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RF优化介绍.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438455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4.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LTERF优化介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LTERF优化介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LTERF优化介绍.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LTERF优化介绍.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LTERF优化介绍.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LTERF优化介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TERF优化介绍.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LTE RF 优化,2023/7/7,前言,随着LTE网络的陆续铺设,为了满足运营商网络验收标准以达到交付使用的目标,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及结束后,需要对网络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其中RF优化作为每个实际网络中最常用的优化手段,是整个优化工作中相当重要的一环。是提升网络质量的基础之重。,Page 2,目录,网络及RF优化流程LTE RF优化内容常见问题解决方法覆盖问题信号质量问题切换成功率问题,Page 3,网络优化流程图,Page 4,新站点接入,单站点验证,簇站点准备好?,RF优化,业务测试和参数优化,是否达到优化目标?,N,Y,Y,N,优化结束,网络优化流程,单站点验证 单站点验证是优化第一阶

2、段,涉及每个新建站点的功能验证(下载、上传、ping、CSFB)。单站点验证工作的目标是确保站点安装和参数配置的正确。RF优化 一旦规划区域内的所有站点安装和验证工作完毕,RF(或者Cluster)优化工作随即开始。这是优化的主要阶段之一,目的是在优化信号覆盖的同时控制导频污染、优化越区覆盖等,梳理切换关系提高切换成功率,保证下一步业务参数优化时无线信号的分布是正常的。具体工作包括了天馈硬件及邻区列表的优化调整。在第一次RF优化测试时,要尽量遍历区域内所有的小区,以排除硬件故障的情况。,Page 5,RF优化的基本流程图,Page 6,RF优化准备,Page 7,RF优化准备checklist

3、,网络规划结果,网络结构图,站点分布,站点信息,站点工参;当前区域网络指标信号路测结果(掉话点,切换失败点);小区导频RSRP覆盖图;信号质量SINR分布图;切换成功率统计结果;根据RSRP、SINR和切换成功率的分布情况与优化基线比较,确定需要进行优化的区域。,网络优化基本方法,Page 8,网络优化,调整方向角,调整下倾角,各制式特性配置,重选、切换参数调整,功率调整,天线高度,各个制式的优化方式中工程手段基本相同,RF优化包括调整方位角,调整下倾角,天线高度、基站发射功率,以及通过各自的特性算法,性能参数等进行优化调整,主要的区别在于各制式统计量定义的异同。,目录,RF优化流程LTE R

4、F优化内容常见问题解决方法覆盖问题信号质量问题切换成功率问题,Page 9,目录,RF优化流程LTE RF优化内容常见问题解决方法覆盖问题信号质量问题切换成功率问题,Page 10,覆盖问题分类(RSRP占主导),Page 11,弱覆盖(覆盖空洞),越区覆盖,上下行不平衡,无主导小区,保证网络的连续覆盖;,使实际覆盖与规划一致,解决孤岛效应导致的切换掉话问题;,从上行和下行链路损耗是否平衡角度出发,解决因为上下行覆盖不一致的问题;,使网络中每个小区都具有主导覆盖区域,防止出现因无线信号波动产生频繁重选或切换问题。,影响覆盖的因素,Page 12,1,下行:有效辐射功率机EIRP总发射功率合路损

5、耗路径损耗PL频段接收点距离基站的距离电波传播的场景(市区和郊区)和地形(平原,山区,丘陵)天线增益天线挂高天线的参数(方向图)天线下倾角天线方位角,2,上行:基站接收灵敏度。天线分集增益。终端发射功率。上行无线信号传播损耗,塔放对上行的影响,弱覆盖、覆盖空洞,Page 13,.,各小区的信号在某区域都小于优化基线,导致终端无法注册网络 或接入的业务无法满足Qos的要求。,.,某一片区域没有无线网络覆盖或者覆盖电平过低产生的弱覆盖区,弱覆盖区域内下行接收电平很不稳定,从而会导致手机的接收电平小于MS最小接入电平(RXLEV_ACCESS_MIN)而掉网;通话态的用户进入弱覆盖区域后无法切换到电

6、平更强的小区,会明显感到通话质量下降,甚至因为低电平低质量而掉话。,弱覆盖,覆盖空洞,解决弱覆盖问题,Page 14,分析地理环境,检查相邻站RxLev是否正常;结合参数配置分析周边各个扇区的EIRP,使其能够在规划允许范围内保证最大值;增强导频功率;调整天线方向角和下倾角,增加天线挂高,更换更高增益天线。,无法通过天线调整解决的覆盖空洞问题,应给出新建基站的建议;增加周边基站的覆盖范围,使两基站覆盖交叠深度加大,保证一定大小的切换区域;注意:覆盖范围增大后可能带来的同邻频干扰,对于电梯井、隧道、地下车库或地下室、高大建筑物内部的信号盲区可以利用RRU、室内分布系统、泄漏电缆、定向天线等方案来

7、解决;此外需要注意分析场景和地形对覆盖的影响。,案例-通过SCANNER或者路测UE寻找弱覆盖区,Page 15,弱覆盖区域,通过进行空载路测,得到测试路线上信号强度的具体分布,根据路测工具显示的分布情况,找出信号的弱覆盖区,如图中红色区域。根据弱覆盖区的具体位置,查看规划覆盖该区域的站点的RF参数进行综合调整。,无主导小区,Page 16,.,无主导覆盖区域指某一片区域内服务小区和邻区的接收电平相差不大,不同小区之间的下行信号在小区重选门限附近的区域,并且无主导覆盖的区域接收电平一般或者较差,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网络频率复用的原因,导致服务小区的SINR不稳定,还可能发生接收质量差等问题,在空闲

8、态主导小区重选更换过于频繁,进而导致在连接态的终端由于信号质量差发生的切换频繁或者掉话等问题。无主导覆盖也可以认为是弱覆盖的一种。,无主导小区,解决无主导小区问题,Page 17,如果实际情况与网络规划有出入,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能够对该区域覆盖最好的小区进行工程参数的调整。,针对无主导小区的区域,确定网络规划时用来覆盖该区域的小区,应当通过调整天线下倾角和方向角等方法,增强某一强信号小区(或近距离小区)的覆盖,削弱其他弱信号小区(或远距离小区)的覆盖。,案例-分析找出无主导小区区域,Page 18,现象:一段测试路线上,UE反复在几个相同小区进行小区重选或者乒乓切换分析:通过观察信令流程和

9、PCI 分布图。这里通过观察Best PCI分布图,如果是无主导小区的现象,那么图中会出现两种或几种颜色的PCI交替变换。解决措施:通过确定规划阶段覆盖规划,337小区是该区域的主覆盖小区,而49小区的信号也较强,增大49小区的下倾角,保证337和49小区在十字路口交界处进行切换。,PCI distribution in cluster xx,无主导小区,越区覆盖,Page 19,.,越区覆盖一般是指某些基站小区的覆盖区域超过了规划的范围,在其他基站的覆盖区域内形成不连续的主导区域。比如,某些大大超过周围建筑物平均高度的站点,发射信号沿丘陵地形或道路可以传播很远,在其他基站的覆盖区域内形成了主

10、导覆盖,产生的“岛”的现象。因此,当呼叫接入到远离某基站而仍由该基站服务的“岛”形区域上,并且在小区切换参数设置时,“岛”周围的小区没有设置为该小区的邻近小区,则一旦当移动台离开该“岛”时,就会立即发生掉话。而且即便是配置了邻区,由于“岛”的区域过小,也会容易造成切换不及时而掉话。,越区覆盖,解决越区覆盖问题,Page 20,在天线方位角基本合理的情况下,调整扇区天线下倾角,或更换电子下倾更大的天线。调整下倾角是最为有效的控制覆盖区域的手段。下倾角的调整包括电子下倾和机械下倾两种,如果条件允许优先考虑调整电子下倾角,其次调整机械下倾角,避免扇区天线的主瓣方向正对道路传播;对于此种情况应当适当调

11、整扇区天线的方位角,使天线主瓣方向与街道方向稍微形成斜交,利用周边建筑物的遮挡效应减少电波因街道两边的建筑反射而覆盖过远的情况,对于高站的情况,降低天线高度。在不影响不小区业务性能的前提下,降低载频发射功率。,案例-下倾角设置不合理导致越区覆盖,现象:图右上图所示PCI为288的小区出现越区覆盖,会对其它小区造成干扰,增加掉话的机率。分析:由图中可以看出,出现越区覆盖最可能的原因就是此处天线高度过高或天线下倾角设置不合理,经过核查当前的工参设置,确实发现下倾角设置偏小,建议增大下倾角设置。调整措施:调整288小区下倾角,从3-6,从右下图可以看出,下倾角调整后,288小区的越区覆盖得到了明显的

12、控制。,Page 21,案例-天馈接反,Page 22,现象:在世博村站0号小区天线正下方(图中红色区域)的RSRP很低,但此处2号小区的RSRP很高,两个小区的信号分别在对方的覆盖区域信号质量较好。分析:在安装调测完毕开站的时候,发现原来规划的0号小区天线主瓣方向RSRP偏低(红色部分),关闭0号小区并激活2号小区后,并重新接入UE,发现接入2号小区,RSRP正常,SINR也比之前测到的0号小区高,因此判断是两个小区的天馈接反,交换基带板的光纤后,测试结果符合预期.调整措施:交换相关基带板的光纤或者将馈线与天线调整过来。由于在机房交换光纤比较方便,所以最终采用了交换基带板上的光纤这一方案。建

13、议 在工程安装环节,一定要有网络规划的人员参与,或者用服手上有详细的网络规划资料,并在工程安装时候能够严格监督工程施工方安装,并且在安装完成后要贴上标签和存档安装资料,LTE是新产品,用服和网规在确保此环节时出现了一些疏漏,多处小区安装都出现了这个问题,需要在流程上和工程施工经验去预防以后出现类似问题。,上下行链路不平衡,Page 23,.,终端的发射功率小于基站的发射功率,可能会出现空闲状态下终端能够接收到基站的信号并成功注册小区,但是在终端进行随机接入或者业务上传时由于功率受限,基站侧无法收到上行信号,即上行的覆盖距离小于下行的情况。上下行不平衡这里是指目标覆盖区域内,上下行对称业务出现下

14、行覆盖良好而上行覆盖受限(表现为UE的发射功率达到最大仍不能满足上行BLER要求)。或下行覆盖受限(表现为下行专用信道码发射功率达到最大仍不能满足下行BLER要求)的情况。上下行不平衡的覆盖问题比较容易导致掉话,常见的原因是上行覆盖受限。,上下行链路不平衡,解决上下行不平衡,Page 24,如果在进行RF优化时没有话统数据,那么推荐在OMC机房进行单用户跟踪,获取Uu口信令上的上行Measurement Report信息,与路测文件一同分析;,对于上行干扰产生的上下行不平衡,可以通过监控基站的告警情况来确认是否存在干扰;其他原因也可能造成上下行不平衡的问题:比如直放站和干放等设备上下行增益设置

15、存在问题;收发分离系统中,收分集天馈出现问题;NodeB硬件原因,如功放故障等;这类问题一般应该检查设备工作状态,是否告警?是否正常?经常采用替换、隔离和局部调整等方法来处理,目录,RF优化流程LTE RF优化内容常见问题解决方法覆盖问题信号质量问题切换成功率问题,Page 25,天线方位角不合理 天线下倾角不合理,信号质量(SINR占主导),Page 26,频率规划不合理,基站选址天线挂高不合理,SINR 问题分析思路,小区布局不合理,解决因规划参数不合理造成的质量问题,Page 27,通过路测、话统数据有针对性对频点进行修改和优化。,频率优化,通过调整天线的方位角、下倾角来改变干扰区域的各

16、干扰信号强度,从而改变信号在该区域的分布状况。调整的原则是增强主覆盖扇区的电平,减弱其他扇区的电平。,天馈调整,干扰是由于多个小区共同覆盖造成的,解决该问题的一个直接的方法是提升一个小区的功率,降低其它小区的输出功率,形成一个主覆盖。,当天线下倾角增大到一定程度,再增大会导致天线方向图畸变时,为缩小 覆盖范围,可以减小导频功率,功率调整可以和天线调整配合使用。,增加主导覆盖,调整功率,案例-调整天线方位角和下倾角降低干扰,Page 28,现象:1,2,3,7,8,9,10,11,12号站,测试过程中发现覆盖距离很远,越区覆盖严重,多处出现同频干扰。分析:通过查看工参数据以及对路测数据的分析,覆

17、盖区域内小区密度较大,每个小区实际负责覆盖的区域面积可以缩小,通过调整天线方位角和下倾角,减小每个小区的覆盖范围。解决措施 28号小区下倾角2度-4度,且沿着演示路线打;33号小区向万科馆方向打,下倾角3度-6度,50,51号小区作为28号,33号小区的跳板,下倾3度-6度,打向通信馆;同时,为了降低33号小区对浦东园区-中国馆附近的高架步道的干扰,33号小区的发射功率降低3dB。浦西优化前的SINR 浦西优化后的SINR,优化前信号质量差,案例-更改同频小区的PCI后降低干扰,现象:在日本馆旁边,UE接入PCI3后SINR较低(离基站有200m左右),怀疑是同频干扰所致。分析:附近站点信息没

18、有频率相同的邻区,排除同频干扰。发现PCI6对PCI3的干扰较大,关闭PCI6后干扰降低,SINR得到提高。根据理论分析-PCI相互错开可以降低干扰,所以现场采用了该方法。解决措施:将PCI6更改为PCI8后,SINR有10dB左右的提高,干扰得到控制。,Page 29,PCI6开启时的SINR PCI6关闭时的SINR PCI6改为PCI8时的SINR,案例-干扰严重导致切换失败,现象:测试过程中从PCI 281切换到PCI279切换失败分析:PCI 178覆盖较强,源小区281受到279和178两个扇区的强干扰,下发的切换命令总是失败,UE无法正确接收。279小区是切换的目标小区,在切换区

19、有一定的信号强度可以保证切换后的信号质量,279小区暂时不能减小;178小区是完全干扰小区的角色,因此首先需要减小的178小区在该区域的信号强度,减轻对281小区的干扰。解决措施:通过调整天线下倾角,把178的覆盖进行收缩,切换成功。,Page 30,目录,RF优化流程LTE RF优化内容常见问题解决方法覆盖问题信号质量问题切换成功率问题,Page 31,切换成功率问题分析,Page 32,RF阶段的切换优化的最重要工作之一是邻区优化,用于保证网内所有用户在空闲态或通话态下都能够及时重选或切换到最佳的服务小区,从而保证整个网络覆盖的连续性;此外还包括切换合理性的优化,包括是否存在延迟切换,乒乓

20、切换,非逻辑切换等,这类问题最终实际上可以归结为覆盖,干扰和切换参数的优化。,切换问题分析,切换合理性检查 首先从路测软件中分析清楚切换事件中源小区和目标小区。在获知源小区和目标小区后,通过Mapinfo在地理上检查本次切换是否是合理的,即是切换是否发生在地理上相隔过远的2个小区之间。干扰检查上行或下行干扰都会是导致切换失败的根本原因,在分析切换失败时应当同时关注源小区和目标小区的干扰情况覆盖问题 分析切换失败时源小区和目标小区,分别从是否存在越区覆盖,上下行不平衡,载频级别接收质量和接收电平性能测量等方面来分析 检查内容:切换主要根据RSRP来进行检查,通过UE路测对切换区的测量结果:1、查

21、看测量结果中,期望的切换源小区和目标小区的RSRP是最大的两个;2、源小区和目标小区的RSRP在切换点的绝对值是否合理,即不能在信号太弱的情况下再发起切换,具体取值根据网络整体RSRP强度来确定。,Page 33,案例-漏配邻区导致掉话,现象:如右上图所示,UE上报了多次测量报告,但没有进行切换,很有可能是邻区漏配。分析:打开测量报告的内容,可以看到UE上报的PCI为64小区的A3报告,接下来就是要确认当前的小区及下发的测量控制是否包含此小区。打开下发测量控制的那一条“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如右下图所示,可以看到当前小区是278(第一个小区就是当前的小区

22、),下发的测量控制并没有包含PCI为64的小区,可以确认278和64漏配邻区。保险起见,可以再检查现网邻区配置进行确认。解决措施:添加漏配的邻区 278和64,信令流程正常。,Page 34,Page 35,切换测量门限设置过低,异频测量事件门限设置过低导致源小区信号强度很小,吞吐率已经严重下降的情况下,才发起异频邻区的测量,此时目标小区信号强度已经很强的情况,但是没有及时切换,使得吞吐率迅速下降:,切换测量门限设置过高,Page 36,触发异频测量启动的A2门限设置过高,导致触发UE过早地进行了异频测量,由于异频测量需要专门分配一定时频资源进行,减少了UE可用的时频资源,导致调度次数不足,影

23、响吞吐率:,天线高度过高引起越区同频干扰,Page 37,站点天线安装过高导致信号漂移严重,产生对其他小区的同频干扰:如上图,新全球通大楼上的小区0,PCI28,天线安装在22楼,导致UE位于邻区PCI7时,还能够测量到很强的信号,由于是同频,导致SINR下降严重,影响吞吐率,因此尽可能增大天线的下倾角及降低小区的发射功率,对减小同频干扰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使用PCI规划减小同频干扰,Page 38,优化过程修改了小区频点,但是频点修改后,引起非邻区的同频小区PCI mod 3结果相等,导致RS同频干扰严重,使RS SINR降低,导致吞吐率不理想,因此频率规划和PCI规划需要相互配合,将PCI

24、 13修改为PCI 17,SINR提高了7dB,启动测量和异频切换门限设置过低,导致源小区信号稍有波动,产生了乒乓切换,影响了吞吐率,Page 39,二沙岛路线上大部分区域都属于PCI1的覆盖区域,在通过二沙岛上的转盘时,由于上方桥梁阻挡,引起小区1的信号有一个波动,在这个过程中,刚好触发了PCI1的A2事件的测量门限,此时小区0的RSRP又刚好满足了PCI1的A4切换门限,导致PCI1切换到了PCI0,而随后PCI1的RSRP又迅速抬高,终端又重新切换到PCI1,通过略微提高测量门限和切换门限,使PCI1不在此测量,避免了乒乓切换的产生。,使用小区偏置解决乒乓切换,Page 40,现象:从1

25、0小区切换到3小区后,由于5号小区的功率在此也很强,导致切换到3后,3还在保持测量,测量到5号小区后,切换到5,随后由于5信号减弱,再次切换回了3;因此调整3号小区到5号小区的小区偏置为-2,使得不改变切换门限的情况下,限制了在该区域3号小区到5号小区的切换,在修改此偏置的时候,还需要考虑从二沙岛回临江大道时,3到5的切换效果,根据测试情况,该区域5的信号强度为大于-80dbm,因此对此区域的切换没有影响。,RSRQ达到门限,触发UE提前测量,Page 41,RSRP没有达到门限,RSRQ达到门限,触发UE提前测量通常情况下我们在切换的A1,A2,A4事件配置只根据测试中RSRP的大小来进行调

26、整,很少注意到RSRQ也可以同样触发A2事件。在某一次的演示路线的测试中发现,UE比通常发生发起测量的位置提前了不少,但是RSRP还没有达到测量触发门限,起初还以为是Probe的时间粒度过大没有体现出RSRP的变化,仔细研究测试log才发现是RSRQ达到门限而触发测量,导致提前切换,引发后续的多次乒乓切换,引起业务质量下降。,总结,RF 优化阶段的调整措施除了邻区列表的调整外,主要是工程参数的调整。大部分的覆盖和干扰问题能够通过调整如下(优先级由高到低排列)工程参数加以解决:天线下倾角;天线方向角;天线高度;天线位置;天线类型;增加塔放;站点位置;新增站点/RRU,Page 42,以上内容对网络优化中 RF 优化阶段涉及的内容进行描述。RF 优化关注的是网络信号分布状况的改善,为随后的业务参数优化提供一个良好的无线信号环境。RF 优化测试以 DT 测试为主,其他测试方法提供补充。RF 优化分析以覆盖问题、切换问题分析为主,其它问题分析作为补充,主要是排除由于以上三个问题带来的切换、掉话、接入和干扰问题。RF 优化调整以工程参数及邻区列表调整为主,小区参数调整在参数优化阶段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