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的测定.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428212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13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的测定.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糖的测定.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糖的测定.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糖的测定.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糖的测定.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糖的测定.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的测定.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第一节 概述,一、糖类物质的定义和分类二、食品中糖类物质的分布与含量三、食品中糖类物质测定意义四、食品中糖类物质的测定方法,一、糖类物质的定义和分类定义糖类物质过去常被称为碳水化合物,这是因为在其分子结构中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且氢与氧的比例数和水一样,故名,但是也有例外,所以称为糖类物质比较准确一些。,糖类物质是食品工业主要原料和辅助材料,也是大多数食品的主要成分之一。包括:(1)单糖:葡萄糖、果糖等。(2)低聚糖:蔗糖、麦芽糖、乳糖、麦芽低聚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等。(3)多糖同多糖:由同一种单糖构成的多聚糖,如淀粉、糊精、纤维素等;杂多糖:由不同单糖分子和

2、糖醛酸分子组成的多聚糖,如果胶、黄原胶、半纤维素等。,如以能否被人类消化利用来分类,则可分为:(1)有效糖类物质(有效碳水化合物)葡萄糖、果糖等单糖、普通低聚糖及淀粉等多糖;(2)无效糖类物质(无效碳水化合物)果胶、半纤维素、纤维素等多聚糖及有些低聚糖,如水苏糖等。,二、食品中糖类物质的分布与含量糖类物质的自然界分布很广,在各种食品中存在的形式和含量不同。葡萄糖、果糖是食品中最主要的单糖,主要存在于水果蔬菜中,含量差别很大。新疆的葡萄,单糖含量可达10%以上,蜂蜜中的单糖含量可达75%。,蔗糖普遍存在于具有光合作用的植物中,含量最高的为甘蔗及甜菜,可达8%-15%(15%-20%);果蔬中也大

3、多含有,如西瓜、菠萝含量可达4%-8%。乳糖仅存在于哺乳动物中,乳汁中可达4%以上。麦芽糖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由淀粉水解产生。,其它低聚糖,如低聚果糖、低聚木糖、低聚半乳糖等在自然界中含量均很少,大多通过酶法合成。属功能性成分。淀粉广泛存在农作物中,主要分布在籽粒、根茎和块茎中,水果中以香蕉含量较高。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麸糠、麸皮等组织中。,三、食品中糖类物质测定意义1、食品中主要含量指标;2、标志着食物的热量;3、食品中的风味物质(质构、形态、口感、物化性质等);4、食品工业生产中重要控制参数和指标。,四、食品中糖类物质的测定方法直接法:根据糖类物质的理化性质作为分析原理制定的各种分析方法

4、。间接法:根据已知食品的组成,扣除测定的水分、蛋白质、粗脂肪、总灰分等含量以后,利用差减法计算出来的,通常以无氮抽提物或总碳水化合物来表示。,(一)直接法直接法比间接法更基本更实际,主要包括:物理法包括前文已介绍的相对密度法、折光法、旋光法等。化学法还原糖法、比色法等,本章重点介绍。,层析法纸层析、薄层层析、柱层析等,包括气相色谱(GC)、高效液相色谱(HPLC)、糖离子色谱等。酶分析利用酶的专一性,例如用淀粉酶测定淀粉含量;葡萄糖氧化酶测定葡萄糖;-半乳糖脱氢酶测定乳糖、半乳糖等。其它方法电泳法、生物传感器法等。,第二节 可溶性糖类的测定,一、可溶性糖的提取和澄清二、还原糖的测定,一、可溶性

5、糖的提取和澄清(一)提取的目的:将被测组分(可溶性糖)提取完全,非糖成分(干扰组分)尽量排除。常用提取剂:1、水(40-50)2、70%-75%乙醇溶液,主要考虑:1、提取液含糖量最好控制在0.050.35g/100g左右;2、含脂肪样品,如乳酪、巧克力、蛋黄酱、调味品等,需先经脱脂后再用水提取;3、含有大量淀粉及糊精的食品,用水提取时,应避免糊精和淀粉的溶出(用70%75%乙醇溶液最适宜);,4、鲜活产品,如谷物、薯类、果蔬等,应避免提取过程中淀粉酶的水解(先经灭酶);5、含酒精和二氧化碳的样品,通常先经蒸发浓缩,除去酒精和二氧化碳后再处理,对于酸性样品应防止低聚糖(蔗糖)被部分水解。,(二

6、)澄清目的:除去提取液中存在的干扰物质。可能存在的干扰物:色素、蛋白质、单宁质、有机酸、氨基酸、果胶质、可溶性淀粉等。,1、对选用的澄清剂的要求。(1)能充分除去干扰物质;(2)对被测糖分不改变其含量和理化性质;(3)不干扰后面的分析测定。,2、可供选用的澄清剂:(1)中性乙酸铅(最常用)可除去蛋白质、单宁、果胶、有机酸等杂质,但脱色力较差;适用于浅色糖液、果蔬制品、焙烤食品等;(2)乙酸锌亚铁氰化钾(生成氰亚铁酸锌沉淀)吸附或带去干扰物质,对除去蛋白质能力强,脱色力差;(3)硫酸铜氢氧化钠溶液:碱性条件下,铜离子使蛋白质沉淀,适合于富含蛋白质样品,如乳品等;,(4)碱性乙酸铅:澄清能力强,可

7、除去胶质、蛋白质、色素、单宁等大分子物质,但可能会损失部分糖分、适用于深色糖浆、废糖蜜等;(5)氢氧化铝(铝乳):能凝聚胶体、吸附能力强;(6)活性炭:吸附能力强、适用深色溶液的脱色,对糖的损失较大,不常用。,3、澄清剂的用量:用量适当,用量太少,杂质除去不完全;用量太多可能造成较大误差。,二、还原糖的测定 单糖是糖类物质的基础,通过测定单糖的含量,可换算为总糖、双糖及多糖。单糖具有还原性(游离醛基或酮基)。麦芽糖和乳糖分子中含有一个半缩醛羟基,也有还原性。利用糖的还原性制定的测定方法称为还原糖法:还原糖(还原剂)+氧化剂产物,氧化剂的种类:(1)Cu2+:二价铜离子在碱性条件下具有氧化还原糖

8、的能力,故称为碱性铜盐法。如:蓝爱农(Lane-Eynon)法及其改良法(如GB/T5009.7等),高锰酸钾法贝尔德蓝(Bertrand法),门森-瓦尔格法(Munson-Walker法)等,约有几十种各种各样的改良法。,(2)Fe3+:Fe3+的氧化能力略强于Cu2+,也可作为氧化剂与还原糖起反应,称为碱性氧氰化钾法(Alkaline Ferricyanid solutions)(3)碘量法(Iodometric Methods)最初由Willstarter和Schudel(1918)提出,被建议用于醛糖(aldoses)的测定,与Lane-Eynon法结合,可用作区分葡萄糖与果糖的量。,

9、(一)碱性铜盐法试剂:分甲、乙两液组成,甲液为硫酸铜溶液,乙液为酒石酸钾钠、氢氧化钠等配成的溶液,临用时吸取等量混合:CuSO4+2NaOHCu(OH)2+Na2SO4,COONaCOONa CHOH CH O CHOH+Cu(OH)2 CH O+2H2O COOK COOK此试剂最经典的称为斐林氏试剂,由Fehling-Soxhlet(1878)提出:甲液69.28g CuSO45H2O溶于水后定容至1L;乙液346g酒石酸钾钠,100g氢氧化钠溶于水后定容至1L。经过改良现有许多种配方,如下面的直接滴定法。,Cu,1、直接滴定法原理:葡萄糖(样品溶液,约0.1%浓度)+碱性铜试剂产物方法:

10、2min内加热至沸腾,在1min内,以1滴/2s的速 度滴至终点。指示剂:次甲基蓝(分子式见书P115)氧化态(蓝色)还原态(无色),计算:还原糖含量(以葡萄糖计)=式中:m110ml碱性酒石酸钾钠铜溶液相当的葡萄糖质量(由标定时求出,mg);m2样品质量(g);V0样品溶液总体积,ml;V测定时平均消耗样品溶液的体积,ml。,第二节 可溶性糖类的测定,一、可溶性糖的提取和澄清二、还原糖的测定三、蔗糖的测定四、总糖的测定五、可溶性糖类的分离与定量,二、还原糖的测定(一)碱性铜盐法 1、直接滴定法2、高锰酸钾滴定法(贝尔德蓝Bertrand法)本法称为还原糖的测定方法的经典的方法,为国标GB/T

11、5009.7中的第一法。方法的准确度和重现性都优于直接滴定法,适用于各类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但操作复杂、费时、需使用专用的检索表(见教材中附表11,相当于氧化亚铜质量的葡萄糖、果糖、乳糖、转化糖质量表)。,本法由Bertrand于1906年提出,故名。原理:还原糖+碱性铜试剂(斐林试剂)Cu2O(沉淀)过滤(古氏坩埚)洗涤(热水,60)溶解(酸性硫酸铁溶液)Fe2+(与Cu2+等当量)Fe3+(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Fe2+,根据消耗的ml数,计算Cu2O量),(一定量),(一定量,过量),(一定量),反应式:Cu2O+Fe2(SO4)3+H2SO4=2CuSO4+2FeSO4+H2O

12、 10FeSO4+2KMnO4+8H2SO4=5Fe2(SO4)3+2MnSO4+K2SO4+8H2O 根据以上反应式,1mol Cu2+生成molFe2+,10molFe2+消耗 2molKMnO4,故1molCu2+相当于1/5molKMnO4。,计算还原糖时,先计算出生成的Cu2O量,再根据糖量表(附表11,也称为门森-瓦尔格糖量表),查出相应的还原糖量。氧化亚铜(Cu2O)质量:X(mg)=C*(V-V0)*71.54式中:X氧化亚铜的质量,mg;C1/5 KMnO4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V测定时样品液消耗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ml;V0试剂空白消耗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体积,ml;7

13、1.541ml,1mol/L 1/5 KMnO4溶液相当于氧化亚 铜的质量,mg。(1/2 Cu2O,143.08/2)再计算样品中还原糖含量(见教材P118),如果 Cu2O(沉淀)过滤 洗涤 称重(直接得出Cu2O的质量)称为门森瓦尔格(MunsonWalker)法,称重(质量),被认为是准确度最高的方法,但操作十分费时。,3、萨氏法 还原糖+碱性铜试剂(萨氏试剂)Cu2O(一定量)(一定量)(一定量,过量)酸性下与I2溶液(定量,过量)过量的I2,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特点:由于萨氏试剂的碱度降低,可提高还原糖的还原当量,可测出微量的还原糖,自1933年Somogyi提出后,经过不断改进

14、,形成了教材中介绍的方法(P119P120),可用于微量样品或样品中微量还原糖(0.0153mg),如成晶白砂糖中的还原糖,生物材料中的还原糖等。,4、蓝爱农法(Lane-Eynon Method)还原糖(样品溶液)+斐林氏溶液 反应产物(滴加)(Cu2+,一定量),次甲基蓝,特点:斐林氏试剂与高锰酸钾法相同,滴定操作与直接滴定法类似(以甲基蓝为指示剂),但测定过程有严格规定,包括检液浓度,沸腾时间,滴定速度,总测定时间(3min之内)等,计算结果用查表法,终点不易判断,对于初学者不易掌握,故现在大多采用共改良法直接滴定法。,(二)铁氰化钾法本法以Fe3+在碱性条件下与还原糖起反应:2K3Fe

15、(CN)6+R-C-O+2KOH=2K4Fe(CN)6+R-C-OH+H2O(亚铁氰化钾)(糖酸),O,O,终点的确定有两种方法。1、当加入的一定量过量的铁氰化钾与还原糖反应,剩余的铁氰化钾在乙酸的存在下,与过量的碘化钾作用析出碘:2K3Fe(CN)6+2KI+8CH3COOH=2K4 Fe(CN)6+I2+8CH3COOK 析出的碘用硫代硫酸钠滴定:2Na2S2O3+I2=2NaI+Na2S4O6,为使反应顺利向右进行,用硫酸锌沉淀反应中生成的亚铁氰化钾:2K4Fe(CN)6+3ZnSO4=K2Zn3Fe(CN)62+3K2SO4测定时,先做空白(不加样的溶液)得出V0,再做样品得出V1,然

16、后根据(V0-V1)之差,查表(附表12)可得出试样中还原糖的浓度,此法被GB/T5513-1985所采用。,2、碱性铁氰化钾与还原糖反应原理同上,其过程为:吸取一定量碱性铁氰化钾(通常10mL),加样品检液后(不足量)沸腾1min,加次甲基蓝指示剂,然后用样品检液滴至蓝色消失为终点,此法最早由Hanes于1929年提出。,C=M/V式中:C样品溶液还原糖含量,mg/mL;M10mL铁氰化钾溶液所相当的还原糖量,mg(标定求得);V测定时,所消耗的样品检液毫升数,mL。,(三)碘量法碘溶液也是一种氧化剂,其氧化能力较弱,仅在碱性条件下与醛糖起反应:过量的I2用 Na2S2O3 溶液滴定求出。,

17、CH2OHCH2OH(CHOH)4+I2+2NaOH(CHOH)4+2NaI+2H2OCHO(一定量,过量)COOH(一定量),在一定范围内,上述反应完全按化学反应式进行,故可根据所消耗的碘量直接计算出还原糖含量:1mmol碘相当于葡萄糖180mg,麦芽糖342mg,乳糖360mg。此法最早由Willstarter和Schudel于1918年提出,经不断改良,现广泛用于醛糖的测定,与直接滴定法结合,可作果糖含量的测定。,(四)其他方法(比色法)还原糖(或其反应产物)+显色剂显色物质 比色测定,应用得较多有:1、酚-硫酸法葡萄糖或糖类物质 糠醛或糖醛衍生物(单糖或多糖)黄至橙色化合物(用比色法测

18、定),浓硫酸,苯酚,脱水,2、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P124)还原糖+DNS 有色物(黄色)(棕红色)3、半胱氨酸咔唑法(P125)糠醛或其衍生物+半胱氨酸咔唑试剂有色络合物(560nm最大吸收),NaOH,丙三醇,三、蔗糖的测定蔗糖属非还原性双糖,但可水解为一个葡萄糖和一个果糖,称为转化糖,可用还原糖法测定。对于纯度较高的蔗糖溶液,也可用相对密度法、析光法,旋光法等物理法测定。,1、盐酸水解法。(GB/T5009.8)C12H22O11+H2O 2C6H12O6(蔗糖,342)(转化糖,360)故由转化糖的含量换算成蔗糖含量时,应乘以系数:342/360=0.95,2、酶比色法

19、(P128)蔗糖+H2O 葡萄糖+果糖 葡萄糖酸+H2O2 有色物质(比色测定)详见GB/T16286-1996,用专用试剂盒,高选择性。,-D-果糖苷酶,-FS,显色剂,过氧化氢酶,葡萄糖氧化酶(GOD),四、总糖的测定1、食品中“总糖”的测定在许多食品中共同存在有多种单糖和低聚糖,这些糖有的是来自原料,有的是在生产过程中因为某种目的而人为加入的,有的则是在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如蔗糖水解)。这些糖分通常不必也不需要加以区分和单独测定,只需要测定其总量,故出现了“总糖”这一概念.总糖是指单糖(葡萄糖、果糖、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的总量。,2、总糖的测定是以还原糖的测定为基础(蔗糖的水解条件同

20、三)。常用的方法有直接滴定法,蒽酮比色法等,常以转化糖计。,五、可溶性糖的分离与定量前面介绍的都有是几种糖的总量,如需要对每一种糖分别进行定性和定量,则普通的物理方法、化学方法不能胜任。现在一般都采用层析法,包括纸层析,薄层层析、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离子色谱、电泳层析等。,1、气相色谱糖类物质属于非挥发性物质,如能制成具有挥发性的衍生物,则可采用气相色谱法(GC)测定。常用的衍生物有:三氯硅烷(TMS)衍生物、三氟乙酰(TEA)衍生物、乙酰衍生物和甲基衍生物等,以前两种最常用。详见教材P131-P132或有关专门书籍。,2、高效液相色谱此法发展很快,在可溶性糖的分离与定性定量中,应用最普遍

21、。样品溶液经适当的前处理后,选择适当的分离柱、流动相几乎可作为所有的游离糖的测定。如QB/T2491-2000介绍的例子。,第三节 淀粉的测定,淀粉的单体成分为葡萄糖,聚合度为100-3000。按聚合形式可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一般淀粉均含有这两种淀粉,但糯大米、糯玉米、糯高梁几乎100%为支链淀粉。这两种淀粉的比例不同,改变了淀粉或作用的食用品质。,淀粉具有晶体结构,不同来源的淀粉,其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淀粉不溶于30%以上浓度的乙醇溶液。淀粉水溶液具有旋光性,比旋光度为+201.5。-+205。淀粉可在酸或酶的作用下水解,最终产物是葡萄糖。淀粉的测定就是根据这些性质制定的。,一、酸水解法

22、通常用盐酸水解(GB/T5009.9)(C6H1005)n+nH2O=nC6H12O6 162 180按还原糖法得出葡萄糖总量后,乘以系数162/180=0.9后,即为淀粉含量。本法适用于淀粉含量较高,半纤维素、果胶、多缩戊糖等其他多糖成分较少的样品。因为后者在酸性条件下也可被水解生成木糖,戊糖等还原糖,造成结果偏高。,二、酶水解法 如含有上述非淀粉成分物质较多的麸皮、米糠、粗淀粉应选用酶水解法:样品经除去脂肪和可溶性糖类后,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和低分子量的糊精(水溶性),过滤后,再用盐酸进一步水解成葡萄糖,然后用还原糖法测定。,三、其他方法1、旋光法:普通淀粉的比旋光度常用20

23、3计,豆类淀粉200。2、称量法:把样品与氢氧化钾酒精溶液共热,使蛋白质、脂肪溶解,而淀粉、粗纤维不溶。过滤后,用氢氧化钾溶液溶解淀粉,使之与粗纤维分离。然后用酸性乙酸(用乙酸酸化)使淀粉重新沉淀,过滤、洗涤(乙醇)、干燥(105),扣除灰分后即为淀粉含量。此法常用于午餐肉,红肠等食品中淀粉含量的测定。,3、其他(加压硫酸水解法,酶比色法、蒽酮比色法等),四、淀粉其他性质的测定1、直链淀粉含量比例的测定原理:直链淀粉与碘溶液形成深蓝色复合物,支链淀粉则生成棕红色复合物,在淀粉总量一定,改变直链支链淀粉的比例,可制成一毓由深蓝到紫红的不同色阶,在620nm测吸光度制作标准曲线,可得出样品中直链淀

24、粉的质量分数。见教材P142或GB/T15684。,2、淀粉化度的测定淀粉的化度也叫糊化程度,即食植物性食品(方便面)有此指标。化的淀糊(已糊化淀粉)可被淀粉酶水解生成还原糖,而生淀粉(未糊化)不被淀粉酶作用(不能生成还原糖),可被过滤除去。由二者之差,可计算出淀粉的化程度。,第四节 粗纤维的测定,食品中的粗纤维在化学上不是单一组分的物质,包括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多种组分的混合物,常指不被稀酸、稀碱所溶解的一类物质。近代提出了“膳食纤维”概念,指不被人的消化系统所消化、分解、吸收的一类物质,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戊聚糖、果胶、树胶等。纤维或膳食纤维有生理功能,所以引起人们的重视

25、。,一、粗纤维的测定定义:用热的稀酸、稀碱依次处理,除去蛋白质、脂肪,再用乙醇或乙醚除去单宁、色素及脂肪,扣除灰分,即为粗纤维。方法:物理处理过程,称量测定(纤维素测定仪)。详见教材P144-146,以及GB/T5009.10。,二、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测定定义指食品中的不溶性于水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方法:用热的中性洗涤剂溶液浸煮样品,可除去糖分、蛋白质、淀粉、果胶等物质。再经淀粉酶溶解除去结合态淀粉,最后用水、丙酮洗涤除去残存的脂肪、色素、所残存的干物质即定义为不溶性膳食纤维。见GB/T9822-988,GB/T12394-190等。,第五节 果胶物质的测定,果胶也是一类物质的总称,是

26、由半乳糖醛酸、乳糖、阿拉伯糖、葡萄糖醛酸等组成。不同品种,其组成有差异。,果胶质可分为原果胶、果胶、果胶脂酸、果胶酸。在植物中不同部位,或被果胶酶或酸的水解程度不同而分布。果胶在食品植物材料的加工有重要的理化性质。果胶可生成凝胶生产果酱、果冻等果胶具有增稠、乳化作用生产果汁、防止沉淀、稳定作用果胶具有润滑、吸水、持水功能。果胶可与许多金属离子生成沉淀。果胶分子中含有甲氧基,在酶的作用下(酵母)可生成甲醇(劣质果酒)。,一、称量法原理:果胶不溶于70%乙醇,除去杂质后可被皂化生成果胶酸钠,再酸化生成果胶酸,再与钙盐生成果胶酸钙,经烘干后称量,换算为果胶酸的含量。二、咔唑比色法原理:果胶经水解生成半乳糖醛酸,在强酸中与咔唑试剂发生缩合反应,生成紫红色化合物,用比色法测定,结果以半乳糖醛酸计表示果胶物质的含量。,思考题,1、说明糖类物质的分类、结构、性质及与测定方法的关系。2、还原糖法具有那些大类方法?简述他们的各自特点。3、用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含量依据什么原理?有那些注意多事项?,4、为什么说高锰酸钾滴定法的准确度和重现性均优于直接滴定法。5、比较食品中淀粉含量测定时两种水解方法(酸水解法,酶酸水解法)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6、说明粗纤维素、膳食纤维、果胶质的定义及其测定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