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置管感染预防.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434025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3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icc置管感染预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icc置管感染预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icc置管感染预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icc置管感染预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icc置管感染预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c置管感染预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cc置管感染预防.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PICC置管感染预防,医院感染管理科,PICC,经外周插入的中心静脉导管,适用于静脉输液的一种管道,避免了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损伤,避免了化疗药物的外渗,解决了血管条件差和长期输液治疗病人的输液难题。减少了化疗相关静脉炎和频繁静脉穿刺的痛苦能够快速大量的补液,是临床上危重患者抢救及大手术后患者营养支持的重要途经,PICC起源和发展,在国外的进展1、FirstPICC-1929 德国外科医师Forssmann从自己手臂植入4Fr的输尿管。2、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引进PICC技术主要用于小儿和恶性肿瘤患者。3、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在成人患者中广泛应用,主要用于长期化疗治疗、肠外营养输注。4、随着

2、技术不断改良成熟,PICC成为一种安全的静脉通路。,PICC起源和发展,国内的发展、普及我国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从美国引进PICC技术这项技术在疾病治疗中日益广泛今十年在我国的到更广泛的应用北京地区09年的一项调查显示 47家医院 43家开展了PICC业务 占91.5%,PICC的优势,因医院90%的患者需要输液治疗,今20年来国内静脉输液方式、使用的材料、管理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PICC技术的革新、发展、普及,为患者提供了高质量、高效率、舒适安全的输液方发,成为公认的最佳长期静脉输液途径之一。,PICC的弊端,并发症 血栓 静脉炎 导管堵塞 血流感染,PCIC在我国医院的现状,三级甲等医院

3、规范化管理 成立专科护士培训及认证的专业组织二级、一级医院 没有统一管理 PICC操作者散在科室 缺乏正规培训和统一组织领导,PICC规范化管理,PICC规范化管理,PICC规范化管理,PICC规范化管理,PICC规范化管理,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导管留置的时间置管部位及其细菌定植情况无菌操作技术置管技术患者免疫功能和健康状态等因素。,卫生部指南,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2010年11月29日,医院感染预防,1.置管时 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院感

4、染预防,(2)手卫生要求 在触摸插管部位前、后,以及插入、重置、触碰、维护导管及更换敷料前、后时,均应严格执行手卫生。在对插管部位进行消毒处理后,不应再触摸该部位,除非采用无菌操作。置管时,必须佩戴无菌手套。,医院感染预防,(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医院感染预防,(4)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消毒范围应当符合置管要求。消毒后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5)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

5、置管操作。,医院感染预防,2.置管后(1)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2)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医院感染预防,(3)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4)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应当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防

6、导管内血栓形成。,医院感染预防,(5)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6)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时,应当及时拔除导管。必要时应当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7)指导出院患者应每周更换敷料和肝素锁一次,医院感染预防,(8)置管患者宣教 教会自我护理,保护好管道,保持敷料干洁,防止潮湿(如游泳)引起感染 留管的上肢避免重力劳动及运动,如有敷料松脱、导管脱出、出血、敷料下有汗等立即返回病房 携带此导管的患者可以淋浴,但应避免盆浴、泡浴。淋浴前用塑料保鲜膜在肘弯处缠绕两至三圈,上下边缘用胶布贴紧,淋浴后检查敷料下有无浸水,如有浸水回院请护士更换敷料。注意观察针眼周围有无发红、

7、疼痛、肿胀,有无渗出,如有异常及时联络医生或护士。,导管相关性感染,局部感染 导管入口处红肿硬结、流脓,范围在2 cm以内 隧道感染 感染症状沿导管插入方向延伸超过2 cm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发热、寒战,可以从导管和血培养中分离出相同的病原菌,并除外其他感染源,常见致病菌,常见的致病菌有表皮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等;表皮葡萄球菌感染主要是由于皮肤污染引起,约占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RBSI)的30%。金黄色葡萄球菌曾是CRBSI最常见的病原菌,目前约占院内血行感染的13.4,其他的致病菌有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绿脓杆菌和阴沟杆菌在大面积烧伤

8、患者中比较多见。随着广谱抗生素应用日趋广泛,真菌在院内血行感染中的比例越来越高。白色念珠菌是常见的病原体,念珠菌引起的血行感染率为5.8%。长期接受全肠外营养的患者,念珠菌感染的机会也会增多。,感染控制,进行细菌培养,选择敏感抗生素评估拔管指征,细菌学培养标本采集,1、血培养(1)操作流程:打开血培养瓶塑料盖用75%酒精消毒血培养瓶橡皮塞并擦干表面残余酒精消毒皮肤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取血液从橡皮塞处注入血培养瓶内将注入血液的培养瓶上下颠倒混匀立即送检。(2)采血量成人采血量是810 ml,儿童13 ml。,血培养采集,(3)采血培养应该尽量在使用抗菌药之前进行,在患者发热期间越早越好,以发热高峰前

9、1h内或病人寒战和发热开始时采集为宜。在30-60分钟内或同时于不同部位采集23 份血培养(一次静脉采血注入到多个培养瓶中应视为单份血培养)(4)24h内采血一般不超过3次。在采取血培养后的2-5天内,不需要再重复采取血培养,因为进行治疗后的2-5天血液中的感染细菌不会马上消失。,分泌物采样,采集方法1、开放脓肿 用无菌盐水擦去表面渗出物,用拭子深入溃疡基底部或边缘部2、标本采集后放入无菌容器内送检,结果,结果解释:如果一套或多于一套的血培养结果是阳性,并且导管片断的培养也是阳性提示为CRBSI。如果一套或多于一套的血培养是阳性,但导管片断的培养是阴性提示:不能诊断CRBSI;但若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念珠菌,并缺乏任何其它部位感染的证据,则可提示为CRBSI。如果两套血培养均为阴性,但导管片断培养是阳性,不管菌落计数的结果如何:提示为导管定植菌,而非CRBSI。如果两套血培养均为阴性和导管片断培养也是阴性:不太可能是CRBSI。,多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