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古代诗歌鉴赏6古代诗歌比较鉴赏.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413212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3.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古代诗歌鉴赏6古代诗歌比较鉴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020届古代诗歌鉴赏6古代诗歌比较鉴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020届古代诗歌鉴赏6古代诗歌比较鉴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2020届古代诗歌鉴赏6古代诗歌比较鉴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2020届古代诗歌鉴赏6古代诗歌比较鉴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古代诗歌鉴赏6古代诗歌比较鉴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古代诗歌鉴赏6古代诗歌比较鉴赏.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案6古代诗歌比较鉴赏,从命题形式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单首诗歌课内外比较鉴赏型。这种类型的题目,是选择一首课外诗词语料,设题时,选择一个考点与考生课内学过的诗词语料进行比较阅读。如: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语料选的是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作者是岑参,其中第1小题为“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考生课内所学的课文。二是两首课外诗词的比较鉴赏型。这种类型的题目,两个语料都来自课外,命题者选定考点进行命题考查。如: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选了唐人韦庄的含山店梦觉作与宋人郭震的宿渔家进行对比鉴赏。其中第2小题是: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

2、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考点解读,从考查点来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比较情感的表达比较鉴赏诗歌“情感的表达”主要指比较抒情手法的异同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的异同。2.比较字词的锤炼鉴赏用得极为精当的动词、形容词和词类活用现象,以及一些虚词。3.比较形象的选用一般选用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4.比较技巧的分析一般从四个方面分析:抒情方式,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典题引路,1.导学号 87202028(2016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西村陆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

3、耿黄昏。【注】耿:微明的样子。,(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解析:A诗歌首联写由西村思往事。第一句写西村群山环绕,仿佛是世外桃源。第二句“往岁”点明是往年,写作者还清楚地记得往年游赏时敲门求水解渴的情景,这一句是作者回忆往事。而尾联“记今夕”“新月耿黄昏”,所写的“新月初现的黄昏”是“今夕”的眼前之景。故A项不正确。,(2)“

4、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解析:B本题从声音、色彩的描写角度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题干中,前一句的“幽禽语”为听觉,是写“声”;后一句的“苔”(青苔)为视觉,是写“色”。B项,“横笛闻声”为听觉,“红旗”和“雪”为视觉,体现了“声色兼备”。A项,“歌管”和“铃”只是体现了听觉,没有体

5、现视觉。C项,“争白”和“放红”只是体现了视觉,没有体现听觉。D项,“留酸”体现了味觉,“分绿与窗纱”体现了视觉,并没有体现听觉。故B项正确。,(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诗歌的思想内容。要通过对两首诗的内容及作者情感的理解来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两首诗歌都是写景纪游诗。游山西村通过写农村丰收之年的待客情形、山间水畔的明媚风光、古老的乡土风俗以及自己乘月拄杖夜游,表达了自己对淳朴

6、民风、民俗的热爱。其中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千古流传的哲理名句。西村则侧重写了世外桃源般的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此地乡村风景的热爱。答案: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不同点: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风民俗;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2.(2015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城郭为虚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邺傍高冢多贵臣,娥眉 睩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张说邺都引,选自全唐诗)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

7、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选自普通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注】虚:废墟。,(1)第二段诗句节选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答案:春江花月夜,(2)请赏析两诗中画横线诗句所抒发的人生感悟的差异。,解析:解答此类题,可以从分析句子内容入手,按照用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什么情感来组织答案。“城郭为虚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两句是通过曹魏时代的城郭建筑今已凋敝颓败揭示邺都环境的今昔变迁。“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上句是说人类的代代相续,下句是说江月之永恒不变,通过二者的对举,表现宇宙的永恒和生命的无限,强调人类的

8、绵延不绝,抒发了豁达乐观的情怀。,答案:“城郭为虚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以都邑变为废墟、人世盛衰更替与月之千秋永照对比,突显人非物换,抒发了世事沧桑、人生如寄的感慨。“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将人类的代代相续与月之永恒不变对举,表现宇宙的永恒和生命的无限,强调了人类的绵延不绝,强调人类的绵延不绝,抒发了一种豁达乐观的情怀。,3.(2014江苏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李商隐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

9、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感情的能力。根据诗歌标题及“九日驱驰一日闲”可知,诗人是乘兴前往的;而由“不遇”“又”和“空”可知诗人是很失望的;根据最后两句可知,诗人对王侍御人品的欣赏和叹慕。答案: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诗句中有“识者稀”,也就是少有人知;由“哀猿啼处有柴扉”可知其住所在深山,居室简陋;由“沧江白石渔樵路”可知其与渔樵为伍。以上都可以暗示“隐者”的身份。答案: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解析:本题考查鉴赏

10、诗歌表达技巧及思想内容的能力。韦诗的最后一句“门对寒流雪满山”是对友人王侍御所居环境的描写,诗人寓情于景,正是这样的环境才造成友人的诗风,这里包含诗人对友人品质的钦慕。李诗结句有两种理解,可以理解为想象诗人自己日暮归来,也可以理解为想象隐者日暮归来,根据理解方向确定其中包含的情感。答案:第一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友人住处环境,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并暗寓对友人品性的赞颂。第二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突出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或:通过想象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情趣)。,4.(2014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溪行逢雨与柳

11、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南宋徐照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注】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1)这两首诗都以来写愁。,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两首诗放在一起考查时,往往要找共同的意象。阅读这两首诗可知,“共听一声猿”和“啼猿不自愁”写的都是猿声。猿声凄厉,两位诗人皆以之来写愁。答案:猿声,(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李诗写的是诗人实实在在的经历,场景具体,景中含情,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自身落寞、愁苦之情和对友人的思

12、念、关切之情。而徐诗则借吟咏三峡来说理,借议论来抒情,说明愁苦只在人心,无关乎猿啼。答案: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回扣教材】1.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比较鉴赏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临安春雨初霁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问题:临安春雨初霁与书愤作于同一年,诗中也

13、有对“世事”的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两首诗在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解析:本题旨在引导考生从知人论世的角度探究诗歌主旨。这是两首同一作者、同一年代的诗歌,要求结合创作背景,着重从诗歌的内容上作比较。,答案:这两首诗都写于1186年,陆游在被罢官六年后被重新起用,宋孝宗任命他权(代理)知严州军州事。书愤这首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感情。全诗以“愤”为意脉,沉郁顿挫,深沉蕴藉。陆游去严州赴任前,先到临安(现在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等候召见。宋孝宗召见时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显然不想重用他。他对这个职位不感兴趣,但迫于“

14、圣命”,又为了维持生计,也只好接受下来。临安春雨初霁这首诗就是在这种心情支配下在临安写的。这首诗的首联表现出作者对仕途的失望与厌倦,并透露客居京华的懊悔;颔联用明媚的春光作背景,表达诗人的郁闷与惆怅;颈联呈现一个极闲适的境界,却在背后藏着诗人壮志未酬的感慨与牢骚;尾联是诗人的自我解嘲,悲愤之情见于言外。可见,在内容上,这首诗借写江南春雨和书斋的闲适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和不得志的悲愤与牢骚,在风格上,如果说书愤近似杜甫的一些作品的话,这首诗更近似苏轼的一些作品,写得优美动人,富于情趣。,2.夜归鹿门歌与归嵩山作比较鉴赏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

15、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独来去。归嵩山作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问题:说说这两首诗的诗境有何异同。,解析:所谓诗境,就是创作诗歌的环境。可以是写作时的场景,可以是回忆,也可以是心中所想,实际却达不到的场景。比较时要结合作者的创作特点、风格等。答案:夜归鹿门歌与归嵩山作在诗境上的共同之处是:人与自然在精神上高度契合,景物和感受诗意地结合在一起,全诗是浑融完整的整体,恬淡、优美。不同之处是:孟诗多用白描,着墨轻淡,比王诗更显淳朴;王诗“诗中有画”,有丰富的色泽和光彩。明人李

16、东阳说:“王诗丰缛而不华靡,孟却专心古淡,而悠远深厚,自无寒俭枯瘠之病。”(麓堂诗话)这个比较同样适合于这两首诗。,3.梦游天姥吟留别与梦天比较鉴赏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

17、,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天李贺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问题:试将此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与李贺的梦天进行比较,分析两诗在主题和意境上的差异。,解析:本题意在开阔考生的眼界,使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了解更多类似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诗歌作品。这两首诗的主题都有消极的一点,如人生短促等,但李白的诗有昂

18、扬向上的一面;意境氛围则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明朗、坦率、阳刚,后者幽深、神秘、阴柔。答案:从主题看,梦天中诗人对天国的向往与人生的短促、现实的困厄构成尖锐的矛盾,困扰诗人的心灵。这首诗是诗人苦闷的象征。而梦游天姥吟留别有“人生如梦”的消极方面,更有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积极方面。这首诗是诗人昂扬振奋、潇洒出尘的气质的写照。从意境看,李白的诗是明朗、坦率的,李贺的诗是幽深、神秘的;李白的诗是充满男性化的,充满阳刚之气,李贺的诗是充满女性化的,显得阴柔、纤弱。,4.登岳阳楼与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比较鉴赏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

19、涕泗流。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1)这两首诗都写登岳阳楼,但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相同的。试作简要分析。,解析:此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情感的分析,可从两个角度思考:一是抓诗中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关键字词,二是从诗歌的整体方面感知。第一种方法可以从李诗中找出“愁心去”“好月来”等,杜诗“坼”“浮”“老病”“孤舟”“涕泗”等。第二种方法,可以看出李诗是乐观的,杜诗是悲怆的。答案:杜甫晚年漂泊荆湘一带,登岳阳楼而作此诗,诗人表达的是一种漂泊流离、凄凉落寞的感情。没有亲朋的援助,既“老”且“病”,心中无限辛酸,眼

20、望万里关山,天下动荡不安,诗人不禁声泪俱下,悲愤满腔。李诗是诗人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时所作,诗人表达的是快乐、喜悦的心情。大雁高飞,带走了我心中的忧愁和苦闷,好月出山,仿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大雁多情,群山有意,愁去喜来,令诗人喜出望外。,(2)在杜诗的首联、李诗的颈联中任选一联,对其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解析:此题灵活性较大,可选出自己比较有把握的诗句鉴赏。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要注意修辞手法和抒情手法。答案:杜诗首联运用对比手法,抒写人世沧桑的感慨。此联叙事,看似平常,却有深意。诗人年轻时,国家昌盛,久闻洞庭大名,心向往却未能一游,十分遗憾。而今,山河破碎,满目疮痍,已

21、到暮年,此时登楼,不禁感慨万千。李诗颈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想象奇特,在云间“下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5.阁夜与旅夜书怀比较鉴赏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问题:请将此诗(阁夜)与旅夜书怀对读,分析这两首诗在意境和章法上的不同。,解析:比较意境的不同主要培养正确把握诗歌意境的能力,比较章法的不同主要培养正确把握诗歌内在

22、结构的能力。答案:阁夜和旅夜书怀的意境都很雄阔,细细比较,二者又有不同。阁夜的意境悲壮萧瑟,旅夜书怀的意境高朗壮阔。阁夜中,短景、天涯、霜雪、寒宵等意象传达出来的是寒冷萧条的气氛,鼓角、星河传达出来的是征战和动荡的气息,全诗景象宏阔壮观,终究摆脱不了悲凉和萧瑟。旅夜书怀中,细草、微风、危樯、独夜舟描绘出风清气和的春夜,“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描绘了疏朗高远的广阔空间,两组意象形成微弱渺小和宏阔壮观的对比,表现了作者置身于天地之间的渺小和无助,但其中的悲慨之气不如阁夜浓重。这两首诗在章法上也不同:阁夜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即使在写景当中也寄寓了作者丰富的人生感慨。旅夜书怀前两联是旅夜所见,后

23、两联是抒怀,景和情互相对照,互相生发,非常和谐。,6.虞美人与一剪梅舟过吴江比较鉴赏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注】帘:酒楼的幌子,古代也称酒旗。秋娘渡、泰娘桥均为地名。银字笙:乐器名。调,调弄。心字香:心字形状的熏香。,问题:两首词中作者都抒发了“愁”情,请比较其中情感内涵的异同。,解析:解答本题要处理好愁什么、为什么愁两

24、个问题。要结合作者、背景,特别是词中的关键语句,如“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流光容易把人抛”“何日归家洗客袍”等分析。答案:相同在于两首词都感慨时光流逝,人亦老去。不同在于李词写出了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蒋词写的是故园之思(游子之悲)。,解题指津,限时训练,1.导学号 87202029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师伯浑:陆游的友人。,(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

25、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D.“漏声断”中的“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解析:DD项,“断”的意思解释错误,在本词中的“断”应是“滴断”的意思。,(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声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解析:CC项,“一动一静,以动衬静”表述

26、错误,“动静结合”或“动静互衬”,常用于实景描写,这里作者写的是梦境,属于虚写。“雪晓清笳乱起”一句在词的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面,“雪”“笳”“铁骑”等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壮阔的词境中来。,(3)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解析:解答该题,首先要把握各自诗境,可以先分析两者的相同点,“自许封侯在万里”“塞上长城空自许”两句写出的是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报国之志,但这些志向和理想均落空了。然后分析两者的不同点,本词“鬓虽残,

27、心未死”强调的是“心未死”,也就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意思;“镜中衰鬓已先斑”强调的是“鬓”“先斑”,侧重点在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上。分点作答,意思对即可。,答案: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报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不同点: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公安县怀古杜甫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注】本诗作于大历三年(公元768)深秋。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

28、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全诗八句四联,对仗工整,颇显诗人的诗律功底。B.首联构思精巧,用笔着力表现出“山野”之“旷”,“江水”之“深”。C.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D.颈联“用典”,主要表现出了刘备君臣的和睦关系以及吕蒙的赫赫战功。E.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想象之景,后直抒怀古情思。,解析:DCA项,“五言古体诗”判断有误,本诗应为“五言律诗”;B项,作为怀古诗,“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重

29、点表现的不是自然景观,而是此地的历史,即“吕蒙营”“刘备城”;E项,“次写想象之景”判断有误,应为“眼前之景”。,(2)本诗与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解析:比较两首怀古诗的异同,需要对两首诗有比较准确的把握。从体裁上而言,两首诗都是怀古诗,都是因为诗人来到了名人故地而自然生发的感慨。咏怀古迹(其三)是诗人对王昭君的缅怀,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上。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的怀才不遇。本诗是作者对曾经在公安县建立功业的刘备、吕蒙等人的缅怀,表达对他们能建功立业的人生的羡慕和刘备君臣的和睦关系的向往。,答案:相同

30、点:诗人在两首诗中均流露出了对古人(王昭君、吕蒙、刘备)的缅怀、敬仰之情以及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无奈伤悲。不同点主要表现在诗人对古人缅怀敬仰的具体情感。咏怀古迹(其三)中,诗人主要表达对王昭君凛然勇毅的家国大义的敬佩;公安县怀古中,诗人主要表达对像“刘、关、张、孔”等君臣和睦关系的向往。,3.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问题。过石头城唐张祜累累墟墓葬西原,六代同归蔓草根。唯是岁华流尽处,石头城下水千痕。石头城宋刘翰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A.这两首诗都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景:张诗由眼

31、前看到的累累坟墓的景象想到六代石头城的繁华;刘诗由眼前看到的长满杂草的景象想到以前繁华的吴宫。B.这两首诗都写到“草”:张诗中把草当作历史的见证,表现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刘诗中借杂草的茂盛,来突出诗人对台城吴宫当下荒凉破旧的感伤。C.刘诗中的“绿”字承接首句中“离离”“满”,写出了杂草的蔓延和绿意,用得生动形象,并以乐景衬哀情,在诗人满眼的绿色中饱含着历史的沧桑感。D.这两首诗尾句都是以景结情,刘诗通过“明月”“雁声”两个意象营造出清幽的氛围,赋予原本给人凄清之感的石头城以美好的景象,让诗人聊以安慰。E.这两首诗体裁上都是七言绝句,题材上都是咏史怀古诗,内容上都写石头城的破败荒凉,手法上都是

32、用典、借古讽今,情感上都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解析:BCA项,两首诗对景物的描写都是实写;D项,“营造出清幽的氛围,赋予原本给人凄清之感的石头城以美好的景象,让诗人聊以安慰”说法错误;E项,“手法上都是用典、借古讽今”说法错误。,(2)这两首诗都借“水”抒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抓住两首诗中水的不同特点,然后结合全诗揣摩两位诗人通过“水”这一意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不同:张诗中写出水的“多”和“延绵”,以石头城下水的无情表现诗人的感慨之多之悠长。刘诗中写出水的“冷”和“朦胧”,通过描写石头城明月、雁声、流水的凄清夜景,表现了诗人的感伤之深之无奈。

33、相同:都衬托出石头城的破败荒凉,表现出对历史繁华不再的伤感。,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情诗曹植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游者叹黍离,处者歌式微。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注】黍离:出自诗经,是东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处者:指役夫的家人。式微:出自诗经,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意为家人期盼役夫早归。,(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属于古体诗,开篇两句写景,薄云遮蔽了阳光,清风吹动着衣裳,景中含情。B.三、四句写鱼儿安然游于渌水之中,翔鸟自由地高飞

34、云天,俯仰有致,意境开阔。C.七、八句借物象变化,既写出时间流逝,也表现了游子离乡与归家时不同的心情。D.九、十句所运用的典故,委婉含蓄地传达出“游子”和“处者”思亲盼归的情感。,解析:C七、八句意思为,启程之日严霜冻结,如今归来白露已晞。从离家时的严霜之景,到如今的白露已晞,用物象的变化写出时间的流转,虽然景物不同,但是都体现了役夫在他乡,有家难归的愁苦。所以选项中“表现了游子离乡与归家时不同的心情”有误。,(2)“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下列诗句运用了这一手法的一项是()A.“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B.“月黑雁飞高,单于

35、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解析:A选项A意思为,江水的碧波荡漾衬托出水鸟羽毛的雪白,山峦的苍翠更衬托出花的红艳,眼前的这番美景,非但不能引起诗人游玩的兴致,反而引起了漂泊的感伤,慨而叹之“今春看又过,何处是归年”,以乐景衬哀情,更体现出诗人归心之殷切。,(3)这首诗与曹操的短歌行都体现了建安文学“悲歌慷慨”的特点,它们表达的情感有哪些不同?,解析:解答比较鉴赏题首先要明确比较点是什么,然后结合体现作者思想情感的具体诗句有针对性地比较分析鉴赏即可。答案:情诗:抒发了游子行役不得归的思乡怀亲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身处乱离中的人们的深切同情;寄寓了曹植有志不得伸展的凄怆伤悲之感。短歌行:表达了时不我待的忧思;对天下贤才能士的渴慕;抒发了曹操欲结束战乱、一统天下的壮志豪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