内文言文,记忆背诵规定的篇目并整理有关的文言知识,如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及特殊句式等,这是为向课外延伸打下扎实基础。如果没有这些知识积累,想阅读课外文言文就成了“天方夜谭”。2.多阅读课外文

7、言文。这不仅能有效扩展文言知识,而且能增强文言文的语感,使考生能够更好地增强文言文阅读的理解能力。,二、答题步骤 在做课外文言文的题目时,通常没有工具书可查,很多考生都感到束手无策。所以,根据实践,给考生总结出解题三个步骤:第一步,分析文章标题。有些课外文言文给出了标题,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2014年广东中考的祁黄羊去私,题意是祁黄羊摒弃私心大公无私,文章就是通过事例来体现他大公无私的品行的。所以分析标题可以有助于我们快速理解文章的内容。第二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

8、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如2016年广东中考的第3道题“根据选文,概括亭林先生所诣渊涵博大的原因”。此题目点明了文章的内容方向。所以,做题前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的题目。,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考纲分解一、考纲1: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名句积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中军

9、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考点A1字词解释题。解题方法:一般考题会出现三种情况:一、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这最为常见。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二、课内没有学习过,但在某些成语和古诗词中出现,同样套用检验。三、从来没见过,或者无法联想到相关熟悉句子词语的字词,也可以根据上下文意大胆推测。无论怎样,平时的文言文字词积累很重要。,考点A1 一词多义选择题。解题方法:这道题每个选项是课内课外各一句。代入法,将已知的课内文言文词语的意思放在课外的句子中,看能否解释得通,并联系上下文看是否合适,以判断意思的异同。词性法,根据词语在两个句

10、子中的词性判断异同。排除法,通过前面两种方法排除异类项。二、考纲2: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考点B1句子翻译题。1.常见的主观文字翻译题:方法技巧可参见前面第一节“课内文言文阅读”考纲分解第二点的考点B“句子翻译题”。2.句子翻译选择题:句子翻译选择题其实是降低了翻译的难度,但也容易受选项的干扰。所以,一般先自己翻译,然后对照各个选项看差别,再联系上下文判断,选出正确答案。,考点B2断句题。解题方法:1.借助语意断句:阅读全文,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先通读文章,再仔细理解需断句的句子意思,看上下文有没有提示。需断开的地方,就是我们现代汉语句子中需加标点的地方(注意句尾不用加“/”,超过

11、题目要求断开处数不得分)。【例】(2016广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此句应该翻译为:“就呼喊老兵去道边酒肆,与他一起痛快地喝酒,咨询当地的风土人情,考察当地的地理状况。”所以,此句断句为“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2.借助句子成分断句:找名词(代词),辨主宾,一般在主语前、宾语后断开。【例1】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主语)填其室(宾语)/未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例2】项燕为楚将(宾语)/数有功(宾语)/爱士卒(宾语)/楚人(主语)怜之。(陈涉世家)3.借助标志词语断句。(1)借助对话标志断句: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以“曰”“云”“

12、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2)借助文言虚词断句: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断句的地方。句首语气词之前断开,句末语气词之后断开。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噫、惟、斯、呜呼、若夫等。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焉、与(欤)、耶(邪)等。,【例1】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例2】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3)时间词之前往往断开:时间词主要有“少顷”“少时”“未几”“俄顷”“俄而”“已而”“既而”“忽”“忽然”等。【例1】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13、口技)【例2】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口技)(4)关联词之前往往断开。关联词主要有“故”“由是”“是故”“是以”“然则”“然”“然而”等。【例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例2】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5)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断开。【例1】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隆中对)【例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木兰诗)【例3】(2015菏泽)俯而读/仰而思/思而弗得。(习惯说)4.借助结构句式断句。(1)文言语法中有一些固定结构:判断句式:“者,也”。反问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被动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固定

14、句式:“如何”“况乎”“何(以)为”等。【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2)借助相似节奏句式断句,对偶句之间、排比句之间要断开。【例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大道之行也)【例2】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塞翁失马)三、考纲3: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考纲4:领会浅易文言文中作者的写作意图。考点C1内容理解分析题。解题方法:一是要善于找文章中关键的词句。读懂文章大意后,要善于找出文中具有概括性的句子或评价议论句,这些句子往往概括了主要内容或包含了作者的情感态度,分析这些句子有助于遵循文本

15、原意,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二是要学会以文解文。答题时,要从文章中去搜索相关词句来答题,不要主观臆断,即使要求用自己的话来回答,也要用文中相关词句来转化组合。这样,既可以防止答题偏离作者原意,也避免了答题不全面。,考点C2人物评价题。解题方法:这个考点主要有两种设题方向,一是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或品格特点,二是对人物的行为作出评价。可从三方面入手:抓住文中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的正面描写;抓住文中对周围人的反应等侧面描写;采纳文中评价性的句子。弄清文中的人物究竟是怎样的人,作者对他的基本态度是什么,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赞赏还是批评,再来组织自己的看法。你的看法可以跟作者相一致,也可以

16、与作者的看法不同或相反,但要自圆其说,言之有理。注意:设置问题时,出题者可能不会直接问人物是个怎样的人,让你作出评价,而是换了一种问法,注意分析题目,回归考点。【例1】(2015广东)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示例一: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示例二: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示例三: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弊在墨守成规,功亏

17、一篑。或者:利在讲信用,得人心;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得到原国,实属侥幸)。【例2】(2014广东)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参考答案:一是因为祁黄羊大公无私(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二是因为晋平公从善如流,知人善任(或“听从祁黄羊的建议,任用解狐和祁午”)。,【例3】(2013广东)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参考答案:从苏代的角度看:首先,方法巧妙。用寓言故事引入(讽喻或类比的方式),使惠王易于接受。其次,态度诚恳。为燕赵双方的利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入理。从惠王的角度看: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考点C3 阅读启示题。解题方法:这个考点主要是考查对文章写作意图的理解并作出理性的分析思考。可从四个方面入手:直接指出文中蕴含的道理或作者的思想情感;仔细分析议论抒情的句子,将句中的道理解析出来;可以从人物的行为和性格上得到启示,探究做法是否合理;联系现实,得出有益的经验教训或生活规律。,【例】(2013广东)请写出选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参考答案: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或:鹬蚌相争、鹬蚌相持)。【故事】启示:面对矛盾(冲突),要以理智、包容的态度对待,避免两败俱伤。【跳出故事,总结出生活的经验和法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