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效果评估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417807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效果评估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效果评估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效果评估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效果评估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效果评估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效果评估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效果评估分析报告.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效果评估分析报告现代农业专业群通过对湖南省卓越学校及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调研,现代农业专业群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与能力要求的研究,并对在校生、应届毕业生进行关于人才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和整体综合改革的问卷调查分析,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等精神,开展现代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校农联动,人才培养模式先进学校、农大农科院、农企农职校、农协农户四方联动。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与湖南西长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湖南九峰博雅园林公司、湖南耕农富硒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湖南湄江水

2、稻专业合作社等单位建立校企合作战略伙伴关系,在人才培养、技术攻关、教师员工交互培训、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通过技术培训、园区示范、现场指导等途径,全力推进周边地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民素质提升。同时,将课堂延伸到农村一线,让师生在服务“三农”的过程中,升华爱农情怀、练强服务本领,学生双证率达95.6%o二、任务导向,课程建设成效显著(一)周期导向,课程体系特色鲜明该专业以育苗移栽、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花果管理、农艺产品贮藏与加工等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按照种子处理、病虫害诊断防治、花期控制、采后处理等的工作过程,重构了“基于农作物生长周期典型工作任务”的新型课程体系。在教学模式上,

3、教、学、做一体,在教学评价方面,建立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突出能力考核,强化形成性考核。(二)任务导向,课程开发成效显著通过改革,课程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近年来,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已建成市级精品课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校级精品课程农作物栽培技术、设施农业;编写了校本教材金银花生产技术、红薯加工技术、甜酒加工技术;根据农作物生长周期典型工作任务编写了模块教材农作物育苗技术、农作物栽培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技能训练题库、案例库等共享资源不断完善。在课程建设中,以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岗位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重点,重组课程,以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线,

4、校农四方联动,打造工学结合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例如,农作物育苗技术、农作物生产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等课程紧跟现代农业产业的最新发展,及时更新授课内容,并将企业岗位职业标准、技术标准等内容,引入课程标准,进行课程内容设计,实现课程与岗位的无缝对接;大多数专业课程均采取了理实一体教学,加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企业生产,实现企业和学校教学同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三、内外并举,实训基地功能健全(一)内外并举,实验实训基地功能健全新建植物园和现代农业生产性温室;升级改造了插花实验室和园林规划实验室;学校农场扩建5亩金银花生产基地和5亩葡萄生产基地;实训工位数300个;新增校外实训基地4个,总数达8个。满

5、足教学、培训、生产、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四大功能,实现功能系列化、管理企业化、设备生产化、环境真实化、人员职业化。同时完善和优化培训配套的生活设施,确保学员满意度达到90%以上。实验实习条件得到加强,学生实践和技能训练水平大大提高。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教师实践技能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大大加强,在校生双证率达到100%。在岳阳市组织的专业技能比赛中,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连续多年取得优秀成绩。(二)上挂横联,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多年以来,学校坚持“姓农不改姓、兴农不变心”,立足乡村办学矢志不移,办强涉农专业矢志不移,服务“三农”矢志不移,始终倾力于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始终关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6、。该专业上挂湖南农大、农科院,横联农企、农职校(乡镇),下辐射农协、农户,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载体,依托自身的科研和教育资源优势,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产、学、研紧密结合,探索出“农业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并举”的产学结合新模式,成为服务“三农”第一线上一支活跃的力量,累计培养各类农艺技术和管理人才2000多名,绝大多数成为致富家乡的落地人才,培训了近1万名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绿色食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市场调研、毕业生跟踪调研、农业生产调研四、专兼结合,“双师”团队素质显著提升现代农业专业群按照“基地就是教师的实验室、科研成果就是教师的名片、社会实践就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必修课”的师资队伍建设途径,鼓励广

7、大教师下基地、下农村锻炼,提升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并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近年来,专任教师自主培育出农作物和食用菌新品种1个,省级课题中职学校现代农艺专业校农结合四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市级课题新形式下现代农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均已结题。积极推进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现有研究生学历3人,高级教师5人,拥有市级专业带头人1人、市级名师2人、市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兼职教师3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思想逐渐清晰明确,教学能力与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一支名师引领、专兼结合、高素质、精技术的教师团队。五、互惠双赢,社会服务能力显著近年来,现

8、代农业专业群以服务“三农”、助推新农村建设为己任,通过科技下乡、品种研发等渠道促进农民素质提升、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先后对我市的30个乡镇进行科技服务,参与科技三下乡100O多人次,举办各类培训班200期,培植了稳定的科技示范户200余户,累计指导农民近100OO人。先后被省政府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人才培养基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是我市农村新能源培训基地、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农村管理人才培训基地,被岳阳市委组织部确定为乡村干部培训基地。六、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显著增强(一)综合素质对比分析以学生综合素质为评价内容,15届毕业学生(未实施新人才培养方案)与16届毕业学生(实施了新人才培

9、养方案)测试成绩对比如表。表1不同届别学生综合素质测试结果对照(%)学生综合素质测试结果分数段低于60分(不合格)60-70分(基本合格)7080分(合格)80-90分(良好)90-100分(优秀)15届分数段人数百分比3.09.835.537.014.716届分数段人数百分比0423.638.533.9通过对两届学生综合测试结果的不同分数段学生数百分比对照,可以看出:实施新培养方案后,学生综合素质测试全部及格,结果优秀率大大提高(33.9盼,而实施方案前优秀率仅为14.7乐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后测试结果良好率也高出1.5个百分点。这充分显示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强大功能,切实加强了

10、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提高,效果显著。(二)人才培养方案认可度评价通过发现对16届学生的问卷调查学生,学生对本专业的课程结构、培养模式满意度达到82乐90%的学生对未来充满自信,80%的学生立志到基层锻炼创业。通过在校学习、第二课堂活动,75%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并拿到获奖证书,95%的学生表示已习得了以专业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过硬的专业能力、丰富的社会知识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学生自信心增强,就业观更加现实,人文素质培养得到提高,专业技能过硬,实践能力丰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七、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显著提高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毕业生初次对口就业率达92队通过调查问卷,学生自我职业能力大大提高,87%的学生顶岗实习后直接在企业就业。顶岗实习中,通过学生自身努力,85%的实习单位表示留任实习生,78%的学生认为顶岗实习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时是实现就业的主要途径。通过对就业岗位调查来看,毕业生就业岗位有明显提升,就业质量显著提高,就业岗位涉足到了生产管理、技术研究领域。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满意度达95虬通过座谈,一致认为本专业毕业生能吃苦、善学习、技能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