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常见并发症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cc常见并发症讲.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的预防,PICC术后并发症,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栓;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导管脱出;导管自由进出体内;,穿刺点渗血.渗液.红肿;单纯的穿刺侧肢体肿胀;导管尖端异位;纤维蛋白鞘或纤维包裹膜形成;导管破裂或断裂;导管拔除困难;,级别 临床标准 0 没有症状。1 输液部位发红有或不伴有疼痛。2 输液部位发红伴有疼痛和或水肿。3 输液部位发红伴有疼痛和或水肿,条 索状物形成,可触及到条索状静脉。4 输液部位发红伴有疼痛和或水肿,条 索状物形成,可触及到条索状静脉,穿刺点上方有硬结。,静脉炎分级,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细菌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机
2、械性静脉炎,多发生在插管后2-10天;机械刺激性静脉炎的临床表现:沿静脉走行的发红、肿胀、疼痛。有“红线”样改变,触之有条索状改变;有时可以表现成局限症状:局部的硬结,机械性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的原因:精神紧张;血管条件差;送管过快;导管材质;患者本身因素;,机械性静脉炎,机械刺激性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置管前 1.心理护理 2.冲洗手套上滑石粉 3.预冲导管 4.送管动作轻柔置管后 1.高抬患肢 2.肿胀部位处理:热敷 喜辽妥 紫外线,化学性静脉炎,原因:酒精棉签消毒穿刺点,将酒精灌入导管隧道,预防处理:使用酒精棉签消毒时避开穿刺点直径1cm处,细菌性静脉炎,细菌性静脉炎形成的原因:透明贴膜覆
3、盖区域及导管被污染;导管自由进出体内;未能按要求更换贴膜、接头;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细菌性静脉炎,细菌性静脉炎的临床表现:穿刺点上方的皮肤出现硬结及穿刺静脉红、肿、热、痛,症状严重时可伴发热。,细菌性静脉炎,细菌性静脉炎的预防处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按时更换无菌敷料;使用固定翼固定导管;体外导管须完全覆盖透明敷料下;做好院外护理的宣教;体温38时不做置管计划;必要时拔除导管并做细菌培养;,血栓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形成的原因:导管型号与血管粗细不当有关;穿刺时损伤血管内膜;与置管技术有关;,导管堵塞,非血凝堵塞 导管失去功能中超过 40%由此引发血凝堵塞 末端开口式导管堵塞中最常见的
4、原因,导管堵塞,非血凝性导管堵塞的临床表现:输液困难;给药阻力大;无法冲管;无法抽回血;,导管堵塞,非血凝性导管堵塞的原因:维护不当;配伍禁忌;导管末端贴于血管壁;导管内药物沉积;患者体位不当;输注装置折叠;,导管堵塞,非血凝型导管堵塞的发现:导管堵塞后,溶栓治疗无效;可以看到导管内有沉淀物;在输入不相容药物后突然发生的堵塞或阻力增加;缓慢加重的堵塞通常提示脂类物质沉积;,导管堵塞,非血凝型导管堵塞的预防:严禁输注有配伍禁忌的药物;输注血、血制品或脂肪乳等粘滞性药物后必需立即冲管;给以充分、正确的导管冲洗(脉冲式冲管 正压封管);,导管堵塞,血凝性堵塞原因:导管异位;护理不当;胸腔压增高;导管
5、尖端血栓或纤维蛋白鞘形成;血液高凝状态;,导管堵塞,血凝性堵塞的发现:部分或全部的回抽或注入困难;可以是突然发生的,也可能是持续加重的;,导管堵塞,血凝性堵塞的预防:导管末端位置应保持正确位置;脉冲式冲管正压封管;严格遵守正确的冲管液、冲管容量以及冲管频率的规定;尽量减少可能导致胸腔内压力增加的活动;,冲管方法,脉冲:产生正、负压形成涡 流,可有力地将粘在导管壁上的内容物冲洗干净,冲管方法,直推:水注只能在导管中心流动,无法冲洗导管壁,容易造成导管腔狭窄而堵塞导管,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相关性感染临床表现:发热、寒战、穿刺点有浓性分泌物、严重可引起菌血症。感染类型:1.出口感染 3.腔袋感染 2
6、.隧道感染 4.血流感染,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相关性感染原因:穿刺点污染;导管接头污染;药物污染;血行种植;无菌技术不严格;免疫缺陷;,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做好无菌防护;固定妥当;限制输入 TPN的导管输入与其他药物;局部感染:每天用纱布换药;,血栓形成的原因,血栓形成的三个病理因素血管壁受损或炎症;血流速度减慢;血液高凝状态!,导管相关性血栓,导管相关性血栓原因:导管固定不良,导管末端位置不理想;年龄大,血流速度减慢;促红细胞生成素、抗凝剂、抗恶性肿瘤药物等;恶性肿瘤;血液高凝状态;导管材质过硬;,导管相关性血栓,导管相关性血栓预防:根据血管粗细,选择合适规格的导管(成人4
7、F、儿童3F);穿刺过程中尽量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伤;保持导管末端在适当位置;对易于生成血栓的病人考虑预防性的应用抗凝剂和溶栓治疗;,穿刺点渗血,穿刺点渗血原因:穿刺针与导管不配套;凝血机制异常;穿刺位置不好;化疗病人;,穿刺点渗血,穿刺点渗血预防:评估凝血功能、白蛋白指标、白细胞计数、D-二聚体;选择适合的导管;避开活动最多处;给予加压包扎;,纤维蛋白鞘或纤维包裹膜形成,由细胞与非细胞成分组成的膜状物;起始预导管尖端和静脉壁的接触点;在置管一周内发生的管路障碍中占1.3%,在98天时达到75%;24小时开始形成,5-7天可达管路全长;危害大,是导致管路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纤维蛋白鞘或纤维包裹
8、膜,临床表现:1、抽回血时,回血的速度减慢或完全抽不出;2、输液速度减慢或完全停止;3、穿刺点渗液:输注的液体顺着导管与纤维蛋白鞘之间的缝隙回流所致;4、导管相关感染:纤维蛋白鞘成为细菌生长的培养基。,纤维蛋白鞘或纤维包裹膜,预防:抑制纤维蛋白鞘的形成:肝素生理盐水封管改进导管材料,减轻异物反应;,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临床表现:瘙痒、烧灼感,可有皮疹等表现,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原因:过敏体质,尤其皮肤容易过敏的病人病人用药后增加了皮肤的敏感性,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处理:使用通透性强的透明贴膜或无纺敷料;在透明贴膜前使用无痛保护膜(3M);
9、,导管尖端异位,为继发性;可发生在带管期间任意时段;常见部位:颈内静脉、头臂静脉、锁骨下静脉、腋静脉、右心房等;,导管尖端异位,原因:胸、腹内压增加;上腔静脉压力增加;导管尖端位置过深或过浅;上肢活动;维护不当;,预防:减少导致胸腹压力增高的因素;理想的导管尖端位置;维护规范;,导管脱出移位,导管脱出移位原因:固定不当;意外牵拉、过度运动,小儿患者撕扯等;胸腔压力改变;,导管脱出移位,导管脱出移位预防:良好固定导管;穿刺时尽量避开肘窝,选择贵腰静脉;更换敷料时,切忌将导管带出体外;体外导管须完全覆盖透明敷料下;,导管破裂或断裂,临床表现:体内导管断裂:导管栓塞,患者出现胸痛、心律不齐;体外导管破损或断裂:可出现渗血、渗液;,导管破裂或断裂,原因:导丝划伤导管;不正确固定;换药不当;高压注射所致;暴力拔管;人为折断;,导管破裂或断裂,PICC导管最大承受压 力40-55psi;实验数据显示:对导管施加压力进行冲管10MI以下注射器设计可能会产生高压(超过40psi)会使导管破裂;,上臂置管,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