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民族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欧洲民族志.ppt(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欧洲民族志,最古老的而今天仍很活跃的民族是巴斯克人。他们有几百万人,居住在瓜斯科尼亚海湾的山地沿岸,以大工业城市毕尔巴鄂为中心。巴斯克人从未被外部文化所同化,也没有被外部武装力量所征服,一直保持独立性。他们属前印欧语民族,他们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一万年前,古老的阿尔塔米拉岩洞证明了这一点。巴斯克地区是最古老的文化发源地,在公元前五千年,巴斯克人还分布在形成沙漠以前的撒哈拉草原上,这可从今天保存在巴黎的特洛卡德洛博物馆的石器展品中得到证明。这种文化随后扩散到大的森林地带,即今天的纳米比亚。next,在北海周围,在冰川时期形成了一个有蓝眼睛、金黄色头发的特殊种族,但没有保持住自己的语言。他们已同欧
2、洲其他民族融合,但保持了特殊的体质,在斯堪的纳维亚、弗利西亚(荷兰)和大不列颠的各族比较明显。在多瑙河流域中部(从政治上属于匈牙利和南斯拉夫管),形成了一种农耕文化和一种晚期印欧语,并广泛流传。根据公元前三千年的文字记载,当时这个地区人口众多、繁荣昌盛。在黑海沿岸和多瑙河下游,出现了美索不达米亚(伊拉克)重要的文化因素。再看一下琥珀之路的情况,这是波罗的海森林地带至埃及的贸易通道,归功于日益发展的粮食贸易,多瑙河文化很快传播到北欧和东欧。从这个地区向南扩散到爱琴海沿岸,冲击米切内文化,并形成公元前一千年盛极一时的希腊骑马文化。一时又形成向东扩散的潮流,成为希廷帝国的渊源,那里讲印欧语并使用书面
3、文字。正是在目前属于土耳其的安纳托里亚,印欧文化的传播促进了铁的利用和马的伺养,并向亚美尼亚、波斯和印度传播,他们的社会结构和语言结构盛传至今。古老的波斯语和梵文在文学中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且表现了朝气蓬勃的宗教思想。在这些地区形成了拜火教、印度教和佛教。佛教通过托卡利卡语传入中国西北地区,这种语言也是印欧语的原始形态。next,印欧语的另一个潮流是向北部扩展,成为波罗的海语言的起源,在易比河流域和乌拉尔松柏科森林地区使用,今天列托人、立陶宛人和沃古尔人的语言仍可溯源到波罗的海的语言,它们抵制德语和俄语的侵蚀。沿莱茵河和易比河,印欧语潮流达到斯堪的纳维亚,形成了强有力的文化,有利于铁的发现,并
4、形成了日耳曼和克尔特两个语言集团。向东,印欧语潮流经过伊利里卡海岸传进意大利半岛,这发生在公元前第二个一千年的时候。在这些区还出现了拉丁语,以后由于罗马势力的强大才开始了平民时代。在拉丁语之前,当公元前七一一世纪的时期,在中欧、西欧广泛流传克尔特语。它的力量联系到铁的发现。装备着四轮战车的战士一农民的巨浪,破坏了意大利北部(因苏布利人、塞农人、萨拉西人、陶里尼人、切诺玛尼人、博伊人、一卜尔努蒂人),由于拉丁化,他们没有失去语言特征。其他潮流向东方席卷(在波兰的高卢人,在安纳托里亚的加拉特人),另外,通过古代的加里亚(法国)直达加泰罗尼亚(西班牙)的巴列斯、加利契亚和波托卡罗,最后到达大不列颠。
5、next,在公元五世纪,英国的克尔特人迁徙到法国北部的布列塔尼半岛,至今朝气蓬勃地生活在那里。相反,在他们的故乡,克尔特人却被斯堪的纳维亚人的后裔,通常称为日耳曼人所淹没。他们的语言也属印欧语系,是在瑞士南部形成的。斯卫维人的势力范围达到公元一世纪初罗马帝国的边界。随后法兰西人取得了罗马化的加里亚,控制了自己的、强有力的民族政权。其他的日耳曼人推进到大不列颠,在那里建立了英国王朝,他们的语言在现代变为最强大,遍于全世界。另外一支日耳曼人是哥特人,由于遭到罗马人的扫击,定居到意大利北部和西班牙。next,同时,在东欧形成了一种民间文化,它受到罗马帝国的影响,但在语言方面保留了斯拉夫语的特征。公元
6、五世纪时,它的中心地区是波兰和乌克兰的交界地区,其特点是小麦种植高度发达。最光辉的成就是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语言,向东有乌克兰语,向西有罗马尼亚语、捷克语、波兰语,向南有斯洛伐克语、斯洛文尼亚语、克罗地亚语、塞尔维亚语,向北普里皮亚特河沼泽地曾是干燥地区,也是俄罗斯民族发源地,以后它变成世界上最强有力的民族。斯拉夫语支内部的差异是比较小的,同日耳曼语支的差异也比较小,同新拉丁语支的差异较大,但是它在欧洲却分布最广。next,前印欧语的一个集团在北欧没有被其他语言所污染,特别是在芬兰古老平原的沼泽地的松柏科森林地区、瑞典的拉普兰地区和俄国的卡雷利亚地区。从这个集团中向伏尔加河流域分离出一个游牧的匈牙
7、利民族,他们遇到土耳其人的一个分支,并与之融合形成后来的匈牙利人。公元九世纪时,他们入侵西欧,以后又退回到多瑙河流域中部,那时这里有许多沼泽和一些斯洛伐克村庄。匈牙利王朝诞生在公元十世纪以后。这个民族的一个附属分支在多瑙河下游流域建立了一个骑马王朝布尔加利亚。至今还留下两支后裔:讲古老语言的特兰西瓦尼亚匈牙利民族集团,和讲一种类似塞尔维亚语的斯拉夫语的布尔加利亚匈牙利民族集团。next,公元七世纪时,阿拉伯对整个南欧施加压力和进行侵略,并波及整个地中海的非洲沿岸,只有埃及的一些讲地方语言的岛屿除外,他们保持下来古老的科普特语。阿拉伯人占领西西里达两个世纪之久,而占领西班牙则有七个世纪。他们没有
8、留下什么语言遗迹。相反,土耳其人的侵略足迹踏遍东罗马帝国,经过五个世纪的战斗,他们于1453年到达首都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从此,土耳其人的势力扩大到整个巴尔干半岛,土耳其人于1683年抵达并包围了日耳曼帝国的首都维也纳。经过两个半世纪的斗争,土耳其人被击溃了。至今,在南斯拉夫仍保留了一些讲土耳其语的地区。next,德国在许多世纪以前,少数民族被同化的过程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相反,在波兰政治上和语言上统一的企图导致了民族大迁徙,从苏联向西方移动。法国成功地完成了少数民族及各种语言的一体化,这归功于首都巴黎的文化、社会、政治影响;并且抑制布列塔尼、巴斯克、德意志、普罗旺斯、佛拉芒等少数民族的
9、文化要求。在比利时,法语和佛拉芒语(类似荷兰语)顽固地各据一方。西班牙企图避免语言不同的各民族之间冲突,讲一种沿地中海沿岸使用的姐妹语言的卡斯蒂里亚人、加泰隆人、安达鲁西亚人和加里西亚人的语言都是不同的,巴斯克人由于政府的让步而获得自治。一个特殊的而又使人感兴趣的问题是北爱尔兰的问题,它属于伦敦,而海洋又把它同苏格兰分开。两个对抗中的民族集团,实际在古代就是两个敌对的部落。他们讲同样的克尔特语。统治集团维护基督教的信仰,被统治集团保持古老的天主教的信仰。其他使人感兴趣的情况是瑞士,那里有三种主要的语言,即德语、法语和意大利语,相互间得到尊重。next,在意大利有具有重大影响的官方语言,是在十二
10、和十三世纪形成的,那时候由于北部意大利的共同解放,导致要求各城市的法学家在行政管理方面建立正常秩序。每个市长任期只有一年,然后接受邀请带着许多秘书到其他城市任职。这样就形成了讲托斯卡纳语的潮流,更确切地说是讲起源于阿雷佐以东的台伯河流域属佛罗伦萨法定管辖地区的语言。这种语言汇合了费德里科二世统治下的西西里王朝的作出贡献的官方语言,或多或少地也结合了其他地区的语言,很快变成了官方语言。沿阿尔卑斯山一侧的居民占主导地位的语言几乎不是意大利语,也不是阿尔卑斯山系的主要方言,而是当地统治语言。今天阿尔卑斯山一侧最大的少数民族集团在波尔萨诺省的上阿迪杰,那里讲巴伐利亚一波尔萨诺语。当地四分之三的居民是德
11、意志人的后裔,文化很发达。同一个从外边迁人的少数民族居住在一起,总是会遇到麻烦的,但是,一般说来还算平静。沿东部边界和在的里亚斯特市来自斯洛文尼亚人的压力是很大的。沿西部法国边界,普罗旺斯人在习俗上已同意大利人差不多。next,没有任何一种小的语言被压服,它们没有失去语言同政权之间的联系:萄葡牙语、西班牙语、荷兰一弗拉芒语、丹麦语、瑞典语、挪威语、波兰语、捷克语、阿尔巴尼亚语、匈牙利语、罗马尼亚语、希腊语等。只有爱尔兰语陷人困境。在南斯拉夫语言的倾向是强烈的,因为克罗地亚语、斯洛文尼亚语抵制塞尔维亚语,只有马其顿语或者例外。在西班牙加泰隆语和巴斯克语受到责难,相反,布列塔尼语、巴斯克语和普罗旺
12、斯语在法国正得到发展。end,斯拉夫人欧洲各民族和语言集团中人数最多的一支。其分布范围主要在欧洲东部和东南部,少数居地则跨越亚洲北部,远达太平洋地区。语言属印欧语系。习惯上分为东斯拉夫人,主要是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西斯拉夫人,主要是波兰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文德人(Wend,或称索布人Sorb);南斯拉夫人,主要是塞尔维亚人、克罗埃西亚人、斯洛维尼亚人、马其顿人。保加利亚人虽然像匈牙利人一样也属混合族源,却讲斯拉夫语,而常被划为南部斯拉夫人。斯拉夫人的宗教信仰,传统上分两个主要集团一是东正教徒,包括俄罗斯人、大部分乌克兰人、少数白俄罗斯人、塞尔维亚人和马其顿人;另一是天主教徒,包
13、括波兰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克罗埃西亚人、斯洛维尼亚人、少数乌克兰人和大部分白俄罗斯人。这种区别还可以进一步以前者使用西里尔字母,后者使用拉丁字母作标志(不过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都使用西里尔字母)。还有许多人数很少的宗教集团,如穆斯林、基督教新教徒和犹太教徒。next,在史前时期,斯拉夫人的原始居住地是亚洲,西元前第3或第2千纪间移居到欧洲东部某些地区。公元56世纪时,日耳曼人向西移动,引起了斯拉夫人的大迁徙,向西进入奥得河和易北萨勒(Elbe-Saale)河之间的地区,向南进入波希米亚、摩拉维亚、匈牙利、巴尔干地区,向北则沿着聂伯河上游迁移。以后几个世纪,各斯拉夫民族几乎没有发展成为统一体
14、。西斯拉夫人的文化和政治生活已和一般的欧洲模式合为一体。俄罗斯人和巴尔干斯拉夫人因其土地被蒙古人和突厥人所侵扰,好几个世纪与欧洲社会没有任何密切联系。19世纪,在知识分子、学者、诗人中开展过泛斯拉夫主义,但对于实际政治无甚影响。即使20世纪如南斯拉夫那样的一些政治联盟,也并不常在民族感情或文化上一致配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他们虽都实行共产主义,也并未出现必然超出高度政治和经济联盟之外的局面。next,原始发展直到6世纪,斯拉夫人仍处于原始公社制阶段,但已出现比较巩固的军事组织,部落会议在原始民主生活中起着重大作用。这时,农业已成为主要生产活动,同时从事畜牧业、渔业和养蜂业。各种手工业,如冶金
15、、纺织、皮革、木工、制陶等也有发展。此时的住房比较简陋,一般是半地窖式的土屋,近似正方形。住地大都选择在山林水泽附近。在这一阶段,斯拉夫人还有一种独特的社会组织形式,称为“扎德鲁加”即建立在氏族血缘基础之上的父权制大家族,包括同父所生数代子孙及其妻室儿女,多达数十人。他们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剩余产品。男女族长拥有很大权力。扎德鲁加在某些山区一直残存到20世纪初。斯拉夫人同日耳曼人一样,有着牢固的村社制度,但没有广泛使用奴隶,战俘可以享受自由人的待遇。他们的社会发展超越了奴隶制阶段,直接从原始社会进入封建社会。自6世纪起,斯拉夫人便开始侵袭拜占庭帝国的巴尔干属地;至7世纪,南部
16、斯拉夫人已在巴尔干半岛定居。next,他们深受拜占庭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和宗教的影响,而向文明世界跨进了一大步。9世纪前,斯拉夫人信奉多神,崇拜雷神、电神,敬奉天神、太阳神和火神。910世纪,始从拜占庭人那里接受基督教。现代斯拉夫人大多信奉东正教;而波兰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斯洛文尼亚人和克罗地亚人则信仰天主教。next,哥特人哥特人也译作哥德人,是东日耳曼人部落的一支分支部族,从2世纪开始定居在斯基泰、达其亚和潘若尼亚。5到6世纪时,分裂为东哥德人和西哥德人。从公元第一世纪开始,罗马人就已经知道他们居住在多瑙河流域。也有人说他们其实是从波罗的海的葛兰岛(Gotland,现今瑞典境内)南渡
17、至中欧的移民。在公元四世纪,哥特民族从内部分裂了。一部份成为了后来的维斯哥特(Visigoths),也就是西哥特(WestGoths),他们居住在现今的罗马尼亚境内。另一部落则成为奥托哥特(Ostrogoths),也就是东哥特(EastGoths),他们向东面迁移,一直到达多瑙河下游区域,在临近黑海处建立了城镇。当匈奴人出现之后,他们对这两个哥特族的分支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在无力抵御的情况下,维斯哥特人被迫开始向西迁移,以躲避灭族的命运。奥托哥特族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终于屈服在侵略者的强大武力下,被异族所吞并,成为匈奴大帝国的一部份。next,西哥特人继续着他们的西迁之旅,不久便在现今的西班牙
18、境内找到了适合生存发展的居住地。在这个时候,罗马帝国已经渐渐地开始走向衰败,罗马人企图将西哥特人也纳入帝国的管辖范围。然而,西哥特人终究能够以武力宣布自身的独立和强大,而后通过不断的进攻来建立起本民族的主权王国,他们以不可阻挡之势扫平了整个意大利和希腊地区,并在公元407年410年间西哥特首领阿拉里克率领的蛮族军队对昔日帝国的王都罗马进行了声势浩大的三次围攻,破城后在城内任意抢掠三天,大获而归。在此之后,西哥特人继续向西行进,最终建立起一个以西班牙和高卢为主体的王国。到了公元五世纪后期,法兰克的克洛维把西哥德人从法国本土驱赶到比利牛斯山以外的西班牙地区。随着克洛维去世,其王国也出现分裂,使西哥
19、特人暂时得以喘息。711年,新的威胁来自南方。摩尔人(Moors,北非穆斯林)的军队从北非渡海而来,仅用了四年的时间就最终征服了西班牙以及整个西哥特王国。next,历史上,哥特人是一直以狂暴的作风著称于欧洲,如果不是匈奴人的入侵,他们甚至有可能攻占整个罗马帝国。强悍的匈奴人从东方迁移而来,攻击了许多位处东欧的民族,诸多民族之一的哥特人,也就是在此时被迫开始西迁。为了躲避匈奴人的进攻,哥特人的居住区域不断地向西移动,逐渐远离了自己的故乡。在匈奴人来到前,哥特人原本拥有引以为荣的强大力量,从陆地或是水面,无人能抵挡他们的攻势。最早哥特(gothic)这个字是起于文艺复兴时期被用来区分中世纪时期(5
20、15世纪)的艺术风格,它的源由是来自于曾于公元35世纪侵略意大利并瓦解罗马帝国的德国哥特族人,在15世纪时,意大利人有了振兴古罗马文化的念头因而掀起了灿烂的文艺复兴运动,由于意大利人对于哥特族摧毁罗马帝国的这段历史情仇始终难以释怀,因此为了与这段时期有所区隔,他们便将中世纪时期的艺术风格称呼为“gothic”,对他们而言即意味着野蛮。仅管“gothic”这个字原始上是带有负面的意涵,但事实上为数可观的美丽艺术作品都在此时被创作出来。next,高卢人古罗马时代高卢人曾经广阔的分布在欧洲并分成了两族,除了住在法国的高卢人,还有一部分居住在意大利北部的平原,其他的高卢人移民到了在现时的西班牙一带。对
21、于罗马的统治,高卢的部落首脑韦森盖托里克斯(Vercingetorix)(前72年前64年)曾经带领高卢起义,后被凯撒击败,投降后被判绞刑。到了公元前二世纪,希腊文和拉丁文关于高卢族和高卢国的记载越来越多,揭开了高卢族的奥秘面纱的一部分。高卢(拉丁文 Galli)一词最早出现在罗马政治家Caton的笔下(公元前168年),他指的是从法国入侵意大利北部的高卢族人。在公元前二世纪末,在希腊殖民地马赛的影响下并由于高卢族和地中海的贸易交流,高卢族的一些部落开始希腊化,也开始运用希腊字写高卢语,但是由于宗教的忌讳,高卢族没有把其丰富的口传历史写成文字,限定文字的运用范围为商业和贸易。因此,在高卢语消失
22、之后,这些传统随着被淡忘了。next,高卢被划分成几个部落,那些部落之间的领土界限显然被划定得非常清楚。这些界限和未来的罗马“城市”(Civis)的界限相吻合,从此和现代法国的省相吻合。罗马人征服高卢之前一个世纪是高卢文明的鼎盛时代,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不象罗马作家和西方19世纪历史学家描述得如此野蛮落后。在那个时代出现了规模非常大的城堡(oppidia),也开始运用钱币:高卢人文明的水平不低于前2世纪的罗马。高卢人对罗马文化的贡献非常众多。在军法和技术方面,罗马人不仅采用了高卢人的许多发明,也借了高卢语的词汇,例如:木桶、剑(gladius)、锁子甲、肥皂、马车(carrus)等。next,
23、克尔特人,亦称凯尔特人。凯尔特人确为上古欧洲一个由共同语言和文化传统凝合起来的松散族群,应属古代型的民族集团。这种族群显然不完全等同于现代民族,现代民族是在古代民族集团经过长期的演化,不断分解、融会、重组的基础上形成的。当今欧洲自然已不存在一个完整的凯尔特单一民族,有的只是作为古凯尔特人遗裔的、依然操印欧语系凯尔特语族诸种方言的若干个新型民族,譬如爱尔兰人、盖尔人、威尔士人、布列塔尼人等。在这层意义上可以说,凯尔特人在当今则仅意味着一个语言集团。古典作家的笔下,凯尔特人往往被描述为身材魁伟、长颅白肌、金发碧眼的壮汉,俨然一副欧罗巴人种诺迪克(北方)类型的典型形象。这样的体貌特征与同属南欧地中海
24、类型,身材相对矮小、肤色略暗、发色眼色较深的大部分希腊罗马人,极易形成鲜明的对照,因而引起他们的惊讶和关注是很自然的。恺撒就曾提到,古罗马人远征高卢时,以其身材之相对矮小而颇受高卢人的轻视。next,古代作家对凯尔特人的性情气质曾有不少生动的文字描述。西西里的狄奥多罗斯提到凯尔特人沉溺于饮酒,到了“不加掺对地饮用”的地步。斯特拉博形容他们“整个种族都狂热地喜好战争,勇武自信,敏于作战。当他们受到煽动时,会相当直率而不加深思熟虑地召集人马去战斗,以致于很容易受到那些图谋哄骗他们的人的操纵”。波里比阿曾这样描述战斗中的凯尔特战士,他们“怀着满腔怒火,徒然而狂乱地冲向敌人,直至牺牲他们的生命。”凯尔
25、特人在战况不利于己时所表现的战斗激情,同样给保萨尼阿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在对手投射过来的密集标枪箭矢之下,不是设法保护自己,而是“像狂暴而冲动的野兽一般扑向敌人,完全没有一丝理性;斧剑之下,他们被纷纷砍倒,但只要身体内还有一口气,这股盲目的狂热劲就未失去。甚至在被箭矛刺穿身体时,他们也还靠着支撑其生命的顽强精神而坚持下去。其中一些人甚至从他们的伤口拔出击中他们的长矛,掷向敌人或用它来刺敌人。”next,历史 凯尔特是欧洲古代文明之一,是与古希腊罗马文明圈相对应和并存的。在罗马帝国时代,北方的日耳曼人和凯尔特人被并称为蛮族,他们之间频繁的冲突与碰撞。可以说,现代欧洲的各民族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于
26、他们,当然还包括斯拉夫人和维京人。法国东部塞纳河、罗亚尔河上游、德国西南部莱茵河、多瑙河上游地区是凯尔特人的发源地。约公元前十世纪初,他们首次在这些地区出现。随后的几世纪中,凯尔特人以武装的部落联盟为单位,向周围地区扩散、迁徙,进行军事移民。他们是欧洲最早学会制造和使用铁器和金制装饰品的民族,他们凭借铁制武器战胜了尚处于青铜时代的部落,公元前七世纪已在法国东部、中部各地定居。从公元前5世纪起,他们开始向全欧洲渗透和扩张。next,随着罗马文明的兴起,凯尔特文化开始走下坡路。面对通过严格的纪律和先进的战术组织起来的罗马军队,身材高大、作战勇敢的凯尔特人渐渐处于下风。直到罗马帝国崛起的时候他们还是
27、一股不可低估的军事力量。在公元前385年,凯尔特人洗劫了罗马城,这段惨痛历史一直被罗马人铭记,公元前5949年尤利乌斯恺撒大败高卢的凯尔特人才得以一雪前耻。凯尔特文化的中心高卢在此后成为罗马帝国的行省,据称恺撒对高卢的征服,致使100万凯尔特人被斩杀,100万沦为奴隶。农业凯尔特人的经济以农耕和牧畜为基础。早在进行军事远征和迁徙期间,凯尔特人已从事农业生产。他们征服新的土地后,集体占有宜于垦殖的田地,并在各部落间进行分配。他们善役马,会使用铁犁,懂得在当时可谓较先进的耕作方法。高卢北部的凯尔特人以灰泥作肥料施于农田。有的地方使用带犁刃和犁壁(拔土刀)的轮式犁翻耕草地。next,畜牧业是仅次于农
28、耕的基础经济。饲养的动物有马、羊、牛、猪等。养马和养羊尤为普遍。有的部落联盟仅饲养单一的某种牲畜,将森林和林间开阔地作为养猪的场所。有的地区流行将半驯化的猪在橡树林中放牧的饲养方法。手工业根据考古资料,哈尔施塔特文化的晚期,凯尔特人的手工业已有萌芽,它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从简单的家庭生产中分离出来。金属开采、冶炼和加工是手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高卢各地都发现拉登文化时代的矿址和冶炼加工制造铁器的手工工场遗址。当时生产的铁器中,数量最多的是各种类型的武器,如短剑、匕首等;其次为各种生产工具,如犁、镰、锉、钳、凿、锯、斧、钻头、剪刀、剃刀等。next,凯尔特手工工匠加工青铜、金、银等金属的技术也达到很
29、高水平。生产的带有装饰图案和雕刻花纹的手镯、别针、腰牌等驰名中欧和西欧。他们懂得镶嵌、镀金和镀银的方法。凯尔特人冶炼金属、加工、制造铁器和其它金属器的技术,在当时欧洲处于先进的水平。手工业的发展还反映在生产技术水平上。哈尔施塔特时代的四轮战车葬演变到拉登时代的二轮战车葬,不仅是葬俗的变化,而且反映了手工业制作技术的进步。二轮战车的车轮带有铁轮缘。在欧洲,凯尔特人最先懂得利用铁热胀冷缩的原理。发明了把烧红的铁箍套在带辐条的木轮上,使箍冷却时紧紧固住木轮的技术。二轮战车是木匠、铁匠、制车匠熟练配合制造的产物,质量在欧洲堪称上乘。next,钟形杯文化和战斧文化 以在其遗址墓葬中觅得与众不同的钟形陶杯
30、和用于作战的穿孔石斧一类随葬品而得名。其他的出土物尚有石制护腕片、日用工具,以及短剑匕首、箭镞一类青铜武器,还发现有冶炼青铜的铸范。墓葬中的马骨,表明该文化的创造者已很重视驯养和役使马匹。可能还会使用车轮了。其墓葬为典型的土墩或土冢形式。通常认为,钟形杯文化发源于盛产铜的伊比利亚半岛,后向东传播,对整个西欧引进金属冶炼和制作技艺曾颇有作用。而战斧文化则来自中欧的匈牙利一带,向西扩展。两者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后的某个时候于中东欧相遇,并融合为一种新的文化。next,乌涅蒂采文化 遍布于由斯洛伐克西部边界,经摩拉维亚和捷克中部、西北部,至德国中部的广大地区。捷克克鲁什纳山区蕴藏着中欧最丰富的锡矿
31、,加之当地或附近地区露天开采的铜,便为发展青铜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乌涅蒂采文化所处的中心位置,也有利于这种文化同周边所有方向的交往:朝南可以穿越阿尔卑斯山,去往亚得里亚海和北意大利;向北可经易北河、奥得河,通向波罗的海沿岸;朝东南方,循多瑙河可与黑海沿岸相连结;往西,中欧平原几乎连绵不绝地伸向西欧,直至英吉利海峡和不列颠诸岛。倚助于这些贸易通道,乌涅蒂采文化人以输出青铜器具,换回了爱尔兰的金,康沃尔的锡,波罗的海沿岸的琥珀、毛皮。next,瓮棺文化该文化得名于作为其文化表征的独特葬俗,即将死者遗体焚化后的骨灰盛入陶瓮,埋于集体群葬的墓地。有迹象表明,这种文化的创造者似乎是一个充满生气、富于创
32、新热情的族群。他们已在使用青铜镰刀收割农作物,用青铜工具修建设防的村落、寨堡,并存留下来诸如德国符腾堡州的布豪一类典型遗址。他们的青铜制作工艺也已具相当水准,能锻制铠甲、盾牌和各种刀矛、马具。拉登文化得名于今瑞士纳沙泰尔湖东端的拉登遗址。分布于奥地利、法、英等国。拉登文化以独具一格的装饰艺术著称,它从哈尔施塔特文化朴素无华的几何图案发展而来,又受到东欧草原斯基泰文化的怪异动物形象和希腊古典艺术写实风格的影响,成为以曲线螺旋和圆圈图案为主,伴以希腊式花草和斯基泰动物纹样的装饰风格。这种装饰艺术主要表现于盔甲、盾牌、铜镜等金属器物上。拉登时期凯尔特人使用铁器更为普遍,农 业手工业中大量采用铁制犁、
33、镰、锤、钳、锯、锛、斧等工具,在建筑上也已使用铁钉。next,凯尔特人在古代欧洲诸民族中素以擅造战车而驰名,此时的战车形制已由先前 的四轮改作两轮,更为快捷轻便。他们在制造工艺上创造性地利用了金属热胀冷缩的原理,以烧红的铁箍来紧固轮辋,使车轮既耐用又美观。拉登文化时期,凯尔特人的铁器冶炼和制造技术已达到很高水平,出现具有特色的铁犁铧、铁镰刀和带有精致镂花剑鞘的短剑。洛林、中央高原和勃艮第是主要的产铁区。拉登文化的寨堡建筑规模很大,大多位于河流转弯处和难以登临的高地之上,四面有高墙和壕沟,成为部落的行政、宗教中心。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因戈尔施塔特城附近的曼兴城堡占地达380公顷,围墙总长7公里,城堡
34、内有方形大屋,也有长达41米的长屋,发现有各种工具、武器和冶铁、纺织用具及铁锭等,表明堡内有兴盛的手工业。next,拉登文化的装饰艺术独具一格,它从哈尔施塔特文化朴素无华的几何图案发展而来,又受到斯基泰文化奔放怪奇的动物形像和希腊古典艺术写实风格的影响,形成一种以曲线螺旋和圆圈图案为主,杂以希腊式花草和斯基泰动物纹样的装饰风格,即所谓“拉登风格”。主要施於盔甲、盾牌、铜镜等器物上。拉登文化时期的凯尔特人已形成部落联盟,并对周围的文化产生影响。由于同希腊、小亚细亚等地的接触,在该文化中也可见到细口瓶、雅典作风的杯等希腊式的遗物。宗教 凯尔特人的古代宗教以德鲁伊德教而著称于史。其名得自于在凯尔特社
35、会里享有特殊地位的祭司阶层“德鲁伊德”(Druid)。“德鲁伊德”一名源于 dru,意即“槲树”。高大的槲树是凯尔特人天神的神像,被尊为圣树。凯尔特人的宗教祭祀仪式十分隐秘,往往选择在夜阑人静、满月高悬之际。next,仪式的举行地点多在一片被称作“圣所”的小树林中或林间空地。德鲁伊德(祭司)身着素服,以金镰割取槲寄生枝条,并在圣树下举行两头白牛的牺牲祭祀。在密布着荒僻、幽暗、寂静森林的古代欧洲,诸民族中视槲寄生枝为神圣之物或崇拜圣树之风,虽不在少数,但极富神秘色彩的德鲁伊德执祭习俗,则是非常独特的。教义德鲁伊德教义的核心是灵魂转世说,主张人死后灵魂不灭,由一躯体转投另一躯体。所以,凡有人病危,
36、或将于战争中面临生命危险时,即由德鲁伊德主持为其献人祭。“他们认为,要赎取一个人的生命,只有献上另一个人的生命,不朽的神灵才能俯允所请”。next,神话在凯尔特男神中,以太阳神卢古斯为最重要。希腊的文学家将卢古斯与太阳神阿波罗相等同,认为二者均精通工艺、护佑音乐。而另一个重要的是长着长鹿角的万兽之神赛尔农诺斯。在所有女神当中,以牝马女神最有势力,它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称谓:高卢埃波娜、爱尔兰玛查、不列颠里安农。它与乌鸦女神摩利甘一样,密切控制国王与部落的命运。前者代表生育;后者代表死亡与再生。凯尔特宗教中的女神经常以三种形态或者三位一组的形式出现。next,钟形杯文化和战斧文化,乌涅蒂采文化,
37、瓮棺文化,拉登文化,日耳曼人亦称条顿诸民族(Teutonic Peoples),指使用印欧语系中日耳曼诸语言的任何一个民族。日耳曼人是一些语言、文化和习俗相近的民族的总称。这些民族从前2千年到约4世纪生活在欧洲北部和中部,即波罗的海沿岸和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日耳曼人属于雅利安人种,语言属印欧语系的日耳曼语族,日耳曼人不称自己为日耳曼人。在他们的漫长历史中他们可能也没有将自己看作是同一个民族。民族大迁徙后从日耳曼人中演化出斯堪的纳维亚民族、英格兰人、弗里斯兰人和德国人,后来这些人又演化出荷兰人、瑞士的德意志人、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和南非的许多白人。在奥地利也有许多日耳曼人后裔。许多这些新的民族今
38、天都是与其它民族混合而成的。next,起源公元前51年恺撒在他的高卢战记中使用了日耳曼人这个名称。恺撒这里将所有莱茵河以东的民族统称为日耳曼人。欧洲北部的青铜器时代的人几乎可以肯定是日耳曼人。而所谓的战斧人与日耳曼人之间的关系还有争议。最新的理论通过对河流和地名的研究认为日耳曼人的产生地在今天德国中部山区的北部。但大多数学者对这个理论持怀疑态度。塔西陀时代,各个日耳曼民族都意识到彼此之间存在著一种亲属关系。一些在罗马军队中服役的日耳曼人有时会自称为日耳曼尼人(Germani),而那些生活在莱茵河以东的自由日耳曼人则没有一个专门用来称呼自己的集体名字,直到西元11世纪时,他们才采用了diutis
39、c(现代德语deutsch,义为属于人们的)这个形容词来自称,由此这个词才流行开来。next,青铜时代晚期,日耳曼人居住在现今瑞典的南部、丹麦半岛以及德国北部介于埃姆河、奥得河与哈次山脉之间。随着铁器的应用、经济的发展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从公元前6世纪左右,日耳曼各部落开始南迁。汪达尔人、格庇德人(Gepidae)及哥德人(Goth)自瑞典南部外迁,占据波罗的海南岸大体上相当于奥得河与维斯杜拉(Vistula)河之间的地区。早期的迁徙行动,也有向南和向西发展的。其结果是把居住现今德国西部大部地方的凯尔特诸民族(Celtic peoples)挤走了。公元前3世纪,他们沿着易北河南下到达波希米亚北部
40、地区,又沿着萨勒河进入图林根地区。公元前2世纪末,定居在日德兰半岛的日耳曼部落侵入地中海文化区域,直接同罗马人对峙。公元前1世纪中期,大批日耳曼人从腹地出发来到莱茵河边,同罗马帝国不断发生军事冲突。经过漫长的斗争,日耳曼部落的汪达尔人、勃艮第人和哥特人占领了维斯杜拉河流域。公元前1世纪中叶,又将克尔特人逐出,最终定居于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间的广大地区。next,公元前1世纪末,罗马奴隶制共和国被帝国所代替后,遂将其北部直接为邻的日耳曼部落作为征服对象。西元前9年,罗马人自莱茵河拓展其疆域东至易北河,凯撒(10244BC)时代,日耳曼人已在莱茵河以西定居下来,向南则已达到多瑙河一带了。
41、经过多年的斗争,日耳曼人逐渐意识到,要战胜装备精良、经验丰富的罗马军队,必须改变各个部落各自为战的涣散状态。于是部落联盟开始出现了。公元9年秋,日耳曼各部落的战士,在条顿堡森林同3万罗马军队遭遇,日耳曼人取得了重大胜利,罗马3个军团几乎被全歼。这次胜利后许多日耳曼部落重新获得独立。条顿堡森林之战使罗马帝国陷入困境,罗马皇帝被迫放弃了建立大日耳曼尼亚行省的计划。这就决定了罗马帝国的势力范围的边界不是在易北河,而是仍然在莱茵河流域一线。next,2世纪在日耳曼地区发生了两个重要的变化:首先过去分裂的日耳曼部落联合为大部落,其次日耳曼人越来越多地对罗马边界进行袭击。日耳曼民族大迁徙约持续了2个世纪,
42、他们与当地的奴隶、隶农起义一起,摧垮了罗马帝国,在罗马领土上建立了许多日耳曼人王国,其中,法兰克王国逐渐成为日耳曼诸王国中力量最强的国家。文化艺术 罗马奴隶社会的文化传入,城市拥有豪华市场和淋浴设施,从山间溪流或山泉引水的自来水管,排污水渠,长距离道路网,高度发展的手工业,城市和农村有供暖设施的住房,罗马人的许多栽培技术,如葡萄种植法,园艺的引进等等,这一切充分说明了罗马文化对这两个地区的影响。这种影响还渗透到日耳曼人的语言中。日耳曼语中军事、采石技术、建筑、园艺、贸易和交通等领域的许多词汇都可溯源于罗马语。next,罗马文化的传入促进了莱茵河与多瑙河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加速了日耳曼氏族部落
43、物质文化的发展。日耳曼部落显贵、军事首领和亲兵通过和罗马帝国的战争和交易获得大量土地和财富,他们开始按罗马世界的模式组织生产和生活,成为日耳曼部落中的富有者和特权阶级,日耳曼氏族公社制度逐渐解体。氏族制日耳曼人定居中欧以后,保持着氏族组织。随着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演进,群体人口的不断扩增,更为复杂的事务决定了建立一种核心权力的需要。部落酋长、军事首领和扈从队长的地位和作用显著提高。他们开始脱离生产,占有优良土地,获取更多的财富。于是,高踞于部落成员之上的特权人物、贫富分配等不平等现象便逐渐产生。这预示着日耳曼氏族制度正走向解体;而罗马帝国对日耳曼部落的征战则大大加速了这个过程。next,宗族制塔西
44、图斯时代日耳曼各民族中也产生了一种原始形式的司法机构。由武士大会选举若干领导人物充任法官,法官们负责巡回各村庄,审理私人诉讼案件。每名法官都带有100名随员,以贯彻实施其判决。如果法官们裁定某人有罪,这个人就必须拿出一定数量的马匹或牛只以抵偿其罪责,牲畜的数量要视其罪责的轻重而定。但有许多案件,如杀人、伤害、盗窃等,则要延期审理,由当事者所属的宗族中的权威人士予以裁决,而那些宗族间所引起的血仇,也许会代代相传,无法解决。即使在日耳曼人皈依基督教很久之后,他们的统治者也发现,要彻底平息宗族间的血仇,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next,曼西人亦称沃古尔人(Vogul)。西西伯利亚西部民族。主要居住在俄罗
45、斯中部鄂毕河流域,语言都是乌拉语系芬兰-乌戈尔语支中的一种鄂毕-乌戈尔语。20世纪晚期人口约30,000人。他们是西元第一千纪中期从南乌拉草原迁入该区的民族後裔。他们现在居住在乌拉山以东,沿著鄂毕河及其诸支流,从乌拉山脉和狭窄的山麓丘陵地带,直到地势渐向鄂毕湾倾斜的广阔中央低地。高地和低地某些地方有大片长满苔藓、泥炭、菅茅和沼生矮松树的沼泽。气候恶劣冬季持续6个月,有2公尺(6.5呎)厚的积雪;夏季洪水氾滥,诸河(鄂毕河、额尔齐斯河及其诸支流)形成一片汪洋。next,曼西人在居住、经济、社会组织和传统诸方面都有共同之处。主要生活来源是狩猎(传统使用弓箭和矛,後来用枪),设陷阱捕兽和捕鱼(使用渔
46、网、鱼梁、拖拉大围网和下箔);驯鹿放牧通常为副业,大概是在15世纪从邻近的涅涅茨(Nenets)人那里学来的。鄂毕-乌戈尔人传统上或过游牧生活,或过定居生活,视生计模式而定。在夏季猎场一般住帐篷,其永久性的冬季房舍则是木屋。小船、雪橇、马橇或驯鹿橇为其运输工具。曼西人以前分为许多部落,每个部落又由若干地方部族组成。不论是哪个部落中的人都必定属于一个宗族分支,并且应该与其所属宗族分支以外的人结婚。每个部落分支由若干部族组成,每个部族各有一个祖先或数个祖先英雄的名字,一个标示部族所有权的标志或标记、内部组织,对一个祖先的崇拜和一个圣地。next,在北西伯利亚各民族中只有汉特人和曼西人有弦乐器一种为
47、五弦的齐特琴(zither),只一种为单弦或双弦的弓拉乐器(琴弓像小型弓箭的弓,以马尾毛作弓弦)。两种乐器的琴弦均用麋筋制成。next,立陶宛人东欧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居民。自称是“列图维亚人”。约285.1万人(1979),其中271万余人居住在立陶宛共和国境内,其余分布在俄罗斯联邦西北部地区及拉脱维亚、白俄罗斯等地。属欧罗巴人种波罗的海类型。使用立陶宛语,分南北两大方言,属印欧语系列托立陶宛语族。文字采用拉丁字母。多信天主教,少数信东正教。民族风俗 立陶宛人过去主要从事农业,保持传统的三区轮作制,土地贫瘠。耕地主要用简陋的双齿木犁。农作物有黑麦、小麦、亚麻、甜菜等。在畜牧业上素有“养马能手”
48、之称。传统的民族服装是用粗麻布缝制的翻领长衬衫,女式衬衫在领子和袖口处绣有花纹。少女在衬衫外罩以束腰背心,下穿宽大长裙。立陶宛人的民间创作十分丰富,尤以“达英”(Dain)即主要以反映家庭生活为题材的抒情诗歌最为流行,歌词通俗易懂,能巧妙地利用词尾变化来表达感情,多由妇女主唱。next,巴斯克人西南欧民族。自称欧斯卡尔杜纳克人。主要分布在西班牙比利牛斯山脉西段和比斯开湾南岸,其余分布在法国及拉丁美洲各国。住在拉丁美洲的巴斯克人,主要是17世纪前半期和19世纪后半期移民的后裔。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语言系属未定。文字用拉丁字母拼写。通用西班牙语或法语。信奉天主教。巴斯克人系古代伊比利亚部落巴斯
49、孔人的直系后裔,其民族形成的历史,与伊比利亚半岛其他民族显著不同。他们在半岛遭受克尔特人、罗马人、日耳曼人和阿拉伯人入侵及其统治期间,除间接受其文化影响外,在血统和语言方面一直保持自己的特点;即使在 600多年罗马化的洪流中,也未受到冲击。这可能与他们偏处一隅的山地环境有关。8 10世纪曾对阿拉伯人的入侵进行抵抗,继续保持独立。西班牙的巴斯克人在13世纪与卡斯蒂利亚王国联合后,长期拥有自己的特殊权利。1876年后,特权被取消。巴斯克人民族意识强烈,他们为“恢复古代法规”和争取平等权利进行了不懈的斗争。至1978年,根据新宪法始获自治权。next,巴斯克人自古从事农、牧、渔业。进入20世纪以后,
50、巴斯克地区工业发展迅速,成为西班牙的主要工业区之一。这里盛产优质铁矿,随着采矿业和冶金业的发展,巴斯克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形成,并涌现出个别大资本家和金融巨头,对国内政治经济具有很大影响。20世纪末,约有85万纯粹的巴斯克人住在西班牙,另有13万人住在法国;有17万人住在欧洲以外的移民区,多数在南美洲和美国。在西班牙,其所住地区称为自治社区,包括阿拉瓦(Alava)、吉普斯夸(Guipuzcoa)、维兹开亚(Vizcaya,即比斯开)等省,还有那瓦尔(Navarra)省。在法国,巴斯克人是大西洋岸庇里牛斯省的主要居民,其居地泛称巴斯克地区。巴斯克人体格与其他西欧人并无显著差别。语言则不属印欧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