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检查与诊断入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T检查与诊断入门.ppt(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CT 检查与诊断,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CT室,CT基础知识,名称: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1972年Hounsfield发明头颅CT装置1974年 Ledley设计出全身CT装置 1979年Hounsfield获诺贝尔医学生物奖,第一代CT,第二代CT,第三代CT,第四代CT,电子束CT,CT检查方法,1 常规平扫:横断面 层厚/层距=110mm2 增强扫描 静脉注射对比剂后扫描 快速团注法,以2-6ml/秒速度快速注射 静脉滴注法3.特殊扫描:局部薄层及放大扫描,层厚=13mm,缩小FOV,有 利于观察微小病变.重叠扫描,进床距离小于层厚(如层厚8mm,进
2、 床距离5mm)延迟(增强)扫描(Delay Scan CT),CT检查方法,4.动态增强扫描:又分为两种 进床式动态扫描(Incremental Dynamic Scanning)同层动态扫描(Single Level Dynamic Scanning)5.造影剂的分类:离子型;非离子型6.局部组织病理改变使造影剂浓度增加:局部血循环量增加(炎症)病理血管形成(AVM,肿瘤血管)血管通透性增加 血脑屏障破坏,CT检查方法,7.临床意义 提高病变检出率 清楚显示病变轮廓及内部结构 区别正常与异常结构 鉴别良性与恶性病变8.增强扫描结果 不强化,轻度强化,明显强化 均匀强化,不均匀强化 片状强化
3、,结节状强化,环形强化,中枢神经系统CT诊断,CT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应用 1 颅内肿瘤 2 脑血管病 3 颅脑外伤 4 颅内感染性疾病 5 脱髓鞘及变性疾病 6 先天性畸形及遗 传性疾病检查方法 常规横断位扫描 听眦线 眶耳线 冠状位扫描 薄层扫描(25mm)增强扫描,颅内肿瘤基本CT征像,1.密度异常 低密度:指肿瘤密度低于正常脑实质密度 以含水份脂类为主或囊变液化等 等密度:指肿瘤实质与正常脑组织密度相等 高密度:指肿瘤密度高于正常脑组织密度 瘤组织结构致密或钙化出血 混合密度:上述两种以上密度同时存在,多见于恶 性肿瘤,颅内肿瘤基本CT征像,2.占位效应:指肿瘤体积本身或/和周围水肿使 周
4、围结构受挤压变形 移位 闭塞等。常见有脑室变形 脑池闭塞 中线移位。3.脑水肿:血管破坏或血流障碍导致脑组织水份 增加,以脑白质为主,表现为低密度。与肿瘤恶性程度及部位有关。,颅内肿瘤基本CT征像,4.脑积水:肿瘤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造成梗 阻性脑积水;或产生大量液体形成 交通性脑积水。表现为脑室系统扩大 5.增强扫描:不强化(多为良性或囊性病变)均匀强化(良性脑膜瘤)不均匀强化(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结节状强化,斑片状强化,环形强化,胶质瘤,小脑髓母细胞瘤,脑膜瘤,垂体瘤,垂体瘤,转移瘤,颅脑外伤CT诊断,1.颅骨骨折 2.脑挫裂伤 3.硬膜外血肿 4.硬膜下血肿 5.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
5、肿急、慢性期,硬膜外血肿,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病CT诊断,1.原发性脑出血 2.腔隙性脑梗塞 3.动脉闭塞性脑梗塞,脑出血,脑梗塞,脑萎缩,脑积水,胸部病变CT诊断,检查技术及方法(一)检查前准备(二)病人体位及呼吸控制(三)扫描条件及范围 从肺尖至肋膈角,连续性扫描 层厚/层距=10mm。(四)局部薄层及放大扫描 在可疑部位或发现小病灶处改用 35mm,薄层扫描,同时缩小FOV。,支气管扩张,肺不张,肺 炎,肺炎,肺结核,中心型肺癌,周围性肺癌,纵隔、肋骨转移,肺泡癌,转移癌,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胸膜间皮瘤,胸腺瘤,神经源性肿瘤,消化系统CT诊断,CT适应征:腹腔内实质器官 腹膜腔及腹膜后 肿瘤性病变,血管性病变,其他(结石 先天异常 感染),检查前病人准备,禁食,口服造影剂1%3%检查前半小时500800ml,上床前再服200300ml 全腹:清洁灌肠和保留灌肠,肝硬化,肝 癌,肝脓肿,肝转移癌,肝海绵状血管瘤,胆囊炎、胆结石,胰腺炎,胰腺癌,骨关节与脊椎病变,检查方法 1.扫描范围:包括整个关节或参考平片 2.层厚/层距:310mm连续或间隔扫描 3.窗宽/窗位:骨窗和软组织窗,股骨头无菌坏死,脊柱结核,骨转移瘤,椎间盘突出,骨折与脱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