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OAE及ABR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427976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2.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POAE及ABR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DPOAE及ABR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DPOAE及ABR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DPOAE及ABR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DPOAE及ABR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POAE及ABR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POAE及ABR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DPOAE及ABR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熊浩2006-10-13,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s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基本概念,耳声发射,产生耳蜗,经听骨链及鼓膜传导释放入外耳道的音频能量反映耳蜗具有主动产生声能的功能Kemp回声,分类,自发性耳声发射 SOAE诱发性耳声发射 EOAE,瞬态声诱发性耳声发射 TEOAE,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DPOAE,刺激频率耳声发射 SFOAE,电刺激诱发耳声发射 EEOAE,DPOAE,由2个具有一定频率比和强度比关系的持续纯音f1和f2同时刺激耳蜗后,诱发耳蜗基底膜的非线性活动产生的畸变声信号,传播

2、至外耳道而被记录到的与刺激声有固定关系的音频能量目前认为DPOAE来源于外毛细胞对耳蜗非线性机制的反映反映耳蜗性听力损失的频率特异性特征,常用测试内容,DPOAE图(DP-Gram)潜伏期(latency)DPOAE函数曲线(输入/输出函数,I/O function)DPOAE反应波形DPOAE声抑制曲线(suppression tuning curves),刺激方式与记录方法,2个频率的初始纯音刺激声(f1和f2)原始音要求频率比为f2/f1=1.11.3原始音强度比L1/L2=1或固定一个差强值采集、放大、滤波、模数转换、叠加、快速傅里叶转换计算频域信号中固定频率的DPOAE反应幅值根据与

3、f2或f1、f2几何平均数的关系绘图,特点,固定频比和原始音强度分别为f2/f1=1.22及L1-L2=510dB可得到最大幅度的畸变产物DPOAE 包含多个发射频率,如2f1-f2、f2-f1 等,2f1-f2 出现率最稳定,强度最高,目前临床应用中主要以这个频率为主DPOA E 的阈值在1 8kHz 范围内以高于本底噪声3dB 为准,听力正常人的DPOAE特性,检出率一般在90%以上,范围在0.56KHz,反应幅值比初始音低5060dB,一般在-520dB SPL左右刺激声相等时I/O曲线斜率呈线性关系,刺激强度达到6070dB时,曲线出现饱和f2/f1的比率升高、刺激强度升高可使潜伏期缩

4、短,部分检测耳纯音听力损失不多,而DPOA E 幅值明显下降,表明外毛细胞可能已有结构或功能的改变.这种改变可通过敏感的DPOA E反映出来,没有明显的组织结构改变之前,DPOA E 即已经发生了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早于听神经动作电位与微音器电位.因此,DPOA E 对耳蜗功能异常的发现早于纯音测听,是检测耳蜗功能损害的一个敏感的指标.纯音听阈与相对应频率处的DPOA E 幅值有很好的相关性,其相关性变化于0.44 0.85 之间,说明DPOA E 幅值与纯音听阈间存在着一致性,伪聋的鉴别耳鸣在国外已有将耳声发射作为耳鸣常规检测,并认为对耳呜的定位与定性诊断有参考意义TEOAE检出率下降,DPO

5、AE中某些频率幅值下降由于DPOAE具有频率特异性,可能预示了耳蜗特定部位的早期病变耳鸣是多种因素引起的耳呜症状与耳蜗早期损害如存在内在联系,可提醒医生对仅有耳鸣而听力正常的患者及早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耳蜗进一步的损害。,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Brain stemResponse,ABR,基本概念,由一系列发生于声刺激后10ms以内的波组成完全记录共7个波,分别以罗马数字IVII进行命名,均为颅顶正向其中主要成分为IV波,而以I、III,V 波最可靠,特点,ABR 测试反映了耳蜗、听神经和脑干听觉径路的功能,由于测试所用的是含高频为主的短声刺激,所以测试结果主要是反映高频(14 kHz)的

6、听力况,ABR 较0AE 有信息范围广和可以量化听力损失的优点,在排除了中耳和耳蜗病变后,对诊断听神经病和神经传导障碍特别有意义,记录方法,刺激声:短声(click)或滤波短声,刺激频率一般为811次/s滤波设置:低频滤波器为1030Hz,高频滤波器为1.53KHz分析时间1020ms平均次数:1500次,有时需要30004000次电极放置:前额、鼻根、乳突潜伏期于振幅的测量一般采用6070dB nHL的刺激声强度阈值反应以刚能分辨出V波的强度为准,常用测试指标,I、III、V波潜伏期IIII、IIIV、IV间期双耳间潜伏期差(V波)V波的潜伏期-强度输入输出函数V/I振幅比值波形重复性,特点

7、,ABR Wave,I 听神经近末梢处II听神经近中枢处III 同侧耳蜗核(小部分第八神经纤维参与)IV 上橄榄复合体V 正成分源自外侧丘系,负成分源自下丘,Absolute Latencies,Interwave Latencies,临床应用,ABR检测适应证,无法解释的听力减退单侧听力减退单侧耳鸣无原因的眩晕单侧面部麻木听力学检查示:不对称听力减退语言分辨率测试有回跌现象声反射衰减阳性,诊断指标,V波与I波潜伏期差值(中枢传导时间)4.6ms提示蜗神经与下丘核之间神经冲动的传导时间延长多因听神经瘤或脑桥小脑角肿瘤压迫听神经所致,也可见于脑干病变。如系耳蜗病变,中枢传导时间属正常范围,甚至比

8、正常人缩短。,如给患耳只记录到I波,其余各波消失听神经病变较严重,以致发生完全性传导阻滞体积较大的听神经瘤或脑桥小脑角肿瘤引起耳蜗核病变严重病例I波也不出现多因听神经受损较重,蜗神经动作电位的振幅明显减小,以致远场电极(头顶或前额部电极)不易记录出来-不易与耳蜗病变相鉴别。鉴别:耳蜗电图-蜗神经动作电位存在,蜗后可能性大 不存在,耳蜗可能也有严重 病变,蜗神经不能产生神 经冲动向中枢传送,ILD(两耳V波潜伏期差值)0.4ms排除了个体差异的影响,在诊断单侧性蜗后病变时较其他指标更灵敏当有中耳疾病或严重感音神经性聋时,无诊断意义,脑干诱发电位:蜗后病变中的诊断 假阳性率高,可达30%多因仅以V

9、波潜伏期延长作为诊断指标而耳蜗病变或中耳病变均可引起波潜伏期延长现在多以中枢传导时间延长作为主要指标,假阳性率,在听功能检查方法中,脑干诱发电位测听法是诊断蜗后病变的最有意义的筛选方法,ABR结果的临床意义,传导性疾患 ABR振幅下降、潜伏期延长波V潜伏期-强度函数曲线右移,函数斜率与听力正常耳相同,右移量与听力损失的气骨导差大致相同(20dB范围内)如为听骨链疾患,则可能低估气骨导差I-V波间期基本正常,蜗性疾患,V波反应阈提高低声强时潜伏期延长高声强时,潜伏期接近正常,蜗后病变,V波潜伏期延长 双侧 6.1ms(Banch等,1983)但V波潜伏期延长与听力损失有关 听力损失50dB HL

10、对蜗后疾患的判断更敏感 周围性听力损失较重时,亦可延长 听神经瘤时V波潜伏期延长可能与其前波潜伏 期延长有关ILD增大90%100%蜗后疾患出现ILD增大蜗性疾患仅6%12%,I-V波间期延长此参数对诊断蜗后疾患命中率最高I-V波间期耳间差增加正常值1.00比值可随刺激声强度增加而减小,故刺激声强度=80dBnHL肿瘤较大时,对侧耳波V潜伏期、I-V及III-V波间期延长,波V振幅降低,新生儿听力筛查,高危新生儿发生蜗后性听力损失的发生率较普通新生儿明显增高通常以反应阈3040dB nHL作为通过筛查的标准,注意问题,ABR刺激声多采用短声(click),而click的峰能量集中于14kHz,故仅能对相应频率的听觉功能作出评价,不能对低频听力进行有效评估ABR反映的是脑干以下水平的功能,因此不能检测高于脑干水平以上的中枢性听力损害,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