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C案例提高总装下线一次合格率-QC小组.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445885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7.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QCC案例提高总装下线一次合格率-QC小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QCC案例提高总装下线一次合格率-QC小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QCC案例提高总装下线一次合格率-QC小组.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QCC案例提高总装下线一次合格率-QC小组.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QCC案例提高总装下线一次合格率-QC小组.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QCC案例提高总装下线一次合格率-QC小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CC案例提高总装下线一次合格率-QC小组.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菱重工海尔(青岛)空调机有限公司“迅雷”QC小组,提高总装下线一次合格率,速度 创新 SBU,活动频次每周1次,迅雷 QC小组,组长孙胜功,课题类型攻关型,小组成员5人,小组成立日期2002年8月,本次活动时间2004年6月至2005年2月,课题注册时间2004年6月,课题名称,提高总装下线一次合格率,一、C小组概况:,小组注册编号1020040602,速度 创新 SBU,小组成员表,制表人:/时 间:2004.6,活动概况,制表人:/时 间:2004.6,1020040602,二、选题理由:,三、现状调查,为了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对2004年1月6月WE柜机不良情况进行了分类统计,见下表

2、:单位:件,制图人:/时 间:2004.7,不合格因素:,频数(N):412(件),100%,18,91.02%,根据统计表制作排列图如下:,12,7,375,侧板不良,面板不良,出风栅不良,其它,总结:从上述统计表中可以清楚的看到,侧板不良在整机不良统计中占了首位,为总不良率的91.02%,所以解决侧板不良是提高整机下线一次合格率的首要解决问题,为此小组成员根据不良问题进行分析,只要解决90%侧板不良就可以完成预定目标;因此,决定重点解决侧板不良的问题,来达到提高下线一次合格率的目标 制表人:刘峰 制表时间:2004.7,四、目标确定,小组成员经过现状调查后,研究决定本次通过解决侧板不良的问

3、题使总装WE柜机下线一次合格率由2004年上半年的97.5%提高至99.50%。,制表人:/时 间:2004.7,四、目标可行性分析,能否达到目标,人员条件,小组成员从事设计、开发工作多年,并且出国到母公司进行过培训,有雄厚技术力量支持,外部支持,本次活动协调了作业班、生技组等诸多部门,对模具及成型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作业实践。,完全能达到目标,可行性分析:,五、原因分析,材料拉伸应力未消除,制图人:/时 间:2004.8,侧板不良,折弯处角度达不到要求,与模具成型形状有差异,定位尺寸不合理,模具配合尺寸不合理,压合后安装角度不到位,安装尺寸存在偏差,安装侧板后角度倾斜,原材料不良,侧板折弯角度偏

4、差,动、定模间隙偏大,模具成形不到位,装配配合尺寸偏差,模具配合尺寸不合理,六、要因验证:,对于通过树图找出的原因进行验证,确定要因:,验证:1、侧板为镀锌铁板,成型时,产生多种形式的伸缩状态,没有进行失效处理,这种应力会在成型的周期内存在,它对侧板起到一定的反弹影响。2、各种材料在成型过程都能 产生各自的内应力。3、拉伸部位重点调整模具动程,调整后拉伸部位尺寸测量,符合尺寸公差范围。,非要因,1.材料拉伸应力未消除,验证:1、钢板在折弯 的地方产生起翘,导致折弯不到位,角度较标注要求偏大。2、侧板的内应力存在,加深模具动程,折弯后尺寸测试。3、模具调整后,尺寸测量符合图纸标准,折弯偏差在2度

5、的范围之内。,非要因,2、折弯处角度达不到要求,六、要因验证:,验证:1、现场使用侧板与模具进行对比分析,制品起翘、不平整;降低了模具与工件的贴合精度与模具的吻合程度。2、制品起翘、不平整是二道成型模具压合周期较短,调整周期后,第三道侧板模具成型后尺寸测量,已符合图纸要求。,非要因,3、与模具成型形状有差异,六、要因验证:,验证:1、经计量测量部分装配尺寸超标;侧板与后背板安装孔定位尺寸为8.74mm图纸标准为6mm。2、折弯深度为3.9mm,图纸标准为5mm。3、面板安装孔位置尺寸为15.5-17mm,图纸标准为15mm,实际尺寸与图纸尺寸相差较大,直接影响组装配合。,是要因,4、安装 尺寸

6、存在偏差,六、要因验证:,验证:1、侧板与后背板安装出现侧板外倾。2、侧板外倾角度偏差的主要原因是第二道模具动程偏小.2、对二道成型模具动程调整后,现场安装验证已消除角度倾斜。,5、安装侧板后角度倾斜,非要因,六、要因验证:,验证:1、成型作业,动模对定模进行冲压成型后,制品起翘,成型后角度测量为9838,标准要求为902,角度超标。2、现状分析:成型模具动模动程较小是影响侧板的起翘、成型尺寸 变形,直接影响安装的主要原因。,6、成型模具动模动程较小,是要因,六、要因验证:,验证:1、后背板与侧板安装后,配合存在3mm间隙,装配配合不到位.2、后背板与侧板安装定位孔图纸要求6mm实际为8.74

7、mm,因尺寸的偏移,造成外观件装配尺寸偏移。3、成型时定位尺寸偏移,影响组装尺寸定位基准,造成装配配合不到位是主要原因。,是要因,7、定位尺寸不合理,六、要因验证:,验证:1、动模与定模之间存在设计角度,便于脱模、取件,反复作业造成模具磨损,产生缝隙制品成型不到位。2、对磨损模具点焊修理后,因缝隙产生变形消失。,8、有缝隙产生变形,非要因,六、要因验证:,验证:1、面板与侧板安装出现变形,对原因进行分析,配合角度图纸要求5,制品成型角度为844。2、制品角度偏大,是模具压合角度不到位,直接影响配合位置偏移,是影响侧板装配不良的主因,是要因,9、压合后安装角度不到位,六、要因验证:,验证:1、侧

8、板尺寸产生的大、小头、不平整说明是由于模具之间磨损存在间隙造成。2、对模具进行检查、修理后,不平整原因消除。,非要因,10.模具磨损,存在间隙,六、要因验证:,通过以上要因确认,找出安装不良的主要原因是:,安装尺寸存在偏差;成型模具动模动程较小;定位尺寸不合理;压合后安装角度不到位。,确定要因:,F-D-A-R,七、制定对策:,小组成员针对5条主要原因一一制订了相应的对策:,制表人:刘峰时 间:2004.8,八、对策实施:,1.安装尺寸存在偏差,一、实施:1.经过现场测试,侧板多处尺寸存在偏差(上图括号内数据为实际测量偏差值);2.根据图纸要求,重新整改模具底部,使其达到标准。二、效果检验:整

9、改之后,由此引起的尺寸偏差现象彻底根治了。,2.模具动模动程过小,一、实施:1.经过调查,模具动程过小会产生材料起翘、起皱现象,侧板的起翘就是成型力过小的原因;2.现场调整模具的深度,加大下探尺寸。二、效果检验:整改之后,由此引起的侧板不良现象已经完全消失了。,改进前9838,改进后 9144,3.定位尺寸不合理,一、实施:1.安装固定定位孔偏移,造成外观装配偏移2.现场对定位尺寸进行重新定位。二、效果检验:经过整改之后,由此引起的侧板配合不良现象根治了。,标准6mm0.5.,实际8.74mm,调整后6.12mm,4.压合后安装角度不到位,一、实施:1.侧板与面板安装配合角度偏移;2.经过分析

10、研究之后,调整模具成型深度,消减应力。二、效果检验:整改之后角度由83826调整到51825(标准为52),由此引起的装配不良现象已经根治了。,角度偏移,对策实施后,经过3个月的巩固期,也就是在2005年的2月份,小组成员对活动情况进行了进行了检查比较,如下图,九、效果检查:,制图人:/时 间:2005.2,91.02%,月份,91.02%,6,侧板不良率,7,8,9,10,11,12,1,2,60.38%,40.57%,31.27%,26.95%,10.03%,18.65%,通过本次活动小组取得了以下的效益:经验证:“迅雷”QC小组的课题攻关效果显著,1、降低了装配不良率,消除装配“瓶颈”,

11、提高了总装下线一次合格率,同时提高了公司产品的社会美誉度。2、增强了员工的质量、成本意识及团队协作精神,3、因侧板不良造成的装配不良由占缺陷率的85.24%下降到0;成品下线一次合格率由97.5%提升为99.5%;确认人:事业部长:王/技术部长:相/,1、对现场作业进行跟踪,定位尺寸不合理,控制模具定位,追加首件单(3511-85);钣金加工过程,模具动程过小,压合后安装角度不到位,严格按照首件检查单对加工部品检查,追加首件单(3511-168),控制成型尺寸。2、安装尺寸存在偏差,作业指示书(3511-119)追加,控制加工尺寸。,十、巩固措施:,十一、今后打算:,通过本次活动,大家增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后我们将把提高相关机种的工艺问题作为下一个FDAR循环解决。,谢 谢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