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活动成果总结技巧.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446096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2.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QC活动成果总结技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QC活动成果总结技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QC活动成果总结技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QC活动成果总结技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QC活动成果总结技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QC活动成果总结技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C活动成果总结技巧.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2年7月23日,交流与分享,成果总结的具体步骤,自选课题一、选题理由二、现状调查三、设定目标四、原因分析五、确定要因六、制定对策七、对策实施八、检查效果九、巩固措施十、总结,指令性课题一、选题理由二、设定目标三、可行性分析四、原因分析五、确定要因六、制定对策七、对策实施八、检查效果九、巩固措施十、总结,要求:1、怎样做(提高,降低,增加,减少)2、解决问题的对象3、特性注意:用目的做题目,题目只能是一句话,不能用逗号间隔,在特性里不要出现“质量”两个字,题目要小,要具体。课题名称应能一目了然地看出是要解决什么问题,不可抽象。应简洁、明了、针对性强。,写作QC题目的制定,课题名称,把所采

2、用的主要对策冠以课题名称,不合适,课题名称,一、选题理由,要求:1、上级方针是什么、或本部门有什么要求;2、实现这个要求的症结是什么,差距有多大;用数据把这些事实表达出来,说明这个症结解决了,就可达到本部门的要求。,紧扣4个核心:上级要求、现状、差距造成的危害、统计工具。,一、选题理由,加以文字简单叙述,“2011年3-6月份平均漏雨缺陷率为*%”,一、选题理由,本部门症结的确定,没有任何数据或图表进行说明,缺乏说服力。“漏红的比例,造成外观的缺陷率。”,二、现状调查,现状调查,就是为制定目标提供依据。(以数据说话)抓住2个要素:找出问题症结;为确定目标值提供充足依据。参考如下:,二、现状调查

3、,二、现状调查,现状调查无具体数据分析,不能说明此缺陷是个性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二、现状调查,三、设定目标,要求:1、目标要与问题相对应;2、目标要明确表示(尽量避免“0”和“100%”);3、要说明制定目标的依据。,三、设定目标,目标设定用数据明确表示,目标值通常以1个为宜,避免问题复杂化,三、设定目标,目标设定未用数据明确表示,三、设定目标,具体目标不明确(是整改计划),可行性分析,对于指令性课题,由于课题和目标都是指令性的,就不需要先进行现状调查,可以对目标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可行性分析,有现状调查就不需要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四、原因分析,恰当的运用统计方法,层层分

4、析。,要求:1、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2、分析原因要展示问题的全貌;3、分析原因要彻底;(从原因类别展开到第一层原因,再到第二层原因,分析彻底,就是展开分析到可直接采取对策的具体因素为止)4、要正确、恰当地应用统计方法。,四、原因分析,对不可抗拒因素,虽然对本问题造成影响,但本小组无法采取对策,可以把它剔除,不作为确定主要原因的对策。,四、原因分析,未做到层层分析,只分析到第一层原因就结束了,如“设备不能满足工艺要求”、“工艺参数不全面”。这些因素包括的内容都很广,把这些作为末端因素,制定对策并实施,就很笼统,很难保证对策的有效性。,原因分析的末端因素不能是课题,应该是缺陷,四、原因分析,

5、五、确定要因,要求:1、把因果图、系统图或关联图中的末端因素收集起来,因为末端因素是问题的根源,所以主要原因要在末端因素中选取。2、对不可抗拒因素,虽然对本问题造成影响,但本小组无法采取对策,可以把它剔除,不作为确定主要原因的对策。3、对末端因素逐条确认,以找出真正影响问题的主要原因。,五、确定要因,五、确定要因,比较空洞,没有说服力,对策计划表中的目标须量化,要有具体数值。(参考下表:表格固定模式),六、制定对策,六、制定对策,EXCEL固定模式的对策表必须要有,目标须量化,六、制定对策,无具体的计划表,未明确责任人、完成时间,六、制定对策,七、对策实施,要求:1、按对策表一一对应实施;2、

6、每一条措施实施后要交代实施结果。,七、对策实施,未能体现与对策表的一一对应,八、检查效果,要求:1、把对策实施后的数据与对策实施前的现状以及小组制定的目标进行比较。2、计算经济效益。(需得到财务部门的认可,或出具QC鉴定表),八、检查效果,效果对比的数据,与实施前、目标分别进行对比,生产成本下降?,预期效果?,九、巩固措施,要求:1、有效措施标准化并实施(对策表中通过证明了的有效措施。如:变更的工作方法、操作标准;变更的有关参数、图纸、制度等,要纳入相关标准、作业指导书。)2、到现场确认是否按新方法执行了新的标准、制度。3、在取得效果后的巩固期要做好记录,进行统计,用数据说明成果的巩固状况。(巩固期一般为2-3个月,说明实际运行中效果的稳定性),九、巩固措施,“活动计划表”中忽略了对巩固期内的数据统计,九、巩固措施,“三无产品”无固化措施;无相关制度;无巩固期数据,十、总结,在制定下一轮新课题的同时也要注意课题名称的规范性。,要求:1、通过此次活动所取得的无形效果,例如:质量意识、改进意识、个人能力、QC知识的掌握、团队精神等方面的提高(对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的状态进行自我评价,雷达图),十、总结,建议用雷达图表示,十、总结,十、总结,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