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ltisim电子电路仿.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440984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PPT 页数:124 大小:4.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multisim电子电路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multisim电子电路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multisim电子电路仿.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multisim电子电路仿.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multisim电子电路仿.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multisim电子电路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ultisim电子电路仿.ppt(1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8章 高频电子技术Multisim仿真实验,8.1 单调谐和双调谐回路仿真实验 8.2 单调谐放大电路仿真实验 8.3 相乘器调幅电路仿真实验 8.4 二极管双平衡调幅电路仿真实验 8.5 同步检波器仿真实验 8.6 二极管包络检波仿真实验 8.7 二极管环形混频器仿真实验 8.8 相乘倍频器仿真实验 8.9 单失谐回路斜率鉴频器仿真实验 8.10 AFC锁相环电路仿真实验,8.1 单调谐和双调谐回路仿真实验 1实验要求与目的(1)测量LC并联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2)研究电路谐振频率与电路频率特性及Q值的关系。(3)研究双调谐回路的频率特性,改变耦合系数,观察频率特性的变化。,2实验

2、原理(1)在高频电子线路中,小信号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均以并联谐振电路作为晶体管的负载,放大后的输出电压从回路两端取出。因此研究并联回路的频率特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2)并联谐振电路具有选频作用。(3)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4)电路的品质因数,Q反映了LC回路的选择性:Q值越大,幅频特性曲线越尖锐,通频带越窄,选择性越好。,3实验电路图8-1所示电路为单调谐LC谐振电路,图8-2所示电路为通过电容耦合的双调谐LC谐振电路。,图8-1 单调谐LC谐振电路,图8-2 双调谐LC谐振电路,4实验步骤1)单调谐LC谐振电路分析(1)按图8-1所示连接电路并设置各元件参数。(2)测试频率特性。启动分析菜

3、单中的AC Analysis.命令,在弹出的交流分析对话框中按图8-3所示进行设置。选择节点1为分析节点,运行仿真,得到图8-4所示的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图8-3 交流分析对话框设置,图8-4 单调谐回路的频率特性,(3)观察电感和电容取值变化对频率特性的影响。采用参数扫描方法同时观察电感L1分别为0.5 mH、1mH、1.5mH时的频率特性。采用参数扫描方法同时观察电容C1分别为150 pF、250 pF、350 pF时的频率特性。启动分析菜单中的Parameter Sweep命令,在弹出的参数设置对话框中进行相应的设置。进行仿真后得到如图8-5所示的L取不同值时的频率特性曲线和如

4、图8-6所示的C取不同值时的频率特性曲线。,图8-5 单调谐回路L取不同值的频率特性曲线,图8-6 单调谐回路C取不同值的频率特性曲线,(4)观察负载电阻变化对频率特性的影响。电阻值分别取0.5 kHz、1 kHz、1.5 kHz,进行参数扫描分析,得到如图8-7所示的频率特性曲线。,图8-7 负载取不同值时的频率特性曲线,由图8-7所示曲线可知,负载的改变会使频率曲线发生改变:当阻值增大时,谐振电压增大,曲线变得尖锐,通频带变窄,但回路谐振频率不变。,2)双调谐LC谐振电路分析(1)按图8-2所示连接双调谐电路,电路采用电容耦合,耦合系数K=C3/C,其中C=C1+C3=C2+C3。用交流分

5、析法对节点3进行分析,得到电路的频率特性曲线如图8-8所示。,图8-8 双调谐回路的频率特性曲线,(2)观察耦合电容取值变化对频率特性的影响。采用参数扫描方法同时观察耦合电容C3分别为150 pF、250 pF、350 pF时的频率特性。启动分析菜单中的Parameter Sweep.命令,在弹出的参数设置对话框中进行相应的设置。进行仿真后得到如图8-9所示的C3取不同值时的频率特性曲线。,图8-9 不同耦合电容时的频率特性曲线,分析图8-9可以知道:当耦合电容比较小时,即电路处于弱耦合状态时,输出电压幅值较小,曲线形状较窄且呈现单峰;当耦合电容太大时,即电路处于强耦合状态时,输出电压幅值较大

6、,曲线形状较宽且呈现双蜂,但曲线顶部出现凹陷,所选频段幅度不均;只有当耦合电容处于临界耦合状态时,输出电压幅度达最大,曲线形状较宽且呈现单峰。图中C3=15 pF时,电路处于临界耦合状态。通常耦合电容的取值略超过临界耦合状态,即使得曲线顶部出现凹陷不深的双蜂,这样可以得到较宽的频带,并且频带内较平坦。图8-10所示为C3=20 pF时电路的频率特性曲线。和图8-4所示单调谐频率特性曲线相比较,双调谐回路的通频带更宽,更接近于理想矩形的幅频特性。,图8-10 C3=20 pF时的频率特性曲线,5思考题(1)由仿真结果(见图8-5)可以看到,LC回路的通频带基本不受电感影响,为什么?(2)双调谐L

7、C谐振电路与单调谐LC谐振电路相比有何优点?,8.2 单调谐放大电路仿真实验 1实验要求与目的(1)构建单调谐放大电路,掌握选频放大电路的结构。(2)研究单调谐放大电路的特性,掌握单调谐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2实验原理单调谐放大电路通常用来放大高频小信号,如超外差式接收机的高放和中放电路,因此对其功能的基本要求是必须兼有放大和选频双重作用,这分别由放大电路和选频网络两部分实现。调谐放大器的基本组成如图8-11所示。,图8-11 调谐放大器的基本组成,3实验电路单调谐放大电路如图8-12所示。,图8-12 单调谐放大电路,4实验步骤1)研究电路的放大特性设置输入信号的频率为1 MHz,双击示波器

8、图标,打开仿真开关,可以观察到电路的输入、输出信号波形,如图8-13所示。观察图8-13可以看到,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基本上是反相的,同时电路的放大倍数约为50,这说明电路工作在谐振放大状态。,图8-13 频率为1 MHz时输入、输出信号波形,设置输入信号的频率为1 kHz,再观察输入、输出信号波形,可以看到此时的输出信号很小,电路工作于失谐状态。设置输入信号的频率为10 MHz,再次观察输入、输出信号波形,可以看到此时的输出信号也很小,电路同样工作于失谐状态。由此可见,只有当电路工作于谐振状态时,电路对信号才有放大作用,即电路具有选频放大的能力。,2)研究电路的频率特性采用交流分析的方法得到电

9、路的频率特性曲线。启动分析菜单中的的AC Analysis.命令,在弹出的参数设置对话框中按图8-14所示进行设置,选择节点4进行分析,点击Simulate按钮,得到如图8-15所示的频率曲线。,图8-14 交流分析对话框设置,图8-15 单调谐电路的频率特性曲线,观察图8-15所示曲线,上面的曲线是电路的幅频曲线,下面的曲线是电路的相频曲线。从幅频曲线可以看到,在频率为1 MHz时,电路的输出是最大的,输出约为输入的50倍;同时从相频曲线可以看到,此时输出与输入的相位差基本上为180,即输出与输入反相。,5结论理论计算电路的谐振频率为,即电路的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吻合。,8.3 相乘器调幅

10、电路仿真实验,1实验要求与目的(1)用相乘器实现正常调幅波电路,观察输出波形,研究其频谱分布。(2)用相乘器实现平衡调幅电路,观察输出波形,研究其频谱分布。,2实验原理调制就是将所传递的信号“附加”到高频载波上。根据调制时被控制的高频参数的不同,可以分为调幅、调频和调相电路。调幅就是控制高频载波信号的振幅随着低频调制信号的变化而变化;调频或调相就是控制高频载波信号的频率或相位随着低频调制信号的变化而变化。正常调幅波的表达式为,为简单起见,设初相为0。,利用三角函数变换,可得到:,其中,为调制指数。,平衡调幅波为抑制了载波频率成分的调幅波,它的表达式为,利用三角函数变换,可得到:,利用相乘器可以

11、实现幅度调制。,3实验电路图8-16所示电路是用相乘器实现正常调幅的实验电路,电路输出:,其中,V1是一个频率为20 kHz,幅度为1 V,初相为0的高频载波信号;V2是一个频率为1 kHz,幅度为1 V,初相为0的低频调制信号;V3为2 V的直流电源。改变V3的大小,可以改变调制指数。,图8-16 相乘器正常调幅实验电路,4实验步骤1)用相乘器实现正常调幅实验步骤(1)按图8-16所示连接电路,设置各信号参数。电路的调幅指数等于V2的振幅与V3的比值,此时设置的调幅指数ma=1/2=0.5。(2)打开示波器及仿真开关,观察输出波形,如图8-17所示。由图8-17可以看出,高频载波信号的振幅随

12、着调制信号的变化而变化,高频载波信号振幅的包络变化与低频调制信号是一致的。,将V2设置为1 V,此时的调幅指数ma=1/1=1,观察到的输出波形如图8-18所示。这时电路处于临界调制状态。将V2设置为0.5 V,此时的调幅指数ma=1/0.5=2,观察到的输出波形如图8-19所示。观察图8-19所示波形,这时的输出信号振幅包络的变化已不能反映调制信号的变化,这种状态称为过调制。在实际调制电路中,过调制是不允许的。,图8-17 ma=0.5时的正常调幅输出信号,图8-18 ma=1时的正常调幅输出信号,图8-19 ma=2时的正常调幅输出信号,(3)分析图8-17所示输出调制信号的频谱。启动分析

13、菜单中的Fourier Analysis.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按图8-20所示进行设置。点击Simulate按钮,得到如图8-21所示的频谱图,图中的表格是频谱图列表表示方式。,图8-20 Fourier Analysis 对话框设置,图8-21 调幅电路输出信号频谱,2)用相乘器实现平衡调幅实验步骤(1)将正常调幅电路中的直流电源设置为0,实现平衡调幅。图8-22所示电路是用相乘器实现平衡调幅实验电路。电路输出为,其中,V1是一个频率为20 kHz,幅度为1V,初相为0的高频载波信号;V2是一个频率为1kHz,幅度为1V,初相为0的低频调制信号。,图8-22 相乘器平衡调幅实验电路,(2)

14、打开示波器,打开仿真开关,观察输出信号波形。观察到的平衡调幅信号如图8-23所示。,图8-23 平衡调幅输出信号波形,(3)分析平衡调幅波的频谱。启动分析菜单中的Fourier Analysis.命令,进行相应设置后仿真得到如图8-24所示的频谱图。,图8-24 平衡调幅信号频谱,5结论从频谱角度上看,相乘器是一个线性频率变换器件,可以实现线性的频谱变换。,8.4 二极管双平衡调幅电路仿真实验1实验要求与目的(1)构建二极管双平衡相乘器电路,掌握电路的结构。(2)分析仿真电路的波形,掌握电路的工作原理。,2实验原理在上一节中,我们调用了软件提供的相乘器实现了幅度调制。在高频电路中,相乘器是实现

15、频率变换的基本组件。在通信系统及高频电子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相乘器有:二极管双平衡相乘器及由双极型或MOS型器件构成的模拟乘法器。模拟乘法器的典型产品有集成BG314、MC1595L、BB4214等产品。本实验研究二极管双平衡相乘器的工作原理。电路中的二极管工作在开关状态,且大多采用平衡对称的电路形式,这样可以大大减小不必要的频率分量。,3实验电路二极管双平衡相乘器电路如图8-25所示。电路中要求各二极管的特性完全一致,电路完全对称。本仿真实验调用了四只虚拟二极管。V1是低频调制信号,V2是高频载波信号。V1的参数设置为幅值0.3 V,频率500 Hz;V2的参数设置为幅值4.5 V,频率15.

16、9 kHz。输出端接有由L1、C1组成的谐振电路,谐振电路的参数设置值使谐振频率等于载波的频率。,图8-25 二极管双平衡相乘器,4实验步骤(1)按图8-25所示设置电路中各元件参数并连接电路。(2)打开仿真开关,得到如图8-26所示的输出波形。观察波形,可以看出电路输出信号波形是平衡调幅波。,图8-26 电路输出信号波形,(3)对输出信号进行傅里叶分析,观察它的频谱结构。启动分析菜单中的Fourier Analysis.命令,进行相应设置后仿真得到如图8-27所示的频谱图。将图表结合起来看,可知输出信号含有两个频率成分,即上边频(6000+100=6100 Hz)和下边频(6000-100=

17、5900Hz)。从频谱结构分析可知,输出信号是抑制了载波的平衡调幅信号。频域分析的结果和时域示波器的观察结果是吻合的。,图8-27 输出信号频谱图,5结论二极管双平衡相乘器与选频电路的连接可以实现平衡调幅。,8.5 同步检波器仿真实验1实验要求与目的(1)用乘法器构建同步检波器。(2)仿真分析同步检波器的输入、输出信号波形。(3)分析输入、输出信号的频谱结构,掌握电路的工作原理。,2实验原理设输入平衡调幅波为而载波信号为 由于平衡调幅波中无载波分量,因此该载波信号必须由本机振荡产生,而表示它与原载波信号之间的相位差,这两信号相乘的输出为,若滤除高频分量,可得低频分量为,当=0时,低频输出信号的

18、幅值最大,随着相移的加大,输出信号减弱,因此理想情况下要求本机振荡信号必须与原载波信号同频同相,因此称为同步检波。,3实验电路 图8-28所示电路为平衡调幅波同步检波器。图中R1和C1构成低通滤波器,C2是输出耦合电容,用来隔离直流输出信号。,图8-28 同步检波器,4实验步骤(1)按图8-28所示连接电路。(2)打开仿真开关,用示波器观察波形,观察到的波形如图8-29所示。由图可以看出,同步检波器的输入波形是平衡调幅波,经检波后,输出的是低频调制信号。,图8-29 同步检波器输入、输出信号,(3)对电路中的节点7、节点8和节点12的信号进行傅里叶分析,观察信号频域的变化。启动分析菜单中的Fo

19、urier Analysis.命令,进行相应设置后进行仿真,可得到其频谱图。图8-30是节点7的傅里叶分析结果,图8-31是节点8的傅里叶分析结果,图8-32是节点12的傅里叶分析结果。,图8-30 节点7信号频谱图,图8-31 节点8信号频谱图,图8-32 节点12信号频谱图,观察图8-30所示频谱可知,节点7的信号频谱抑制了载波的上、下边频,信号是平衡调幅波,这与用示波器在时域观察到的波形是一致的。观察图8-31所示频谱可知,节点8的信号频谱将上、下边频信号搬迁到了2倍载波频率附近,同时还有一个频率为1 kHz的低频信号,这与理论分析结果是一致的。观察图8-32所示频谱可知,节点12的信号

20、频谱只有一个频率为1 kHz的低频信号,因为节点8的信号经过R1、C1组成的低通滤波电路时,高频分量基本被滤除了,在输出端得到的是低频调制信号。这与用示波器在时域观察到的波形是一致。,8.6 二极管包络检波仿真实验1实验要求与目的(1)构建二极管包络检波电路。(2)观察检波输出波形,理解二极管检波的原理。(3)分别改变载波频率、调制信号频率和电容的大小,观察参数对输出波形的影响。(4)学会正确地选择电路的元件参数。,2实验电路实验电路如图8-33所示。输入的调制信号的调制度设置为0.5,载波的频率设置为10 kHz,调制信号的频率设置为800 Hz。,图8-33 二极管包络检波电路,3实验原理

21、设检波电路输入的高频调幅波为,由于电容C的高频阻抗很小,因此电压大部分加在二极管D1上。当vi为正时,二极管D1导通,立即对电容C1充电。由于二极管的正向电阻很小,因此C1很快被充电到接近输入信号的峰值。电容上的电压建立起来以后,对二极管来说就形成了反向偏压,这时二极管导通与否将由电容端的电压(即输出电压)与输入信号电压共同决定,只有在高频信号的峰值附近的一部分时间才能导通。,4实验步骤(1)按图8-33所示连接实验电路。(2)打开仿真开关,用示波器观察电路的输入、输出波形。观察到的波形如图8-34所示。图中a波形是输入的调幅信号,b波形是包络检波后的输出波形。,图8-34 检波电路输入、输出

22、波形,研究图8-34所示波形可知:在二极管导通期间,电容C1被充电,其电位基本上随着输入信号的增加而增加;在二极管截止期间,电容C1对电阻R1放电,由于放电时间常数较大,电容上的电位逐渐下降,直到下一次正的输入信号峰值到来前瞬间,二极管再次导通,电容C1再次充电。如此周而复始,就在R1上形成了如图8-34中曲线b所示的波形。电容C1上的锯齿电压波形和高频调幅波的包络线相似,而调幅波的包络线反映的是调制信号的变化,利用它可将低频调制信号解调出来。,(3)改变电容C1的大小,观察电路输出波形。当电容C1=0.01 m F时,电路的输入、输出波形如图8-35所示。观察电路输出波形b可以看到,由于电容

23、C1减小,放电加快,因此在二极管截止期间,电容C1上的电压几乎全部放完,每次都是从0开始充电,很显然,电容C1上的电位不能跟随调制信号峰值包络的变化而变化。,图8-35 C1=0.01 m F时输入、输出波形,当电容C1=1 m F时,电路的输入、输出波形如图8-36所示。观察电路的输出波形b,发现出现对角切削失真,即在输入信号包络下降的区段,输出信号的变化跟不上包络的变化。这时由于C1增加,放电太慢,因此在输入信号下降的某一区段时间内,二极管始终截止,这段波形的变化随放电波形变化,而与输入信号无关。只有当输入信号振幅重新超过输出电压时,电路才能恢复正常。,图8-36 C1=1 m F时输入、

24、输出波形,5实验结论通过二极管可以实现峰值包络检波,从而将调制信号解调出来。为了使电路的输出信号能跟随包络的变化,电容C的选择要合理。通常,检波电路中的R、C要满足以下条件:,8.7 二极管环形混频器仿真实验 1实验要求与目的(1)建立二极管环形混频器,掌握电路的结构特点。(2)分析混频器的输入、输出波形,掌握混频器的工作原理。(3)分析混频器输出信号频谱,理解混频器频谱搬迁。,2实验原理混频是一种线性频谱变换(搬迁)的过程。混频后,原信号的各分量一齐搬迁到新的频域,各分量的频率间隔和相对幅度仍保持不变,在进行这种变换时,新频率为原频率与某一参考频率(通常称为本振信号频率)之差或和。能完成此频

25、谱变换的电路称为混频器。大多数超外差方式接收机可将高频的调幅波通过混频变为固定的中频调幅波。当器件的伏安特性是非线性时,能实现混频。当忽略三次方以上的各项时,非线性器件的输出电流与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式中,b0、b1、b2分别为各项的系数。若,代入上式并利用三角公式进行变换,则得到:可见,当两个不同频率的高频电压作用于非线性器件时,将产生直流、二次谐波、和频与差频等。其中b2VsVL cos(w L-w S)就是所需的频率分量,即中频。只要在输出端接上谐振频率为中频的谐振回路,就能滤除不需要的频率分量,选出中频电压。,3实验电路相乘器、晶体三极管、晶体二极管等非线性器件均可实现混频。

26、二极管构成的环形混频器电路如图8-37所示。,图8-37 二极管环形混频器,4实验步骤(1)按图8-37所示连接电路。图中Vs是调幅波信号,其载波频率为20 kHz,调制信号频率为1 kHz;VL是本振信号,频率为26 kHz。(2)打开仿真开关,用示波器观察输入、输出信号波形。双击示波器图标,得到混频器的输入、输出波形,如图8-38所示。由图8-38所示波形可以看到:输入、输出信号的峰值包络相同,只是输出信号的频率比输入信号的频率低。,图8-38 混频器输入、输出波形,(3)分析输出信号的频谱。启动分析菜单中的Fourier Analysis.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相应的参数,点击Sim

27、ulate按钮,得到输出信号的频谱,如图8-39所示。原调幅波的中心频率是20 kHz,本振信号频率是26 kHz。混频后从傅里叶分析结果可以看到:混频后的输出波形将原调幅波的中心频率搬迁到6 kHz,但频谱的结构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混频后仍然是调幅波,只是将载波的频率由原来的20 kHz(w L)变为6 kHz(w L-w s)的差频频率。,图8-39 混频后频谱图,5结论混频器可利用非线性器件产生新的频率成分,实现频谱的线性搬迁。6思考题当输入信号的频率变化时,如何使混频后的中频信号是一个固定的频率?,8.8 相乘倍频器仿真实验1实验要求与目的(1)构建倍频器电路。(2)仿真分析倍频器的工作

28、原理。,2实验原理如果将输入高频信号同时加到相乘器的两个输入端,就很容易得到一个二倍频器,因为在相乘器的输出端有:式中KM为相乘器的相乘增益。上式说明,相乘器的输出信号中包含直流分量和二倍频分量。通过简单的RC组成的高通滤波器就可以获得二倍频输出电压。,3实验电路相乘器构成的倍频器如图8-40所示,图中的输入信号是频率为1 MHz的正弦信号,它可以通过石英晶体振荡电路获得。将此信号同时送到相乘器的两输入端,输出端接C1、R1构成高通滤波电路。,图8-40 相乘器构成的倍频器,4实验步骤(1)按图8-40连接电路。(2)打开仿真开关,用示波器观察输入、输出信号波形,观察到的信号波形如图8-41所

29、示。从图8-41所示的波形图可以看到,输出信号的频率是输入信号频率的两倍,实现了倍频变换。,5结论利用乘法器可以产生倍频信号。,图8-41 示波器观察到的输入、输出波形,8.9 单失谐回路斜率鉴频器仿真实验 1实验要求与目的(1)构建单失谐回路斜率鉴频器。(2)仿真分析电路各关键点波形,理解电路的工作过程。(3)掌握电路的工作原理。,2实验原理鉴频器是频率调制的逆过程,其作用就是从调频波中解调出调制信号。鉴频器种类很多,有比例鉴频器、相位鉴频器、斜率鉴频器等。调频波的载波频率随调制信号变化而变化,但由于它是一个等幅波,仅用幅度检波器是无法将它的调制信号分离出来的。通常通过两步完成鉴频,先经过频

30、-幅变换器将调频波变换成调频-调幅波,使其幅度的变化正比于调频波频率的变化;然后用一般的幅度检波器(如二极管包络检波电路)解调出幅度的变化信号从而得到低频调制信号。,图8-42 鉴频器方框图,3实验电路单失谐回路斜率鉴频器实验电路如图8-43所示。电路中,V1是输入调频波,其参数设置为:幅值为5 V,中心频率为1.1 kHz,调制信号频率为100 Hz。调频-调幅变换电路是L1和C1组成的谐振回路,它的谐振频率为1.59 kHz,高于信号的中心频率,称为“单失谐回路”。,图8-43 单失谐回路斜率鉴频器,4实验步骤(1)按图8-43所示连接电路,设置各信号参数。(2)打开仿真开关,用示波器观察

31、各信号波形。XSC2观察到的波形如图8-44所示,上面的波形是A通道输入信号,下面的波形是B通道输入信号。A通道输入的是调频信号,B通道信号是经过调频-调幅变换得到的调频-调幅波。XSC1观察到的波形如图8-45所示,可以看到经过调频-调幅变换后的信号经过二极管包络检波电路得到的低频调制信号。,5结论由图8-44和图8-45的波形可知:输出低频调制信号反映了调频波频率的变化情况,起到了鉴频的作用。,图8-44 XSC2观察到的波形,图8-45 XSC1观察到的波形,8.10 AFC锁相环电路仿真实验 1实验要求与目的(1)掌握AFC基本电路的原理以及波形特点。(2)掌握平衡式AFC电路的锁相过

32、程。2实验原理在电子线路中,锁相环技术应用非常广泛,例如使用同步信号直接触发振荡器以求同步,这种同步的方法抗干扰性能差,已经较少采用,比较多的是采用锁相环电路。锁相环电路组成原理方框图如图8-46所示。,图8-46 锁相环原理方框图,若输入信号vi(t)和输出信号vo(t)的频率不一致时,则其间必有相位差别。鉴相器将此相位差别变换为电压vd(t),称为误差电压。该电压经低通滤波器滤除高频分量后,控制压控振荡器改变其振荡频率,使其趋向于输入信号频率。,3实验电路图8-47所示电路是电视机中行扫描AFC锁相环电路,电路说明如下:V1为脉冲信号源,即行同步信号,其周期为64ms、脉宽为4.7ms、幅

33、度为3V。C1、R1为输入耦合电路。Q1、R2、R3、C2、C3、D1、D2、R4、R5组成分相型平衡式AFC鉴相器。R6、C4组成低通滤波器,该时间常数的大小决定了锁相环的压控性和频率稳定性。R7为隔离电阻。U1A、R9、C5、D3、D4组成脉宽可变的压控振荡器。C7隔直,保证COM点平均电压为0。R10、C6组成积分电路,形成比较锯齿电压。,图8-47 AFC锁相环实验电路,4实验步骤(1)按图8-47连接实验电路。(2)先将AFC与振荡器的连线断开,用示波器观察OUT的波形。(3)分别调节R9和C5的大小,观察输出信号脉宽和频率变化规律。增大C5,输出信号的频率减小;增大R9,脉宽增加。

34、(4)将AFC与振荡器之间的连线重新连接好,分别用示波器观察OUT、COM、AFC、B、C、E各点的波形,并且调节R9(合适脉宽)和C5锁相(频)范围。锁相同步时各测试点的波形如图8-48图8-52所示。,波形分析:uc和ue为分相器Q1的输出波形,互为倒相,如图8-48所示。OUT输出高电平长,低电平短的振荡波形,可以通过调制R9获得(89%),原因是为了满足锁相环比较相位需要。,观察图8-49所示COM和ub波形,COM将OUT输出波形积分获得比较锯齿波,ub为输入同步信号。锁相过程为:设同步信号出现时,对应锯齿波逆程处于某一电压值;当振荡器频率因某种原因升高时,周期变短,锯齿波左移;当同

35、步信号再出现时,对应锯齿波逆程处于较低电压值,即COM点电位下降,引起AFC电压也下降,使振荡器输入端电位降低,从而使振荡器翻转推迟,即振荡频率下降。通过不断地牵引,电路自动平衡在一个稳定频率点上,图8-50所示波形是AFC和OUT波形,可以看到输出波形是受AFC控制的。图8-51所示波形是输入同步信号ub和输出波形OUT,可以看到,输出信号与同步信号基本一致,达到了锁相同步的目的。,图8-48 uc和ue的波形,图8-49 ub和com处波形,图8-50 AFC和OUT波形,图8-51 ub和OUT波形,5改变参数观察实验结果(1)调节R9,从90%到15%,振荡波形的占空比发生变化,再微调C5,寻找同步点。(2)改变比较积分电容C6的值,找出最佳锁相范围的数值。(3)增大或减小C1、C2的数值,观察同步性能。(4)改变V1信号源的频率,找出同步的范围。,6思考题设计一种锁相环电路,锁相频率为1 kHz。,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