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与Spk的介绍.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439967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Mic与Spk的介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Mic与Spk的介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Mic与Spk的介绍.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Mic与Spk的介绍.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Mic与Spk的介绍.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Mic与Spk的介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ic与Spk的介绍.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Microphone 与Speaker的介绍,DRI:Daven wei,Microphone 的结构解析,1 外观结构,2 内部实物解剖,3 内部电路图,4 Mic的工作原理,驻极体传声器包括振动元件、换能元件和声学元件三类基本部件。声信号通过振动元件(振膜)将声振动转化为机械振动,再通过换能元件将机械振动转换为电振荡,同时可通过声学元件使传声器具有不同的特性。,由静电学可知,对于平行板电容器,有如下的关系式:C=S/d 即电容的容量C与介质的介电常数成正比,与两极的正对面积S成正比,与两极间的距离d成反比。另外,当一个电容器充有Q量的电荷,那么电容器两极之间要形成一定的电压,有如下关系式;

2、C=Q/V 对于驻极体传声器,内部存在一个由振膜,垫片和极板组成的平行板电容器。当膜片受到声压作用时,要产生振动,从而改变了膜片与极板之间的距离d,产生了一个d的变化,由公式可知,必然要产生一个C的变化,即:CS/d 由公式可知,由于C的变化,充电电荷又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必然产生一个V的变化,即:V=Q/C这样初步完成了一个由声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由于这个信号非常微弱,内阻非常高,不能直接使用,因此还要进行阻抗变换和放大。,FET(场效应管)是一个电压控制元件,漏极(D极)电流ID受源极(S极)与栅极(G极)间电压VGS的控制。由于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是接到FET的S极和G极的,因此相当于FE

3、T的S极与G极之间加了一个V的变化量,FET的漏极电流ID相应就产生一个ID的变化量,这个电流的变化量ID就在负载电阻RL上产生一个VD的电压变化量,最后VD通过隔直电容C输出,该转化过程如下:VGS ID VD这个电压的变化量VD是由声压引起的,至此传声器就完成了一个声电转换过程,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输出。,5 Mic的主要性能参数,(2)工作电流:MIC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所消耗的电流,一般小于0.5 mA(500A),(1)灵敏度:表示MIC声电转换能力的一个指标。它的定义是在单位声压作用下,输出电压的大小。单位是分贝(dB)。一般定义 0dB=1V/Pa,即MIC在1Pa声压下输出信号电

4、压为1V时定义为0dB。1Pa=1N/平方米,(3)信噪比:理想的MIC,当作用于振膜上的声压为零时,MIC输出的电压也应该 是零。而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尽管作用于振膜上的声压为零,但由于相关部件内,特别是FET内电子的热运动使MIC仍有一定的输出电压,我们称它为“噪声电压”或“本底噪声”。当有话音信号声压作用于振膜时,MIC的输出电压与“噪声电压”之比叫信噪比。,(4)指向性:传声器的指向性又称方向性,是指传声器对不同角度入射的声波的响应。当声波从不同角度 入射到传声器振膜时,振膜所受到的作用力不同,因此相应的输出也不同。传声器的指向性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全指向性、单指向性和双指向性。,Spea

5、ker 的结构解析,1 外观结构,AAC,NXP,1 内部实物解剖,Front cover,Membrane,Coil,Magnet&plate,Basket,2 测试项目,(1)THD: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输入一个连续固定频率的周期函数f(t),输出时除固定频率的周期函数f(t)外还出现f(2t),f(3t)奇、偶谐波的出现,就称之为波形失真。以下图为例,输入周期为1KHZ的signal经FFT转换为频域后可发现,在3K,5K,7K的频域点上出现基次谐波成为谐波失真。,(2)FR:Frequency Response,当一个周期函数f(t)包含10,50,100,500,1K,3K,7K,10K20KHZ的signals这对这个“Multi-Tone”的周期函数做Fast Fourier Trans,就可以在10,50,100,500,1K20K的频域上得到振幅,振幅的Peak point 连起来,就可以得到此系统在个频段输出的响应点。曲线越是平滑代表频响越佳,其系统于各频段得signals皆能如实反映。,(3)RB:Run&Buzz,异音为非线性,不规则,突发且不必要的失真效应,属于极低能量的简短脉冲。,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