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专业案例分析答题模板.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419923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5.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咨询师专业案例分析答题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心理咨询师专业案例分析答题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心理咨询师专业案例分析答题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心理咨询师专业案例分析答题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心理咨询师专业案例分析答题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咨询师专业案例分析答题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咨询师专业案例分析答题模板.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理咨询师专业案例分析答题模板一、对该求助者的诊断及依据是什么?1、一般诊断判断出是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还是精神病。(三级考试倾向于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二级考试倾向于神经症和精神病。)2、诊断依据(诊断鉴别)(1) 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判断有无精神病。(2) 对照症状学标准。从严重程度标准、病程时间、有无泛化等方面,判断是否是严重问题和神经症。(不用鉴别一般心理)注:二级需要进一步(1)通过症状确定为何种神经症,与抑郁症、焦虑症、恐惧性神经症等做鉴别(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躁狂症、抑郁症)、神经症(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神经衰弱)。(2)根据心里测验结果进行

2、支持。二、诊断程序(严重心理问题的判断):1、是否经历过较强烈的现实性刺激。2、内心冲突是否有道德性质或现实意义、是否有求治的愿望。3、心理、生理、社会功能是否受到影响。4、是否有器质性的病变为基础。5、与精神病、神经症相鉴别。三、可选用的心理测验及理由:1、可选用MMPI测验,探询病理人格特征和做精神病鉴别诊断。2、可选用SCL-90测验,了解其对自身症状的评估和程度。3、可选用SAS测验,评估焦虑方面的状态及程度。4、可选用SDS测验,评估抑郁方面的状态及程度。(或可选用EPQ测验,了解人格特征。16PF主要用于人才选拔)四、咨询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主要包括:1、求助者的责任:(1)向咨

3、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2、求助者的权利:(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职业资格;(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3、求助者的义务:(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4、咨询师的责任:(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4、并说明保密例外。5、咨询师的权利:(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6、咨询师的义务:(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2)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3)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五、与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时,要注意些什么?1、态度要保持中立。2、避免提问失误。3、在摄入性谈话中,除了引导性和提问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的题外话。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转移求助者的谈话内容。5、在摄

5、入性谈话后,不能给出绝对性的结论。6、结束语在诚恳、客气。六、在摄入性谈话中,如何确定谈话的内容和范围?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2、心理咨询师在初次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评测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5、谈话目标中若有一个以上的内容,应分别处理.七、会谈内容的选择:1、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2、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3、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4、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5、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6、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意义,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解

6、决问题有帮助。在选择会谈内容时有一大禁忌,即不可把精神分裂的症状作为会谈中讨论的内容。7、会谈法的有效性,会谈法的有效实施,其关键在于咨询师是否能正确地把握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八、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和方法应如何把握?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1、在开始一次或几次咨询后进行评估;2、在咨询结束前进行评估;3、在咨询后追踪复查时进行评估。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方法:1、根据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估;2、根据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改变的客观现实;3、求助者的周围人士,特别是家人、朋友和同事对求助者改善状况的评定;4、求助者咨询前后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5、咨询师的观察评定。九、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1

7、、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后悔、自责、紧张、焦虑)。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是效率有所下降。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引发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十、一般心理问题的鉴定诊断: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一般不主动求医,常常表现出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等。而该求助者知、情

8、、意协调一致,有自制力,主动求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与严重心理问题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两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3、与神经症相鉴别:求助者虽然存在抑郁、焦虑、猜疑、痛苦等症状,但其时间短,仅为一个月左右,内容未充分泛化,对社会功能尚未造成明显影响,其生理功能也基本正常,且求助者的心理冲突带有明显的而道德色彩,与神经症心理冲突的变形不同,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案例问答题题型及答题思路1、对求助者目前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整理

9、1)精神状态:A.感知觉、注意品质、记忆、思维状态(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敏感)B.情绪、情感表现(经常委屈、哭泣,情绪较低,脾气暴躁,烦闷,心烦,觉得活着没意思)C.意志行为(自控能力、言行一致性工作劲头不足等)D.人格完整性、相对稳定性2)身体状态:A.有无躯体异常感觉(觉得很累,浑身不舒服,头晕,头痛,睡眠差)B.求助者近期体检报告C.既往病史3)社会功能状态:A.工作动机与考勤状态B.社会交往状况(接触是否良好回避,几乎不参加集体活动,夫妻关系紧张)2、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认知方面:如感觉过敏、思维迟钝等。意志方面:如意向缺乏、强迫意向等。情绪情感方面:如焦虑、抑郁、恐惧、情

10、感低落、暴躁、绝望等。躯体方面:头痛、睡眠差。行为方面:如回避、强迫、退缩等。社会功能方面:如不敢和人讲话,与同事关系较差,工作效率下降,学习、人际、家庭、夫妻关系、娱乐等。3、心理咨询师还要了解哪些资料?1)心理测验的结果2)既往病史、家族史、教养史等,性欲发展情况,躯体、精神检查是否正常,有无重大疾病和遗传病病史。3)案例有关求助者的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状态等方面缺乏的资料。4)婚姻家庭状况及重大事件。5)个人成长史、早年的回忆、有无负性情绪记忆、重大的变化及评价6)个性特征,以往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7)求助者社会支持系统,社会交往情况8)对未来的希望4、对求助者的临床表现如何

11、进行量化评定?可按照神经症临床评定方法进行评定:1)病程:不到3月为短程评1分;3月到1年评2分;1年以上评3分。2)精神痛苦程度:可以主动设法摆脱1分;需借助外界2分;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帮忙也无济于事3分。3)社会功能:轻微妨碍1分;显著下降2分;完全回避3分。(2分和3分的评定至少要考虑三个月的情况,时间太短不可靠)总分为3分,不够诊断为神经症;4-5分为可疑病例,需进一步观察确诊;总分不小于6分,神经症诊断成立。5、引发求助者问题的原因是什么?生理原因:1)生理功能改变青春期、更年期2)躯体疾病3)生物年龄4)性别因素认知原因:具体案例可从认知、行为(缺乏策略和技巧)、情绪(不能自行解决

12、)、个性(求完美、好胜、无法正视挫折)1)认知能力及成长中有无错误观念产生2)对现实有无误解和错误评价3)求助者内在世界中有无新旧观念冲突或对人对事的持久偏见4)有无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5)有无反逻辑思维和不良的归因倾向6)经验系统中有无不利因素(老眼光)7)价值观有无问题8)是否有心理发育停滞6、如何对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进行系统分类诊断?存在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的求助者处于心理不健康状态,对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进行分类即对心里不健康问题进行分类。1)一般心理问题:符合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持续一个月或间断持续两个月)、情绪反应仍在理智控制之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

13、效率下降)、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状态。2)严重心理问题: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刺激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靠自然发展和非专业干预难以解脱)、持续时间长久(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内容充分泛化的心里不健康状态。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3)可疑精神症:接近精神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的求助者。7、依据本案例,您认为需要选择何种量表对求助者进行心理测验?量表选择的原则:1)选择直接与临床表现有关的量表,量化问题严重程度。如判断求助者焦虑情绪的程度,可选用SAS等。2)用与临床表现密切关系的问卷和量表,探求引发临床表现的内在因素。如探索求助者焦虑的人格因素,选择EPQ等。

14、3)选用病因探索性量表,探究远期影响因素。如选用“生活事件量表”了解两年以内的重大事件等等。4)为排除其他疾病而使用的量表。测验的种类: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心理卫生评定量表,可选择量表:MMPI一一病理性人格特征和严重程度;病前人格,用在人格障碍精神分裂、偏执、精神症以上EPQ了解人格特征及认知;神经症及以下用SCL-90了解其在身心方面的自我评价及症状严重程度;评定咨询效果社会事件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一一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社会因素SAS一一神经症焦虑情绪及程度;评定效果SDS一一神经症抑郁情绪集成度;评定效果8、如何确定本案例的咨询目标?(或请结合本案例,为求助者拟定有效的咨询目标)与求助者

15、协商确定咨询目标,如协商不能确定,以求助者目标为主。拟定的咨询目标是:1)近期目标:(缓解情绪,减少不良行为,改变不合理认知)缓解焦虑情绪、逐渐减少强迫行为次数(商定该次数),直至强迫症状消失。使用SeL90、SAS测验,使焦虑分数、强迫分数降低至正常范围。2)远期目标:使求助者正确看待自我,接纳自我的不完美,走向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的终极目标。9、结合本案例,对拟定的咨询目标的有效性进行评价?1)符合心理学原则:解决求助者认知、情绪、意志、行为方面的困扰,属于心理学范畴。2)积极地:消除或减轻求助者的痛苦,最终达到心理健康,所以是积极的。3)可行:对求助者而言是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进行,符合自

16、身能力,咨询师也能提供条件,因此是可行的。4)具体:将近期目标集中在症状的消除上。5)可接受:咨询目标是双方协商的,符合求助者愿望,咨询师也可以解决。协商不成,以求助者为主,所以是可接受的。6)可评估:可通过问题的改善程度,如强迫出现次数、心理测验分作为量化评定指标。7)符合多层次统一:考虑到以症状消除为主的近期目标,也考虑到以自我发展、自我认识为主的远期目标,并将其有效结合。10、心理咨询师应怎样和求助者商定咨询方案?1)首先向求助者介绍咨询目标的内容及指定的原则;2)根据咨询目标、原理和方法、评估、双方的责权利、时间与次数的安排、费用的估计及其他等项内容逐一商定;3)咨询方案是双方商定的,

17、不能由咨询师或求助者单方制定;4)最终制定的咨询目标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咨询目标制定后,经双方认可,可以进行修改。11、通常从哪些方面对咨询效果进行评估?1)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估2)心理咨询师对咨询效果的评估3)求助者社会生活状况改善情况4)求助者周围人对其改善状态的评价5)求助者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结果的比较12、在使用摄入性谈话法与求助者进行沟通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1)态度必须保持中立2)提问中避免失误3)除提问和引导语之外,不能讲题外话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或扭转求助者的谈话内容5)在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结论6)结束语气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13、你在与求助

18、者进行摄入性谈话时,怎选择切入点?1)根据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深入了解相关资料2)根据在咨询中观察到的疑点深入了解相关资料3)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初步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深入了解相关资料4)根据上级咨询师下达的谈话目标深入了解相关资料14、在摄入性谈话中提问问题时要注意些什么?在进行摄入性谈话中提问问题时要注意避免提问失误,主要体现:1)避免“为什么”的问题,因为这类问题有强烈的暗示性。2)避免多重选择问题,因为这类问题是封闭性的,会影响咨询师获得信息。3)避免多重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往往会使求助者不知所措。4)避免修饰性反问,引文这类问题不需要也无法回答。5)避免责备性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往往使求助

19、者产生防卫心理。6)避免解释性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可能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求。15、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1)咨询前的准备工作:如服装、表情;2)礼貌接待、礼貌用语;3)间接询问求助者需要哪些方面的帮助,不可直接逼问;4)结束后表明态度能否提供帮助;5)避免紧张情绪;6)语速适中,吐字清晰,避免使用方言;7)反免说明保密制度;8)不吸烟,不做多余、下意识的动作。16、与求助者进行谈或时,对谈话内容的选择应把握的原则?1)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2)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3)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4)对深入探求求助者的深层病

20、因有意义。5)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有意义。6)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在选择谈话内容时有一大禁忌,即不可把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作为谈话讨论的内容。7)谈话法有效实施的关键在于:咨询师是否能正确把握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17、什么是“引发求助者心里和行为临床表现的关键点”,其内涵是什么?1)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者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关系。2)该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持久的存在着并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形式,但无论如何改变,其本身的性质不变。18、验证资料可靠性的方法有哪些?1)可以使用补充提问。2)可以使用问卷和心理测验的方法来验证。3)可

21、以比较同一资料的不同来源。19、阻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其一,阻抗来自成长中的痛苦。1)开始新行为的问题。2)结束或消除就行为的问题。其二,阻抗来自功能性的行为失调。1)阻抗的产生来源于失调的行为填不了某些心理需求的空白,即求助者从中获益。2)阻抗的产生来源于求助者企图以失调的行为来掩盖更深一层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其三,阻抗来自对抗咨询或咨询师的心理动机。1)阻抗来自求助者只是想得到咨询师的某种赞同意见的动机。2)阻抗来自求助者只想证实自己与众不同或咨询师对自己也无能为力的动机。3)阻抗来自求助者并无法发自内心的求助动机。20、在咨询过程中如果出现阻抗你如何分析并予以解决?从四个方面来分析心理咨询

22、中的阻抗表现:1)首先是讲话程度上的阻抗。表现为三种:沉默、少言和赘语。2)其次是讲话内容上的阻抗。表现为四种:理论交谈、情绪发泄、谈论小事和假提问题。3)第三是讲话方式上的阻抗。表现为五种:心里外归因、健忘、顺从、控制话题和最终暴露。4)第四是咨询关系上的阻抗。表现为四种:不认真履行心理咨询的安排、诱惑咨询师以及请客、送礼。解决的几种方法:1)要解除戒备心理。2)正确的进行诊断和分析3)以诚恳助人的态度应对阻抗。21、心理咨询方案的主要内容:1)通过咨询期望达到目标或结果;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3)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4)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5)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

23、6)咨询的费用;7)其它问题及有关说明。22、在本例中,心理咨询师应用面质技术的目的是什么?面质的定义:面质技术是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言行不一、理想与现实不一、前后言语不一、咨访意见不一),促进求助者思考的一种技术。在本案例中,应用面质技术的目的在于:1)促进该求助者对自己的感受、信念、行为等深入地了解;2)激励求助者解除防卫、掩饰心理,面对现实,并由此产生富有建设性的活动;3)促进求助者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言语与行动的统一;4)给求助者树立学习、模仿面质的榜样,将来有能力对他人或自己做面质。23、在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应如何进行转介?转介时应注意:1)咨询师如发现自己与该求助者不

24、匹配时,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明智地转介;2)首先征求该求助者的意见,向其说明转介的原因或理由;3)向该求助者就介绍新咨询师的有关情况;4)向新咨询师介绍该求助者的有关情况;5)一般不干预新咨询师的活动;不能在该求助者面前对新咨询师的方法、为人等进行评论,更不能指责。24、在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对象一般应具备的特征为?1)具有一定的智力基础;2)年龄适宜;3)咨询内容合适;4)人格基础健全;5)动机合理;6)行动自觉;7)对咨询有一定信任度;8)匹配性好。25、在本案例中,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和方法如何把握?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1)在开始一次或几次咨询后进行评估;2)在咨询结束前进

25、行评估;3)在咨询后追踪复查时进行评估。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方法:1)对照咨询前后心理测量的结果进行评估;2)根据求助者自我报告进行评估;3)根据该求助者家人、朋友和同事的报告进行评估;4)根据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的改变程度进行评估;5)根据咨询师对该求助者各方面的观察进行评估。26、请撰写本案例的咨询方案?咨询方案应由双方在互相尊重、平等的气氛中共同商定。一般来说包括以下内容:1)咨询目标:应该符合(具体、可行、可接受、积极、属于心理学、可评估、多层次统一)有效性的七个因素,包括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3)咨询阶段:诊断阶段、咨询阶段、巩固阶段;4)咨询的时间:

26、一般每周1-2次,每次50分钟左右。5)咨询的费用:每次50元6)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7)效果评估及评价手段:27、如何查看求助者对现实问题有没有错误的认知?1)从个人心理发育史资料入手,查看其认知能力和成长中有无错误观念产生。2)查看求助者对现实问题有无误解或错误评价。3)分析求助者内在世界中有无新旧观念冲突或对人、对视的持久偏见事例。4)寻找求助者的记忆中有无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5)分析求助者的思维倾向和习惯,有无反逻辑性思维和不良的归因倾向。6)分析经验系统中存在的不利因素(老眼光)7)分析有无深层主观因素一一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方面的问题。8)分析是否有心理发育停滞(钟友彬的认知一一

27、领悟)。28、对求助者作出诊断的程序是什么?举例说明:1)求助者是否经历过较强烈的现实性刺激。2)内心冲突是否有道德性质或现实意义、是否有求助的愿望。3)在心理、生理、社会功能方面是否受到影响。4)是否有器质性的病变为基础。5)与精神病、神经症、心理问题相区别。以一般心理问题为例说明诊断过程:1)根据三原则: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主客观统一、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妄想、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可排除精神病性障碍。2)根据许又新神经症诊断标准:求助者的冲突是常性的,病程短1分,本人痛苦程度未达严重1分,社会功能妨碍不严重1分,不能诊断为精神病。3)对照症状学标准:虽表现出焦虑、烦躁、

28、睡眠障碍,但从严重程度看反应不强烈,冲突为现实的,不良情绪控制在相当理智下,反应仅限于XXX范围,无泛化,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对社会功能未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看,时间短,处于最近一段时间,所以从除外标准看,该求助者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4)心理测验及相关资料支持本诊断。对求助者需要做的鉴别诊断: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三原则排除精神病性障碍。2)与XXX神经症相鉴别:XXXXX神经症在表现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痛苦不能解决,社会功能严重影响,出现泛化和明显回避,反应也与初始事件不相称,持续时间大于三个月,而该求助者为严重影响社会功能,未泛化、回避,时间短,可排除神经症。3)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

29、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泛化病程大于两个月,而该求助者刺激为现实的,持续时间短,反应不严重,未泛化,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29、如何提出心里评个报告?1)临床资料的核实;2)评估求助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状态;3)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4)综合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及产生原因分析;30、如何了解求助者?1)明确求助者想要解决的问题;2)进一步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3)通过对求助者言行的反应澄清求助者的真实想法;4)深入探讨问题的深层原因。31、系统脱敏疗法:原理:让一个原可以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1)

30、学习放松技巧2)建立焦虑等级,从大到小,均匀3)系统脱敏32、冲击疗法:原理:持续一段时间暴露在恐惧的刺激中而不采取任何缓解恐惧的行为,让恐惧自行降低。1)筛选确定治疗对象(体检)2)签定治疗协议3)治疗准备:刺激物、应急药品4)实施冲击:30分一60分,1日1次,24次33、厌恶疗法:原理:通过附加某种刺激的方法,使求助者在进行不适行为时同时产生令人厌恶的心理或生理反应,如此反复使求助者不得不终止或放弃原来的不适行为。1)确定靶症状:单一2)选择厌恶刺激:强烈,电、药、想象或其他3)把握时机施加厌恶刺激:同时34、莫仿法:原理:向求助者呈现某种榜样,以引起他从事相似行为。1)选择合适的治疗对

31、象2)设计示范行为3)强化正确的模仿行为35、贝克雷米认知行为疗法:1)建立咨询关系2)确定咨询目标,对错误认知过程和观念进行分析3)确定问题:提问和审查技术使求助者注意被他忽略的经验,并重新加以体验和评价4)体验表层错误观念:建议、演示、模仿5)纠正核心错误观念:语义分析技术,让求助者用对具体事件的评价来代替对自我的整体评价。6)进一步改变认知:行为矫正技术7)巩固新观念:认知复习36、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校正技术:1)通过角色扮演和想象技术使求助者面临一种可以引发焦虑的情境;2)要求求助者评价他们的焦虑水平;3)教给求助者觉察那些他们在压力情景下产生的引发焦虑的认知;4)帮助求助者通过重新评

32、价自我陈述来检查这些想法;5)让求助者注意重新评价的焦虑水平。37、求助者中心疗法:原理:帮助求助者去掉那些由于价值条件作用,而使人用来应付生活的面具或角色,把别人的自我当成自我的成分,使其恢匏成真正的自我。1)确定咨询目标:开放,协调,信任,适应,变化2)主要技术:理解,坦诚,积极关注3)分7个阶段38、针对本案例,你认为应当选用什么疗法并写出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或者请写出XX疗法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系统脱敏法:具体步骤:1)学习放松技巧;2)建构焦虑等级:由求助者给每个时间指定焦虑分数,理想的焦虑等级建构应当做到各等级之间级差要均匀,每一级刺激因素引起的焦虑,应小到能被全身松弛所拮抗的程度;3)系统脱敏:由小到大依次逐级脱敏,如果分数超过25,就需要继续放松。注意事项:1)如果引发求助者焦虑或恐惧的情境不止一种,可以针对不同情境建立几个不同的焦虑等级表,然后对每个焦虑等级表进行逐级脱敏训练。2)在系统脱敏时,求助者想象的次数多少,依个体不同和情境不同而不同。3)在系统脱敏过程中,当一开始焦虑分数超过50,仅靠重复放松就很难降低了,此时表明焦虑等级设计得不够合理,应当将焦虑等级划分得更细一些,使每个等级之间跨度不要太大。4)有的求助者不能用想象和放松的方法降低焦虑水平,可考虑改用其他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