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劳动法概述.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424197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劳动法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一章劳动法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一章劳动法概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一章劳动法概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一章劳动法概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劳动法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劳动法概述.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劳动法述第一章劳动法概述第二章劳动法律关系第三章就业促进制度第四章劳动合同制度第五章集体合同制度第六章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制度第七章工资基准与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第八章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第九章社会保险法第十章劳动保障监察制度第十一章劳动法律责任第十二章劳动争议处理制度题型题目数量每个题分值总分单选题20120多选题10220名词解释4312简答题3515论述题11515案例分析2918第一节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第二节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国际劳动立法概况第四节劳动法基本原则第一节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产胜的Itt念劳动法&泗念及2布力走上的劳动3劳动法渊瀛L 4劳动的功能rI劳动关系劳动

2、法洞整的对象.2与劳动关系左翎目I关的社会关系一、劳动法的概念(一)劳动法的定义【选择/名词解释】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劳动法上的劳动【选择/简答题】劳动法上的劳动为基于契约上义务在从属的关系所为之职业上有偿的劳动。劳动法上的劳动须具备下列条件:1 .法律的义务之履行;2 .契约关系;3 .有偿的;4 .职业的;5 .在于从属的关系。(三)劳动法的渊源【选择题】1.宪法:我国劳动立法的基础和最高法律依据6 .法律: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就业促进法等7 .行政法规: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工伤保险条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残疾人就业条例、劳动合同法

3、实施条例8 .部门规章:最低工资规定、工伤认定办法9 .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10 国际劳工公约11 规范性劳动法律、法规解释12 其他【例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劳动法渊源的是()。,社会保险法13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C.最低工资规定D.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劳动争议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研讨会会议纪要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A为法律,B为行政法规,C为部门规章,三者均为劳动法渊源,正确答案为D。(四)劳动法的功能【论述题】1 .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主要任务),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2 .合理组织社会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3 .规范劳动力市场,完善市场运行的法律保障体系

4、。4 .维护和发展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安定团结。1 .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劳动法从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它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护劳动者的利益。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法使劳动者的权益有了法律保障,劳动者的权益能依法得以实现,从而在国家、用人单位、劳动者的利益共同体中,使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2 .合理组织社会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者是生产力的决定性要素,劳动法从保护劳动者的利益出发,合理地组织社会劳动,不断改进劳动组织,充分发挥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不断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5、。3 .规范劳动力市场,完善市场运行的法律保障体系。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要求一切生产力要素进入市场,以市场作为配置的基础手段。其中,劳动力市场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法通过对劳动力市场加以具体规范,包括界定供求主体与中介主体资格,规范市场行为,明确劳动主体的权利、义务等,从而为劳动力市场顺利运行提供有效的法律手段。4 .维护和发展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劳动关系的存在与发展,是直接关系到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劳动法的功能就在于通过规范劳动关系,使主体双方在各自的权利义务范围内,沿着法律设定的轨道进行合作与联系,从而形成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以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6、。ri劳动法的定义帝域的极念.3劳动会澜瀛劳动法的抵念及阍壬象 L 4劳动的助假I劳动关系劳i力法Iffl整的时象Vot=-kVMR2与75动关系击翎目I关的社会关系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一)劳动关系1 .劳动关系的含义【选择/名词解释】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提示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之间的关系、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个体工商户的家庭成员之间基于共同劳动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等有函是劳动法中所称的劳动关系。2 .劳动关系的特征【简答/论述题】(1)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2) 1:产生于劳动过程之中;(3) fi: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双重性质;(4

7、)横纵分析:横向关系(平等关系)和纵向关系(隶属关系)相互交错的特征;(5)主要内容:以劳动力的给付为主要内容。3 .劳动关系的种类标准分类用人单位的性质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与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劳动关系是否具有涉外因素国内劳动关系、涉外劳动关系劳动关系表现形式标准劳动关系、非标准劳动关系4 .我国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的范围【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的劳动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的劳动关系都是劳动法的调整对象。(2)国家机关的劳动关系。国家机关与所用工勤人员之间的劳动关系是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8、3)事业单位的劳动关系。事业单位的劳动关系的法律适用分为三类:一是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工作人员的劳动关系,适用公务员法;二是实行聘用制人员的劳动关系,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三是工勤人员及实行聘任制无特别规定的人员的劳动关系适用劳动法。(4)社会团体的劳动关系。社会团体的劳动关系的法律适用分为三类:一是参照公务员管理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的工作人员的劳动关系,适用公务员法;二是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的工勤人员的劳动关系适用劳动法;三是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以外的其他社会团体与其劳动者的劳动关系适用劳动法。(5)依法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和基金会与其劳动者的劳动关系。依法

9、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和基金会与其劳动者的劳动关系是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另外,农村劳动者、现役军人、家庭保姆、自然人用工等性质的劳动关系仍不属于我国劳动法调整的范围。注意:进城务工的农村居民仍可受到劳动法保护。【例题】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劳动法调整的是()。A.国家机关与公务员之间的关系B.公司中劳动者之间的关系C.个体经济组织与其雇佣的员工之间的关系D.律师协会与律师之间的关系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选项A适用公务员法,故错误;劳动法调整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间的关系,选项B不涉及用人单位,故错误;律师协会是行业自律组织,律师的用人单位是律师事务所,故D错误。(二)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

10、社会关系【选择题】劳动法的调整对象除劳动关系外,还调整一些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1)劳动行政关系,即行政机关和经授权具有行政职能的有关机构与用人单位及其团体、劳动者及其团体和劳动服务主体之间,由于执行劳动行政职能而发生的社会关系。(2)劳动服务关系,即劳动服务主体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由于为劳动关系运行提供社会服务而发生的社会关系。具体包括劳动就业、职业培训、社会保险等服务活动方面所产生的社会关系。(3)劳动团体关系,即劳动者团体(工会)与用人单位团体之间,劳动者团体(工会)与其成员或用人单位之间,用人单位团体与其成员或劳动者之间,由于协调劳动关系和维护劳动关系当事人利益而发生

11、的社会关系。(4)处理劳动争议关系,劳动争议处理机构与用人单位、劳动者之间由于调处和审理劳动争议而产生的社会关系。【例题】下列属于劳动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有()。A.劳动行政管理机关在工伤鉴定方面与劳动者发生的关系B.职工培训中劳动者与培训机构产生的关系C.工会组织与企业在执行工会法过程中发生的关系D.个体户与其家庭成员共同劳动所形成的关系正确答案ABC答案解析JA项属于劳动行政关系,B项属于劳动服务关系,C项属于劳动团体关系,这三者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受劳动法调整。D项不涉及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错误不选。第一节知识回顾1劳动去的定义劳动法的概念序悦的B念 及调整对象.2劳动法上的劳动3劳动法渊源

12、4劳动法的功SSr劳动关系痂阳象V2.与劳联系击硼目A关的社会关系第二节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J2J2夕牌醐立法的抵况生与左展、申0动立园H女一、劳动法的起源【选择题】1 .专门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起源于资本主义社会。2 .“劳工法规”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劳动法。3 .1802年英国学徒健康与道德法是“工厂立法”(又称“工厂法”)的开端,而“工厂立法”与以前的“劳工法规”有了质的变化,它是为了保护工人利益,因此是现代意义的劳动法产生的标志。学徒健康与道德法(又称“工厂法”)(1) 1802年、英国(最早)(2)童工的最低年龄为9岁(3)世界上第一部限制工作时长的法律(4)是最早的劳动法规,是工人阶级为了

13、维护自身利益进行长期斗争的结果,是现代意义的劳动法产生的标志。二、外国劳动立法概况【选择题】(一)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立法1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劳动立法的主要内容及特点(1)进一步缩短了劳动时间并扩大了适用范围。(2)增加了改善劳动条件的一些规定。(3)出现了工资保障法律。(4)有了承认工会组织合法地位的法律。(5)出现了社会保险法。(6)出现了解决劳资纠纷的法律。【提示】(1)英国议会早在1824年就废除了1800年实行的禁止工人组织工会的法律,承认工人有组织工会和罢工的权利。(2)新西兰于1890年通过立法,第一个开始对劳资纠纷实行强制仲裁。新西兰1894年的最低工资立法是世界上最低工资立法

14、的开端。(3)社会保险成为劳动法的内容是从德国率先开始的。2 .当代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劳动法的特点【选择题】(1)劳资关系相对缓和:(2)劳资关系以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3)经济全球化对劳动法的发展形成冲击和挑战;(4)信息化造成结构性影响。(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动立法社会主义劳动法是在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劳动人民掌握了国家政权的条件下开始出现的。劳动法嶷是社会主义国家劳动立法的基本形式,它首先开始于原苏联。(三)中国劳动立法概况1.北洋政府于19于年颁布了暂行工厂规则,是我国第一个劳动立法,标志着中国劳动法的产生。2.1994年7月5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劳动法典。【例题

15、】下列关于劳动法起源的表述,错误的是()。.现代意义劳动法起源于19世纪初期的“劳工法规”B.最早的劳动法产生于英国C.劳动法的产生是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D.劳动法的产生以立法内容体现对劳动者保护的要旨为标志正确答案JA答案解析现代意义劳动法起源于19世纪初期的“工厂立法”。【例题】第一个对劳资纠纷实行强制仲裁的国家是()。A.英国B.新西兰C.德国D.法国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新西兰于1890年通过立法,第一个开始对劳资纠纷实行强制仲裁。【例题】我国最早的劳动立法是北洋政府1923年公布的()。A.劳动立法原则B.暂行工厂规则C.劳动法案大纲D.劳动法典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我国第一个劳动立法暂行

16、工厂规则标志着中国劳动法的产生。第二节知识回顾r劳动法的起源:舞弋J外暗动立法的H况I申好动立淘K女第三节国际劳动立法概况,国际劳动立送的产生国际劳动立VSKR国际劳工组织IBl际劳动立法的曝与W容一、国际劳动立法的产生【选择题】1 .英国欧文和法国大卫李格兰首倡国际劳动法,系统地提出国际劳动立法主张的是大卫李格兰。2 .瑞士是最先同意制定国际劳动法的国家。柏林会议是第一次由各国政府正式派代表讨论国际劳动立法的会议。3 .1900年即20世纪初,国际劳动法协会在巴黎正式成立。4 .关于禁止工厂女工做夜工的公约和关于使用白磷的公约,这两个公约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劳动公约,两个公约经缔约国批准即在缔

17、约国内发生效力,标志着国际劳动立法的正式开始。1919年国际劳工组织正式宣告成立。【例题单选题】最先同意制定国际劳动法的国家是()。A.瑞士B.美国C.意大利D.英国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瑞士是最先同意制定国际劳动法的国家。二、国际劳工组织【选择题】(一)国际劳工组织的产生1919年,国际劳工组织正式宣告成立。(一)国际劳工组织的性质、特点、组织机构1 .性质:一个由各会员国组成的国际性的政府间组织。2 .突出特点:三方性原则(平等)(劳工代表、雇主代表、政府代表三方代表出席)三方性原则主要是指在涉及劳动问题上,劳工代表、雇主代表与政府代表处于平等地位,共同协商作出决定,以协调劳动关系。3 .组织

18、机构:国际劳工大会最高权力机关,大会按三方性原则组成理事会执行机构,按三方性原则组成国际劳工局常设机构、秘书处(三)国际劳工组织与中国的关系【选择】1 .创始国:中国是国际劳工组织的创始国之一。2 .常任理事国:1944年起成为该组织的常任理事国。3 .新中国参加国际劳工组织的活动始于1983年。4 .25公约:1983年以来,截至2010年9月,中国陆续批准了25个国际劳工公约。【例题单选题】国际劳工组织与其他国际组织不同特点之一是实行()。A.整体性原则8 .三方性原则C.平等性原则D.协商一致原则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J本题考查国际劳工组织的特点,正确答案为B,其中“三方”指的是劳工代表、雇

19、主代表与政府代表,三方处于平等地位,这是国际劳工组织与其他国际组织不同的特点。【例题多选题】国际劳工组织的“三方性原则”所包括的三方有()。.劳工代表B.雇主代表C.劳工组织D.政府代表正确答案ABD答案解析国际劳工组织的三方性原则中的三方:劳工代表、雇主代表、政府代表。三、国际劳动立法的形式与内容【选择题】国际劳工组织的劳动立法是国际劳动立法最主要的来源。1 .国际劳工组织的劳动立法的形式(1)国际劳工组织章程(2)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重点】(3)国际劳工组织的决议和会议结论(4)对国际劳工组织章程以及公约的解释和“判例法”(1)国际劳工组织章程国际劳工组织的成员有义务遵守国际劳工组织章程

20、。该章程在其序言和不可分割的附件费城宣言里,确认了处理劳动问题的总的原则。(2)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公约和建议书都是经国际劳工大会以主席代表2/3多数票通过,而不要求一致通过,并且国际劳工大会是按三方原则成立的,亦即国际劳工大会中的政府代表、雇主代表和工人代表都有独立的表决权。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合称为国际劳工标准。国际劳工公约是指国际劳工组织制定的有关劳动立法标准的公约,对批准其的成员国具有约束力。建议书不懵要成员国批准,作为成员国制定法律的参考。其他国际劳动立法的形式主要包括:联合国文件尤其是联合国关于人权问题的某些文件;区域性组织的文件;双边条约、多边条约等。2 .国际劳动立法的内容关于

21、劳动者基本权利的规定;关于就业政策、职业介绍、职业保障方面的规定;关于最低工资、工资保障的规定;关于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的规定;关于童工和未成年工保护的规定;关于疾病、年老、失业及综合性社会保障方面的规定;关于集体谈判与集体合同的规定;关于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的规定;关于劳动检查与劳动行政方面的规定等。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完整的国际劳工组织法律体系。其中涉及劳动者基本人权方面的内容,被称为“核心劳动标准”,包括:结社自由权、集体谈判权、平等就业权、反对强迫劳动、禁止使用童工及男女同工同酬等。这些“核心劳动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四大类的八项国际劳工公约中。(1) 1948年伊社a由与断例只权公约结社自由

22、权与柒(2)1949侬织汉洪畸判权公约J体谈判权(3)193眸(4) 1957年8得强场防公约J劳动我(5)195眸(就业与职业)靖视公约-I平等就国(6)1951年胴!同脸J飒:197诈SMtt就业领合约I禁用准L(8)1999年行动消除!睡劣形式的30滂动j童工曲)【例题单选题】下列不属于“核心劳动标准”的是()。.平等就业权B.禁止使用童工C.集体谈判权D.职业培训权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涉及劳动者基本人权方面的内容,被称为“核心劳动标准”,包括:结社自由权、集体谈判权、平等就业权、反对强迫劳动、禁止使用童工及男女同工同酬等。【例题单选题】有关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的说法,错误的是()。,公约

23、对全体会员国具有约束力B.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合称为国际劳工标准C.建议书作为会员国制定法律的参考D.建议书不需要会员国批准正确答案答案解析J公约只对批准该公约的成员国具有约束力。第三节知识回顾国际劳动立法的产生国际劳动立法的形式与内容第四节劳动法基本原则本原则原则的内容一、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含义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国家在劳动立法中所体现的指导思想和在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时应遵守的基本准则。劳动法的基本原则集中体现劳动法的本质和基本精神,主导整个劳动法体系。二、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条件【选择题】1 .必须贯穿劳动法律条文始终,体现劳动立法的核心和灵魂。2 .必须是执法的基

24、本准则,具有劳动法律规范的最高效力C3 .必须在指导劳动立法和约束劳动执法中具有相对的稳定性。4 .是以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的倾斜保护为理论基础的。【例题单选题】下列关于劳动法基本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是()。A.劳动法基本原则应以对劳动者倾斜保护理论为依据B.劳动法基本原则随着劳动法律某些规范修改而改变C.劳动法基本原则必须贯穿劳动法律规范始终D.劳动法基本原则是执法的基本准则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J劳动法基本原则在指导劳动立法和约束劳动执法中,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三、劳动法基本原则的确认依据【论述题】什就2.基本国情3.劳动者像斜保护理论1 .宪法劳动法基本原则的确认依据,首先是宪法。宪法是国家的

25、根本大法,是确立劳动制度的最高法律依据,因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应依据宪法而确立,包括宪法中关于国家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规定和公民劳动基本权利的规定,同时还应以基本劳动政策作为宪法依据的补充性依据。2 .基本国情其次,劳动法的基本原则还应以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对劳动法的基本要求为依据,即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必须来源和植根于现实,并正确反映劳动领域的基本现状和发展根本。3 .劳动者倾斜保护理论最后,劳动法的基本原则还应以对劳动者倾斜保护理论为依据。劳动法尽管对用人单位的权利也要加以保护,但这并不是劳动法的立法宗旨,劳动法是以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的倾斜保护为理论基础的,并以此构筑劳

26、动法的基本原则。四、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选择/论述题】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立法宗旨)贯初按劳分配原则一个保护:坚持劳动者平等竞争与公平保护原则两个结合:实行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基准制约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法律调节与“三方”对话相结合的原则(一)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劳动法的立法宗旨。1 .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2 .调整劳动关系。3 .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4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劳动法在突出体现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驾维护用人单位的利益。(二)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按劳分配是我国经济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劳动法的一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公有

27、制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我国劳动法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在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同时,要求兼顾公平救助原则。(三)坚持劳动者平等竞争与公平保护原则我国劳动法首先明确规定了劳动者有平等的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其次,劳动者在劳动报酬、劳动安全卫生保护、劳动保险、职业培训、劳动争议处理等方面一律平等地受到劳动法律、法规的保护。劳动法在坚持劳动者平等竞争原则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对劳动者的公平保护。我国劳动法特殊保护的对象是女职工、未成年工、残疾劳动者、少数民族劳动者及退役军人劳动者等(四)实行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基准制约相结合的原则用人单位作为劳动关系

28、的一方当事人是独立面向市场的主体,享有用人自主权,即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意愿去寻找确定劳动关系的另一方当事人;劳动者作为劳动力的所有者,按照择业自主、就业自愿的原则而成为劳动关系的另一主体。同时,劳动法律关系当事人之间职责上的从属关系和劳动力人身性质的特点,要求国家制定劳动标准,明确规定劳动的基本条件,以制约用人单位的行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劳动法规定的最低工资制度、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制度、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劳动保护制度等,均属于劳动基准。(五)坚持法律调节与“三方”对话相结合的原则劳动力资源的配置以市场为手段,劳动关系的确立与运行要求法律制度作保障,劳动关系运行中出现

29、的当事人之间的冲突与矛盾也必须依据劳动法律、法规处理。劳动关系的多变性与复杂性及劳动标准的基准性特点,又使劳动者、用人单位、政府三方代表协商对话机制成为劳动法的原则。劳动法中所称的三方性原则,是指政府、工会组织、用人单位组织三方在平等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运作机制,共同对有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劳动立法、经济与社会政策的制订、就业与劳动条件、工资水平、职业培训、社会保障、职业安全与卫生、劳动争议处理以及对产业行为的规范与防范等)进行规范和协调处理。【例题单选题】下列人员不属于特殊就业群体的是()。A.残疾人B.退役军人C.少数民族人员D.退休返聘人员正确答案JD答案解析J劳动法第14条规定:“残疾人、少数民族人员、退出现役的的军人的就业,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例题单选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协调劳动关系的三方机制中,不包括的主体是()。.劳动行政部门B.工会C.企业D.劳动者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我国劳动法的三方性原则中的三方:政府(A项)、工会(B项)、用人单位(C项)。第四节知识回顾最高效力劳动法基J确立依Y基本国恬本庾I劳动蝴瓶护5陇心护权益I劳动2基本原副工内容Y按劳分配I两个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